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大四学生:疫情影响还是蛮大的,可选择的工作机会变少了

封面图片:涂虫创意

介绍

一||一位高年级学生表示:“疫情影响还是蛮大的,可选择的工作机会也比较少。” 现在疫情不明朗,他只敢在北京投简历。 杭州和深圳的就业机会较多。 他不敢进城。 “如果途中遇到疫情,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2||2022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恰好是第一批“00后”。 当他们走出象牙塔时,他们学到的第一个教训是就业率下降的影响。 “我真的不想找工作,因为我找不到好工作。” 刘星说,他的同学和朋友也对考研更感兴趣,不愿意找工作。

3||虽然今年是找工作最难的季节,但大学生就业率下滑的趋势很可能持续。

4月26日上午,刘星来到学校图书馆。 今天是幸运的一天。 他抢到了座位,可以坐下来准备原定于3月26日开始的公务员省试。

刘星是某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 他满怀信心地考研,却没想到在考生人数最多的一年里以3分之差落榜。 复试成绩出来后,他开始找工作,赶上了就业最困难的季节。

“这真的很难,”他说。 前几天,他帮大学老师统计了同学的就业签约率。 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找到了工作。 这些人大部分是在去年秋季招聘期间签订的合同。 今年考研成绩公布后,考研失利的同学纷纷做好找工作的准备,但合适的工作却很少。

即使找到工作的学生也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满意。 有人和一家汽车公司签了合同,每天六点左右起床,晚上八点多回家,月薪四五千元。 有些人去了外省,工作的工资水平和家乡差不多。 现在他们想辞职回到家乡。

刘星不想去民企。 他想去事业单位的单位,或者大学或者国企。 不过这些地方的招聘都是需要研究生开始的。 以他现在的本科学历,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 因此,他现在一边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一边继续参加二战期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截至2022年4月中旬,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报名的应届毕业生中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仅为15.4%,低于去年的18.3%。 应届毕业生中,收到录用通知的比例为46.7%,低于2021年的62.8%。2022年的就业形势将比以往更为严峻。

“大学毕业生CIER指数(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再创新低,甚至低于2020年第一季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祥泉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疫情期间就业旺季

刘星最近心情很不安。

内心的不平静并不是因为考研失败。 2月份看到结果后,他一度感到不舒服,但现在这种不舒服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的不安更多是因为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他原本打算准备3月26日的省公务员考试,然后写毕业论文。 等考试成绩出来后,他会根据成绩来决定是否继续第二轮考研。

但3月份以来蔓延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 3月后,国内疫情反弹,本土新增病例增多,全国各地出现疫情病例。 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均出现病例。 刘星所在的城市当时没有病例,但也在3月初宣布推迟公务员考试。 4月份,他所在的城市出现了病例,该市宣布静态管理,考试时间无限期推迟。

“没有最后期限,没有目标,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很不舒服。” 他按照3月26日期末考试的日子制定了计划,每天都按计划学习。 现在,距离考试日期已经很远了。 尽管我每天都在图书馆复习,但当我不知道考试时间时,我感到非常缺乏精力。

他的“倒霉”室友更是受疫情影响。 我的室友去年在杭州报考了公务员。 考试途中,杭州宣布考试延期。 他是下了飞机才知道这个消息的。 今年3月,考试再次延期。 从去年12月到现在,考试一直无法进行。

4月底在北京顺利找到工作的杨攀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他与北京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签订了合同。 这不是最理想的工作,但却是他收到的最好的工作机会。

杨攀是一名喜欢提前计划的毕业生。 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本来,他在上海认识的一个朋友邀请他去上海工作,但由于最近上海的疫情,他没敢去。

“疫情影响还是蛮大的,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也比较少。” 现在疫情不明朗,他只敢在北京投简历。 他也不敢去杭州、深圳等就业机会较多的城市。 “如果一路上遇到疫情,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就业研究院研究员毛宇飞告诉记者,今年一线城市受疫情影响较大,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 过去,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 今年,这些城市的毕业生人数较多。 需求正在受到打击。

