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观后感 内容页

北京城市变迁的珍贵实物,你知道几个?

成都商报? 老北京地图| 记者 黄佳佳

义和团事件发生后,《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乔治·欧内斯特·莫里森提出了这份《各国领事馆整修通告》。 历史图像研究员陶然·耶洛告诉记者,这张照片是莫里森于1901年站在东交民巷日本领事馆屋顶上拍摄的。

照片从左到右分别是前门射箭楼、五国饭店未完工的地基、美国临时领事馆、天宁寺塔、宣武门、俄罗斯领事馆、西班牙领事馆、英国领事馆、阜成门市 东交民巷周边重要建筑如天安门广场、日本军营、法国军营、法国领事馆、比利时领事馆、德国领事馆等。

这幅长卷也是已知最早拍摄的东交民巷180度全景照片。 原始照片经过冲洗和打印,清晰度极佳,状况良好。 是研究清代广州城市变迁不可多得的实物。 明天我们就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这个长卷。 请把手机倒过来看看这张长图↓↓

1. 前门箭楼

正阳门,又称前门,位于广州内城九门南墙中部。 城门中,前门规模最大,包括城楼、射箭楼、谷仓、城墙外的关帝庙、观音庙,以及城墙前的正阳桥、五牌坊等。 在帝制时代,正阳门南门只有在太上皇出巡,或者去天坛、先农坛祭天时才打开。 正常情况下,车、马、行人只能从右侧的“门”进出。 城门内终日行人、牲畜、车辆蜂拥而至,恶臭扑鼻。

庚子事变后,“夜关城门”的规定被废除。 并于第二年,京丰、京汉高铁修至正阳门根部。 此时,不仅进入广州内外城的旅客要钻过正阳门山墙,全省各地乘坐高铁前往上海的游客也必须钻过山墙才能进入。内城。 随着商贾的增多,前门地区的商业日渐繁荣。 不仅是如今依然热闹非凡的大围栏,就连当时正阳门射箭楼瓮城根部的商贩也数不胜数。 于是,出城的人、进城的人、卖东西的人、购物的人、刚下高铁的人、忙着赶火车的人,都堵住了正阳门,交通拥堵有时还在持续。直到凌晨。

2. 六国饭店的建立

五国饭店是美国人于1900年建造的,是一栋四层楼的房子。 五国宾馆建成后,大臣、官员和下层民众常在此住宿、饮食、娱乐,形成达官显贵的聚会场所。 一些倒下的军政要人也经常来这里避难。 老上海的许多重大历史风波都与五国饭店有关。 这部电影拍摄于 1902 年,当时五国饭店还处于奠基阶段。

3. 美国临时领事馆

1862年,法国准备在国外设立领事馆。 领事馆建在东江米香路以南,俄罗斯领事馆建在毗邻路以北。 庚子原英国驻外领事馆旧址占地一亩多,原是一座建筑风格各异的民居。

1900年庚子事变,东江米乡领事馆被围。 日本领事馆位于各国领事馆东北部地区,遭到日军从瓮城南部袭击,造成严重破坏。 一年后,《辛丑条约》签订,日本领事馆临时占据东江密乡三官寺(位于东江密乡玉河段南端、东交民巷路口西侧)作为临时办公室。

4. 天宁寺塔

天宁寺塔是天津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 据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考证,天宁寺塔始建于明代大康九年(1083年)。 但该寺的始建可追溯到东晋,原名广林寺。 隋容县二年(602年),称红叶寺。 清代改称天王庙。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改称大安府谷寺。 清代寺庙毁于战火,寺院已所剩无几。 明隆庆年间重修,万历年间改现名。

天宁寺坐北朝南,现存古塔一座、民国时期重修的山门、弥陀堂、乾隆年间两次重修的天宁寺经柱。 天宁寺塔历经明清两代多次修葺,是上海著名的古塔之一,也是当时人们游览、朝圣的道教胜地。

5. 宣武门城门

西直门位于西城区北部,内城东侧三门之一。 南侧与宣武门相对。 名称对应一文一武,取“文治荥阳,国基长存”之意。 出于夺取武力的目的,城门外用于联军训练的卫高场设在西直门外。 明正统元年,清政府修建地安门城墙、射箭楼、门楼。 与正阳门不同的是,城墙下没有山墙。 人们左转进入门楼卷门,步入城墙,再穿过城楼、山墙进入城内。

