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三中xxxx届高三第3次月考
语文试卷(组卷:霍邱三中语文组)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入答题卡中,否则不计分;其他答案也必须在规定的位置书写。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体恤 和煦 勖勉 酗酒滋事 面面相觑
B.崎岖 旖旎 菜畦 歧路亡羊 按图索骥
C.屹立 自缢 吞噬 主观臆断 恃才傲物
D.磐石 蹒跚 盘桓 心广体胖 龙蟠虎踞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装卸传染枢钮秣马厉兵B.标炳堆沏附和眼花嘹乱
C.急燥即使殒石出神入化D.俊秀狙击阿谀匪夷所思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高新技术已广泛______传统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相互融合。
②去年流行“中国结”,令一批濒临倒闭的制绳厂起死回生;今春____“唐装热”,使好多已经停产的丝绸厂枯木逢春。
③中共中央已经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始认真_____高级干部。
A.渗入表演考查B.渗入上演考察
C.渗透表演考察D.渗透上演考查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孔子是因人而异的人,不同的学生,向他请教同一个问题,他常常会说出不同的答案。
B.文学作品要引人入胜,就要故弄玄虚,多设置悬念。
C.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手持一假证件,他竟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博览会的大门。
D.在这次大检查中,对于伪劣商品,不管是谁生产的,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山西商人的精明早就在全国有名了,据说,当年连扬州这样的商业中心,“晋货”也广受青睐,其强大的气势几乎压倒了江淮商品。
B.冰心老人的一生创作了许多文朴质美的散文,如今她永远安详地休憩在玫瑰丛中,凭吊的人们把红玫瑰花瓣轻轻撒在她的身上。
C.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自动机器体系的出现,对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D.“地球肚脐”——死海,这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正以每年6.35厘米的速度下沉。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树树李花掩映在碧绿的山林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和风吹过,李花飘落无数,浓香扑鼻而来,宛如醇酒一般。
②近看玉树琼枝,李花开得如冬天第一场大雪般纯洁无暇。
③就像大海上涌起的洁白的浪花,又像海底傲然挺立的珊瑚。
④一簇簇白绣球,一串串玉水晶,那么生机盎然,那么晶莹剔透。
⑤有诗为证:“本心白如玉,飞雪逐黄蜂,桃笑满树红,雪落一地香。”
A.③②④①⑤ B.⑤③④②① C.①④③⑤② D.⑤①②④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经过近两个月的仔细勘探,秦陵考古勘探队发现了位于秦始皇陵封土西南角的一个陪葬坑。勘探人员在坑内发现,除了朽木痕迹之外,前室地上遗有大量彩绘陶俑残块,而后室则有大量马的骨骼。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人们对出土的8件头戴长冠腰悬陶削和砥石的彩俑的身份感到疑惑。自秦陵考古以来,在陶俑身上从未发现过这样的装饰!“根据这些陶俑的衣冠等判断,它们是文职官员。”发掘负责人之一的段清波认为,这是秦陵首次出土“文官俑”。它们右腑下各有一用来削竹简或木牍的陶削和一个当为放置砥石之用的长方形袋囊,而其左臂与腰紧连处则有一圆孔,当为放置简牍之用;同时,还发现了四件象征权威与礼仪的铜钺。由于此坑距离封土很近,段清波初步判断它应该是秦朝的高级官府机构,即“九卿”之一。“九卿”中只有四个机构中才使用铜钺,而其中三个为很少任用文职官员的军事机构。既使用铜钺又使用文官的机构,则应当是掌管国家监狱与司法事务的“廷尉”。
但有专家仍坚持认为该坑是马厩坑,其俑仍是“饲马人”,因为它们与20世纪80年代在秦始皇陵西侧内外城垣之间马厩坑出土的“圉俑”形象完全一致(“圉”,是养马的地方)。对陶俑左臂与腰紧连处的圆孔则认为那是用来夹放“拌料棍”的,木棍朽了圆孔尚存;而同时出土的一口如水缸般大小的陶缶则疑为喂养马匹所用。至于铜钺,从其出土遗迹看则认为它们显然不是兵器而应是秦代用于修铲马蹄的工具。考古队副队长刘占成还谈到。20世纪80年代在上焦村马厩坑内出土的器物上有“大厩”、“中厩”、“小厩”、“宫厩”和“左厩”等文字,可见秦时马厩型制十分复杂。《周礼》记载:“天子有十二闲,马六种”。据考证,“闲”就是马阑、马厩。
“秦陵出土文官俑,一点也不奇怪,秦代有什么,秦陵就会反映出来,”秦俑专家王学理侃侃而谈,“身带削砥并不能充分说明它们是文官,它们可能是从事文书起草工作的人,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可以说是文职人员。如果真是文官,那旁连的车、缶、马等,又如何解释?前室是‘文官俑’而后室是马,又是怎么回事?”
