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云南景东一中2019年高三语文总复习启动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I卷(选择题,45分)
一.(18分,第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苗圃逮捕哺育黄埔
B.比较皎洁姣好狡猾
C.疏浚辛酸逡巡唆使
D.仿效脂肪画舫妨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财物   财务制度创建颇有创见
 B.寰球   环球飞行   出首   出手不凡
 C.事故   圆滑世故   联翩   连篇累牍
 D.公证   公正无私   意气   义气用事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从南方到北京求学,毕业后能在北京工作好,回家乡也不错。
②现在,国际形势很复杂,我们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些为好。
③放眼地图,如织的铁路线与公路线将大大小小的城市起来。
④市教委制定的新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从本学期起开始。
A.固然宁可贯穿施行
B.虽然宁肯贯串施行
C.固然宁肯贯穿实行
D.虽然宁可贯串实行
4.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任主编显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对刊物未来的发展没有任何预想。
B.明摆着是歪理邪说,本应不以为然才是,却有那么多人相信,真令人想不通。
C.协会的一些好事者本打算策划泰森再打一场,然而随后发生的变故使这一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心中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离开母校已经五年了,也没能回去看看,对母校的思念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翻卷。
B.这位新上任的主教练,曾率领法国队与巴西队踢进世界杯决赛圈。
C.此次非典型肺炎主要依靠的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
D.郭沫若创作过多部历史剧,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历史剧创作达到高潮。
6.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课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地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关于纯音乐比歌曲有着更为广阔的“感受空间”,这个判断似是而非。说它有些更大的宽容度,可;说它在感染力或包容度上优于歌曲,则并不那么恰当。事实上歌是一种极特殊的形式。有一直并不把作歌看成填词谱曲,原因即在此。我觉得歌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方式和逻辑,而不是器乐(音乐)的方式和逻辑。理想境界的歌并不是词和曲的结合,二者不存在结合的问题,而是从诞生起就浑然一体。换个角度观察:语言和音乐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在那个部分里音乐和语言其实是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歌。歌是人自身拥有的一种自然能力,它把自己撞出了声音,就是这样。这种说法有点儿神秘,但却是真实的。当然,真正的歌是太少了。
有一句老话,好像是“情之所动,发乎于声”,这个说法倒有点儿像歌的定义。真正的歌,如果把它改编成器乐曲,不管怎么改编可能都是失败的,它不会比原先的内容多,或者说多出来的东西不会比原先的东西精彩。
因此我说:回到歌唱。
即便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歌唱亦是音乐的源头。在漫长的人类史上,歌唱肯定是音乐史的第一个阶段,随后才是器乐的阶段。从中世纪开始,器乐统治了西方将近四百年,致使整个近现代都成了器乐的天下,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从地位。从本世纪开始,随着黑人布鲁斯的兴起,并乘着一个新大国的新的全球影响力,歌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的主流地位,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的、波澜壮阔的,而器乐的发展开始呈现缓慢和僵化的局面,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千百年来在民间默默发生默默流传并分隔在世界各个局部地域的歌唱,开始得以在整个世界中流传,并有可能光荣地进入音乐的史册,使这部长期以来只有器乐史的人类音乐史,终于不再因歌唱的缺席而残缺。
而这里你看到的,不过是一点点可怜的文字。对它们而言,更大的世界在于它评介的对象内部。你可以把文字全部忘掉,然后脱去心上的所有累赘,像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怀着纯真倾听那些来自陌生世界的歌声。这是评论者所期望的,也是回到歌唱的另一层涵义。
(选自李皖《回到歌唱·自序》,有改动)
7.对作者所谓“真正的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真正的歌”,其艺术感染力决不低于纯音乐。
B.“真正的歌”,其词曲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性。
C.“真正的歌”,是那些语言富于音乐性的作品。
D.“真正的歌”,是人的自然心性有声化的结果。
