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内容页

高中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

一、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广水市作为湖北的北大门,近几年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多元经济共同发展,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广水市委、政府已制定了要尽快使本市在各方面成为湖北的先进区、市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广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水人民一向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更加关注子女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优质教育的社会需求日趋旺盛。充实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既对学校的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并要求学校抓住机遇,在更高的层面上全面思考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内部背景
学校概况
学校在市委、市府直接关心和支持下,于xxxx年9月整体迁建。2005年被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授予示范学校。在上级领导下,通过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定位的目标——省级示范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办学理念,践行“崇德、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高级中学,有学生4000多人,专任教师225人。
建校以来,学校以“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衡量指标,通过人本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在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和环节中主体性地、创造性地实现自我价值。使广大教职工安于岗位,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创造性地工作;使广大学生勤学、好学、乐学,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师生员工在和谐的环境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创新。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获得了随州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范示范校和广水市人民满意学校等荣誉二十多项。高考成绩位于随州市区县重点中学前列。
二、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
教育理念是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广水市第一中学选择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要为承担强国富民之责而刻苦学习;另一方面要为开拓发展成材之路而学会创新,学校要引导和激励每一个学生逐步形成多层次的责任感。对教师而言,一方面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以自己的责任感和行为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应注重对学生责任的培养与指导,不断寻找责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努力实践教学创新,将谋生职业需求与追求人生价值聚合在同一焦点,将职业道德与事业发展融合在一起。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需要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优秀人才,其基本人格特征是:行为文明、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民主独立、博学多才。所以广水市第一中学的学校管理、运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改革的能动性,通过规范化办学,创造性办学,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在今后五年内,办成一所在随州,乃至湖北省有示范性、有辐射力的一流的高级中学。
(三)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
1、实现责任为目的的教育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两纲”颁布以来,学校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必须培养学生的责任观,既要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将确定开展责任教育实践与研究,以此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并在知(认识)行(行为习惯)意(情感品质思想道德)三个层面上强化责任感,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年级层次、年龄层次、性别区别、家庭层次等进行研究,实现责任为目的的教育观。
2、实现预学为突破的学习观
提出“预学”的概念。“预学”而非“预习”,一字之变,投射出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之变。“预学”比传统的预习内涵更准确、更丰富,更凸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强调教师“为学而教”。它不仅强调学生正式学习前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而且强调学生学习情感和态度的准备;强调教师对学生自学的设计,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强调它是课堂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起始环节。它的目的不仅是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而且是让学生产生“困”——认知冲突,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师生都打有准备之仗。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基。
3、实现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观
学生不会的问题正是教师要教的问题,走逐步精准的针对性教学之路。
因为学生的预学,一方面,学生在预学中许多的基本问题或基础问题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学生在预学的过程中产生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或产生许多新的困惑,多元的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多元的解决问题的平台,或采用采用多元的方法去解决。教师一个人处理就显得力不从心,而学生的讨论恰好搭建了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或自纠(自己纠正)或互纠(相互纠正)。这样就许多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同样会留下一定的疑难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此时,教师的适时介入、点拨、拓展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的解决,学生的疑惑逐渐消失。当学生的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新的质疑、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这里的课堂是“问题”为主线的针对性教学,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
4、实现做学教合一的实践观
课堂是一个基于共同目标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做学教合一是我们的愿景。
