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学习要点
  1.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
  ①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其退居江宁建半山亭,故号。谓登钟山至此半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故世称王临川、临川先生。少时喜读,刻苦,长于为文。议论脱俗,自信心很强。宋仁宗庆历进士。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主张变法,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任宰相,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屡遭阻碍。熙宁九年(1076)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神宗死,司马光入相,新法尽罢。王安石强调"权时之变"(衡量时势的变革)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形容文笔雄健超凡),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遒劲(雄健有力)清新。
  ②写作背景
  褒禅山,旧名华山(与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分开)在安徽省含山县(在合肥市东部)北,山峦起伏,有泉有河,风景秀美。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在安庆市西部)通判(官名,是宋代州府长官,与知府知州共理政事,安排的是京都朝官),1054年4月,王安石辞职回家(开封)探亲,归途中游览了此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③文体
  "记"是古文的一种文体,一般属记叙文,可以记人、记事、记游,如《桃花源记》(记故事)、《小石潭记》(柳宗元,记游)、《岳阳楼记》(范仲淹,记事-重修)、《登泰山记》(清,姚鼐nài,记游)、《醉翁亭记》(欧阳修,记游)、《石钟山记》。有的"记"属于说明文体,可以记物,如《核舟记》(明末魏学洢yī,记物,侧重形状构造等)。"记"也有写作"志"的,侧重记事,如地方志、墓志。
  2.课文内容简析
  第一部分(第1、2段):
  记山、记碑、记游,为下文议论作伏笔。
  辨别读"华"乃"花"之音谬为后文议论学者于古书流传文字当"深思而慎取"作伏笔;
  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为下文议论作伏笔。
  第二部分(第3.4段):发表议论,与上文记游、记碑相照应。
  提出:做事当"尽吾志"以赴之,治学应:"深思而慎取"。
  第三部分(第5段):补记同游人及为文时间。
  3.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
  ①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记叙游览褒禅山,进而议论抒发了感想:无论处事治学,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也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②写作特点
  其一: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前记游山,后议道理,叙述和议论相结合;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其二: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前记游山洞,前洞略写路近、地平,游者众;后洞详写路远、奇险,游者少并随怠者出;为伏笔。后文则议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等等,与之相照应。前记仆碑,突出"华"乃"花"之音谬,为一伏笔。后文则议论治学当"深思而慎取",与之相照应。如此前后呼应,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二.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郭汾阳(唐郭子仪,平安史之乱,功封汾阳王)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以令公勋德,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公忠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唐末藩镇属官名,也称虞候,掌巡查警戒)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阿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赵璘《因话录》)
  1.下列句子红色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  敕:皇帝的命令。
  B.而请一吏致阻       致:招致。
  C.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    当:适合。
  D.王叱而遣之        遣:派遣。
  2.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知体:指懂得道理。
  B.闻者服其公忠焉
    公忠:公正忠诚。
  C.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
    抵禁:抵抗禁令。
  D.言虞候纵横之状
    纵横:指无所忌惧。
  3.据文意,"南阳夫人"是下列何人的封号?
  A.郭汾阳之妻
  B.诸子之乳母
  C.郭汾阳夫人之乳母
  D.都虞候之妻
  4.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以令公勋德   ┏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遂告以故曰   ┗某之诸子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D.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5."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的恩德亲切而优厚,不用武臣招待我,各位可以受到祝贺了!
  B.皇帝的恩德亲切而优厚,不按武臣对待我,各位可以受到祝贺了!
  C.皇帝的恩德亲切而优厚,不按武臣对待我,各位可以祝贺我了!
  D.皇帝的恩德亲切而优厚,不用武臣招待我,各位可以祝贺我了!
  5.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张昙认为郭汾阳功高德重,奏请朝廷任命一州县官,却不批准,这是宰相作梗,并且对此很不满。
  B.郭汾阳对下属官员解释了朝廷对武臣疑虑的原因,并认为奏请不被批准是合乎情理的,还能说明皇帝对自己是信任的。
  C.郭汾阳在河中之地时,属官都虞候严明执法,杖杀了南阳夫人乳母之子,郭汾阳的几个儿子便向他控告都虞候。
  D.郭汾阳认为都虞候是值得赞赏的,并气愤地说他的几个儿子都是奴才一类的人。

