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李会尚杰 赵明浩 王一钊

9月19日至21日,第九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新疆喀什召开。 会议全面总结新时代对口支援新疆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下一阶段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提供方向指引。 。

产业援疆、教育援疆、人才援疆、文化富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19个省市援疆及中央有关单位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对口援疆投入资金多、参与人多、覆盖面广、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

跨越千山万水,我们齐心协力。 辽阔的天山南北,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民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强基促发展的援疆项目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山东援疆技术人员正在向当地工人传授种植技术。资料图

产业援疆增强“造血”能力

金秋九月,新疆的红薯果香扑鼻。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的“苏勒”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又种植了来自山东的“郭牌西瓜”。

“我们采用立体悬蔓种植,一瓜一蔓,最大限度地发挥西瓜的口感和甜度。” 来自山东的技术员余瑶瑶言语中难掩激动之情。 短短两年时间,“郭牌西瓜”已在喀什扎根。 仅疏勒县一个种植基地,年产西瓜近2000吨,产值过亿元,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紧密对接疏勒需求,发挥山东能力。 山东援疆先后引进山东水发集团、山东国牌西瓜、江苏得利尔等15家龙头企业落户疏勒,建设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智慧农业等7个现代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园。 建成园区、种植基地9个、智能温室8万平方米、日光温室1000余座。 如今,疏勒县已种植蔬菜30万亩,鲜果25.4万亩,帮助10.8万人增收致富。

我们共同努力,做强产业、促发展。 新一轮对口援疆启动以来,各援疆省市立足受援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一大批对口援疆产业项目实施,帮助新疆特色产业发展。受援地区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8月18日,在2023年(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上,河南省产业援疆重点项目——河南龙城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年产1500万吨煤炭分类及梯级利用项目成功签约。

孩子们在和田科技馆里做科学实验。 于碧印/光明影业摄

“哈密市拥有丰富的富油煤炭资源,煤化工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我们自主研发的低阶煤低温热解技术在这里具有巨大的潜力。” 河南龙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董事长朱书成表示,该项目将加快推进,尽快投产,为新疆煤炭及煤化工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产业援疆过程中,河南先后引进中信重工、河南豪贤尼、河南利欧集团、河南天丰、洛阳双瑞等110多家企业来疆投资,总投资超过72亿元元。

走进霍尔果斯南部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一排排西红柿整齐排列,藤蔓上挂满了丰硕的果实。 “该产业园是植物工厂,常年有产品销售。今年上半年,销售西红柿1750吨,销售额2000万元。” 霍尔果斯农科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赵和平说。

作为连云港援疆重点农业项目,霍尔果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已累计援疆投资10350万元。 项目占地约1000亩,为周边群众创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工业发展是富民振兴新疆的关键。 连云港市第十一批援疆工作组重点实施招商引资和特色农产品销售项目。 上半年,新疆农产品累计销售990万元,其中伊犁农产品销售超过500万元。

江苏省建成9个江苏援疆产业园,建设15个现代就业培训基地和12个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创造就业创业5.1万人; 广东援疆引进多家广东能源企业投资建设2000万千瓦光伏项目,引进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推动新疆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 浙江援疆实施“一县一品一链”和“百村千厂”项目,围绕苹果、核桃、沙棘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从养殖入手,聚焦种植、深耕等薄弱环节加工、销售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动力...

引入龙头,带动产业,形成集群。 各援疆省市在变“输血”为“造血”的基础上,把推进产业援疆作为促进受援地区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促进地方特色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和优势产业,使新疆成为投资兴商的热土。

“集团式”援疆惠及民生

“党的政策亚克斯!援疆医生亚克斯!” 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塔里木乡克里也特村村民古里米尔·于素普的言语中难掩激动之情。 去年,在浙江省医疗援疆儿科医学专科联盟的帮助下,她7岁的女儿成功接受了门静脉高压症脾肾分流手术。 康复后,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

在“集团式”支持地方卫生事业发展中,浙江通过远程医疗、定期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形成“浙江后援医院—受援医院—县(市)医院—乡镇(社区、团体)” “健康中心”是多级联动、双向转诊、多方受益的援疆医疗模式。

此外对口支援工作总结,浙江援疆首创“医疗专科联盟”,并向全疆推广。 通过“以院科室为主”、“以市县为主”等方式,系统提升帮扶医院人才培养能力,利用国务院政府特殊补贴培养高层次人才。 现有高层次人才12人,地方处长(副处长)43人,引进新技术140项,其中50项填补地方技术领域空白。

2016年以来,医务人员“抱团式”援疆在探索中不断取得进展。 全国40余家三级医院与受援地区30余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新建、改建、扩建地县级医疗机构200余所。 重点专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县级医疗机构实力不断增强。 医疗服务能力显着提升。

