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欢乐颂》读后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读《欢乐颂》有感
之所以选择这本并非经典作品的《欢乐颂》来写读后感,是因为它所蕴含的现实主义情怀以及深层含义值得让人深思。它不一定是最能代表这一个时代的作品,但它赤裸裸展示给我们的东西的确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欢乐颂》讲述了五个年龄、职业、性格甚至是所谓的阶层都各不相同的女孩——怀有身世之痛的归国精英安迪、与同父异母哥哥争家产的富二代小老板曲筱绡、背着沉重家庭负担的外企资深HR樊胜美、凡事拎不清的小职员邱莹莹和乖乖女实习生关睢尔,机缘巧合下成为了邻居,住在欢乐颂小区22楼,齐心协力解决各种问题,收获各自的爱情的故事。
当她们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可以看出22楼五美不同的性格特点——安迪精准干练但太重逻辑,曲筱绡古灵精怪有时让人恨得牙痒痒,樊胜美重情义但虚荣,邱莹莹天真但傻头傻脑,关睢尔乖巧懂事但太过中规中矩。
她们彼此性格不同,却能和睦相处。她们有各自的性格缺陷,却不妨碍她们在各自擅长的方面闪闪发光。她们是虚构的人物,却真实地活在我们身边。
在书中,主人公讨论着的都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面对的问题。 比如现在人最喜欢做的事:给别人贴标签,对此,安迪如是说:“一个人群被圈定到两三个字里,像富二代,官二代,小三,二奶,捞女,取其某一共性,而忽略个体的特异性,往往会导致判断前预设立场,判断结果自然是缺乏理性。”贴标签这事实在太常见了,我们会认为富二代都是不学无术,官二代做什么事做成功了都是靠关系的,城管都会打人,混娱乐圈的私生活都很混乱??除了贴标签,还有因此而产生的无端的仇恨和嫉妒,仇富仇官仇城管。人们总是无法包容其他人与自己的不一样,不懂得求同存异。
再比如很容易触动到别人底线的阶层问题,“可即使人与人应该平等,这社会还是有阶层之分的,无视阶层只会碰壁,努力做事克服阶层局限才是办法吧。”很多人会因为别人与自己阶层不同而滋生各种情绪,会以人人平等来批判实际存在着的阶层之分。盼不得别人好,自己却又不努力,终日只懂抱怨。
还有谈到与人交往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成年人,我们作为朋友,尊重他们的价值观,遇到不同意见,我们提醒,但不插手,但我们必然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提供适当援助。只能如此。”正所谓和而不同。没有两个人的意见能永远一样,最亲密的朋友尚且如此呢。我们应该做到的不是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处理方式,而应相互尊重。这也是在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
“独立人格是一个人存在的骨骼。可惜我看到有人认为独立人格是精英专属的议论。”独立人格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这是我们得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没有了独立人格,我们还算一个人吗,一具行尸走肉罢了。但却有不少人把“独立人格”拔高了,给它安上“精英”甚至是“阶层”的“罪名”,由此被前面提到的那群习惯贴标签、没有包容心的人讨伐。奇哉怪哉矣!
绕来绕去这么久,其实归根结底,都落到了“包容”二字上。
《欢乐颂》给我们展示的正是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对直接的看法各有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更是千差万别。你可以赞赏她,歌颂她,或者讨厌她,甚至去抨击她,但你不得不承认她确实存在。既然你无法让她怎么样,倒不如不如包容她的存在,善意地对待这个世界,你也将更开心。我想这也是“欢乐颂”这个标题的深层含义吧。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字面意思谁都懂,但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需要你一颗可以包容世界的心。万物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平等的。无论是人或物,就算得不到全世界人的理解和尊重,也依旧能在世界的其中一角存在并绽放着。当你明白了就会宽容与满足,就不会计较别人与你的不同了。
让我们满怀包容之心,温暖而踏实地继续生活吧。
篇二:读《欢乐颂》有感
读《欢乐颂》有感
人生百态,百态人生。这是发生在欢乐颂小区22楼的故事,是发生在五个女生生活、工作、感情路上的故事。她们从不识到相知,从仗义相助到心心相惜,最终的结局虽未能所有人都有一个happy ending ,但有圆满、有遗憾,才生活,才真实。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来读,实是因为前一段由此改变的电视剧实在是太火了,朋友、同事都在讨论,而且它所带给大家的东西、感悟都太多也大不同。有个姐姐就说,在这里我们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又或者找到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的状态。我想这也许就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对于我这个年龄越大,强迫症越严重的人来说,开篇就要结局。所以在电视剧戛然而止的时候,我选择读一读这本职场的励志小说。
虽然我不是白领,但一直以来都很想往白领的世界,但每次看到的都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站在门外看世界和身在局中,总是不同的,因为在多少如《欢乐颂》的职场世界里,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她们都有那么多的有苦难言的深深无力。
可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正视自我,感觉像电影镜头里一样,我就站在马路中央,目光茫然、不知所措,而周边是迅速穿行而过的形形色色的人群。我开始问自己,
我是谁?谁又是我?我喜欢哪种人?心疼哪种人?羡慕哪种人?又想成为哪种人?
