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高中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xxxx年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二、7、A(文章第五段“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选项犯了主次颠倒的错误。)
8、C(第五段“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关键是“此”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即是“开元、天宝盛世”,实际上选项是夸大了范围。)
9、C(第六段“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选项张冠李戴。)
三、文言文
10、B(告诫)
11、C(A来;拿。B.对;比。C都解释为“就”。D表并列关系;表修饰关系。)
12、C(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⑤说的是问的原因。)(3分
四、13、(1)肯定自己却否定别人,这是世俗的通病。
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略。
14、(1)、①颔联主要运用了比喻(或通感)的手法。(1分)
②筝声象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象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1分)
③诗人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1分)而春风、杨柳、花、鸟,情怀逼露,更加烘托出一种伤感惜别之情。(1分)(答“借景抒情”“联想想象”的适当给一点分即可)
(2)、①“悲怨”(或“无限秦人悲怨声”);(1分)
②包含的情感有:A、伤春之悲,B、怀人之愁,C、离别之恨。(每一点1分,共3分)
15、略
五、16、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2分)④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2分)
17、(1)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祭奠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2分)
(2)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4分)
18、调整为: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六、19、(4分)开始“我”同情他,可怜他,觉得他谋生很不容易;后来看到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佩服代替了同情。
20、(4分)怀疑(误会)——自责(同情)——钦佩(敬重)——感动(震撼)。(1点1分,答满4点给4分;与所给词语意义相近的也可给分。)
21、(4分).车夫为人诚恳、善良;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乐观自信,自尊自爱等。(不要求答全,能分析到三个方面且语言通顺即可)
言之成理即可)
22、(6分)原因:车夫的自强与自尊;车夫的真诚与善良;车夫的为别人着想;车夫的朴实的爱国情怀等方面感动着作者。(3分)感悟言之有理即可。(3分)
七、作文
评分标准按高考标准。
文言文翻译: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
考生们只要加油努力,就一定会有一片蓝天在等着大家。以上就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xxxx年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同类热门:
xxxx年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