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工作总结 内容页

张课改之翅游创新之境-课改实验小结

文章来源于jsfw8学科网
张课改之翅游创新之境——课改实验小结
海口市丰南中学曾丽霞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我国教育进入了新的一轮改革。特别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海口作为新一轮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区,于xxxx年秋开始试用新教材。而我们也有幸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实验教师,参与了开学前的关于新教材的培训。
应该说,我们这一批实验教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好搭上了改革的头班车。经过深入系统的理论学习,我们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认真地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深刻地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旨之一。学生要创新学习,就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方法。
我时刻以这些学习心得体会指导着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学期的实验下来,感觉自己的确获益匪浅。
一。激发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无法得到提高,而没有兴趣的指引,语文教学也只能成为一汪不为春风所动的死水!那就注定了教者只能劳而无功,而学者亦愁苦终日不为所动!
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中,我极力推行以读明意、以读促思、以读激情等教学手法,让学生通过初读来领会课文所讲述的内容,来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发现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其次,老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意境,使学生陶醉在那课文所带来的美好之中。学生既对文学产生兴趣,又会对传递出这一切美好的朗读产生兴趣,可谓一举两得。第三,通过学生的再次朗读,使学生在加深整体感知的同时,又进一步思考:“课文除了这美好的、能令人陶醉的语言文字外,更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就这样,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的课堂上既书声朗朗,又达到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不胜其劳,收效甚微!
事实上,学生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
1。通过阅读、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齐思考,齐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
3。通过个人的思索,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
例如,我教朱自清先生的《春》这一课时,就大胆摒弃前人常用的“讲述法”去分析文句的优美,而是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在讲课之前,我先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静心地聆听那音乐中的山泉叮咚声,那翠竹摇摆声,那山鸟清脆的鸣叫声。。。。。。并让学生描述他通过音乐捕捉到的画面。学生很快便能从他们捕捉到的画面中总结出这是一派春之景。我乘着学生正兴致盎然的时候,让他们说出自己眼中的春天。这时,学生们经过美妙音乐的熏陶、感染之后,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春就是小草萌发、百花齐绽;有的说春就是细雨蒙蒙、万物复苏;有的说春就是山泉消融、群鸟争鸣、山花争艳;更有的说,春就是村口那条由坑洼小径变成的柏油大马路,就是那座由一踩三摇的独木桥变成的气派圆拱桥。。。。。。由于这开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敢于去想,去发现,去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事实上,在这节课里,我也被学生活跃的思维所感染,在这教与学之中,我们师、生双方互相影响着、感染着、促动着,所以在进入正文讲授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很快就领悟了朱自清先生这一篇美文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并且对于“春”,学生们也有了一番自己深刻的体会与感受!
又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体裁的课文时,若按老套,先跟学生讲什么是童话,后分段,再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最后概括本文的创作意图,那将是非常空洞乏味,而且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教法。所以,我大胆地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在课前安排学生仔细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以下要求:1。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2。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变,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3。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4。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创新、竞争、合作、成功的乐趣,我还采取了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形式,即每个小组派出一队人马来表演,最后评比出优胜的一组,进行奖励。
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们先是开会商量,选定、分配好要扮演的角色,讨论应当怎样对课文进行有创意的改编。商量好后,又着手练习表演。
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争议的内容,并找老师求证,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的;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能够获胜,不参与表演的同学也主动、热心地参与讨论、改编、排练,并给伙伴们提出意见,收到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21世纪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人们都想在竞争中获胜,因此都明白掌握扎实的知识至关重要。可是,在竞争中学会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更可贵。所以,在给学生定下比赛规则之后,我便向学生讲述这些道理,学生们在后面的练习中亦注意到了这一点,小组之间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互相帮忙制作表演用的道具,如皇冠、金元宝等等,还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了以“教学促进德育”的目的。
总之,通过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学语文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竞争后成功的喜悦,更懂得了怎样去“生活”。学生们在日后的作文中都感慨万千,别开生面的话剧表演课,让他们真正认识了语文,真正认识了自己!也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去正确面对竞争!
三。针对学情,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听、说、读、写”本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当掌握的四大基本技能,《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当才能够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能够注意对象、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应当能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人交流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有针对性地完整明确、突出中心地发表意见。同时,要在写作中注入自己真挚的感情,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应该说,以上这些要求,是语文学习中应当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对于一些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当是不在话下。可是,我所任教的丰南中学地处偏僻的海口市郊,属于闭塞落后的乡村中学,学生较少接触外界的新事物,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另外羞怯心理也阻碍了他们发展与人

交往的能力。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较少使用普通话的环境中,导致了几乎90%的学生普通话不标准,有的学生还不懂得用普通话来进行交流。阅读面的狭窄造成了写作能力低迷不前,方言的存在造成了口语焦急能力的极度薄弱,而这一切若不先行解决,则势必会给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针对这特殊的学情,我选择了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兴趣”作为自己教学的突破口。
学生不敢开口“说”,我就想方设法让他们开口去“说”。开学伊始,在每天上课前十分钟,我都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做口头说话训练,并形成了一种制度,在班内轮流着执行了一个学期。在说话训练中,我分别就学生的“说”与“说的内容”定了几个有层次的目标。
(1)在“说”这方面,目标只在于让学生练胆、壮胆,摆脱羞怯的心理。只要学生上台来讲,不论好坏,我都适度给予表扬,给予激励,让他们有“说话”的信心与勇气。当学生基本去除“不好意思”的羞怯心理,敢于在大众面前开口之后,我把目标定在能够在有底稿的情况下,把故事流畅地表述完整。在这一阶段,我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普通话发音、语速、语调、感情、肢体语言等方面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全体学生在点评之后都有所收获。在第一、第二阶段目标已完成之后,我将目标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即能够脱离稿件,完全自然地把故事“讲”出来,并注意根据情节改变自己的语调与表情。一个学期坚持下来,我班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观。
(2)在“说的内容”方面,我亦循序渐进地定了几个层次。首先,可以读报纸上的一则消息,读一则故事(旨在鼓励学生参与)。其次,讲一则笑话、故事(“讲”这就比“读”上了一个档次)。再次,讲一则成语故事或谈读后感(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并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最后,针对社会上某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旨在训练学生懂得有针对性、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准确、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不敢“写”,不想“写”,我就引导他们从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事物写起。这样一来,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自然也就不会笔下无话了。
例如,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后,我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作品的大概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学习《十三岁的际遇》后,针对小主人公对未来充满理想的现状,我让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三十年后的我》;学习《皇帝的新装》后,我让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想象国王xxx后的情况会如何。。。。。。事实上,由于学生带着兴趣去学语文,带着兴趣去写作文,都能够写出较令人满意的作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我让学生每周写三篇日记,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内容不限,但必须有中心,不能记流水帐,泛泛而谈。2。要有真情实感,要写真事,抒真情。
3。书写要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学生每周的日记,我都做了认真的批阅,有时还针对学生的困惑在日记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烦恼。我不仅成为学生的“良师”,更成为学生的“益友”。
回顾这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实验,本人感觉是收获良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一定会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文章来源于jsfw8学科网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