“这些陶俑与兵马俑一、二号坑的军吏俑类似,又与在陵园西侧发掘的一座马厩坑里出土的能统率若干‘圉人’的‘圉师’陶俑类似,”考古队长张仲立解释道,“秦汉时期文武官员的区分并不明显,一般官吏皆能文能武:能文是指能从事一般的文书记录等;能武是说秦时做官的一般都有军功。”范文澜先生在其力作《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经书里没有‘骑’字,战争和交通都用车,马驾车,不单骑。”可见,善养马在古代是军事能力强的表现。而素善养马的秦人对其好马或宫廷用马给予高级别的“待遇”,即使有些“文职官员”侍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选自《新华文摘》xxxx.2作者冯国有改动)
7.段清波认为“这是秦陵首次出土‘文官俑’”,不属于这一论断提出的依据的一项是
A.在陶俑身上从未发现过与此相同的装饰。
B.陶削、袋囊等物符合文官的身份特点。
C.此陪葬坑距离秦始皇陵封土很近。
D.官府机构中确有使用铜钺的文官机构。
8.有些专家提出“马厩坑”之说,不属于这一论断提出的依据的一项是
A.此陪葬坑后室发现大量马的骨骼。
B.此坑陶俑与秦陵马厩坑“圉俑”外形相同。
C.此坑陶俑身上的圆孔与养马密切相关。
D.此陪葬坑内发现了喂马用的陶缶。
9.对文中提及的“文官俑”的看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段清波与刘占成的分歧,就在于陶俑的圆孔有何用途。
B.段清波与王学理的分歧,就在于陶俑的身份是否为官。
C.刘占成与王学理的分歧在于:前者认为此俑为饲马人,后者认为其为文官俑。
D.王学理与张仲立的分歧在于:前者认为坑内陪葬为文职,后者认为则是军吏。
10.对文中提供信息的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天子马厩有别,其规模亦当有别,秦始皇马厩所养马匹的功用也应该有区别。
B.由于秦汉时期文武官员的区分并不明显,故严格意义上的“文官俑”是不存在的。
C.范文澜先生的权威之作《中国通史简编》,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破解“文官俑”的
钥匙。
D.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会有更多的秦陵文物出土,便可以判定“文官俑”的确切
身份。
三、(15分,每小题3分)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急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别屯汉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后汉书•盖勋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访之于勋 访:询问。B.而诣勋求谢诣:到……去。
C.勋被三创 被:覆盖。 D.乃以兵捍众曰捍:抵挡。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 B.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C.羌精骑夹攻之急 D.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欲杀正和以免其负鹄从其言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众相视而惊幸于皇太子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故燕王欲结于君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盖勋忠于自己的职守的一组是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②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乃使勋别屯汉阳以拒贼锋。
③勋被三创,坚不动。
④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⑤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
⑥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正和敢于审查仗势横行的武威太守的罪行,盖勋虽然与苏正和有私仇,但能公正地劝告梁鹄,使梁鹄不杀苏正和。
B.北地羌胡侵扰陇右,盖勋受命带兵抗击,后因救助被包围的夏育,被强敌打败,困境中仍坚持作战,危难时宁死不屈。
C.盖勋任汉阳太守,采取有效的方法救济饥民,带头拿出自家粮食,救活了千余人。任京兆尹时,能审查恃势贪赃的杨党,并拒绝贵戚求情,因而遭到报复。