8.第4段中“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之初,歌唱的兴起与发展,使歌曲占据音乐的主流位置。
B.在某些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歌曲在黑人解放中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C.器乐即将结束其长达几百年的统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状态。
D.在几百年的人类音乐史中,歌唱终于有望取得它应有的一席之地。
9.关于作者所说的“回到歌唱”,与其涵义不符的一项是()
A.重新理解“真正的歌”的感染力与包容度并尊重其发展的方式与逻辑。
B.重新思考将歌曲改编为器乐曲的方式与逻辑并使结果更加丰富与精彩。
C.重新认识歌唱在人类史上的作用并站在时代高度上申明其应有的位置。
D.从一个新的角度聆听本书中所论及的这些可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歌曲。
10.下列对文意的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观念曾一度认为,纯音乐比歌曲有着更为广阔的“感受空间”,本文作者对这种观点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B.不尊重歌曲的创作规律,将其任意改编为器乐曲,使“真正的歌”越来越少,本文作者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批评。
C.本文作者力图以自己的文字重写音乐史,对器乐统治西方近四百年的历史予以澄清,还歌唱以本来的面目。
D.本文作者认为,理想境界的歌是情感性、音乐性通过语言载体的完美传达。由此我们亦可以得到“诗歌同源”的论断。
三.(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5题。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
昔者,秦穆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穆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穆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穆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兴兵翟。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1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B.毕力为穆公疾斗于车下
C.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D.期吾君骡,请即刑焉
12.文中画线句子省略主要成分的一项是()
A.人之穷困,甚如饥寒B.秦穆公乘马而车为败
C.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D.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1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君主“行德爱人”的一组是()
(1)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
(2)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
(3)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
(5)主君之臣胥渠有疾
(6)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A.(1)(3)(5)B.(2)(3)(6)
C.(2)(4)(6)D.(1)(4)(5)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指出:当士处在生活贫困时,贤主去关心他,爱护他,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最优秀的人才。
B.秦穆公乘马车出行,车坏了又丢了马,当他发现农夫将他的马宰杀烹食时,他表现得宽厚大度,一年后,在韩原之战中终于得到了回报。
C.胥渠得病,医嘱要食白骡的肝才能治愈,其主赵简子不顾手下反对,杀白骡取肝救了胥渠。不久,也得到了回报。
D文章引《诗》中语,是与赵简子和秦穆公的故事相呼应的;而文章的主旨是劝人主努力行德爱人。
第II卷(105分)
四.(15分)
16.将上面一段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
(2)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
17.在横线上填写所引诗赋的句子。(4分)
  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6分)
玉楼春
宋祁
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就这首词的上阕而论,最能表现诗歌音乐性的几个字眼是(2分);词的下阕中,最能表现词人情感的词是(1分)。
(2)结合整首作品,谈谈这首词在写景方面的妙处。(3分)
五.(18分)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9—22题。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他裸露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19.“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从全文来看,文中画线的这句话有何作用?(4分)
