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学习要点
  1、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祖籍河北丰润,汉人。清兵入关后,入了旗籍。从曾祖起,三代承袭江宁织造,负责掌管宫廷各种织物的织造与供应。曾祖母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选为王妃。因此,在康熙朝,曹家与皇室关系甚密。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打下了良好基础。大约从1744年开始,曹雪芹历经十年心血,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晚年因贫病无医,又加幼子夭亡,不胜其悲,全书未成而卒,年仅四十岁余。

  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伟大的不朽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它完成于十八世纪中叶。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着重叙述贾家宁、荣二府逐渐衰败的过程,揭露了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荒淫、腐败、虚伪欺诈及其各种罪恶活动,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描绘了一些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性格,对封建末期社会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规模宏伟、结构谨严、语言生动优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我们应该慢慢去品味。

  3、《红楼梦》前五回内容: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仙草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道,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与“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米。《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5、写作技巧总结
  (1)环绕中心人物林黛玉来展开情节
  第一,自然。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又是贾母派人接来的,全府迎接是自然的,她去拜见长辈也是自然的,这样就能很自然地逐一介绍贾府中的主要人物。

  第二,亲切。既然黛玉初来贾府,以她的眼睛的观察为引线介绍贾府的环境气氛,既顺理成章,读来也亲切。

  第三,真实。因为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透过她的见闻来介绍人物和环境,就显得很真实而无虚夸之感。

  (2)工笔写实的手法。
  本篇写贾府的环境,门、厅、房、游廊、穿堂、甬路;室内的椅、床、摆设及匾额、对联等,一一勾出,一笔不苟。写人物的服饰,料子、款式、花纹、颜色、珠佩等,件件有名称。这样便能表现贾府的豪华气派。写人物的言谈,如闻其声,如见其态。这样便能表现各人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写人物的活动,譬如吃晚饭,甚么人坐甚么席位,何人捧杯,何人安箸,何人进羹,乃至饭后漱口、洗手、上茶等细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这样写,既表现出长幼尊卑的严格秩序,又表现出贾府日常生活中毫无生气的缛节繁文。

  (3)描写入物详略得当,虚实结合。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相当灵活。譬如写人物出场,有的单独出场,如王熙凤;有的群体出场,如迎春、探春、惜春三位姑娘;有的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三位姑娘;有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王熙凤;有的预先介绍、充分铺垫,引起悬念,如贾宝玉。方法不一而足,都由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而定。而在众多的人物中,对贾宝玉、王熙凤的服饰、言行、举止详加描写,而对其他人物则略写,显得详略有致。对出场人物均用实写,而对未出场的人物如贾赦、贾政则用虚写。这样在人物刻画上做到虚实相生。

  (4)注重刻画人物的个性。以王熙凤为例,第一,写她的出场,运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从她的“放诞无礼”中,表现她的特殊地位和泼辣性格。第二,以她出场后的言行表现她的性格。她夸赞黛玉的标致,说黛玉通身的气派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似的”,可见意在阿谀奉承贾母,真是圆滑至极。提到黛玉母亲去世,便用手帕拭泪;一听到贾母的责备,立即转悲为喜,赤裸地表现她的做作、机变。至于当众炫耀自己在贾府的权势,自不待多言。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也都注重刻画其个性。

  (5)叙述语言典雅通俗,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红楼梦》的叙述语言,吸收了唐宋话本和元明小说语言的精华,创造了与口语十分接近,而又简洁、准确、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如“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如黛玉、宝玉初次见面,宝玉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黛玉则大吃一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两人要表达的意思一样,而用语、语气却不同,这是因为宝玉在府中被骄纵惯了,所以直言不讳;而黛玉初到贾府,时时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

“心中想道”,不敢轻易说出口。

  6、简答题
  (1)课文中写到贾母哭,熙凤哭,黛玉哭,人物所表达的感情是否一样呢?
  第一次是黛玉拜见贾母。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贾母“大哭”,是表现外祖母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贾母“呜咽”,是说到女儿“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时而伤心,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亲情与怀念,属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感。

  “黛玉也哭个不住”,是她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悲苦身世而哭,表现她的多愁善感。