“今年春节过后,各大城市疫情反复,互联网、教育培训等原本吸引较多大学毕业生的行业出现裁员,产生了负面影响。” 毛宇飞告诉记者,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076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同比增长167%。 数千人,但就业机会却在减少。 虽然通信、电信、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等新兴现代制造业不断涌现,但并不能完全填补互联网和教育培训的需求缺口。 疫情之下,小微企业招聘需求受到影响,大型企业需求趋紧,就业景气度明显回落。 供需失衡下,毕业生焦虑加剧,内卷感日益增强。

找工作太难了

接到记者电话时,吴舒正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 这是她终于得到的工作机会。 今年2月份提交了大量简历后没有得到回应,她想放弃。 ”。

吴舒是某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 由于他在学习期间几乎没有实习经验,所以一开始他的简历并没有得到回复。 后来她在B站学数据分析、做项目,也逐渐得到了采访,但只有一次采访,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刚开始投简历时,她对公司的要求更高。 现在她降低了要求,但仍然没有收到合适的offer。 她目前实习的公司有机会成为全职员工,她希望留在这里。 “现在找工作太难了。”

2022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恰好是第一批“00后”。 当他们走出象牙塔时,他们学到的第一个教训是就业率下降的影响。 他们置身其中,感到沉重的压力和焦虑。

智联招聘开展了大学生就业调查,样本数为18000人。 结果显示,2022届毕业生供给面明显承压。 其中,61%的毕业生认为找工作很困难,就业压力很大。

“目前,有一半的毕业生还没有收到offer,他们的期望月薪在下降,月合同工资降幅更大。对于一些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来说,去年平均月合同工资为7395元,而今年仅为6507元,预计未来还会降得更低。” 智联招聘副总裁李强告诉记者,今年的毕业生非常务实,主动降低了就业预期。 2022届毕业生的平均预期月薪为6,295元,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约6%。 今年愿意到中小微企业工作的人数也在增加。 2022年毕业生选择小微企业的比例分别为3.6%和34.4%,高于2021年的1.8%和28.7%。“这是就业压力加大下的务实选择,也符合当前就业形势。”预计月薪会下降。” 李强说道。

刘星去年秋招时投了几份简历,当时感到很沮丧。 他是管理专业的,但这个专业的招聘方只要求985和211大学的学生,研究生更有竞争优势。 “投简历的时候,只有小公司要你的简历。大公司招的人少,找我们招的人也少。而且我们虽然也学过编程代码,但在学校学到的只是皮毛。一般来说,毕业后大学毕业后,你需要去代码学校继续学习,这样你才能找到工作。”

去年5月,刘星所在的学校组织了师姐们分享考研和工作经验的会议。 当学长学姐们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时,听课的大学生纷纷踊跃提问。 当他们分享自己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经历时,一半的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当我分享自己的兴趣和求职经历时,几乎没有人听。

“我真的不想找工作,因为我找不到好工作。” 刘星说,他的同学和朋友也对考研更感兴趣,不愿意找工作。

智联招聘招聘调查显示,2022届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的比例为50.4%,较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 这是继2021年之后连续第二年毕业生就业比例下降。 与此同时,选择自由职业、缓慢就业的人群比例有所增加。

李强告诉记者,毕业生不愿意找工作的原因可能与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有关。 智联招聘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关于就业去向的问题。 未就业的第一位原因是就业压力,占47.6%。 求职遭遇挫折、招聘需求增加、宏观环境压力,这些都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态度。

尽管杨攀顺利找到了工作,但他却并不太高兴。 他感到更加惆怅和匆忙。 他的理想工作是去互联网公司,但今年互联网行业出现集体裁员,他主动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曾参加过一线厂商的面试,同组参赛的都是名牌大学硕士和海外硕士。 尽管这些优秀的人拥有足够的项目经验和实习经验,但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仍然“疯狂”。 “我个人的经历可能跟不上,就算进入之后,恐怕也只能处于边缘地位。” 而且,今年,互联网公司纷纷裁员,裁掉了去年招聘的应届毕业生。 这也让杨攀感觉到了危险。 他现在更倾向于快速找到一份工作,即使它并不完美,从中转型。