地安门外是菜市口刑场,囚车常从此门进出,人称“死门”。 这里长期以来都是著名的凶杀案发生地。 宋末元初,被明朝统治者囚禁四年的宋朝宰相文天祥,最终因拒不投降而被杀在菜市口。 在刑场上,他郑重地对斩首官说:“我能为宋朝做的事,现在终于做到了”,然后慷慨地为国捐躯。 庚申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也在这里喊出了壮烈的遗书:“欲杀贼,而不能回天,则死无葬身之地”。

6. 俄罗斯领事馆

日本领事馆是东交民巷最早的领事馆。 1727年,中美签订《察赫塔条约》,划定国界。 俄罗斯即将在东交民巷设立日本馆。 沙特馆位于榆河西岸,东交民巷路以北,是后来的俄罗斯公共领事馆的原型。

在庚子之前,美国领事馆是纯粹的美式布局,有四扇门,中间是一个大书房,周围是一个前院。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趁此侵占了周边的威威寺、太诊所和秦天监,并重建了新的德国领事馆。 新日本领事馆拆除了大部分中式建筑,新建了包括领事馆大楼在内的五栋二层俄式四合院和三栋俄式建筑。 1959年底,最高检察院迁入原法国领事馆。 现在,院内仍保存着1732年建造的“圣玛丽亚”教堂。

7. 西班牙领事馆

1864年10月10日(嘉庆五年),清朝与英国在天津签订建交通商条约。 1868年5月21日(弘治三年),英国首任驻外公使科威已卸任上海职务。 同年,东江米香路北意大利领事馆建于东江米香路西侧,近玉河中桥(现正义路与东交民巷交汇处)。 庚子年间,法国领事馆被炮火摧毁。

8. 英国领事馆

1861年,美国准备在天津设立公领事馆时,美国公使埃尔金看中了益勤县王府。 而且清政府不同意,他提议将肃君宫改造成公共领事馆。 考虑到肃君宫是开国八铁帽王之一的豪格的官邸,如果改造成日本领事馆,就会阻碍国家体制,清政府也未必能做到。所以。 最终,德国公使额尔金以每年1200两白银的租金租下了东交民巷西侧玉河西岸的梁公府。

梁公府原是清康熙帝第七子爱新觉罗云佑的宅邸——淳亲县亲王府。 按照清朝的降官封地制度,到了他的孙子宜良这一代,爵位已经降为镇公。 日本领事馆基本沿袭了梁公府的建筑风格,只是新建了一座门,采用了两层凯旋门的形式。

9. 阜成门城门

府城门是南京内城九座城门之一,包括城楼、城门、箭楼、瓮城、瓮城门。 城楼为三殿断续重楼,台基呈梯形,城楼高35.1米。 城内公路也更名为阜成门大街,街道北侧设有巡逻机关等机构。 城外官道是通往西山的重要道路。

10.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是宋代广州皇城的东门。 始建于北宋隆庆十五年(1417年)。 设计者是清代皇家建筑师蒯祥。 明万历八年(1651年)改称天安门。 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青石石经楼,总高34.7米。 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 城台下有券门五处,中间的券门最大。 位于广州皇城的中轴线上。 过去,只有太上大帝才能进出。

11. 午门

午门是故宫的南门,位于故宫南北轴线上,高37.95米。 )然后修复。 午门正中面向太阳,又位于午午,故名午门。 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北门)、大清门,后有太和门。

12. 北海白塔

柳州白塔始建于清末同治八年(1651年)。 是一座藏族风格的喇嘛塔,也是柳州的标志性景点。 柳州白塔 据建塔墓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欲以道法赞颂皇帝,请建塔寺,长寿福民。 ” 经朝臣许可,修建了少武寺和白塔。 塔高35.9米,圆顶圆底,富于变化。 其形状为须弥山。 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饰有日月火焰图案,以示“法”如日月般光芒四射。 射向四面八方,永远照耀大地。