  王熙凤的“哭”是假惺惺的,像在演戏。她先“笑”着称赞黛玉标致,其实是奉承贾母,接着又可怜妹妹命苦,说着“用帕拭泪”装腔作势,当贾母说不要再提前话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连责自己“该打”。可见王熙凤表情的急剧变化,完全是以贾母的情绪为转移,是“哭”给贾母看的,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随机应变的性格。

  (2)课文中写出场人物的表情相同的是“笑”,请找出课文中有多少处直接写笑,并分析这些不同身分辈分的人,出场时为什么都笑呢?
  王熙凤为了拍马逢迎,做作而笑。
  贾母在贾家位居至尊,内心喜悦满足而笑。
  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办事周到而笑,也有对林黛玉爱怜的笑。
  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也有对林黛玉爱怜的笑。
  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
  探春因为与贾宝玉相处较熟,对其杜撰之言会意而笑。
  丫鬟们是身分低下必须笑。

  总之,笑与笑不一样。笑也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具体地看。林黛玉笑得最多,她的笑是装出来的笑,内心苦楚,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笑”,蕴涵了林黛玉内心的苦楚酸痛,是她小心翼翼性格的典型体现。王熙凤的笑最可怕,笑无顾忌,说明她地位特殊,或笑或哭,工于心计。

  (3)注解中指出,《林黛玉进贾府》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你能否也另加一个,如果改成《贾府迎黛玉》、《林黛玉往姥姥家》或《林黛玉初逢贾宝玉》行不行?请谈谈你的看法。
  《贾府迎黛玉》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林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题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

  二、能力训练
  1、解释词语:
  人烟阜盛 不经之谈 顾盼神飞 混世魔王
  俊眼修眉 敛声屏气 腮凝新荔 怯弱不胜
  纨绔   轩昂   轩峻   纳罕
  放诞   惫懒   懵懂   潦倒
  膏粱   杜撰   颦蹙

  2、解释古今词义变化
  偏僻:(古) (今)   可怜:(古)  (今) 
  风流:(古) (今)   便宜:(古)  (今)   
  惫懒:(古) (今)   风骚:(古)  (今)   
  态度:(古) (今)   形容:(古)  (今)

  3.《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通过她的视线写了那些环境,表现了贾府什么特点?
  4.概括王熙凤性格特点并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5.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心理表现在哪些地方?

  6、分析贾宝玉性格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附参考答案:
  1、解词答案
  人烟阜盛:街市兴旺,人、物繁多。
  不经之谈: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话。不经,不合常理。
  顾盼神飞:左顾右盼,神采飞扬。形容目光有神采,很动人。
  混世魔王: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比喻扰乱世界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恶人,也比喻不成器的只知吃喝玩乐的混日子的人。
  俊眼修眉:眼目俊秀,眉毛修长。
  敛声屏气:停止说话,不作声,暂时抑止呼吸。
  纨  绔: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后世称出身富贵、不学无术的人为纨绔子弟。
  轩  昂:指房屋高大。
  轩  峻:指房舍高大。
  腮凝新荔:红润的腮颊宛如新鲜的荔枝。
  怯弱不胜:形容身体娇嫩不能支持的样子。
  纳  罕(hǎn):感到奇怪。
  放  诞:放纵,不守规范。
  惫  懒(bèi lǎn):涎皮赖脸。
  懵  懂(měng dǒng):糊涂不明事理。
  潦  倒:文中指落拓不羁,举止不加检点。
  膏  粱:肥肉精米。文中借指富家子弟。
  杜  撰(zhuàn):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颦  蹙(pín cù):皱着眉头,形容忧愁。颦:皱眉。

  2、古今词义变化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 (今)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便宜:(古)方便      (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      (今)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风流:(古)风韵      (今)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    (今)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古)可惜      (今)①值得怜悯;②怜悯;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惫懒:(古)涎皮赖脸    (今)疲惫懒惰。
  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 (今)动词,描述

