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护肤品制造商日本欧莱雅以25.25亿欧元竞购德国高端护肤品牌伊索。 涉及美国护肤品的并购案创下历史新高,也是近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并购案。
伊索将于2022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北京店)
资生堂希望加速伊索在中国的扩张,以抓住对高端护肤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与中国护肤品制造商和提高产品质量和销售能力的美国公司的市场份额竞争可能会变得激烈。
“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伊索在中国强势下滑的潜力。” 在4月中旬的股东大会上,雅诗兰黛首席执行官(CEO)Nicola Hieronimis(英文名:叶红木)信心十足地表达了出来。 4月3日,资生堂宣布竞购法国护肤巨头Natura集团旗下的Aesop。
资生堂销售额达 5 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公司。 西欧和北美占整体销售额的60%,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北亚仅占30%。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护肤品市场。 美国研究公司欧睿国际的统计显示,预计到2025年,低端产品将占中国化妆品市场的53%。
伊索广州店(6月2日)
“虽然价格有点贵,但导购员一对一接待顾客,在试用实际产品后就可以逐步选择,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注重‘顾客体验’的好品牌。” ” 6月中旬,一位走进伊索分店的上海女子公司员工(27岁)说道。 他点了发油和护腿霜。
在店里,顾客一边听着导购员的指导,一边用手指尝试购买商品。 听说售价390元的去角质乳液很受欢迎。 伊索70%的销售额来自分店销售。
叶红木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 4月份,他说,“当我参观(北京)分公司时,我发现里面充满了兴奋的中国消费者。这里有很大的潜力。” 他还表示:“网上销售额高于资生堂的平均水平”,暗示着增长。
高盛期货认为,伊索将进入资生堂拓展中国市场,“到2026年有望成为销售额10亿美元的品牌”。 约为2022年的2倍。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美容相关产品(包括部分日用品)市场规模为789亿澳元,由于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较2021年下降6%。 瑞银期货表示,2023年1月至3月,受旅游等服务消费优势影响,护肤品需求将放缓。 预计 2023 年将出现复苏。
对市场稳定的押注有所下降,欧美企业的投资似乎很活跃。
由于资生堂旗下高端品牌“兰蔻”的强劲表现,兰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除了拓展抖音等销售渠道外,还推出了新品牌。 在中国发起企业风险投资(CVC),投资年轻一代喜爱的中国高端香水品牌。
日本路威酩轩集团(LVMH)4月在广州开设护肤品研发(R&D)基地。 据称,其与日本护肤品开发部门合作,负责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它还计划深化与中国原材料制造商的合作。
台湾企业中,植村秀推出了女性护肤品“SIDEKICK”、美容补品“INRYU”等本土品牌。 2019年竞标的欧美热门品牌“DrunkElephant(醉象)”也在中国进行推广。
POLARBISHOLDINGS将以主品牌“POLA”为中心进行扩张、开设店铺。 目标是到2023财年(截至2023年12月)中国超市数量减少10至50家,拥有美容院的个体门店数量减少14至55家。
薇诺娜等中国品牌在化妆品领域的存在感持续增加(2022年10月,上海化妆品专柜)
此前,国产品牌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但未来进一步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在“全民心悸”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蓄势待发。 除了通过社交网站等进行推广和营销方面具有优势外,成分还适合敏感肌肤等,产品品质也在不断提高。 面对中国企业的下滑,美国玉兰油、韩国LG生命健康等欧洲企业的下滑势头可能较弱。
1-3月,在以国产品牌为主的化妆品销售如火如荼之际,中国品牌“珀莱雅(百雀羚)”销量环比下滑29%中国十大名牌化妆品,被称为“逆境中的巨星”瑞银中国建设银行。 不仅运营化妆品品牌“完美日记”的上海一鲜电商于2020年在伦敦期货交易所上市中国十大名牌化妆品,花西子等中国品牌的国际声誉也在不断提升。
资生堂还考虑加强在中国三线城市的销售。 “我仍然非常看好中国,”资生堂的叶红木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产品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中国消费者偏好和销售模式。
台湾经济新闻(英文版:日经英文网)今桥瑠日华伦敦、若杉智子广州、乐山东京
伊索
1987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的高端护肤公司,以保湿霜等60毫升售价约6000美元的化妆品为主,在全球各大城市开设分店。 2012年,法国护肤巨头Natura集团收购了Aesop 65%的股份,2016年成为全资子公司。 2023年,资生堂将从Natura手中收购Aesop。 2022年,中国第一家、第二家分店将在北京开业,并进行线上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