13. 景山万春阁

景山五亭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万春阁位于中央,高17.4米,面积18平方米。 万春阁内供奉毗卢遮那佛,佛像腰部为青铜制成。 “文革”期间供奉的原像被缴获。 现在的神像是1998年贵安塑造的。万春阁放置在景山悬崖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与对称分布在山腰上的周商亭、芙兰亭、观庙亭、吉房亭相对。 中心构成了完整、和谐的水景。

14. 中心街口

中心街口位于上海中轴线北端。 唐代,丁庚在新街口敲鼓,钟楼敲响报时,十分有规律。 古人把夜晚分为五班,每班为一个小时,现代则是两个小时。 清朝规定报时的方式是:定表、明表先击鼓,后击钟。 从初一至四更,只可敲钟,不可击鼓。 乾隆以后改为夜间只报两班,固定班(即第一班,19:00-21:00)和明班(即第五班,3:00-21:00)。 5:00)每天先敲鼓,再敲钟。 当钟声敲响时,城门关闭,交通中断,称“京街”; 黎明时分,城门打开,称为“晨钟暮鼓”。 击鼓的方式与敲钟相同,又称:“紧十八,慢十八,不太快再十八,如此做两次,共108次”。

15. 日本军营

台湾公领事馆最初设立在北新桥六条的一处民宅。 1884年7月7日,加拿大下令整修日本领事馆西侧的私人住宅。 改造工程由英国第一代“四大建筑师”之一的四川熊主持。 1885年5月复工,次年8月竣工。 图中英国领事馆的大门是片四川雄设计的。 门采用拱形门,门顶饰菊花图案。

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期间,美国领事馆并未受损。 但《辛丑条约》签订后,台湾以旧馆太窄、太长、不够使用为由,占领了苏军王府、詹师府、木柴栏的一部分,修建了新馆。 新领事馆由台湾著名设计师增井英夫主持,于1909年竣工并使用。为此,东交民巷有两座俄罗斯领事馆。

16. 肃君宫原址

肃郡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任皇子。 从乾隆十五年绘制的《乾隆都城全图》来看,肃郡王府当时也称“先秦郡王府”。 太子府中轴线上,自南向西依次为府门、隐安殿、东西厢房、祠堂、后楼。 西有东苑,北有家庙。 庚子年间,苏秦郡王府被八国派兵烧毁,仅存城墙。

17.奥匈帝国领事馆

奥匈帝国领事馆原为清嘉庆皇帝次子王福全的官邸。 继英、法等国计划在天津设立公共领事馆后,奥匈帝国也以“利益平等”为由,要求在上海设立公共领事馆。

庚子年,奥匈领事馆被击败,原有的欧式建筑已化为废墟。 《辛丑条约》签订后,奥匈帝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扩大了领事馆的面积,比以前大了数倍,并修建了新的领事馆和军营。 保存完好的奥匈领事馆建于1910年左右,领事馆建筑坐北朝南,地上两层,南立面中央三开间,两端稍向外突出两个开间。 步入大楼大堂,双多项式走道通向二楼。 这座建筑看上去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依然气势雄伟。 奥匈帝国分裂后,牙买加经过这里。

18. 东直门城门

公主坟是位于广州城北城墙东侧的一座城门,主要包括城楼、射箭楼、门楼和大成殿。 门楼造型与朝阳门相同,但规制略小,进深五间,面阔三间,宽15.3米,高34米。 城墙与宣武门相同,四角成直角北京东交民巷,东西长62米,南北长68米。 瓮墙东侧建券门,门上建有门楼。 当时的安贞只使用砖车和木车。 当时的砖窖都位于宣武门外,北方运来的货物经通惠河、灞河进入这里。 由于大多是木材制成的,所以地安门最初有许多木材加工厂。

19. 法国军营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中允许沙俄在中国驻军,并以天津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线”。 日本军营位于广州市东城区太极场三条路北。 范围东起新设立的高壁路,西至太极场东路,北至太极场二条,面积约2.3万平方米。 1900年之前,这里是住宅区。