杨攀目前在一家公司实习,五一后将加入新公司。 同时,他还需要为毕业论文答辩和前后工作交接做好准备。 “它一直在高速运转,一切都很匆忙。 我觉得我被挤出了学生行业,变成了一种社交动物。”

因为疫情,杨攀已经有8个多月没有上学了。 他有一种感觉,事物不同了,人也不同了。 这不是他想象中的毕业生活。 按照他原本的计划,他会来一次毕业旅行,纪念自己的学生时代结束,但现在他哪里都不敢去。 而且新公司的offer有时效性要求,所以他觉得自己应该抓紧时间入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就业形势确实非常严峻。 他在3月份申请的一些职位在4月份已经下线,表明职位数量正在萎缩。 “我们还是要快点。”他又重复了一遍。

也许这只是开始

尽管今年是找工作最困难的季节,但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趋势很可能会持续。

李强告诉记者,一方面有大环境等客观因素。 另一方面,大学生更加追求就业的稳定性和卓越性。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很多人宁愿不工作。 “以前找工作还可以,现在签合同要花更长的时间。”

2022年,毕业生选择慢工的比例将会增加。 今年,有15.9%的人选择了慢就业,比去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 慢就业就是暂时不工作,休息一下再就业。

与去年相比,今年硕士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明显上升。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1届硕士生中只有4.3%选择继续深造,今年这一比例上升至11%。 考研热很可能会演变成博士考热。 目前博士依然紧缺,而且薪资比硕士高一倍,所以很多人选择读博士。

吴树的六位室友中,只有一位成功找到了工作。 另外5人中,她目前正在实习,1人已考取研究生,2人继续参加二战考研,2人目前正在参加公务员考试。

“不考研就找不到工作。” 刘星对此也很无奈。 他也知道,考研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工作。 现在本科生遍地都是,明年考研的人还会更多。 情况非常严重。 几年后,“研究生不如狗”也有可能,但现在他不能想那么多了。 至少拥有研究生学位将成为就业的“垫脚石”。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女大学生招聘会。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从2022届应届毕业生求职结果来看,男毕业生的签约率是女学生的两倍多。 “劳动力市场一定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曾祥泉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顶尖大学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并不缺乏就业机会。 曾祥泉指导的几位研究生也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 有的去了腾讯,有的去了投行,有的考上了公务员,还有的去了航天局。 但非985、211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曾祥泉认为,国家应该出台一些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

他还发现,当前学历提升现象严重。 很多地方只要求博士、硕士就可以招人。 即使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不找工作继续考研的学生比例也在增加。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大学生就业需求与市场就业供给存在脱节。 2022年招聘需求最高的职位是:销售、房产交易、管理培训生、普工、技术人员。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职位是:行政、销售、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生、文员。 “结构性问题还是很突出,现在语言类、人文社科、管理类专业的录取比例比较低,法学等人文社科专业的失业率非常高,超过30% ”。

曾祥泉认为,现在的高等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重概念、重理论。 “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包括师资结构,这些年来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需要高素质人才,必须促使学校改革。”

李强还认为,大学要合理设置学科和专业。 目前,高校理工类专业比例不高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但经济、管理类专业比例较高。 不过,从毕业生签约率来看,理、工、医等专业学科的毕业生今年就业形势较好。 其中,理科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29.5%,就业需求旺盛。 经管类、人文类等专业签约率排名较低,经管类求职毕业生中,89.5%尚未签约。 未来几年,毕业生将会更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可能更加突出。 这些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曾祥泉告诉记者,培养年轻人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短期遇到的就业困难并不可怕,从长远来看,如何解决这些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人才,是我们的重点,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提供支撑、提供人才储备。” ”

(应受访者要求,刘星、杨攀、吴树均为化名)

经济观察报| 理性且有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