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B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一卷基础知识
  一、下列各项皆为四选一,请按各题要求选择正确答案。(20分)
  1、加黑字注音有误的是()
  A旌旗(jīng)富饶(ráo)高亢(kàng)挑衅(xìn)
  B撰写(zhuàn)彷徨(páng)屹立(yì)碑帖(tiè)
  C着陆(zhuó)坪坝(píng)绯红(fēi)芦荟(huì)
  D解剖(pāo)畸形(jī)给予(jǐ)萦绕(yíng)
  2、形似字组词有误的是()
  A烽烟峰火B精粹猝然
  C烘晒环拱D诘问洁净
  3、成语字形有误的是()
  A舍生取义虚无缥缈血气方刚实事求是
  B不求甚解风景如画生机勃勃显露头角
  C威武不屈饥寒交迫明枪暗箭鞠躬尽瘁
  D风功伟绩另人神柱抑扬顿挫年富力强
  4、画线词语在句中解释不准确的是()
  A此去泉台招旧部。
  旧部: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B母亲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学力:指在学问上获得的评价
  C衣服破了,旧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破旧,但自己却十分珍惜。
  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模胡:指马虎,不讲究。
  5、句中画线词语感情色彩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风暴是一样的雄浑呀!雷声也一样的高亢。
  B那有节奏的乐音和歌声是和谐的。
  C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6、文言加黑字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二黍许(大约)轩敞(高起)
  B绝类(相似)历历数也(清清楚楚)
  C火烧令坚(使)瞬息可就(*近)
  D执策而临之(驾驭)虽有千里之能(即使)
  7、作家与作品、出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陈毅《梅岭三章》《抗战诗抄》
B柯岩《藤野先生》《死水》
C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郭沫若选集》
D鲁迅《周总理,你在哪里》《呐喊》
8、下面陈述完全正确的是()
  A《核舟记》是一篇议论文,通过说明“核舟”的具体形状、所刻物品、人物,突出艺人王叔远高超的微雕技艺。
  B《梦溪笔谈》是一部有关历史、文艺、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作者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C活板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作者在说明活板印刷时,突出一个“活”字,集中说明了活板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D《马说》一文在开篇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中,点明千里马是产生伯乐的条件。作者韩愈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
  9、下面语句与原文顺序完全一致的是()
  A广场回音:“呵,轻些呀,轻些,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B投身革命即为家,腥风血雨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C鲁直现左足,东坡现右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D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2][3][4][5]下一页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B卷这一试题

10、下面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A余伤病伏丛莽中二十余日。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
  二、语言运用(5分)
  11、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模仿写出结构相同的语句。
  例句:金钱可以买来礼物,但买不来友谊。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下面一段语意,将横线上的一句话还原到语段中应有的位置。
  ①石狮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②是流传最广的一种雕刻艺术品。③它们有的凶猛威武,④有的雍容华贵,⑤有的朴素洗炼。⑥但是都与真狮子的模样大不相同,⑦那末为什么中国的石狮子不按照真狮于来雕刻呢?
  语句:有的活泼可爱
  答:语句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阅读(35分)
  阅读下列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纺线也需要技术。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摇车抽线配合恰当,成为熟练的技巧,可不简单,很需要下一番功夫。初学纺线,往往不知道劲柱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人满头大汗。性子躁一些的,甚至为断头接不好而生纺车的气。可是关纺车什么事呢?尽管人急得站起来,坐下去,一点也没有用,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只等到纺线的人________________了,左右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了,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线或者棉纱就会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那仿佛不是用羊毛、棉花纺线,而是从毛卷里或者棉条里往外抽线。线是现成的,早就藏在毛卷里或者棉条里了,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__________。||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从锭子上摘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这个时候,就连起初生过纺车的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
  1、依据上下语句,在文中横线上分别添入恰当的成语。
  2、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划分为两层,分别用简洁的话概括两层的意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划横线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本体和喻体写在下面横线上,并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的角度分析其表达作用。
  A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日前下乡采访,主人盛情地捧出一钵热气腾腾的乌龟汤。看到这乌黑的充满诱惑的佳肴,不由得使我想起读书时的往事来。
  那年,我在湘北一个偏僻的乡村读小学,书包里除了语文数学课本之外,课外读物如同熊猫一般,稀少而宝贝。那年头,家里人还没有从饥饿的日子里爬出来,读书的费用自然少得可怜。没有书看,就四处去找。舅父的几本《水浒》,被我不知天高地厚地翻得面目全非,之后再也找不到一个有书的去处了。
  (好在母亲是读过书的人,知道这求知的好处,便建议我将养在水缸里的十几只乌龟提到镇上去卖,换几本书来读。)
  那时,乌龟一点也不珍贵,在我们满是湖*的故乡,到处都是。
  提着沉沉的一网袋乌黑的家伙,要走十多里的路才能到镇上,到水产收购站,一个中年男人不由分说地提着我的乌龟往磅秤上一甩:二十五斤,当时乌龟的价格低得出奇,一角钱一斤。我拿着二块五角钱,如同中了彩一样神气十足地在书店的柜台前站了半天。有幸的是那位胖乎乎的售货员,服务态度极好,她一点也没有为难我,让我尽情地在书的海洋里陶醉。从《世界之窗》到《十万个为什么》,从小人书翻到大部头,足足翻遍了书架上的书。越看越想看,本本都喜欢,但手头上又没有足够的钱,只好由多到少,由厚到薄,由贵到*地淘汰下去,捧着几本属于自己的书,一路蹦跳着跑回家去。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B卷这一试题

