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传统之一。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篇章,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一个途径,更是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标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化的传承,这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回归。体会到古诗文教学“要三多三少”:即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中华诗词进校园这个活动以来,“以人的发展为本”核心理念为指导,以发展为本,构建古诗词学习的平台,达到“自能学诗文“,激发情感,决定了为之努力的程度。“诗教”是立人的奠基石,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扎根在老师心中的一种教学理念,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诗的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代表中华民族巍然独行于全球各民族人文世界中的便是诗的教化。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明确地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主张,他把诗教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开始,与“礼乐”并论---强调“立人”必须经过诗教到礼教到乐教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感知到知觉到觉悟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索到身体力行的过程。诗歌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内在的深层体现。“诗是人类的母语”。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体现。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古诗文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应当担负的历史使命。
初中古诗词的教学重在诗文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很好的途径,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文言文的诵读方法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但应注意在诵读时应注意句读,注意去理解它的意思,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来读去,课文的内容和意旨,随之融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诵读要重视诵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出感情,在诵读中做些欣赏。从诵读开始,字词节奏停顿进入诗歌,进入诗人的感情。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