附参考答案、简析及译文

  1.D(遣:打发。)
  2.C(抵禁:触犯禁令。)
  3.A(B、C、D皆不是"南阳夫人"。)
  4.B(第一个"以"是介词"凭",第二个"以"是介词"把"。第一个"之"是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不译;第二个"之"是助词"的"。)
  5.C(以:按照。待:对待。见:表示别人对自己怎么样。见贺:祝贺我。)
  6.D("气愤地说他的几个儿子都是奴才一类的人"解说错误。)
  【译文】
  郭汾阳在汾州,曾经奏请朝廷任命一个州的县官,可是皇帝命令不下达。判官张昙向同级官员说:"凭令公(令公,称尚书令,郭子仪时为尚书令)的功德,奏请任命一官吏却致阻碍,这是宰相太不懂道理了。"汾阳王听到这话,对下属官员说

:"自国家艰难(指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姑息迁就掌握一方军权的长官武臣,他们的要求没有办不到的。因此掌握一方军权的长官很骄横,使得朝廷疑虑他们,以致出现像现在这样的情况。现在我奏请任命一个下属官吏,朝廷的命令没有下达,不过是我奏请任命的人不适合皇帝的心意。皇帝的恩德亲切而优厚,不按武臣对待我,各位可以祝贺我了!"听到这番话的人都佩服他公正忠诚。汾阳王在河中之地时,禁止无缘故地跑马,违犯者死罪。他的妻子封为南阳夫人的乳母的儿子犯禁令,管巡查警戒的都虞候用木杖打死了他。汾阳王的几个儿子到汾阳王处哭泣控告,说到虞候无所忌惧的样子,汾阳王叱责了他们后让他们走了。第二天,汾阳王再三再四地对宾客属官长吁短叹。大家都不明白,慢慢问他,汾阳王说:"我的几个儿子,都是不成器的人。"于是把缘故告诉说:"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却痛惜母亲的乳母的儿子,不是不成器的人又是什么呢?"


内疚

四中陈晨

  不知哪天起,一位哑巴大伯和他的妻子在楼下的空地上搭起了个修理棚,做起了修鞋生意。
  寒冬里的一天,我拿着双穿坏的鞋去找哑巴大伯,发现他正坐在棚门口呆呆地望着远方。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辛酸的神情。见到生意来了,哑巴大伯立即挤出一丝笑意,和蔼地望着我,伸出那只长满老茧的手把鞋接了过去。寒风无情地吹着。站在一旁的我不住地打颤,可哑巴大伯丝毫不受影响,他那专心致志的神情和娴熟的技术,着实令我佩服。我跑回家,拿来几个苹果送给他。哑巴大伯仿佛受宠若惊,他拿起地上的纸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两个字:谢谢。随即把它递到我手上,嘴里还"呜哇"地说着什么。我知道他这是在感谢我。便高兴地点了点头。
  和哑巴大伯谈话真是另有一番感受,从和他简短的对话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那非比寻常的痛苦,当我问及他的家人时,哑巴大伯连连叹气,那辛酸的神情又挂在了脸上。他抬起手,撩开了挂在棚门上的破布,刹那间,一股浓重的药味令我不住地向后退。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发现他的妻子正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罐,屋内的设施更是简陋至极,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了,替他盖好门上的破布,用两块石头压住了布角,然后静静地站到一边。
  春节前的一个下午,我正和小伙伴们玩得起劲,突然,门外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极不情愿地跑去开门,原来是哑巴大伯,他一脸焦急的样子,嘴里不住地"呜哇"着,看上去有什么急事。小伙伴们不住地催促着我,我冷冷地对哑巴大伯说:"我现在忙得很,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之后,又投入到欢乐的海洋之中。
  第二天,我无意中听到爸妈的谈话,爸爸告诉妈妈,哑巴大伯的老伴由于没有及时送到医院,昨天下午死了。这消息如同晴天的一个霹雳,着实令我感到震惊。原来哑巴大柏昨天是为了这件事来找我的,可我却……如果我当初帮助了哑巴大伯,老奶奶也许会活下去,哑巴大伯就不用承受这巨大的痛苦,而我也不用像今天这样后悔莫及。内疚和悔恨在我心中交织着,成为一片阴影,覆盖在我心上。
  如今,哑巴大伯和他的修理棚已经消失了,而我心中的那份内疚,却深深地印在心底,永远也无法消失。
  哑巴大伯,你现在还好吗?

  【评语
  读罢此文,深深地被陈晨同学那种纯真善良之情感染着。这就是真挚情感的力量。她佩服身处寂寞的哑巴大伯,拿苹果给他,感受他的痛苦,对于青年人来说,已经够难能可贵了。可是她因一次只顾自己玩耍没有帮助哑巴大伯而留下了深深的愧疚,这样的青年人内心的自责是多么严肃啊--她没有必要如此--可是她这样做了,这是多么可爱可敬的一种思想情感啊,而这样的"内疚"也是人生的一次升华,激励着向人生的高远目标迈进。事小见大,确是好文章。

 

 

    以上《《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