D.小黄门高望受皇太子宠幸,太子通过皇帝宠臣蹇硕嘱托盖勋让高望的儿子做孝廉,盖勋不怕得罪这三个有权势的人,敢冒生命危险而绝不这样做。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翻译下列语句(5分)
①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
翻译:
②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翻译:
17.阅读唐代诗人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指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于此受突厥降,故史家称之为受降城。②回乐烽:灵洲略西南的属县回乐县一带的烽火台。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①碛():沙石地,沙漠。
(1)这两首诗在内容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写出具体内容,两点即可。)(2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谈谈它们各自的妙处。(4分)
答:
《夜上受降城闻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军北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4)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世界(节选)
铁凝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要过年了。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她应该往旅行袋里装什么了——都是些过年的东西,她将要与她的婴儿同行,去乡下的娘家团聚。
就这样,母亲怀抱着婴儿乘了一辆长途汽车,在她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摆着她们母子鼓绷绷的行囊。
就这样,长途汽车载着母亲和婴儿一路飞驰,不想停歇似地飞驰。
许久许久,城市已被远远地抛在了后边,而乡村却还远远地不曾出现。铅样的天空锅似的闷住了大地和大地上这辆长途汽车,这长久的灰暗和憋闷终于使母亲心中轰地炸开一股惊惧。她想呼喊,但随即母亲便觉出一阵山崩地裂般的摇撼。她的眼前一片漆黑,她的头颅猛然撞在车窗玻璃上,玻璃无声地粉碎了,母亲和婴儿被抛出了车外。
母亲在无边的黑暗里叫喊。当一道闪电凌空划过,母亲才看见脚下的大地正默默地开裂。这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开裂,转瞬之间大地已经吞没了离母亲不远处的长途汽车和那满车的旅客。这便是世界的末日吧?母亲低下头,麻木地对她的婴儿说。借着闪电,她看见婴儿对她微笑着。
只有婴儿能够在这样的时刻微笑吧?只有这样的婴儿的微笑能够使母亲生出超常的勇气。她开始奋力移动她的双脚,她也不再喊叫。婴儿的微笑恢复了她的理智,她知道她必须以沉默来一分一寸地节约她所剩余的全部力气。她终于奇迹般地从大地的裂缝中攀登上来,她重新爬上了大地。天空渐渐亮了,母亲的双脚已是鲜血淋淋。她并不觉得疼痛,因为怀中的婴儿对她微笑着。
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她的婴儿在破碎的大地上奔跑,旷野没有人烟,大地仍在微微地震颤。天空忽阴忽晴,忽明忽暗,这世界仿佛又不再拥有时间,母亲腕上的手表只剩下一张空白的表盘。母亲抬眼四望,苍穹之下她已一无所有。她把头埋在婴儿身上,开始无声地嚎啕。
婴儿依旧在母亲的怀中对着母亲微笑。
婴儿那持久的微笑令嚎啕的母亲倍觉诧异,这时她还感觉到他的一只小手正紧紧地无限信任地拽住她的衣襟,就好比正牢牢地抓住整个世界。
婴儿的确抓住了整个世界,这世界便是他的母亲;婴儿的确可以对着母亲微笑,在他眼中,他的世界始终温暖、完好。
婴儿的小手和婴儿的微笑再一次征服了嚎啕的母亲,她再一次收拾起她那已然崩溃的精神。她初次明白有她存在世界怎么会消亡?她就是世界;她初次明白她并非一无所有,她有活生生的呼吸,她有无比坚强的双臂,她还有热的眼泪和甜的乳汁。她必须让这个世界完整地存活下去,她必须把一世界的美好和蓬勃献给她的婴儿。
母亲怀抱着婴儿在疯狂的天地之间跋涉,任寒风刺骨,任风沙弥漫,她坦然地解开衣襟,让婴儿把她吸吮。
母亲怀抱着婴儿重新上了路。冰雪顷刻间融入土地,没有水,也不再有食物。母亲的乳房渐渐地瘪下去,她开始撕扯身上破碎的棉袄,她开始咀嚼袄中的棉絮。乳汁点点滴滴又涌了出来,婴儿在母亲的怀中对她微笑。
……
年轻的母亲从睡梦中醒来,娇她爱她的丈夫为她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母亲错过牛奶跃下床去问候她的婴儿,婴儿躺在淡蓝色的摇篮里对着母亲微笑,地板上,就放着她们那只鼓绷绷的行囊。
母亲转过头来对丈夫说,知道世界在哪儿么?