本来我可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像邱莹莹一样,做一个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综合体,但却快乐真诚;甚至特立独行,更加轻狂一些,像曲筱筱一样活得自我而又无所顾忌,“常做好事,但不一定出自好心”,飞扬跋扈,想想都很过瘾。可生活就是现实而残酷,残忍到我们有一个又一个的不得不,连说什么,做什么,什么时候恋爱、结婚、生孩子都活在别人“嘴里”而不是自主的幸福里。最终……可能坚持下来,还是那个简单迷糊的我(别人眼中拎不清的“你”);可能放下倔强,努力上进,做别人眼中的乖乖女(没有自我的“我”);也可能变成圆滑世故、长袖善舞如樊胜美一样的人(让自己都心疼的“我”);更或者是如安迪一样的聪明干练,独立、理性的女强人(完美却难以企及)。
到这里,我想静静……
因为我怕,生活会把我扭曲成我讨厌的样子。因为我更怕,我会向现实低头、低头、再低头,最终把自己低到尘埃里,丢掉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与众不同”。所以我羡慕曲筱筱、仰望安迪。
我想生活中,大家也都是喜欢曲筱筱的,因为她是我们都想要成为的样子。试想,机灵的像妖精一样的女人,青春、漂亮、有资源、有情商、又机智、又有靠山,生活中横冲直
撞、肆无忌惮,工作中有施展平台、有人脉资源,爱情上大胆无忌,如何让人不羡慕。很多时候想来,我们所羡慕的人、羡慕的事情未必就是最好的、完美的,但为什么想要成为那样的人?答案是:我们羡慕自己所没有的。因为我们活的受束缚、有顾虑,而这种束缚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工作,来自于我们的内心的胆怯,是的,内心的“怕”让我们不能那样肆无忌惮的张扬。
因为怕受伤,所以不敢迈出第一步;因为怕失败,所以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敢向前走一步;因为怕改变,所以“怕生活将我们扭曲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故步自封,亦步亦趋,那么既然如此懦弱,我们的生活中又何来第二步、第三步……直至成功。
我认为想要改变的我们不应只有羡慕,更应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向所有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亮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学习曲筱筱面对任何事情都敢于勇往直前的气力,学习安迪处理工作时的决断,学习关雎尔努力上进、勤奋认真的生活态度,学习樊胜美的热情仗义,学习邱莹莹的善良真诚。
我认为想要改变的我们不应只有羡慕,更应有直面生活的智慧,当面对打压时,要向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弹力越大。没人人会为你的消沉、难过买单,要不改变别人、要不改变自己,那显然,他人不为我所控,大环境也不会迁就你,那么还是改变自己吧,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无所畏惧,勇往
直前,取得成功,才能被人尊重。
我认为想要改变的我们不应只有羡慕,更应有有奋力前冲的勇气,善于抓住机会,懂得主动出击,积极向上、不世故。生活中,放得开自己,更好的与人沟通,让自己活得更精彩;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争取、创造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不求别人的赞美,只求工作顺心。
自身强大,内心强大才能实现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 《欢乐颂》与我而言是正视自我的最好写照,同时更是职场的励志鼓舞。而通过改变的我们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人?还羡慕不羡慕别人?真的就要看我们自己的觉悟和努力了,真的就要看我们自己的勇气和魄力了,而“这”将会是属于我们自己人生路的一部《欢乐颂》。
也真心希望我们的生活永远是一曲未完待续的“欢乐颂”。
篇三:《欢乐颂 》的感想
《欢乐颂 》的感想
摘要:《第九交响曲》是音乐大师贝多芬晚年的巅峰之作。直到今天每当我们聆听到那耳熟能详的第四乐章 《欢乐颂 》时,依然深深地被气势恢宏的音乐所打动,同时也臣服于音乐中所透露出的大师那崇尚人性自由的道德观。本文通过简介《欢乐颂 》的来源,并道出我的感想。
