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年河北正定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23、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34、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45、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56、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67、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78、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8

xxxx年河北正定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编辑推荐]鉴于大家对高中频道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xxxx年河北正定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供大家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拥有自己的“粉丝”,更多的情况下是别人的“粉丝”。但是,在微博世界中,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会有“粉丝”,甚至有大量的“粉丝”。一名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会被自己的“粉丝”直接看到,也会收到来自“粉丝”的回复与评论,还有可能被“粉丝”转发,这都给了普通用户一种“明星”般的体验。另外,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而言,他们则需要将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受关注度继续在微博世界中延展。

微博“粉丝”具有非专一性。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崇拜或迷恋的对象往往数量不多,但是在微博中,用户常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粉丝”。在现实世界中,当A与B两位公众人物之间出现竞争、不和或是对立关系时,A的“粉丝”群体与B的“粉丝”群体的态度、选择往往是泾渭分明的。而在微博世界中,A、B的“粉丝”群体成员则很有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同时成为对方偶像的“粉丝”。

微博“粉丝”具有非崇拜性。既然“粉丝”是“迷”的意思,那么一般而言必然带有对对方的崇拜,但是微博“粉丝”在这一点上恰恰不同。在微博上,一位用户成为另一位用户的“粉丝”,或许是出于对对方的崇拜,但也有可能并非如此。登录微博之后,显示出的页面几乎都是你所关注的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人发布的信息,就要首先成为他的“粉丝”,这是由微博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要想知道一个人发布的信息、状态,与对一个人表示崇拜、迷恋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而这两种情况在微博中却天然地合二为一了。概言之,微博“粉丝”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崇拜心理,有时仅仅出于好奇而已。

微博“粉丝”对关注对象也具有攻击性。在微博上,不少用户都受到过自己“粉丝”的攻击。心理学家把“攻击性”定义为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倾向。微博“粉丝”呈现出的攻击性,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其攻击范围有时包括“关注”对象,这是微博“粉丝”与普通“粉丝”之间较为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粉丝”是不会对自己的偶像进行指责、攻击的。既然“粉丝”带有“迷恋”的含义,那么他们就不但不会批评偶像的缺点,甚至会对偶像的不足、过失视而不见并加以袒护。但是,微博“粉丝”表现出来的有时就不是单纯的迷恋,有的用户恰恰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才对其“关注”,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其言行,进而做出快速的指责。从盲目崇拜到盲目攻击,微博“粉丝”群体使我们对“粉丝”的理解多了一层含义。换言之,从微博“粉丝”开始,某个“粉丝”群体内部不再是铁板一块的同一阵营,而开始出现了相互对立的分化。

(摘编自靖鸣、王瑞《微博“粉丝”:虚拟公共领域的舆论新军》)

1.下列对于微博“粉丝”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对博主发布的信息,往往进行回复、评论或转发,这使得博主得到一种“明星”般的体验,也使“粉丝”自己想扩大知名度的愿望得以实现。

B.微博“粉丝”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有的人甚至只是为了对某博主进行攻击,才成为他的“粉丝”,这与“粉丝”一词所带的“迷恋”义是相悖的。

C.微博“粉丝”成为某一博主的粉丝后,也可能成为与该博主存在对立关系的其他博主的“粉丝”。他们一般不把自己固定成某一博主的“粉丝”。

D.微博“粉丝”虽然叫“粉丝”,但不一定是博主的崇拜者,有些“粉丝”仅仅是因为需要了解某个博主发布的信息、状态,才成为他的“粉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与现实生活中的“粉丝”,虽然都叫“粉丝”,但内涵不同。微博“粉丝”不一定是微博用户的迷恋者,而现实生活中的则一定是。

B.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都有“粉丝”,但微博世界的博主,必定个个有“粉丝”。只要博主发出信息,他的“粉丝”们就能看到并且作出反应。

C.微博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公众人物拥有粉丝的情况不同。微博世界中,他们即使有对立关系,也可能拥有相同的粉丝,这在现实世界中则不可能。

D.现实生活中的“粉丝”一般不会指责、攻击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盲目崇拜;而微博“粉丝”,却很有可能站到偶像的对立面,对偶像进行攻击。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23、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34、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45、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56、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67、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78、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8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微博世界,对于博主的崇拜、迷恋和对于博主发布的信息的关注可以天然地合二为一。而有时候,成为某人的“粉丝”也是情非所愿,只是为了解其信息。

B.微博的普通用户有自己的“粉丝”,甚至大量“粉丝”;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更可以借助微博延伸其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扩大其知名度和受关注度。

C.“粉丝”带有“迷恋”的含义,但微博“粉丝”则不同,他们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都是对“偶像”的崇拜,也许还有对“偶像”的批评攻击。

D.有的微博“粉丝”在自己的关注对象发布信息后就快速作出指责,主观上是恶意的,对自己关注的对象不再“迷恋”,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藿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公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予,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选自《史记》)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遣其少子且:将要

B.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遗:送给

C.可疾去矣疾:迅速

D.顾有所不能忍者也顾:顾及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23、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34、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45、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56、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67、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78、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8

5.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朱公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②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③可疾去,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④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⑤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

