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浙江十校联合体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联考-高考模拟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浙江十校联合体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哺育(bǔ)埋怨(mái)一筹莫展(chóu)敷衍了事(hū)B、熨贴(yù)木讷(nà)为虎作伥(chāng)咄咄逼人(dōu)C、吮吸(yǔn)盅惑(gǔ)长歌当哭(dāng)引吭高歌(háng)D、骁勇(xiāo)要挟(xié)羽扇纶巾(guān)言简易赅(gā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妨碍磋商名列前矛一言以弊之B、厮杀度假桀骜不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脉博编纂惹事生非可望不可即D、寂寥拖沓戳力同心有志者事竟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他的这种丑恶行径为人所。(2)时隔数年,又是在他乡异地,偶然与当年单位里的同事,我们都感慨不已。(3)谢徐二美人各出所有,把杜十娘得焕然一新。A、不齿相遇装扮B、不耻邂逅装扮C、不耻相遇妆扮D、不齿邂逅妆扮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昨天,学校请来北京名师给我们讲课,受到同学欢迎,真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呀!B、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多年没有见面,想不到这次在杭州能与你萍水相逢。C、发生在约旦首都安曼三家豪华酒店内的自杀袭击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尸体横陈,惨不忍赌,令人叹为观止。D、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旅游胜地阳朔,风景如画,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了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B、学术腐败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术资源分配体制不够合理、社会风气不佳和个人品行不良造成的。C、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八荣八耻”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变成每个公民的行为标准。D、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为了减少战争对城市的损毁和交战双方人员的伤亡,所以心理战、舆论战等更应该受到重视。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建筑是凝固的诗:;。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深沉下来,,。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鹅卵石。①或神彩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二、(12分,每小题3分)西施亡吴之谜吴王夫差是一个亡国之君,却不同于一般昏君;恰恰是一个霸才。他最显著的弱点是刚愎自用,轻敌拒谏。吴越是世仇,都想问鼎中俄。越王勾践恰好是个阴谋家。《国语·越语》记勾践曾对范蠡说“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云云,这是从敌人方面说的坏话;从《国语·越语》及《史记》看,看不出他怎样沉湎于酒色。吴强越弱时,越国遣大夫文仲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越人便以美女八人献与太宰,太宰向夫差说了好话,夫差就答应了越国,接受美女的的是太宰。这人是从楚国逃亡出来,后来成为吴国罪魁。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说到吴国灭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可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没有提到西施。先秦载籍中,《墨子·亲士》曾这样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这当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这以后,西施便成为美女的共名。《孟子·离娄》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之称,自此始。《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荀子·正论》里也提到她。说明在先秦时,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流传着。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宠儿,始于后汉人赵烨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和文仲商量后,“乃使相者国中,得宁罗山鬻薪之女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蠢进曰……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还有是后汉袁康的《越绝书》卷八,内容相类,文字更简单。至于馆娃宫之类,全出于后人的附会铺张。当吴王夫差接受越国二女时,伍子胥立即反对:“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这话原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因为这三个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进献的。到了后汉的赵烨、袁康时,由于西施在战国时已享有艳名,而袁康又是越人,便把她补了进去,成为亡国之君生活上一种连锁性的取败特征,实际仍不脱女祸论的习见。总之,在《国语》《史记》时代尚无西施亡吴之说,否则,以史公的好奇,岂不有刻画之理?(《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摇曳生姿),《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语,《墨子间诂》引苏时学说,以为与《吴越春秋》所记的“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之说符合,那是以后说来弥逢前说,《墨子》原意究竟如何,尚可不知。7、第一、三两段画线句子中的“强敌”和“她”分别指的是()A、太宰邻居丑人B、太宰西施C、越王勾践邻居丑人D、越王勾践西施8、从文中内容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吴国灭亡原因的一项是()A、吴王夫差是霸才,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昏君,他刚愎自用,对伍子胥的进谏不加理睬。B、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美女西施、郑旦,放松了警惕,“淫于乐”,加上“逆天时”,而导致亡国。C、吴王夫差轻视当时战败的越国,他没有把越国看成一个潜在的威胁,并且轻信了太宰的花言巧语。D、吴王夫差对身边太宰这样贪图美女、不值得信赖的人丧失警惕,并让他做了高官。9、以下各项不属于作者否定“西施亡吴”之说时所使用证据的一项是()A、《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摇曳生姿。以史公的好奇,不可能不写到西施。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西施。B、《墨子》里有“西施之沉,其美也”,作者认为是与《吴越春秋》相照应的,而原意究竟是否因为吴人亡国之恨而浮之于江,不得而知。C、《孟子·离娄》记载“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墨子·亲士》曾这样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由人们的态度可知西施的作为。D、《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情节生动,作者认为完全是小说家的手法,《越绝书》文字简单,更是后人的附会铺张,都不足为据。10、对文章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吴王夫差并不是一个胸无大志而沉湎于酒色的君王,这也说明“西施亡吴”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B、作者认可“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的说法,因为这是公认的事实,但认为西施不该列入其中。C、作者不同意美女亡国之说,作者认为吴王成为亡国之君,是由于越王勾践是个阴谋家,更由于吴王自己的弱点。D、作者认为“女祸论”是一种习见,只看到现象而没有注意到本质,它只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推脱亡国罪责的托辞而已。