  3、
  ①黛玉看到宁、荣二府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
  ②侯门深似海的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
  ③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的‘荣禧堂’;
  ④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典型环境——贾府,其特点是:外观宏伟富丽,布局讲究气派,陈设华贵不凡。这都是通过黛玉的一双眼睛描绘出来的,它突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表现出豪门贵族的气派。这些描写,也流露出黛玉初期观察的惊奇;同时通过“敕造”、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也揭示贾府荣华富贵和显赫地位的来源。

  4、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①写出场,正面描绘,侧面烘托。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作者用林黛玉惊奇的心理加以烘托,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使王熙凤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
  ②绘肖像。容貌方面,则着重从她那“一双丹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和那含威未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了在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的本性。
  ③见黛玉。王熙凤见黛玉先是恭维。用“嫡亲”从黛玉到“三春”再到贾母听后都很受用,真是一箭双雕、一石三鸟。两声“该打”,顿使大家于嬉闹中皆大欢喜。问这问那,关怀备至,显示了自己在府上的地位。
  ④回王夫人。这几笔带过的情节进一步说明由于王熙凤的善于逢迎的本领和果断、能干的才能,也已取得了王夫人的欢心,成为贾府实际的掌权人。

  5、贾母一见黛玉,“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①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②“忙起身迎上来见礼”。外祖母虽说“你只叫他‘凤辣

子’就是了”,③但以‘嫂’呼之”。贾赦没有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④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过饭去,⑤黛玉笑着推辞: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⑥就连坐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⑦“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⑧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6.贾宝玉是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对封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课文中对贾宝玉的刻画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的:
  ①侧面勾勒
  宝玉出场之前,作者先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王夫人诉说,又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又是“顽劣异常”,又是“疯疯傻傻”,说得一无是处,重重阴云,造成悬念。

  ②肖像描写
  他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公子。

  ③两首词总结
  《西江月》两首词,以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表现宝玉的思想性格。

  ④人物的语言
  宝玉见黛玉先一“笑”字,然后宝玉说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算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这种语言心理表现了他的信口开河,痴狂多情。“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怪人怪语,却又是睿智睿语。

  作文

  我站在法老胡夫的墓室中,环顾四壁刻下的古老而神秘的古埃及图像,感受奇幻奥妙的古埃及神话,刚刚进穴的艰辛和危险早已被抛之脑后。法老的木乃伊庄重而安静地躺在墓室中央,见证着埃及几千年来的荣辱兴衰。他戴着纯金的面罩,周围堆满了古老奇妙,琳琅满目的殉葬品。我知道,这里最不起眼的一件,走出金字塔,都将价值连城。我放下手中的奇珍异宝,认真地记录这里每一个不为人知的景象和数据,我知道,凭着这些珍贵的考古新发现,我将举世瞩目,甚至千古流芳。当我完成这些工作,正准备自豪地回归现世时,我猛然看见一双正死死盯着我的炯炯的眼睛——豺狼人身像,传说中法老守护神的眼睛。虽然蒙上一层淡淡的灰,但那双眼睛却亮得出奇,那道犀利的目光让我不禁毛骨悚然。突如其来的震慑被我向来对牛鬼蛇神的不屑所驱散,重拾理智的我开始注目于守护神手中一本古老的法典。我小心地取下它,吹拂其上厚厚的尘埃,顿时,死亡和腐朽的气息充斥整间墓室。那是一本黑色而镀着金边,纸页早已发黄而泛皱的古老的法典,黑色在古埃及代表着毒咒和死亡,因此,我猜想这是埃及常见的,警告擅闯墓穴,扰乱法老安宁的人的咒语。我开启厚厚的法典,内容却很简单,并且确实如我所料。整个法典只有四幅图,确切地说是展现了四种死法:

  第一幅——一个人被重物锤碎了心脏。
  第二幅——一个人被利器割去了头颅。
  第三幅——一个人被白绫吊死在树上。
  第四幅——一个人被类似枪的凶器射杀。

  简易的线条却又一次带给我一阵莫名的,前所未有的恐慌。法典的最后,用古老而奇幻的埃及文字写着:寂寞的黄沙即将扬起,绚美的樱花即将飘逝,法老的咒语即将灵验,命运的转轮已然开启……

