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要点
1、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人,文学家、史学家。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五代史》。“六一居士”其自解为: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遗问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二、课文简讲
欧阳修写《伶官传序》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戒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接着用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加以印证。
第二部分即文章的第二、三段,继续论证中心论点。
第二段记叙庄宗接受晋王的遗命,用三矢贯穿,侧重庄宗为实现遗命的忧劳,紧紧围绕中心突出了人事的重要。
第三段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此段可以分为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盛赞得天下之盛。第二个层次慨叹庄宗失天下之衰。第三个层次议论强调其盛衰都源于人事。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四段总结历史教训,再次深化“人事”,讽谏统治者。文末的“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三、能力训练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欧阳修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以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直不为繁碎耳。”修幼丧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1.修始在滁州,号___________,晚更号六一居士。
2.写出红色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文章止以润身( )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
其平居教他子弟( )
3.文中划线部分共有几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附参考答案:
1.醉翁
2.只,仅 罪(或案件) 平时
3.夫常求其生 犹失之死 而世常求其死也
4.
(1)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
(2)(如果)我要寻找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处死刑的人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出名
高二(5)徐秋静
近日,北京的校园中发生了一件闹得满城风雨的大事: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素以学风严谨而著称的清华、北大校餐厅中,竟在同一天发生了爆炸事件,虽所幸没有人惨死,但伤者也近十余人。顿时,谣言四起,所有的学生和家长们无不胆战心惊,奔走相告,惟恐这样的灾祸哪一天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出乎人意料的是,破案工作很快地完成了,犯罪嫌疑人也锒铛入狱。当人们问到他的作案动机时,答案想必令闻者大跌眼镜,为了出名!
出名!真是个颇有些意外的目的。“名”为何物?古往今来,人们的看法不一,文人墨客以为文章千里传颂是“名”,政坛领袖认为政绩显赫是“名”;军阀独裁以为发动战乱是“名”,太太小姐则以为上街回头率高是“名”……甚至如文中这位作案者,以为自己的名字被登上报纸,变成铅写也同样是“名”。不知有多少或才华横溢或天生愚笨的人们为“名”而绞尽脑汁,搜索枯肠或是埋头苦读,或是勤学苦练,或是举止怪异,或是矫揉造作,就连曾经的同窗也对我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要么流芳千古,要么遗臭万年!我惶惑,“名”真的如此重要吗?
不可否认,名对于一些人来讲,确实有着极大的益处,好比灵丹妙药,一吃见效,自卑的人因为它而拾信心,自暴自弃的人因为它而再获新生,而功得志满的人因为它而更上一层楼……如此等等。而名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功效?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虚荣”作祟。是的,虚荣!看看那些“名人”吧,不论走到何处,在做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被人大肆宣传一番。“这是××的独家报道”!人们这样说着,于是,又有更多的“凡人”去吹捧这个人的名气,也就又有更多的人去向往这份名气。渴望被社会承认,渴望在别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人之常情,但可怕的是,一旦“名”成为了生活的惟一目标,成为了如同吃喝一般头等重要的大事,小心,你已进入了“名”的陷阱。稍稍回忆一下,不难发现有多少人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前途,抱负,情感乃至生命!而当你幡然醒悟过来,想逃出这个怪圈的时候,你已可悲地被禁锢在这“名”之中,无法呼救也无法脱身了。
有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想这对于那些急于成名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启示。姑且淡泊名利,不计较成败与否,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样,一个人的才华总会在默默无闻中被发掘,而他的品格也会为人们所尊敬,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成为了大众心目中的“名人”,这样的名人,是有价值的,是值得人们称道的。当然,那种一味摒弃名利的,对“名”嗤之以鼻的态度同样值得怀疑,这样地愤世嫉俗,除了对“名”有“酸葡萄”的心理外,是否还是一种变相的出名的方式呢?名气并不令人恐惧,厌恶或是崇拜、敬仰,重要的是一个人对“名”的态度。
总之,坦然面对“名气”,把它当作人生一盘可口的凉菜,享乐其中而不过分沉溺,这样,“名气”会成为你的荣耀,“出名”也会变成人生的一大幸事。
[评语]作者从一件闹得满城风雨的社会见闻写起,谈了对于“名利”的看法,由批评了各种错误的看法和现象,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观点正确,说理透彻,小小的年纪就能参透这样的问题,实属不易。尤其难得的是,她对名的看法并未一味摒弃,包含了辩证客观的思想。语言也非常幽默形象,如文末她提到“把名气当作人生一盘可口的凉菜,享乐其中而不可分沉溺”。坦然的心态不说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