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12分,每小题3分)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悔之。若季子不礼其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年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荣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注]:魏国公:韩琦,河南相州人,北宋著名的大臣。(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1、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穷:不得志,不显贵B、买臣见弃于其妻见:看见,发现C、矜名誉为可薄薄:轻视,认为可耻D、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措:放置,治理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13、下列四组句子,分别能表现魏国公的远大志向和丰功伟绩的一组是()A、B、C、D、14、对本文的有关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前两段写世人追求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为下文写魏国公做陪衬。B、文章第三段先写魏国公的身世和经历,然后重点写魏国公的志向和抱负。C、文章运用对比,态度鲜明;叙事简洁,议论精辟,含蓄隽永。D、本文对昼锦堂的营建情况和周遇的环境只字未提,目的只是为了更集中地写魏国公。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3分)译文:(2)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3分)译文: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南宁]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注:[题采石蛾眉亭]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微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史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16、(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雄浑、豪放。我们在高中阶段曾学过辛弃疾的《》;韩元吉词“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人。(2分)(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3分)(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3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共4分)(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藤王阁序》)(3)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孟子也说过含义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五、(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悲悯的月光张佐香①有人问托尔斯泰,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正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对那那个家伙射击才能挽救小孩的无辜生命。这时,你射击还是不射击?这个命题集中体现了人类在伦理和精神上的矛盾。俄罗斯女青年微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②1877年7月31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波夫因在彼得堡市市长特列波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审判席上,薇拉再次指控特列波夫惨无人道的暴行:“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这是多么残忍……我觉得绝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件事无声无息地过去。如果保持缄默,特列波夫依旧会有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滥施淫威。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向世人证明:绝不能让这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这样做。”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而是为了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名誉。她的动机中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这个少女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毅然决然地弯下食指,制止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动。她的食指,担负起了整个时代的职责。在辩护律师据理力争下,薇拉幸运地得以释放。③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她是真理和道义的承载者。她对犯罪个体的射击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我的目的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④德国的舒和兄妹——汉斯和索菲,为了阻止希特勒的暴行,散发反纳粹传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妹妹索菲在笑赴刑场时说:“如果我们的行动能唤醒千百万人民,那么我们虽死何憾?”哥哥汉斯在临死的一刹那,高呼“自由万岁!”青春而高贵的头颅随着黑亮的铡刀落下,定格成为一种永恒的背景。他们炽热殷红的鲜血在阳光中洒向历史深处。⑤人类之所以浸泡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的血海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如此迷人的光彩,就是因为我们有薇拉和舒和兄妹,还有那个“流血请自嗣同始”的人等,天下兴亡,干我甚事?!大多数人是这么做的。但是铁肩担道义的他们却永远也不会这么去想,明知以卵击石,却依然奋勇出击替天行道。他们甘愿为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不分肤色不分种族。⑥月光静静地悄悄地走来,洗礼着不洁的凡尘慰藉着苦涩的心灵。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就像这洒满人间的月光;他们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让生命洒下无边无际亘古如斯的悲悯之光。上帝把月光交给少数平凡而又真正伟大的人,像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望着滴落的鲜血,仍用悲悯的目光眷顾尘世。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选自《散文》xxxx.3)18、文章第①段,作者说:“俄罗斯女青年薇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薇拉给出的“答案”是什么?从哪些角度陈述了“选择的理由”?(3分)答:19、文章第③段,“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一句,在修辞上有何特点?结合上文来看,“硬度”和“光亮”分别指什么?(6分)答:(1)修辞的特点(2)“硬度”指“光亮”指20、试分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答:21、文章除了描写薇拉的行为外,还列举了德国的舒和兄妹以及中国的谭嗣同的事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六、语言表达题(13分)22、阅读下列文段,概述“韩流”出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3分)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在各个民族处于自为自在的状态时,原本是各自独立、多姿多彩的。随着人类文化的增多,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大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其文化能够向外传播,得益于全球化这个时代。其次,单纯的文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的支撑,无论它如何绚丽多姿,也不具有传播力。