买来的书自然看不了几天,就见了底。有时候,真希望这部书就这样厚下去,每每阅读时,总看看后面还有几页,生怕一下子结束了,又无书可读了。那时,每一本读下来,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些故事如今也时常想得起来。
尝到了甜头,便常常利用放学的空闲时间和夏夜凉爽的晚上,和弟弟结伴到湖边去捉乌龟。等到星期天,便又到镇上的书店里,用乌龟换来的钱,买几本最好最好的书带回家来品读,这时只觉得读书是人世间最美妙的享受。
  用乌龟换书,一直到我高中毕业,走上讲台才告结束。那段岁月,也不知自己捕捉过多少生灵,那些坚硬无比的宝贝,虽然被我廉价发落,但却换来了人类文明对我的熏陶,使我有泉源一般的知识流向那一群群无知的孩童,使我注满泥土清香的文字,成为一个个让人喜爱的故事。
  离开故乡多年,家乡的乌龟也日渐稀少,学生们也不必用乌龟换书了,听说乌龟己涨价到几百元一斤。唉,若那时我就有读不完的书,该多好。
  1、结合句意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A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熏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记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A倒叙B插叙C顺序
  4、从结构上分析,括号内一段文字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中描写我读书时对书异常渴盼、喜爱的三处语句,写在下面。(可用省略号)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b

sp;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给加黑字注音
  A皿()B贻()
2、解释词语
A奇巧_________B具______________C尝_____________
  3、此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
  4、分析“以至”一词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划线语句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叔远技艺可称为奇巧的三点原因。
  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引出下文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两个“其”字的不同意思。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不以其道”的意思。
  3、分析排比句作用不恰当的是()
  A强调了统治者的昏庸、愚蠢,不能使人才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使用。
  B突出了作者对愚蠢的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极度愤慨。
  C突出了千里马因有奇才而很难找到识别它的伯乐,说明人才很难驾驭。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B卷这一试题

D强调了人才在恶劣的社会条件下的被埋没,不能一展才能的命运。
  4、在《马说》的前文中,和本段“食之不能尽其材”一句相映照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能表示作者韩愈对统治者不满、愤慨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I卷作文(4O分)
提示:进入中学已经一年多了,你的学习是否进步了,你的思想是否成熟一些了,你的性格是否变好、或者变得更好了,你的做事的能力是否提高了,------请你选取一件对你来说有影响、或比较重要的事情,用记叙的方式写下

来,加上你的议论、抒情,来告诉我们你的一些成长变化。
  题目:自拟(要求能够体现内容或中心。2分)
  要求:1、写人、写事皆可。
2、中心明确。
3、如写两件事,要有详略安排
  4、字数:700----900之间
  
  试卷答案:
第I卷
  —、1、D2、A3、D4、B5、C6、B7、C8、C9、D10、A(每题2分,共20分)
  二、11、(要求:理解句意中须有转折关系;理解例句中“礼物”与“友谊”形式等同但本质不同这一关系,举相同关系事物。)(2分)
  12、在③句与④句之间(3分)
  第II卷阅读
  (一)1、心平气和从容自如(1分)(同义、近义都可)
  2、《记一辆纺车》吴伯萧(2分)
  3、A学习纺线技术B得到收获和乐趣(意思对即可)(2分)
  4、A本体:人对纺车的感情B喻体:骑手对战马的感情,射手对良弓的感情(2分)表达作用:点明人们对纺车的爱惜,对纺线劳动的喜爱。突出纺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分)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B卷这一试题

(二)1、A这里指作者读书入迷的程度和读到书的喜悦。
  B指读书对我有益的影响。(1分)
  2、读小学时偏僻的乡村我用卖乌龟得来的钱换书读。(2分)
3、A(1分)
  4、不可以它是引出下面情节的必要交代。(1分)
  5、A没有书看,就四处去找。舅父的几本《水浒》,被我不知天高地厚地翻得面目全非。
  B从《世界之窗》到《十万个为什么》,从小人书翻到大部头,足足翻遍了书架上的书。
  C每每阅读时,总看看后面还有几页,生怕一下子结束了,又无书可读了。(3分)
  6、抒情对书籍、知识的渴求,对当年不能看到很多书的遗憾。(2分)
  (三)1、AB(1分)
  2、A奇妙精巧B具有C曾经(3分)
  3、《核舟记》魏学咿(2分)
  4、强调所刻的东西非常多,说明技艺高超(1分)
  5、A所用的材料小B所刻的内容非常多C刻出的东西都非常逼真。(2分)
  6、对刻舟所刻具体的人、物的说明(1分)
  (四)1、A表示反诘语气难道B表示感叹语气实在是,其实是(2分)

>  2、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1分)
  3、C(1分)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分)
  5、呜呼(1分)

上一页[1][2][3][4][5]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B卷这一试

    以上《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B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B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B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