20.(5分)文中画线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请补出这句话蕴含的潜台词。(3分)
(2)这句话在作品中有何作用?(2分)
21.请找出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5分)
22.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作品写战场交锋,没有枪林弹雨和弥漫的硝烟,代之以双方的对峙与两个人的交手,读来却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可谓别出心裁。
B.年仅23岁的“他”,将“河”想象成恋人,对其神往之情就不再是洗去污秽这般简单,同时寓有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作品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心理
C.界河曾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以“他”为代表的士兵们,甚至怀疑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作品通过大兵们的想象与普遍的幻觉,表现出界河带给将士们的痛苦与折磨。
D.作品善于将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中去塑造,以“他”为代表的士兵,徘徊在军纪与人愿之间,既有普通人的情感,又须履行军人的职责,人物形象丰满,富于感染力。
E.这篇作品最大的悲剧性在于,一个战士的心中若是人性占了上风,给了对手以喘息之机,必会为自身酿成灾难。在对敌斗争中,这是一个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
六(12分)
23.概括下面一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5个字)(3分)
  据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报道,中科院徐星等博士在我国辽宁发现了有4只翅膀的恐龙的化石。这种初步具有飞行能力的恐龙被命名为“顾氏小盗龙”,其形态在任何其他脊椎动物中还未曾有过。这一发现被认为是鸟类起源研究方面是为重要的成果,它为鸟类起源于树栖动物且经历过一个滑翔阶段的假说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将迫使古生物学家重新审视鸟类的恐龙祖先是在地面奔跑过程中学会飞行的这一经典性结论。

24.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3分)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那些不朽的书籍
25.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句子连贯。(6分)
盼着云来,以云絮的温柔擦拭青春的泪滴;,。青春,是诗是酒是音乐是花蕊是激情。走进青春,;走进青春,你就走进了世间最迷人的驿站。走进青春,冰雪便在我们的肌肤上融化,不再结冰;走进青春,,。
七、(60分)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往墙那边走过去,她总要善意地提醒别人,别走近高墙,但总有人不听。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第四天,老太太不由自主地走到墙根,想看个究竟,然而,危险就在此时发生了,高墙倒塌,老太太被……
提醒别人时往往是容易的,是清醒的;但能做到时刻提醒自己的又有多少人呢?请以“提醒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第一卷
1、C2、D3、A4、B5、D6、C6、C7、C8、B9、D10、C11、C12、D13、B14、A
[部分试题说明]
一1.C(这是一道考查辨识语音的题,每一组划线的字都是声母相同的形声字,但读音有同有异,不可“秀才认字读半边”。读音相异有的是声母不同,如“捕”和“圃”;有的是韵母不同,如“酸”和“唆”;有的是声调不同,如“姣”和“皎”。这三点是辨识语音的重点。)
2.D(“义气用事”应作“意气用事”)
3.A(①“固然”、“虽然”都是连词。“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因此,“虽然”只能用于表示前后意思不矛盾。本句应该用“固然。”②“宁可”只单说选取的一面,后常加“的好”、“为好”。“宁肯”表示取舍,所选择的做法主要取决于人的意愿。③“贯串”从头到尾地穿过,自始至终地体现,对象多是抽象事物。“贯穿”穿过、连通,对象多是具体事物(如“城市”)。④“施行”实施(法令、规章、制度等)侧重于执行。“实行”用实际行动来实现,侧重于实现,是使思想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4.B(A.“从长计议”是“慢慢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不是“作长远打算”。C.“纸上谈兵”形容理论空洞,脱离实际,或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表示计划落空。D.“相提并论”指把根本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或两个人放在一起议论,并不强调时间上的差别。应用“同日而语”,它往往用于时间上的差别。B.“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对的”,本句使用恰当。)
5.D(A.搭配不当,“思念”与“翻卷”不搭配。B.歧义,“曾率领……决赛圈”,“率领”的是两个队还是一个队表意不明。C.句式杂糅,“主要依靠……”与“以……为主”两句糅在一起了。)
6.CA.“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B.“从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写作目的。D.“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一般用在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
