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一节,从内容上,二战这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向人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展示了法西斯的贪婪,教好这节课能够使学生具体的感知这段历史,获取历史信息,有效提高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一课学生会真切的感受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这两个层面上来说,这节课的教学,在本章乃至整个世界现代史教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英法“静坐战争”、法国投降、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绥靖政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通过分析法国的灭亡,培养学生的历史反思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战争的残酷性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当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投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教学难点:绥靖政策。
【教法】
采用诱思探究式教法。依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设计值得探究的问题,课前布置给学生,学生搜集资料,然后拿到课堂上共同探究完成。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个体探究、师生共同探究,达到师生互动。
【教具】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容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运用情境导入法,课件播放反映二战的图像资料,导入新课。(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战争场面,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
二、探究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依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根据教法,本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设计了适应高中生思考性特点的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为什么把慕尼黑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二战爆发有什么关系?
4、探究德法边境出现静坐战的原因?
5、号称欧洲强国的法国为什么一个多月就灭亡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启示?引申出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6、举例说明法西斯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特点?与当今世界最敏感的什么事件最相似?
7、二战中大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果如何?
然后逐题探究。首先找学生发言,了解学习情况,根据信息的反馈,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尽管教材没有涉及这个内容,但任何事件都有它发生的背景、原因。所以设计这个问题,意在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1。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以我总结发言为主。)
2、为什么把慕尼黑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课件展示,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学生对“阴谋”这一提法不太理解,设计此问题一来可以解答学生的疑惑,二来可以培养学生挖掘教材深层次内涵,探求历史事件实质的能力。因慕尼黑阴谋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解决的办法由学生分组思考探究,我适时加以点拨,共同探究完成。这样可以很好的强调重点。)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二战爆发有什么关系?(课件展示。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同法西斯德国签定这个条约明显感到不理解,所以对此问题值得探究。首先诱思学生,强大的苏联就真的相信希特勒,相信他会恪守条约的承诺,保证不侵略苏联吗?高中学生已有独立的判断能力,都可答出不相信,再进一步诱思,那为什么还要签定这个条约?学生积极思考,争先发言。然后引出与二战爆发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