  多年之后,我凭借着那次考古的成就,摇身成为了考古界关于金字塔方面的泰斗,如今奢华安逸的生活取代了曾经辗转奔波的探险。当人们艳羡我的名利和辉煌时,却没有人了解每天深夜那个无法安然入睡的我,和那段—直困扰我的魔幻文字:寂寞的黄沙即将扬起,绚美的樱花即将飘逝,法老的咒论即将灵验,命运的转轮已然开启……

  来到日本治疗的第二年,我意外地遇见了释,那个孩童时总像哥哥一样,轻抚我的秀发,拉我爬山去看落日,和我一起在夕阳下,在火烧云的簇拥中谈理想,谈未来的男孩。如今的释,早已伟岸而挺拔,浓烈而帅气的剑眉下,一双炯炯的眼睛明亮得摄人心魄,那道忧郁却犀利的目光让我在多年离别后再次重逢有如此变化的他时,依然觉得似曾相识。从小他喜欢樱花飘逝,而我喜欢黄沙飞扬;从小他崇拜忠诚能干,捍卫自己信仰和君王的守护者,而我崇拜机智勇敢,追逐刺激的探险家。因此,我去了埃及探求法老的奥秘,而他来了日本捍卫政法的尊严。释的确很能干,他超凡的能力助他在日本破了很多大案要案,他卓越的功绩使他在警界赫赫有名,释的确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法律和正义的守护神。然而最近,释被一个案子搞得晕头转向,听说死者是日本有名的富商,神秘地死于自己反锁了门窗的密室里。他的右胸被锤得稀烂,血肉模糊,凶器是一把铁锤,然而柄上却没有留下任何指纹。这个案子在当地引起轰动,叙述中,释的语气非常平和,但他的眉头却始终紧皱着,看得出,他的压力之大。

  小叙之后,释送我去看心理医生,这是两年来第20个针对我睡眠障碍的疗程。醒来之后,池田医生告诉我,今天的催眠中我下意识地提到了眼睛,炯炯明亮的眼睛;提到了目光,震慑犀利的目光;以及这两年来,每次催眠治疗中都在重复的话语:寂寞的黄沙即将扬起,绚美的樱花即将飘逝,法老的咒语即将灵验,命运的转轮已然开启……

  释在繁忙之余,总会不知疲倦地带我穿梭在繁星下热闹的北海道,吃世界上著名的鱼丸;总会精力充沛地拉我去看日本的崇山峻岭,感受大和民族的风土人情。这些带给我在多年来劳碌生活中久违的舒适和惬意,这些带给我在多年恶梦困扰下企盼的轻松和恬静。我喜欢在风中感受释的笑容,如樱花绽放,倾国倾城;我喜欢静静地注目释忧郁的双眸,如樱花飘逝,幽怨而凄美。但我却害怕看到释那犀利明亮得摄人心魄的目光,那陌生却熟悉的目光。我想,释最近一定顶着巨大的压力而绷紧了浑身上下每一根神经,因为他的眼睛炯炯得让人有些毛骨悚然。我决定下次陪释一起去看一看三月的樱花,让释所钟爱的美化解他心中的紧张和烦躁。

  然而,事与愿违,盛开的樱花没有迎来我们的造访,就在富商之死还没有半点头绪的同时,又一个疑案随着尸体一起浮出水面。更为困惑的是,死者的身份无法查证,因为,尸体的头不翼而飞。

  近两个月,释都没有再来找我,他的移动电话也总被关闭。每每看见樱花烂漫,我总会怀念释倾国倾城的笑容和他幽怨凄美的双眸,同时也会想起释摄人心魄的犀利目光。每到此时,我的心中总会漾起一丝落寞,一丝担忧,甚至夹杂着一丝恐慌。

  池田医生告诉我,近来的催眠中,我总在强调那双眼睛,强调那道目光,并且越来越急速地重复那段魔幻的字眼:寂寞的黄沙即将扬起,绚美的樱花即将飘逝,法老的咒语即将灵验,命运的转轮已然开启……

  那天晚上,我又一次不抱希望地拨了释的手机,电话意外的接通了,那边释疲惫却坚定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明天我们去看樱花吧!”我们在电话的两头不约而同地说。