丈夫茫然地看着她。
世界就在这儿。母亲指着摇篮里微笑的婴儿。
母亲又问丈夫,知道谁是世界么?
丈夫更加茫然。
母亲走到洒满阳光的窗前,对着窗外晶莹的新雪说,世界就是我。
丈夫笑了,笑母亲为什么醒了还要找梦话说。
年轻的母亲并不言语,内心充满深深的感激。因为她忽然发现,梦境本来就是现实之一种呵,没有这场恶梦,她和她的婴儿又怎能拥有那一夜悲壮坚韧的征程?没有这场恶梦,她和她的婴儿又怎能有力量把世界紧紧拥在彼此的怀中?
19.这则散文写了一位年轻的母亲的梦。试用50字以内的篇幅,简述梦中的故事。(4分)
答
20.结合文中关于梦境的描写,谈谈你对划线语句的理解。(4分)
(1)年轻的母亲为什么会“指着摇篮里微笑的婴儿”说“世界就在这儿”?
答:
(2)年轻的母亲为什么又说“世界就是我”?
答:
21.(1)这篇写“梦”的文章,为什么以“世界”为题?(3分)
答:
(2)作者借她自己的描述的梦,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3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梦境的特点是并非现实而又源于现实,颇恐怖、阴沉而又悲壮神奇。
B.本文有两条行文线索,梦境中母亲带着婴儿求生的情节是明线,现实里从噩梦中醒来是暗线。
C.文章通过梦境中的险恶经历来反衬现实生活的无比美好,所以,年轻的母亲醒来时“内心充满深深的感激”。
D.写梦境的好处是省去了据现实描摹实录的繁冗与拘束,同时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
E.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赞颂了母爱的伟大,为了孩子,母亲可以牺牲一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歌颂。
六、(12分)
23.下面一段话是写黄山的。试用平实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字)(3分)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答:黄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及西南的顺序,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3分)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有滔滔奔流的中华摇篮母亲河,东有自然景观雁鸣湖的风景优美,更有西南少林寺闻名世界的武术之乡,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西有皇家墓地宋皇陵的气势恢宏,南有寻根拜祖的黄帝故里轩辕丘。
修改为
25.仿照下面诗节的排比形式,完成空白处的诗句,要求句意连贯,意思完整。字数可略有增减,不一定押韵。(6分)
①我们多么热爱那些
优美的文字啊
在希望的清晨
在忧郁的黄昏
在一灯如画的温馨的夜里……
②我们多么热爱那些
优美的文字啊
③我们多么热爱那些
优美的文字啊
屈原的恣肆
李白的飘逸
杜甫的沉郁……
④我们多么热爱那些
优美的文字啊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美国一中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人们签署一项请愿书,要求对“一氧化二氢”化学物进行严格控制,甚至完全予以废除。理由是:①它有可能引发过多出汗和呕吐;②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③处在气体状态时,可能引起严重灼伤;④发生事故时吸入也有可能致命;⑤它是腐蚀的成因;⑥它会使汽车制动装置效率减低;⑦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经发现该物质。该中学生拿着这篇文章问过50个人,了解他们是否支持禁止使用这种化学物质。结果支持的占80%;尚不能决定的占12%;只有一人说,“一氧化二氢”就是水呀,怎么能禁止使用呢?遗憾的是,注意到这个常识的人只占了2%!谜底一揭开,人们顿时醒悟,因为他们只关注了危言耸听,而忽略了众所周知的一氧化二氢这个水分子基本构成的化学常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经历过、听到过有关“关注”、“忽略”方面的事,或者对此有过一些思考。请你以“关注与忽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中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高三第3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DCBCDACDBACBADC