[文言文参考译文]
给人衣穿,因为他受冻;给人饭吃,因为他挨饿。挨饿受冻是人的大灾,救这样的人,是正义的啊。人遭受艰难困厄。跟受饥受寒相比是更重的苦难,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怜悯陷入困境的人们,一定要同情遭受困厄的人。国君像这样做了,那么名号就显赫了,国家的人才就会得到了。
过去,秦穆公坐马车出行,马车坐坏了,右侧驾辕的马脱缰跑掉,却被农夫捉住。穆公亲自去寻找这匹马,看到在岐山的阳坡一群农夫正将吃马肉。穆公叹息道:“吃了骏马的肉,而不马上喝酒,我担心马肉会伤害你们的身体啊!”于是穆公一一赐酒给他们喝,然后离去。过了一年,秦、晋发生了韩原之战。晋兵已包围了穆公乘坐的战车,晋大夫梁击穿的有六片之多。(这时),曾经在岐山的阳坡上分吃穆公马肉的三百多农夫们,竭飞全力为穆公在车下勇猛战斗,于是大败晋军,(秦穆公)反而抓住了晋惠公凯旋。这正如《诗》中所说的“给君子做国君就要公正,从而使君子的美德实行;给贱民做国君就要宽容大度,从而使他们尽力报答。”那样,君主他怎么可以不努力施行仁德、爱护百姓呢?施行仁德、爱护百姓,人民就会爱戴他们的国君;人民爱戴他们的国君,就都乐于为他们的君主牺牲自己。
赵简子有两匹白骡子,非常喜爱。在广门邑做小吏的阳城胥渠病了,夜间敲赵简子的大门并求见说:“你的臣子胥渠有病,医生告诉他说:‘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好;弄不到白骡的肝(吃),就会死亡。’”守门官进去向赵简子禀报,董安于正侍奉在赵简子身边,恼怒地说:“嘿!胥渠这个家伙,算计起我们主人的骡子来了。请允许我立即把他杀掉!”赵简子说:“把人杀掉而让牲畜活着,这不是太不仁义了吗?杀掉牲畜用来救活一个人,这不是仁义吗?”于是呼唤厨师杀掉白骡,取出肝来交给阳城胥渠。过了没多久,赵简子举兵攻狄,广门邑的官吏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都争先杀敌并获得披甲武士的首级。由此看来,君主怎么可以不爱士呢?
(节选自《吕氏春秋》)
第II卷(105分)
四.(15分)
16.(5分)(1)吃了骏马的肉,而不马上喝酒,我担心马肉会伤害你们的身体啊![评分标准:本题2分;大意正确,“还”“女”各1分。](2)给君子做国君就要公正,从而使君子的美德实行;给贱民做国君就要宽容大度,从而使他们尽力报答。[评分标准:本题3分;大意正确,“君”的动用、“行”(或“尽”)的使动、“以”的连词用法各1分。]
17.(6分)
(1)(3分)①“好”“棹”“闹”;②“长恨”(或“恨”)。[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答对两个给1分,三个给2分,只答对一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
(2)(3分)这首词的景物描写集中在上阕,“风光好”领起后三句:微风徐来,水波不兴;远处绿树环抱,近处红杏闹春。(1分)这里将盎然的春意与蓬勃的生机表现得颇为传神,并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1分),这便为下阕抒发春光易逝、恨长乐少的感叹提供了依据,设定了情境(1分)。[评分标准:景物描写“是什么”给1分,“怎么样”给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五(18分)
19.(4分)①与前文照应,强调禁令对士兵的钳制使其失去自由;②为后文引线,预示着在战争这场噩梦中,士兵将失去生命。[评分标准:每点2分。]
20.(5分)①“为什么要剥夺他人的生命呢?”“为什么一定要有战争呢!”“为什么生而平等的人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呢!”……(答案虽不唯一,但须符合对“战争与生命”的反思)②激起士兵的反战情绪,揭示作品的主题。[评分标准:第一问3分,符合确定的情境、意味即可;第二问2分。]
21.(5分)①天气由春寒料峭突然放晴,眼前是一派明媚和煦的春色!②那条界河水流滔滔、水声潺潺,表露出不可抗拒的诱惑力。③界河两岸的鸟群在自由飞翔,与人类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无不表现了对生的渴望,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既衬托出一个23岁充满生命力的士兵形象,又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评分标准:三点自然景物描写各1分;两点作用(塑造形象上、表现主题上)各1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C][E][评分标准:一项2分。]
六.(12分)
23.(3分)
中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了有4只翅膀的恐龙的化石,有关鸟类起源的结论有可能因此改写。
24.[句式变换](3分)
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3分)
(“那些不朽的书籍……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2分,“能给我们前人……”1分)
25.[语句仿写](5分)
盼着雨来,以雨点的淅沥洗涤青春的烦拢。(2分)你就走进了人生最美好的花季。(2分)
情感便在我们的企盼中驻扎,不再漂泊。(2分)
七.(60分)

    以上《云南景东一中2019年高三语文总复习启动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云南景东一中2019年高三语文总复习启动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云南景东一中2019年高三语文总复习启动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