⑥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③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存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公有二个儿子,二儿子长大成人到了壮年的时候,杀了人被关在楚国,朱公准备了千镒黄金想派小儿子去楚国救回二儿子。

B.庄生凭着清廉正直的品德在楚国极有名望,深受楚国君民敬重。但庄生虽然才智过人,却无法忍受别人的羞辱。

C.楚于每次大赦之前,常常要派人去加守三钱之府,目的是为了安全运出大量的钱财发给天下的白姓。

D.朱公料事准确,而且不生分外的贪心,明达事理,所以对二儿子最终被杀,他不但不悲痛,反而还满意的笑。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3分)

译:

(2)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3分)

译: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23、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34、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45、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56、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67、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78、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8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道旁稚子

郑懈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骭(g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8.诗歌第四句中的“凫鹜肥”,原作“凫鹜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怀疑“肌”是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钱先生这样做的理由。(5分)

9.从诗中来看,造成道旁稚子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什么?诗歌最后两句写“百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题1分)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2)寄浮游于天地,。(《赤壁赋》)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诗经•氓》)

(4)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

(5)艰难苦恨繁霜鬓,。(《登高》)

(6),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23、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34、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45、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56、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67、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78、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8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宗红

xxxx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ldquo

;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丁聪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

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

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xxx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xxx”,丁聪都在劫难逃。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和黄苗子等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xxx”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运动中,有人让丁聪揭发好友黄苗子,他不干,结果被关在黑屋子里写材料。最后,丁聪只好说:“黄苗子这人真不好,干xxx的事一桩都不告诉我,要不我也可以讲一讲嘛。”迎接他的是一顿狠打,他却反而笑了,“我就是天真,相信事情最后会水落石出,也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所以活了下来,我也很直率,在背后揭露朋友的事我是不干的,自己的事可以承担下来,但是让我坑害别人却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能胡说八道。”

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幽默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三中全会到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一副天真孩童的形象。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爱憎分明,用漫画把对社会和现实的讽刺和鞭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有删节)

相关链接: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23、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34、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45、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56、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67、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78、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8

①“我画的都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丁聪

②丁聪笔下的阿Q,既有丁聪的创作个性,又表现了《正传》的整个气氛,构图大胆而活泼,叫人想起小丁的全部风采。——茅盾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丁聪取笔名为“小丁”,一用就是60年,“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表明他的创作意图——展现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

B.丁聪的父亲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丁聪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漫画。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多是受其父亲影响。

C.建国之后,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因此,从1958年的“反右”到“xxx”,丁聪都在劫难逃,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对象。

D.画了一辈子漫画的丁聪,对社会是无情讽刺,冷眼看穿;但对朋友却是两肋插刀,肝胆相照,甚至为了保护朋友黄苗子被关小黑屋,挨打。

E.本文采用了倒叙手法,截取了丁聪一生的多个时代的经历,以他的一生,演绎了一名知识分子最应具有的品格:对时代的追问和对良心的追求。

(2)请分析丁聪的形象特征,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丁聪是一位漫画家,结合全文看,他的漫画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4)作者以“时代身上的牛虻”概括赞颂丁聪,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于丹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视角博得了经久不衰的掌声。听众纷纷表示,这场讲座很精彩,使大家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B.气象专家表示,目前随着海上台风格局的冰消瓦解,未来本市将迎来一段相对平稳的日子。

C.毕业时,虽然我们班同学都没有许下海誓山盟,但是我们在心里一直把彼此当做一辈子的朋友。

D.伦敦奥运会也许是“超级丹”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所以这个冠军意义非凡,这很可能是他的奥运收官之作。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23、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34、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45、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56、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67、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78、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8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300多人只能睡在阴湿的地上,没有铺的就找来谷草,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绝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和衣而睡。

B.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C.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在很多村子里都有,对村民免费开放。

D.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不少家长来说,。许多父母有了更为现实的选择,正如这位父亲,认为成绩好坏并不重要,能够赚钱养活自己才是重要的。也许,这也是面对现实的一种无奈选择。

①计算投资回报率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②加上不断高涨的生活成本,还有“拼爹”等现象的刺激

③对孩子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投资

④让孩子上大学对不少家长来说成为一种失败率极大的投资

⑤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

⑥“望子成龙”背后是一种最直

接的成功期待

A.③①⑤⑥②④B.③⑥①⑤②④

C.⑥⑤④③①②D.⑥①⑤④③②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公共场所之所以有必要控烟,是因为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的健康,而且①。大家都讨厌PM2.5,吸烟可使室内PM2.5严重超标。不能因为吸烟者多而散,就不把吸烟的污染当回事。吸烟是个人行为,吸烟的污染没什么大不了,烟草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大——诸如此类②,否定不了它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的本质。这种污染③。

16.下面两个话语情境都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2分)

情境一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23、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34、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45、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56、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67、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78、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8

(1)

(2)

17.下面这个形象的说法中蕴涵着许多哲理,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其中的一条哲理。(3分)

旅游从来就是从自己住腻的地方到别人住腻的地方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总结】中国学科吧(jsfw8.com)高中频道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xxxx年河北正定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以上《2019年河北正定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年河北正定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年河北正定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