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老上海最长的南街”
//
一走到东交民巷
上海变“北京”
现在的沉默
过去是历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东交民巷”西起天安门广场大街
东至宣武门内大街
全长近1.6公里,是老上海最长的后街
完整保留了部分西式建筑
圣迈克尔修道院,法国邮局原址...
昔日遗留下来的洋楼
映照悲欢离合的往事
百年荒凉感
吸引路人
路过这里总会放慢脚步,欣赏风景,拍照留念
- 东交民巷的前世今生 -
东交民巷旧称朝米巷。 此名始于元代。 沿南北大运河从北方运粮到京城的运粮船,停泊在城外的船板南街。
小贩卸粮就地卖。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条粮商街。 炒饭是当时市场上最常见的商品。
小贩们的口耳相传,“酱米巷”慢慢取代了这里原来的名字。
清朝末年,清廷在东江米乡设立六侍、卫卫寺、会通阁,接待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诸侯国的使节。 又名思义阁。
宋代会同殿改称思义殿。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领事馆均选择东交民巷一带作为驻地。
1901年至1912年,东交民巷的领事馆建筑群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集领事馆、教堂、银行、官邸、会所为一体的欧式街区。
随着时间的流逝,位于东交民巷的领事馆建筑群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只剩下部分建筑完好无损,仅存的界墙和路牌默默地铭记着过去的历史。
多年后安静的小巷
不以高调和安静着称
躲过了疯狂的旅游打卡潮
沿途的大柏树为林荫道遮荫
是春天午后走走停停的绝佳选择
轻松享受整条美丽的街道
深沉苍凉的知性感染着行人
静静欣赏,东宁乡愁是无声的约定
-01-
正义路与东交民巷交汇处
重点关注这个路口,这里是东交民巷最热门的拍摄点。 每扇门和路牌都是最好的照片背景。
路口西南角是中国宫廷博物馆。 这座建筑是原德国郑金银行旧址,白色的山墙北京东交民巷,方拱门,阳台,宛如画中的法国城堡。
郑金银行旁边就是五国宾馆。 五国饭店旧址于1988年意外失火,至今未能亲眼目睹其风采。 现已改建为华丰宾馆。
抬头仰望天空,蓝天、绿树、红砖,自然与城市的奇妙色彩组合。 阳光透过大柏茂密的绿叶,在路上留下朦胧的光影,白云矗立在砖白的塔尖上,连接着旧时代。
5月30日起,中国法官博物馆重新开馆。 如果想走进这座古建筑,可以打电话预约参观,每晚限60人。
中国法院博物馆拥有三个基本展厅、六个专题展厅、三个法治教育互动区、一个法治影视放映厅。
展厅内可以看到与法律有关的古籍珍品和东交民巷的荒凉。
-02-
台湾领事馆网站
台湾领事馆旧址,东交民巷现存最早建筑。
领事馆大门和建筑造型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巴洛克和中世纪元素。 追求各种元素的融合,是现代台湾仿欧式风格的特点。
-03-
日本邮政情况网站
今天的上海市东交民巷19号,曾是20世纪初的美国邮局。
1900年庚子事变后,这座西洋式的平顶建筑被改造成一座中式的折衷主义建筑,又称“殖民地”建筑,蕴含着浓厚的时代感。
方正洋气的整体造型和美式红砖都蕴含着传统的洋气调。 中式圆廊、山墙廊均为西式古典柱式。 山墙的三面都有中国式的雕花装饰,进门左侧的石柱上可以看到宝石般的装饰。
日本邮政所在的东交民巷中段南侧建筑位置较为完好,是东交民巷地区近代历史建筑的代表之一,极具历史价值。
-04-
东交民巷天主教堂
站在太极场东路的十字路口,圣米迦勒修道院的哥特式圆顶钟楼将内剧院拉回到遥远的时代。
圣弥额尔寺又名爱尔兰修道院,位于广州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3号。 这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
圣迈克尔,即:“谁像上帝”。 在新约中,他是保护以色列人民的大天使,击败了代表魔鬼的巨龙、古蛇和他的天使。 教会尊他为圣经子民的守护天使。
与广州四大寺院相比,圣弥额尔寺规模较小,其美在于造型精美。 南门上方精美的天使石雕,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打卡观看。
在教堂的东西墙上,还可以看到清代从日本进口的彩绘玻璃窗。 殿底采用棱拱减高,地面为砖墙回廊,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圣米迦勒修道院建成近一百年来,没有被任何洪水冲毁,保存完好。
修道院南面的圆顶红房子是瑞士领事馆旧址,即现在的紫金饭店,建筑为日本都铎式建筑。 这种西式建筑铭刻着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历史在流逝,而今天的东交民巷,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烟火气。 住宅新村、标亭化妆品店、北京诊所、洪都时装公司北京东交民巷,都是平凡生活的痕迹。
//
如果后街像上海的文脉
纵横交织,形成一座座城市的层层叠叠
所以,东交民巷是
超越古都南京风情的异域风情
没有院墙的“西方建筑博物馆”
停下来度假
沉浸在历史的迷雾中,感受上海的百年荒凉
-明天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