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好孩子。
有一个孩子,是家里最小的女儿。 她出生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父母就把她送到姑姑家抚养。 直到她上小学,他们才把她带回来。 与姐姐相比,她真是个“天使”孩子:最喜欢斗牛
妈妈做饭时,她会乖乖地在厨房里洗菜、选菜;
奶奶做针线活的时候,她会站在旁边帮她穿线;奶奶做针线活的时候,她会站在旁边帮她穿线。
吃饭的时候小时候 我很调皮,看到爸爸吃完一碗饭,她就赶紧给爸爸盛第二碗饭。
家里人都夸她懂事、听话,邻居们也常常夸她,说她比姐姐还听话。 但她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喜欢吃自己的手。 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三四年级。 她吮吸着自己的两个拇指,直到它们变白、肿胀。 那时我只知道她很乖,受到大人的夸奖。 谁知道她在背后牺牲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后来,等我们都长大了,结婚了,我就出版了一本小说:那时候,我其实很想出去乱跑,但又不想和姨妈住在一起。 我必须听话,甚至比姐姐还要听话,才不会被送走。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听话。 这样的孩子才会无忧无虑。 然而,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并不是孩子内心最幸福的选择,而是一个虚假的自我。
那么什么是虚假的自我呢?
做一个好孩子意味着取悦大人而忽略了真实的自我。 这是你的虚假自我,而不是真实的自我。 你向别人展示的形象是别人喜欢看到的形象,而不是跟随自己的内心。
小说《白鹿原》中的白孝文是一个典型的讨父亲欢心的“好”孩子。 他一生都在努力得到父亲的认可。 作为长子,他将来会继承父亲的位置,成为族长。 他一定很优秀,很出色。 他的实力肯定比陆兆鹏还要强大。 因此,他的真实自我常常受到压抑,这也造就了他后来的悲剧。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从小就听话的孩子,将来很可能会不幸福。
1、压抑自己的内心,取悦别人
好孩子之所以是好孩子,是因为他们总是符合父母的想法。
不要购买新玩具;
不要和弟弟妹妹争玩具,要让弟弟妹妹拥有;
放学后你必须先做作业;
听你父母的话。
经常讨好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讨好者,会过着非常疲惫、压抑的生活。
有一位同事,小陈,是一名办公室文员。 她最不擅长拒绝别人。 其他办公室人员有事都会来找她。 很多事情都不在她的责任范围之内,但她就是不能拒绝。 她总是说:那我想如果我拒绝了,别人生气了怎么办?
这样讨人喜欢的性格,往往会忽略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专注于满足别人的愿望,获得别人的认可。 他们常常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压抑着内心的痛苦。
2、墨守成规,不懂得创新。
乖孩子一般都会遵守规则,按照父母的期望一步步成长:小时候是好宝宝,长大后是好学生,长大后是好员工。在职的。 他们习惯于服从父母,缺乏创新和选择的能力。 如此勇敢,以至于许多人过着“妈妈的男孩”或“妈妈的女孩”的生活,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
黄磊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非常调皮。 他会在小区门口提着塑料袋,等待放学经过的孩子们。 当有孩子经过时,他就会拿着塑料袋,把其他孩子的头捂起来,就是为了看看别人会有什么反应。 黄磊的父亲知道后,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 相反,他要求他写下孩子们的不同反应。 正是这种开放式的教育,造就了今天的黄磊。 现在黄磊的教育也是如此:不是刻板,而是个性。
当然,面妈妈并不是提倡孩子调皮去睡觉,但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总是听从父母的命令。
大姨经常对孩子们发脾气,经常抱怨孩子们不听话。 有一次,我侄女去超市,想买一个芭比娃娃。 我们去隔壁的超市吧。 那家超市里的芭比娃娃比这家还多。 把这个放下!
然后侄女就哭了。 大姨一见女儿哭,立刻就生气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不是我不会给你买。 别再哭了,让我在外面丢脸了!
其实我也不太明白。 既然是给孩子买,也同意了,为什么不买孩子喜欢的东西呢?
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 他们总是为孩子做出选择。 如果孩子有不同的意见,他们就会认为孩子不听话、无知。 结果就是孩子习惯了听父母的选择,没有自己的主见。
通常,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父母。 如果父母不愿意做出改变,没有改变的意识,那么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教育家、作家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先成为孩子,才有资格做少儿老师。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改变。 我们的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有权有自己的想法。
1.允许孩子有不当行为
一个不敢在妈妈面前哭、不敢发泄情绪的孩子该有多郁闷? 如果一个孩子能在你面前展现他最真实的一面:他能哭、能闹、能笑、能疯,说明孩子和你在一起有足够的安全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一个环境。 他的心里一定有那么多的爱。
很多妈妈都想办法让孩子乖乖懂事,如果不行,就会打孩子。 但不要忘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要求、有想法。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 小孩子是懂事的。 在他长大之前,总会经历可怕的两岁、吵闹的童年、不羁的青春期。 他压抑内心,表面上很好。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有安全感。
所以,让我们允许孩子“坏”,让他成为一个会生气、会哭、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吧!
2. 成为一个孩子
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的一些想法很无聊、不可思议,但当我们换个身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时,你会发现其实真的很有趣。 《小王子》里说:大人也曾是孩子,只有少数人记得。
下雨天,如果你的孩子想出去看雨或者被雨淋湿,你通常会做什么? 大多数家长都会骂孩子:淋雨会感冒,不能去! 而把三个儿子都送进斯坦福大学的超级妈妈陈美龄,下雨天也会主动带孩子出去看雨。 她会告诉孩子们为什么下雨,她会带着孩子们折纸船,告诉他们纸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中? 即使孩子们被雨淋湿了,他们也可以回家喝点姜汤。 正是因为她保留的童心,以及敢于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的勇气,她引导孩子们探索未知的事物。
所以,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成为孩子,试着去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我们才能和他们“讲道理”,然后他们才会愿意与我们合作。
3、“不乖”的孩子未来可能更有前途
马云曾在演讲《回到课堂》中提出了一个教育观点:好孩子情商不高小时候 我很调皮,会玩的孩子更有前途,调皮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马云表弟提出的概念与心理学家的概念如出一辙。 为什么? 顽皮的孩子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会因为童年的顽皮而受到父母和老师的严厉对待。 可以说,他们是在经历磨难后成长起来的。 经历更多的挫折后,他们的抗挫能力会更强,内心也会发生变化。 坚强,这是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另一方面,从小顽皮、顽皮的孩子往往想法比较多,敢于思考、敢于行动。 好孩子呢? 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做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宝宝,总是受到一些规章制度的约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小时候也是个调皮的孩子。 他说:我经常和父母竞争当老大。 因为他总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一个“好孩子”可能是我们最想要的孩子,因为养一个“好孩子”太无忧无虑,而能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往往是“坏”孩子。
一分钟认识我:木棉花妈妈,优质育儿领域的创造者。 在这里我们探讨育儿经验,分析孩子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