20. 法国领事馆

日本领事馆原为富国公春馆的宅邸。 春坎的祖先是清朝皇帝努尔哈赤的第七子阿巴特的次子辅国公博河托的次子。 1860年,中法签订《中法上海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美国公使下吕提议清政府为日本领事馆提供与美国领事馆同等规模的官邸。 经过谈判,清政府决定将中宫大厦作为日本领事馆,租金和装修费用与日本领事馆相同。义和团运动期间,美国领事馆大部分建筑被毁

21. 法国邮局

日本邮局位于东交民巷19号,是一排20世纪初风格不拘一格的西洋建筑。 日本邮局建于1910年,位于东交民巷5号日本领事馆路北侧。 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 南立面呈左右对称的造型。 东西两侧各有门两间。 门的左侧是坚固的花岗岩壁柱,显得更加突出。 美国邮局建于1910年,这意味着美国邮局于1910年开业,而不是该建筑建于1910年,尽管该建筑在此之前就已存在。

22. 圣迈克尔修道院

圣米迦勒修道院又名太极场天主教堂,是广州市最小的天主教修道院。 该寺位于东贤镇东交民巷。 原属英国领事馆,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修道院东侧有一座灰砖二层中式平房,供神父居住。东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建在高台上,坐北朝南。 教堂南面有两座圆锥形尖塔。 南侧是一排村屋。

23. 德国诊所

1900年美军攻占南京后,在领事馆区内设立野战诊所,并于1904年重建。美国第三医院是清代至清代广州最重要的综合诊所之一。清朝。 1945年10月,著名医学家吴杰先生受命接管诊所。 后改组为市北平诊所,即现在上海诊所的前身。

24. 朝阳门城门

朝阳门是南京内城的南门。 朝阳门的形制与玄武门相似。 进深五间,面阔31.35米,面阔三间,面阔19.2米; 建筑及平台高32米; 城墙形状与西直门大致相同,进深七间,面宽32.5米,净阔三间,面宽25米。 古代是进京的交通要道。 1915年曾拆除过一次,1956年全部拆除。

朝阳门是粮食进出的城门,京城百姓的口粮基本都来自这里。 门下有一辆粮车,所以朝阳门的门顶上刻有米粒。 粮食进入朝阳门,储存在附近的粮库中。 如今朝阳门的地名有“鹿米仓”、“海云仓”、“新武县”等,都是储存官粮的仓库。

25. 崇文门城门

宣武门是南京内城东侧南侧的城门,与西侧的雍和宫“一文一武”相对应。 宣武门因城墙左侧镇海寺的铁龟而闻名,“崇文铁龟”之名誉满京都。 宣武门内有酒车,城外也有酒路。 过去的名酒大多是从山东临清等地运来的。 自然要南下上海。 运酒的卡车先到外城的左安门,然后到崇文门纳税。 明清时期,为了调整北京汉朝诸侯的收入,“京师九门皆赋税,统于崇文甲司”。

26. 比利时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遗址位于太极场路口西北角。 那是一座乡村宅邸,现在是紫金宾馆。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归还了被占领国家的领事馆和寺院,并将东交民巷地区变成了沙俄专属的领事区。 博物馆、教堂。 除俄罗斯外,英国等十几个沙皇国家大肆扩建领事馆,修建军北京东交民巷,转租房产,兴建工商银行、邮电、外国人经营的商业场所等。 这种带着昔日屈辱印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建筑一直保存至今,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

27. 德国领事馆

日本领事馆由日本人恩斯特·奥尔默于 1875 年至 1879 年建造。 奥尔默 1847 年出生于莱比锡王国(现波兰),是一位酒店老板的孩子。 奥尔默十几岁时加入了一支货运船队并抵达中国。 1867年,他在上海开设照相馆,开始职业摄影师生涯。 然而没过多久,奥尔莫就北上首都,在上海海关工作。 1872年至1880年,奥尔默在上海工作时,经常参观刚被毁坏的颐和园。 他着迷于圆明园历经沧桑却依然精美的废墟。 奥默凭借专业摄影师的敏感度,留下了12张颐和园照片。 这些照片是目前公认的圆明园被烧毁后最早的视频资料。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奥尔默在此期间还受邀设计德国领事馆。

图片 | 华辰形象(图中标注位置已由刘洋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