它可以客观存在,可以有限传播,但往往是行之不远。政治经济的优势使其文化拥有了话语权和说服力,这一文化才能够被接受者容纳。韩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文化方面的成功者,其政治经济确有相对优势,譬如经济,韩国的汽车、电子、服装、图书出版、化妆品等行业,在中国就很有影响力。对经济及其产品的认同,为文化传播奠定了认同基础。而事实是,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确实具有高位优势,顺应了流行文化的传播是由高往低这一规律。23、根据下面的语境,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4分)潇洒就是高适“莫愁前种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潇洒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潇洒就是的情怀;潇洒就是的心态。24、根据要求,发挥想象,为xx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写三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有文采。(6分)(1)(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2)(从观众角度)表示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七、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以“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xxxx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答卷纸第I卷(42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23456二、阅读题(每题3分,共12分)78910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2分)11121314第II卷(108分)15、翻译(共6分)(1)(3分)(2)(3分)四、诗歌阅读(8分)16、(1)(2分)(2)(3分)(3)(3分)17、(1)(2)(3)五、现代文阅读(17分)18、(3分)19、(1)(2分)(2)(2分)(2分)20、(4分)21、(4分)六、语言表达题(13分)22、(3分)23、(2分)(2分)24、(3分)(3分)七、作文(60分)xxxx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一、选择题1、D(A、埋mán敷:fūB、讷nèC、吮shún当dàng)2、B(A、矛-茅弊-蔽C、博-搏事-是D、戳-戮)3、A4、D(A、贬义B、萍水相逢指从没碰面的人相遇C、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5、C6、C二、7、D8、B[解析]接受二女是小说家的话,“淫于乐”“逆天时”作者说这是敌人方面说的坏话9、C[解析]原文后的两段的内容是作者直接否定“西施亡吴”之说,C项的内容在倒数第三段,两处引用是交代最早提到“西施”“西子”之称的。10、B[解析]作者并不认可“美女国之咎……”三、11、B[解析]表被动,被12、B[解析]B两个都是连词,表转折。A、①介词,表被动②介词,表对象,对、向、跟、和。C、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表原因,因为。D、①表判断,“是”;②副词,表转折,竟然,反而,却。13、B[解析]其余的句子是写他人的,或者是作者对其它问题的一些评论。14、D[解析]目的是为了更集中地议论说理。15、(1)只是(追求)恩德遍及百姓,并且功勋延及国家,来光耀后世而流传无穷无尽。(“被”“垂”各1分,大意正确1分)(2)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是能轻易地衡量吗?(“何如”“量”各1分,大意正确1分)四、16、(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白(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意思相同即可)(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同即可)17、略五、18、(1)射击。向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1分)(2)对受难者同情——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非常残忍;对事件的态度——不能对滥施淫威者保持缄默,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能让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每一点(1分)19、(1)运用了通感(移觉)的修辞。(2分。答出具体意思也可,把本属于视觉(目光)的感受用触觉(抚摸)和味觉(品味)表现出来)(2)硬度: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光亮:薇拉的行为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表点2分。意思对即可)20、全句含义是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就像这洒满人间的月光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2分)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2分)(说明:这里的“月光”象征着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不洁的凡尘”指世上那些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为;“苦涩的心灵”指的是被迫害折磨、被践踏凌辱的那些受苦受难的人。)21、①扩展文章内容,说明微拉并不孤独,古今中外都有“铁肩担道义”的同道者。②深化文章中心,证明人类之所以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就是因为薇拉们奋勇出击替天行道,愿为世界上海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宝贵的生命。③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张本。正因为有了薇拉们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才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答出两点即可)六、22、全球化的时代趋势,政治经济的优势,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具有的高位优势。23、(略)24、(略)文言文译文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的常情上说是值得荣耀的事,这点在现在和古代都是一致的。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和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轮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洋洋的表现,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是追求恩德遍及百姓,并且功勋及国家,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富贵。只是追求恩德遍及百姓,并且功勋延及国家,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自豪的行为是可耻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卸以此为鉴戒。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的衡量吗?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至于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治理)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啊。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而被铭刻在鼎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以上《浙江十校联合体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联考-高考模拟》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浙江十校联合体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联考-高考模拟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浙江十校联合体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联考-高考模拟》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