基于“预学单”,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在做上学,教师在做上教,做学教合一。教师一方面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生教生”、“生帮生”的合作共进过程中实现“生强生”;另一方面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不时营造学习氛围,采用激励手段,使学生敢于挑战学习,通过展示让学生来分享学习,通过质疑、点拨和启思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师生共同体验课堂教与学的欢乐,实现教学相长。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期待、共同创造的学堂。
5、实现共赢为宗旨的研修观
这里的课堂欢声笑语,这里的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师生共赢这是我们的研修观。
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水平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最核心和最关键的要素。新课堂实验以课堂开放,基于课例的合作行动学习方式,不仅打开了教师的信念之门,而且在行动中的学习,使得教师不断取长补短、反思改进;加上行动中有制度考核激励,使得教师不断精进,磨课、磨人、磨精神,在改革中成长。
&

nbsp;减负增效,是时代赋予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新课堂实验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强调教学从预学开始,以预学单为主线,学生在做上学,教师在做上教,教学做合一,当堂测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三、发展总目标
(一)学校发展总目标
不断深化“责任与创新”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创造“规范管理与创新氛围相统一”的经验,为名师成长和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学校的师资队伍达到高水平,有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的服务使社会与家庭充分满意,教育质量达到上海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逐步积淀以“实、新、活、和”为精神特征的广水一中文化,成为理念先进,管理上乘,质量稳定,师生和谐发展的一流个高级中学。
(二)学校发展基本目标
1、理念先进
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作为我们的行动引领,创设基础统一、多样分层、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特色的学生学力。学科结构多元化,课程结构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授课形式小班化。
2、管理一流
学校实施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和民主监督制度,逐步形成一支责任心重、凝聚力大、战斗力强的队伍。学校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严格依制度、按计划办事,管理高效。在教师中形成教学创新的氛围和激励机制,在学生中形成学会创新的竞争与合作的风气,建立保障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3、质量稳定
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把“先进理念在课堂上得以生动活泼的呈现”作为追求目标,关注学生,关注发展,聚焦课堂,推进课改,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师生互动、互学为主体,以情趣吸引、智能吸引、教师魅力吸引为教学软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素养,不断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和谐
以人的发展为本,形成师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能力和学校文化,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三者的同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优化育人环境,着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使学生精神、智慧、知识与技能和谐统一地发展。
5、资源节约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形成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节约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不忘节约。大力倡导节约文化、建设节约文明,使之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学校发展的争创目标
1、广水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湖北省科技特色学校
3、湖北省艺术特色学校
4、创湖北省文明单位
四、重点发展项目
1、整合德育工作体系
发展目标:
实现责任为目的的教育观。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逐步使学生确立对自己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观念,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将德育与课程、教学、管理工作整合起来,让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向课堂延伸,向家庭延伸,向社区延伸。形成在“大德育观”统领下的、包括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学生社团、校园生活、社区活动、家庭文化等内在协调一致的德育工作体系。
具体措施:
(1)实现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整合。学校加强对德育课程的指导与管理,列入课堂教学观摩的内容。要求各学科教师注意发掘学科内部的伦理观、价值观教育因素,关注学科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人格因素,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使全校师生形成“生命即责任”的共识。
(2)校内开展帮教、帮困活动。各班组织落实好学生帮教活动,充分运用同伴影响开展学科帮教,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评选学习进步奖和帮教带头人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校风

学风建设。继续对特困家庭孩子实行减免。每位教师建立学困生档案,制定周密的转化计划,做好转化纪实工作。学校将此项工作列入工作考核,并加强指导、监控和总结
(3)社区联动,营造安全校园环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为师生的发展提供充实的保障;主动争取社区政府、执法部门的支持,确保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清洁与安静。
(4)达成全员育人共识,形成合力育人的新局面。全体教师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观念,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范,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平等和尊重,得到锻炼和激励,在差异中求发展,在和谐中求发展。通过形式多样的家校联系活动,如分层次的家校沟通,向家长开放课堂等等,使学校、家长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并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利资源。
预期成效:
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形成特色集体、特色品牌、特色活动,在实践中出经验、出典型、出成效。建立并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的行为习惯、健康的身心素质、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
2、构建现代课程体系
发展目标:
以湖北省高中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市教委《关于推进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广水市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建设优质统一的基础型课程和丰富多样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实际,全面实施各科课程标准,形成有我校特色的课程实施策略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素养,增强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不断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管理制度。以基础性和发展性评价为支撑,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建设学校管理信息平台。制定《广水市一中学校课程管理办法》,加强对三类课程实施和统整的实践研究,形成可操作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广大师生对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广泛的意见和建议,使全体师生都肩负起课程改革的重任,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
(2)建立开放性的研发工作机制。明确学校、教研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职责,把教研组建设成为课程建设研究与开发的基地。通过专家、管理人员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每一个教研组都有课程建设的“重点”研究项目,每一个教师都有符合课程需要的研究课题,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研发的激励机制,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性,增强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3)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能适应并胜任新课程实施的师资队伍,让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会学习和探索,体验责任和创新。
(4)强化工具性科目的能力训练。坚持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加强母语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强化数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训练及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背景,探索、借鉴外籍教学之长;以校园网和学科网站为依托,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学习方式。
(5)增强理科科目的实验性、研究性和综合性。以科学素养观指导理科教改,强调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体验和科学精神培养的和谐统一;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理性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强化理科实验的操作性学习,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师生结合课本进行探究性学习,接触科学新发展。
(6)使文科科目的知识性、价值性、人文性与应用性相结合。从三维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提升学生基础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三种学力,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预期成效:
以“综合性、基础性、结构性”为特点的现代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学生

提供适合其学习基础、个性倾向和选择学习需要的课程服务。对近几年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成果进行整理归纳、经验提炼和成果展示。在此基础上,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继续强化基础型课程,研发和实施有我校特色、质量较高的拓展型、研究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对较成熟的校本课程教材出版专辑,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探索出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新途径。
3、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发展目标: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通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师自培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一支有高度职业精神、业务能力、合作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强调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强调教师具有上好一门基础课、开好一门拓展课、指导好相关研究课的能力,特别要注重形成四个方面的能力:自定目标、自我发展的能力;利用新技术,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研究创新的能力。
具体措施:
(1)学校本着对教师发展负责的态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科教学的伦理眼光、学生发展的人格视野等,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和学校自培内容;将教育活动设计、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观察和问题学生辅导等,纳入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内涵和学校自培内容。
(2)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重点支持名师工程建设,重点培养相当数量的有省市级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以及骨干教师群体;创新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坚持入职培训和在职培研修制度,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校本培训,深入推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
(3)建立《教师综合实绩考核档案袋》,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观其在课改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评价时既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乃至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善教学水平。
(4)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推动师资队伍结构趋向合理。通过自培、外培和引进,使高级教师的比例达到40%,中级教师比例达到50%,硕士研究生或同等学力教师比例达到25%以上。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实施《广水市一中“1040计划”》。“10”指的是培养10名左右的“地市级名师”,“40”指的是培养40名左右的“区市级名师”。
(5)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分类培训和分类管理。学校关心各类教师的教学现状,加大奖励力度,增设各类教师荣誉称号,加快各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组织各职称段的骨干教师分别建立工作室,自主研究设计专业化发展方向,制定可行性措施,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研讨,资源共享,实施群体互动发展策略。各教研组分别制定、实施3-5年的师资培养计划。学校依据各工作室、各教研组的计划,给予相应的学习、进修机会及师资经费支持。