山东援疆深入实施“点菜式”医疗援疆、“蓝色工程”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学术交流、医疗咨询、示范教学等方式,加强培训引进医疗人才,升级医疗设施,试点“医疗“联心”医疗共同体;福建、山西两省18家医院与昌吉州县市医院结成互助关系,成立医疗联盟和专家工作站,灵活引进医疗人才开展“带教带徒”活动,不断提高受援地区医疗卫生水平;上海支持喀什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区域肿瘤中心医疗联合体,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以及线下诊疗服务,让老百姓共享智慧医院和优质医疗服务……

新一轮对口援疆启动以来,在中央单位和19个援疆省市的全力支持下,新疆积极推进从医疗到教育、科技、农业、水利、工业发展、园区管理。 我们将拓展其他重点领域,继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哈密市第十六中学、兵团第十三师新兴市第一中学、新兴市职业技术学院,随处可见来自河南的名师。 河南省先后向受援地区选派726名教育人才,打造200支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双百计划”、“中原名师哈密行”等活动,建设“中原名师工作站”、“中原名师工作站”等30个云工作室,推动河南省135所学校与受援地区122所学校结对帮扶,培训当地教师1500名,惠及当地近10万人学生。

“集团式”援疆教育人才创新发展,带动受援地区学校管理、教研、课程等整体协调提升。 各援疆省市共选派各类教师3万余名赴疆,直接辅导骨干教师2万余名,培训当地教师110万余名。

对口援疆始终把民生放在第一位。 各援疆省市有针对性地着力解决新疆各族人民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 10年来,他们累计下拨援疆(含新疆兵团)近1700亿元,援疆资金80%用于县及以下。 在基层,80%用于民生,解决了基层的一批难痛问题,改善了各族人民的民生福祉。

文化滋养边界、凝聚人心

走进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非遗小镇“刀王故居”,古朴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非遗工匠铿锵有力的敲击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展厅内,参观者对精美独特的英伊莎刀赞不绝口。

山东援疆打造的文旅非遗小镇项目以英吉沙刀、土陶、印花布、大洼子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为基础,为文化融合提供平台和旅游业。 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传承数百年的老手工艺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

在和田市玉龙喀什镇克雷格埃里克村,曼妙的“灯舞”、端庄大气的“绚丽舞”、火热动感的“市井舞”……舞剧《东方五星》有自己的特点。 舞蹈表演让在场的村民们看得眼花缭乱。

舞剧《五星出东方》是北京市援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创作、编排的文艺佳作。 今年,在编导和主要演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舞剧实现了本土化,扎根于和田。 新余歌舞团把舞剧亮点带到各个村庄,让各族人民共享文化丰收的成果。

文化富国土,必须聚民心为根本。 为此,浙江援疆深入开展“戏剧之浙江”、“文博之浙江”、“书画之浙江”等十大文化丰富行动,开展1000余场文化活动。浙江省和阿克苏地区各族群众踊跃参与,对口支援。 参观人数达500万人次以上,形成了各民族文化和谐交融的生动景象。

为推动优质文艺作品创作,浙江援疆与阿克苏地区联合创作大型历史京剧《班超》、音乐剧《千年约会·梦回白城》、真人剧《丝路爱情故事》、电影《大汉令》培育温宿柯尔克孜刺绣、阿瓦提农民画、柯坪“柯小驼”等“一县一品”文创产品体系、信和手工乐器有效提升了阿克苏地区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精准“输血”、强化“造血”到助力“活血”,援疆省市不断创新文化援疆模式,修人筑魂,为新疆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接收区域。 。

来自江苏省、新疆省的艺术家经过多年的创作、整理和打磨,推出了音乐代表作《玛纳斯》,让柯尔克孜族的文化瑰宝再次焕发光芒; 山西省开展“文艺轻骑兵”活动,将提线木偶、绛州鼓乐等优秀地方剧目和“山西特色艺术”推广到基层,播下富饶新疆文化的“蒲公英种子”; 上海援疆已将昆曲、京剧等经典剧目引进喀什地区多所学校,将传统艺术元素带进校园……

让文化滋润边疆,让同心之花在天山脚下美丽绽放。 各援疆省市以文化为纽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不断推动与新疆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融合,谱写了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动人篇章。

■数字

10年来,累计援疆(含新疆兵团)资金近1700亿元,援疆资金80%用于县及以下基层,80%用于援疆。 %用于民生。

10年来,培训各类干部人才近400万人次,选派干部人才到新疆各省市短期学习2万余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3000余名。派往内地高校进行定向培训。

10年来,大规模援疆投入持续惠及民生。 1100万各族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200万以上劳动力稳定就业,新建、改扩建学校2100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