命运之神对贝多芬似乎过于苛刻。到1818年他48岁的时候,他仅存的微弱听力也失去了。创作的艰难可想而知,而创作的成功又令世人不可思议。据说为了感知曲调,贝多芬请人特制了一支小木棒,作曲的时候,把木棒的一端插在琴箱里,另一端咬在自己的牙齿中间,靠小木棒的震动来“听”音…… 《第九交响乐》首演的时刻来到了!贝多芬站在指挥台上、歌声随着他的指挥棒震撼着满场听众的心,人们似乎听到了他生命的呻吟和呐喊,感到了他对人生的热恋和追求。最后,随着第四乐章“欢乐女神圣洁美丽,……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的歌声,每个人的新灵都升华了,许多人眼含着热泪。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有的流着眼泪,有的欢呼跳跃,几乎发了狂。按照当时奥地利的礼仪,欢迎皇帝出场是鼓掌三次;而此时对这为音乐家,观众却一连鼓掌欢呼了五次,直到警察以为出了什么事,赶来维持秩序,这热烈的场面才停下来。 可是,面向乐队、背对观众的贝多芬,却什么也没听到,直到一位女歌唱家搀扶他转过身,来到台前,他才看到了这激动人心
的场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最让世人感动的,是一生受尽磨难,几乎没享受到生活、爱情欢乐的贝多芬,却丝毫没在他不朽的绝唱里,流露出悲伤和哀怨。——他把痛苦留哦给自己,却把欢乐带给了全人类
(1)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简介:
这部交响曲于1824年全部写成并在维也纳首演,获得很大成功。这部被瓦格纳称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很大成功。这部被瓦格纳称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没有人可以超过了它”的“欢乐交响曲”,是在贝多芬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很困苦的日子里写就的,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贝多芬自己并没有享受过欢乐,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他“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第四乐章分三个部分,《欢乐颂》是它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原来有段宣叙调的唱词,开始是说:“不,这会使我们想起过去的痛苦。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接下去,乐队先后三次分别演奏第一、第二和第三乐章的音乐主题或主题动机。贝多芬不甚满意。当木管乐器演奏《欢乐颂》主题动机时,他听了之后,立即说:“啊,这才是我所需要的!”但是,它演奏的还只是《欢乐颂》的雏形,还没有成熟。后来贝多芬把用人声演唱的宣叙调删掉,改成用低音弦乐器来提问,效果也很好。而且由于前面没有出现人声,当第二部分人声时,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九交响曲》的前三
乐章,大师通过突显大调凌驾于小调的技巧,表达了较《第五交响曲》更为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的奋斗历程(人性被压抑,强烈的要求自由解放)。第四乐章,大师则史无前例的把交响曲转变成哲学法典与个人抒怀(席勒的《欢乐颂》几乎就代表贝多芬自身的道德观),进而从理想化的自我层次升华为拥抱全人类。
(2)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想:
《欢乐颂》以一段戏剧性的叙奏为前导,先逐一召唤前面三个乐章的重要主题,然后新的主题登场,先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在以整个管弦乐团宣示。突然男中音独唱者大声劝诫“噢,朋友们,别发出这种声音!”,好像在宣称:虽然管弦乐对此主题的诠释很美,但仍嫌不够。他开始以新的旋律唱出席勒的词句,合唱随即加入。 这个著名的主题,节奏很平凡,是那种妇孺皆知的曲调,或许这就是大师的暗示:最崇高美好的事物往往出现在最平常的地方(这也是后人无法超越《第九交响曲》的原因所在)。 在贝多芬心目中,普遍的人性最重要;最高的道德真理——拥抱兄弟情谊的快乐、对造物者的敬畏——都要以普遍的人性为基础,才有意义。为此大师在这里有意安排了男高音独唱的进行曲,并以土耳其乐器作强烈的伴奏,演绎出为理想勇往直前的英雄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师在《欢乐颂》那欢欣鼓舞的终曲里,把管弦乐团里所有乐器和人声揉合在一起,化为一片对人性自由解放、世界大同博爱的赞美呼声,把整个第四乐章,乃至《第九交响曲》推向极致,推向欢乐的海洋!
《 西方音乐名家与名作》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欢乐颂 》的感想)
姓名: 吴泽波
系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级:4班
指导老师:蒋臻
完成时间:201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