16.①贵戚都来为杨党求请免罪,盖勋不听,把事情详细奏报给朝廷。(3分“请”“闻”各1分,大意正确1分)
②盖勋先拿出自家粮食来带动众人,救活了一千多人。(2分“率”字1分,大意正确1分)
17、(6分)
(1)(2分)[评分标准:任选两点,每点1分。]①征人思乡的主题思想相同。②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③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④明月寄情的表现手法相同。
(2)(4分)[评分标准:两首作品各2分;说明写法1分,分析妙处1分。]
《夜》诗写景句为“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二句,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上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下写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
《从》诗写景句为“天山雪后海风寒”,将在山落雪与湖泊起风放在一句中表达,层层相接,加强了“寒”的意味,强化了行军的艰难困苦。这种高度浓缩的景物描写不仅以有限的文字传出尽可能多的意味,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文望月思乡的思想感情
18.(1).逸豫可以亡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疏影横斜水清浅
(4).沧海月明珠有泪
19.(共4分)梦见自己带着婴儿回乡探亲时遭遇天灾(1分),她受到婴儿微笑的鼓舞(1分),走出了绝境,战胜了绝望(1分),用甘甜的乳汁滋养婴儿(1分)
20.(共4分)(1)襁褓中的婴儿看似最为孤弱,但在梦境中他始终微笑着,是母亲力量的源泉,因而母亲说“世界就在这儿”。(大意对即可,本小题2分)
(2)梦境中,母亲是婴儿的保护神,她用双臂保护婴儿,用乳汁滋养婴儿。对于这个“世界”,母亲也是不可或缺的。(大意对即可,本小题2分)
21.(共6分)(1)“世界”一词,意蕴丰富,答案与以下几点吻合均可:①文中的梦境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②梦中的母亲和婴儿,组成了一个虚幻而神奇的世界。③作者写的是“梦”的故事,表达的却是对现实世界人们的深切期望。④作者讲述“梦”的故事,是希望现实世界的人们都能充满爱心和自信。(本小题3分,答对其中两点就给3分)
(2)关于作者的人生感悟。可作如下概括:不管面对怎样的劫难(1分),只要有爱、自信和责任心(1分),就会有神奇的力量,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1分)。(本小题共3分)
22.(共4分)A、D(B本文只有一条线。C年轻母亲充满感激是因为她在梦中和孩子互相依靠,一起走出了困境,虽然只是梦,但她相信在现实中因为有了孩子,她也会同样坚强。E本文的主旨不是为了歌颂母爱,而是说明母亲和孩子互相依靠,他们一起拥抱整个世界)
23.黄山位于皖南。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因火山喷发而成,多为花岗岩山峰。(答对一点得1分,全对得3分。意思对即可。)
24.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有滔滔奔流的中华摇蓝母亲河,南有寻根拜祖的黄帝故里轩辕丘,西有气势恢宏的皇家墓地宋皇陵,东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雁鸣湖,西南更有闻名世界的武术之乡少林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语序正确,匀整对称,格式协调一致,与答案完全一样,给3分,有一句不一定扣1分,“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放在“腹地”后也可以。)
25.要构成排比,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第②节所填的前两句须各有一个修饰短语,第三句须有两个修饰短语。各句的用词须恰当。每节各占3分,填对一句不给分,填对两句给1分,填对三句给3分,用词不当扣1分。例句:
②在明亮的教室/在舒适的家里/在图书满架的安静的阅览室里。
④但丁的深邃/托翁的浩翰/雨果的神奇或郭沫若的浪漫/鲁迅的犀利/茅盾的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