(6)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环境。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充实校园网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开设“广水市一中教师论坛”,设计多种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来积极营造互学反思、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乐于负责的和谐氛围。在提高教师个体素质的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群体发展意识,强调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预期成效:
加快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一支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让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师资质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把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成为学校的教育改革的基地、教育研究与开发基地、特长学生培养的基地、教师成才的基地。培育出一批特色教师,形成多个特色班级和特色教研组。
4、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发展目标:
以“转变观念、优化教学、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为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师、学生的首要责任。对学校而言,要建立“教学的全方位服务观”,发挥校长、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开展“责任与创新”教育实验,形成“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对教师而言,要确立并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要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以提高思想素质为根本,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具体措施:
(1)建立责任——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熟练运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探索独特的教学风格及其理论依据,努力创建具有示范性的教学模式,形成有青浦一中特色的教育品牌。
(2)加强校本研修,继续开展以校为本的听说评制度。以专题式有效教研活动为载体,直面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问题突破中促进教与学的优化。以《广水市一中校本教研活动评价表》为抓手,来导向研修活动的实效性,以评导教,以评促教,推动教学质量上台阶。
(3)开放课堂,建立听课制度,营造反思氛围。把常态课作为改善教学的活教材,把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的有效途经,让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将课堂开放充分融入于学校文化建设中,使之成为教师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点,成为名优教师迅速成长的舞台。
(4)以“分层、分类发展”为指导,以兴趣小组为基点,开展分层选修。针对学校生源的实际特点,依据各层学生的学习现状、能力水平、发展空间,确定各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各有侧重,让学生各有所得,共同提高。挖掘校内特长教师担任兴趣小组和分层选修的辅导老师,并使其逐步成长为特色教师。
(5)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构“预学突破,以学定教,做学教合一”的新课堂。坚持预学突破,没有预学不准上课,预学不好不能上课;坚持以学定教,实行“三不讲”、“三必讲”和逐步精准性的指导(学生自学懂了的不讲,预计讨论能解决的不讲,旁逸斜出无关联的不讲;知识的关键处必讲明白,易错易混淆的必讲清楚,思维方法必讲到位);坚持做学教合一,坚信课堂是一个基于共同目标的学习共同体,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期待、共同创造的学堂。
(6)加强对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讲评、命题、评价等教学环节要进行科学、细致的过程管理和评价,并与学校奖惩制度有机挂钩。同时,要实施全程化与个别化的教学质量管理,防止只注重期中、期末的终结性评价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要给予有效的指导和专门的培训,这既是对教师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预期成效:
基本形成激励教师内在需求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能置身于充满专业自觉的氛围中,勇于负责、乐于负责、学会负责;使大部分教师都能成为学校骨干教师,20%教师成为区级骨干教师,5%教师成为区市级骨干教师。学校、教师、学生能主动发展,持续发展。保证初中教育质量达到市上等水平,高中教育质量达到市中上水平。
5、加速教育信息化
发展目标:
继续关注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开发和利用学科网站、主题学习网站、课堂实录网站,以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课程等,把学校建设成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中心、研究中心和多元发展中心,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改变教与学的模式,引导学生创建个人、班级网站,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为家校联系创建便捷的信息化平台。
具体措施:
(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科学应用,及时维护。一方面使学校的硬件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提高中心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十二五”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完善学科信息员制度,强化责任意识,重组并充实相应的学科教师。加强应用研究,将学科网站建设与维护向深层次发展,为全校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
(3)结合拓展课的开设、校本教材的开发,大力建设主题式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拓展学习的时空。
(4)继续研究课堂实录网站的建设,配合教务处、教科处倡导学科组教师应用课堂实录,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
(5)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研究气氛。继续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并向整个学科辐射;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开展研究与探索。
(6)抓住两支队伍:一为教师队伍。借助课堂实录网络平台,展开“学习——实践——研讨——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研究模式,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教师队伍;二

为学生队伍,利用信息科技课堂、拓展课课堂、兴趣小组课堂,吸引有兴趣有潜力的同学进入,参与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机会并创设条件。
预期成效:
信息技术应用在全校全面展开。学科网站、课堂实录、主题学习网站资源丰富,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学生学习探究的必不可少的阵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提高,学习方式不断完善。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基本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
6、积淀学校文化
发展目标:
以育人为中心,以培养优良校风,铸就校园精神为我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努力培育先进文化。全面实施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培植出务实、创新、合作、和谐的广水市一中文化,
具体措施:
(1)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和激励每一位教师以自身的责任感来垂范,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公平、公正、公开地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人文关怀。
(3)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校园环境。着力建设“文化长廊”,加强对校园局域网系统的充分利用,加强对校园广播、电视系统使用和管理,创建校史陈列室等。
(4)发挥团队、学生会、工会等组织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文化,如课程文化、教研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等,加强内外文化交流。
(5)重视对“学校文化、理念、价值和精神”的标识设计和对全体成员的心智启发作用,使学校成员以理解学校的目标和追求为己任,达到高度的认同。
(6)建设以“责任与创新”为精神的班级文化。在班级形象设计,班级特色创建,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活动设计,班级工作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责任与创新”的教育理念,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预期成效:
在“文化立校”的理念引领下,达成师生对学校优秀文化建设的一种认同,自觉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博学多才。全体学生具有奋斗精神,有民主和法制意识,责任感强,举止文明,心理健康。形成以“勤勉、创新、务实、致远”为特点的道德风貌。
7、创新现代学校管理模式
发展目标:
以广水市一中“责任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为衡量指标,继续培育广水市第一中学的教育品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通过人本化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在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和环节中能动地、主体性地、创造性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和谐的环境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创新,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具体措施:
(1)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自身修养。学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将“服务”当作自己的第一职责,坚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自身形象言行感染教师,用管理层团队精神凝聚全体教师,建立正常、健康、融洽的人际关系。
(2)改革管理制度,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统一。把责任与激励、优化与高效作为学校的管理思想,进一步健全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规章制度体系,形成具有“真、实、善”特色的广水市一中文本,以制度明确责任,以制度规范管理。在制度建设中,既要发挥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更要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制度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的有力保证。
(3)用激励机制和责任意识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校要继续坚持“从教工中来,到教工中去”,力争把教工的思想、意愿、情感凝聚在决策中,通过民主管理加强责任意识。进一步重心下移,把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成为教师研究与开发的“基地”。教研组侧重于课程发展、课堂改革、跨学科综合和促进学生的学术性发展方面;年级组侧重于班级管理、课外活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方面。

(5)健全学生责任教育的组织和制度。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完善学生自治组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提倡各年级、各班级为了全体学生的更好发展,创造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和谐发展的个性化教育环境。
(6)拓宽和加强家校沟通渠道。多方面地开通家长言路,建立和完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渠道和运行机制,努力让家长都能以对下一代负责的态度积极配合、支持、欣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7)创建学校—社会共同管理模式。学校成立校董事会,聘请有关专家、社会代表人士和家长代表为其成员,就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逐步构建社区教育网络,鼓励社区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预期成效:
“责任教育”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人本化管理,把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之成为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正向情感,使广大教职工能够安于岗位,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创造性地工作;使广大学生勤学、好学、乐学,创造性地学习。
五、实施计划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执行,确保学校有正确的办学方向,为实施计划提供政治保障。
2、成立广水市一中“十二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吴本华成员:向军、张旺喜、余华军、江保志、刘建国
3、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在党支部领导下按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职权,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实现校务公开。广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对学校五年发展计划全面审议,并提出修订和调整意见。工会执委负责日常事务。
4、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相结合,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崇尚认真勤勉,鼓励改革创新,追求高效务实。“凝聚力工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计划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机制保障。
(二)责任保障
1、按学校“十二五”规划制定出各部门的工作要点和实施细则,分别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个人。实际操作可参照督导室的办学水平评估细则。
2、建立和健全学校的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实施定编定岗,岗位认领制度,由教师签约认可,加大实施合同聘任制的力度。
(三)检查与评估保障
1、以市教育局和市督导室教育评估方案为标准,将学校总目标分解成以三级评估指标为主的具体目标体系。责成教代会按学年度提出自评报告。通过教代会审议、评估做出修订或调整意见。
2、制定自检自评制度,通过市教育督导室“办学水平评估”活动,认真听取对本校每年计划进程和目标达成度的意见、建议,做出修订和调整。
3、通过校领导每年的述职报告,分析学校计划的达成度和实现率,经过教代会的评议,做出修订或调整。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