  第二天,东京出现了少有的扬沙,日本人都缩回家,而我和释却手拉手漫步在绚美的樱花园中。我喜欢黄沙飞扬,淡淡的扬沙吹抚我的脸,让我感到风尘和沧桑;释喜欢樱花烂漫,而五月的落樱,让他在飘逝的花瓣中显得更为幽怨而凄美。“樱花凋而不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化为凤舞的粉蝶,绚美地随风飘逝。”

释用手轻托着飘落在手中的粉蝶,自言自语。他依旧挺拔而伟岸,脸上依旧荡漾着倾国倾城的笑容,眼中也依旧震慑着犀利的目光。

  “今天怎么有空出来赏花了?”

  “案子有了些许进展,上头允许今天放松一下。”

  “进展?”

  “嗯。被锤碎心脏的富商曾经去过埃及,回国后便大肆倒卖埃及古董。没有人知道那些古董从何而来,但他因此而变得家财万贯。无头尸体身上有一块黑龙刺青,那是专门走私埃及文物的犯罪集团的标志。两个死者似乎都与埃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释竟自抚弄着手中的花瓣,平静地说,但目光却依然犀利得令人毛骨悚然。

  “埃及?”我喃喃自语。

  “甚至还有人说是埃及的什麽诅咒。”释吹散手中的粉蝶。

  “诅咒?”我在微风中打了一个寒战,扬沙突然像刀子一样刺痛我的脸。

  “前面死人了!前面死人了!”众人飞奔着与我们擦肩而过。释下意识地掏出手枪,拉我以百米的速度奔向前方。

  拨开围观的人群,我看到了李博士,他是考古界的大家,金字塔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都是被他公之于世的。李博士被一段白绫吊在樱花树上,微风抚过,他随着落樱在空中轻轻摇曳。

  刹那间,我的脑海突然闪过那些多年前在法典上看见的而今似乎已被遗忘的画面:被锤碎的心;被割去头颅的尸体;洁净如玉的白绫;被子弹射穿的躯体。我的眼前突然闪过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字眼:埃及;法老;墓室;守护神;黑金法典;毒咒……

  现实中的一切一切,居然如此的熟悉!我突然像被针狠狠地刺了一下神经中枢,猛地抓着身旁的释,尖叫着说:“马上有一个人将会被枪杀!!”

  “砰!”

  我躺在血泊之中,滚烫的热血不断涌出我的躯体。我看着身旁的释,手里举着还在冒着青烟的枪。他脸上的笑容依旧倾国倾城——幽怨凄美得倾国倾城;他眼中的目光依旧刺人心扉,摄人心魄,那道犀利的目光是如此熟悉,与胡夫法老身旁的豺狼人身像——那个传说中的守护神的眼神一模一样,炯炯的令人毛骨悚然。我感受着一粒粒扬沙像一把把尖刀,一下下刺痛我的脸;我看着天空中风舞的一只只粉蝶,柔美地飘逝在我的身上,被我的鲜血染成凄美的红色。空洞的天空中,一个空洞的声音回荡在我的耳畔:

  寂寞的黄沙即将扬起,绚美的樱花即将飘逝,法老的咒语即将灵验,命运的转轮已然开启……

  也许是关于金字塔的迷听得太多了,也许是郭敬明的《幻城》看得太多了。这是我的一个记忆深刻的梦境。虽然那天我浑身冷汗地惊醒在深夜,但我愿用凄美的笔墨记下这个荒诞的难忘的真实的梦……

  [评语]
  
高二的学生在紧张的生活中交来了一部奇幻小说,尽管情节尚有欠谨严的地方,人物性格还有待丰满,语言也有值得推敲之处,但是我们也确实感到了后生的可敬可赞,首先,作为爱好文学的青年,能用笔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将心中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再现出来,何等惬意;其次,行文线索清晰,四句诗贯穿始终,给人以品位的空间;最后流畅的语言,合情理的铺垫,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颇感文笔的娴熟。

 

 

    以上《《林黛玉进贾府》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林黛玉进贾府》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林黛玉进贾府》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