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作为市级和省级“文明单位”,全体师生员工一直十分珍惜已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全校上下十分重视今年的文明创建工作,为了把学校的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根据盐城市教育局盐教政[xxxx]10号《关于开展省、市文明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工作专题校务会,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详尽计划,分解了相关任务,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优质、到位、高效。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挥“窗口”作用提升办学层次
1、我校把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细化工作分工,责任落实,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学校与各部门、各班级层层落实责任,签定责任状,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全体师生紧紧围绕“五个打造”(即打造诚信中、品位中、品牌中、激情中、绿色中)的办学理念,追求管理零距离,追求教学零缺陷。10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成果显著,办学业绩跻身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学校着力打造书香型校园,并构建感恩文化,提出“以人为本构建生态校园,以文化树立学校品牌”的战略构想,以感恩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业绩连年攀升,连续8年高考本科进线率位居全市前三强,尤其是xxxx年高考,本科进线827人(不含艺术类),重点大学达线491人,创中历史上最辉煌的成绩。
3、近三年师生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习作600多篇,正式出版教师论文集5本、学生作品集4本、学生个人作品集2本,两项省级“十五”研究课题顺利结题,省级“十一五”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学校被省教育学会确定为省中学物理实验基地(全省三家,苏北仅我校一家);为适应大规模办学的新形势,学校前瞻性地提出“切块管理、分层考核”的管理模式,并大胆实践,其经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市教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有关经验已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全面推广。
4、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学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南城区征地300亩,新建中南校区。在自今年5月至今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建成了南校区。一个美观典雅、大气磅礴,具有时代气韵的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新校区的诞生,标志着中这所百年老校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二、重视队伍建设注入工作活力
1、加强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并渗透到工作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师德标准。
2、强化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各项重大问题的决策都严格执行民主议事制;二是以党员中心组学习为主渠道,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三是强化党员干部档案管理,坚持唯才是举,能者上,庸者下,把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好、创新意识强的优秀同志充实到班子中来,建立了一支年轻、精干、朝气蓬勃的干部队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出台了《江苏省宁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并实行量化考核,评选年度“师德标兵”对考核不合格的在晋级、评优时一票否决,对有严重问题的在校内外媒体曝光并责令整改,直至给予相应的处分。二是以新课标改革为契机,走出去,请进来,内培外引,强化业务培训。近三年学校先后50多次邀请全国各地知名高校、知名中学的专家来校讲学,并组织教师赴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学习、考察。校内实施“青蓝工程”,帮扶结对,使一大批年轻同志很快适应我校的循环教学,教师队伍的优化为我校大规模办学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证。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我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行动早,见效快。校长室、校党委向全校师生发放倡议书,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以开展荣辱观教育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倡感恩、知荣辱”的热潮。
1、学校领导深入到各处室、各班级,结合具体实际落实活动内容,对有特色、收效好的活动及时组织全校性的观摩。各班级把“荣辱观”作为一个鲜活的主题,和感恩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身边的人和事开展自我教育,学校将优秀的主题班会集中展示。学校还充分利用画廊、校园电视、校园广播、板报,标语和电子大屏等媒体全方位宣传,同时,通过升旗仪式、演讲比赛、征文竞赛、成立宣传小分队等活动以及开展“知荣辱、学感恩”的系列活动,掀起学习和践行“知荣辱、学感恩”的热潮。
2、校团委围绕“八荣八耻”的要义,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他们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活动,走上街头捡拾白色垃圾,走进社区参加文艺汇演,走进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向困难同学奉献
3、学校围绕“八荣八耻”开展了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学校邀请县教育局纪检同志为全体党员做了关于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讲座,用身边的人和事对学校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再教育;宁中学为国家级示范高中、省四星级高中,连续六年江苏省文明单位,为更好地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教育行业的新形象,宁中学在县内外的媒体下公开承诺:杜绝有偿家教。并组织全体老师举行“拒绝有偿家教”签名仪式,此举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学校积极响应市文明委号召,充分发挥省级文明单位在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主动与城镇桥北村建立帮扶的对子。学校成立了帮扶工作小组,深入农户,宣传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为他们提供法律、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服务;为他们送去适用的图书,订阅报刊;和他们共同开展文体活动;帮助特困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等,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4、“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校长室在全校范围内提出“打造节约型校园”的口号,开展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即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大力倡导节约文化,建设节约文化,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
5、通过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法制教育大会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读报会等学习法律法规和各项纪律制度,对全体师生加强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增强法纪观念,做到学法、懂法、用法。
6、在全面贯彻校“全员导师制”的同时,进一步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抓好学生的“五育”工作,即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成立家长学校并定期开课,辅导家庭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举措;聘请校外辅导员密切关注学习有困难、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定期在校法制教育大会作专题讲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举办革命歌演唱比赛、征文活动、诗歌朗读比赛等,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和强化“五育”工作。
7、开展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师生书画展,定期出刊画廊,张贴、悬挂图片标语,举行爱心捐赠仪式、国旗下讲话、万人签名等活动。对师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反xxx教育,爱心教育等,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
8、充分发挥“全员导师制”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并成立心理咨询室——“心语小屋”,定期印发心理疏导的文章,主动和有关师生谈心交流,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为师生及时解除心理困惑。
盐城电视台对我校的这一系列举措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师生们认识到“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思想道德的清醒剂,是道德规范的准则,是一把衡量“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尺子,并纷纷表示,要崇尚“八荣”,杜绝“八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近日,从盐城市文明委获悉,宁中学的“知荣辱、学感恩”活动获“盐城市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并受市文明委表彰。
四、强化德育工作促进养成教育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新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加强领导,全员共管,狠抓落实。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健全德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别,加强教育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1、完善组织,健全机构。我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主任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德育理论学习计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做到远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活动有措施、阶段有总结。
2、全员参与,齐抓共管。重视对工作任务逐步量化,实行目标管理,要求教务处、团委、少先队、工会、保卫科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经常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及时了解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情况,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
3、强化管理,狠抓落实。我校按照贴进生活、贴进实际、贴进未成年人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机制,并通过加强班级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团队建设等强化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
(二)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切实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校园文明你我他”系列活动,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小手拉大手”活动,常规管理,做到日量化、周公布、月奖惩。
(三)进一步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
我校把县烈士陵园、芦蒲纪念塔、新四军纪念馆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同时,我校是一所有80多年办学历史的名校;积淀了独特的中文化和优良传统,每年新生入学军训时都组织他们参观校史室、校史碑、念慈亭、左公亭等。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展师德标兵、骨干教师和首席教师评选活动,促进德育一线的队伍更优化、更具活力。
五、全面实施感恩教育构建校园感恩文化
1、实施感恩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
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形势,中人在设身处地思考、摸索,宁中学做了深刻的思考,校长陈穆先后撰写了《一句震撼灵魂的话》、《实施感恩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的文章,在教育权威报《教育文摘周报》上发表,并印发给全体师生深入地阅读学习和反思,加之05年8月3日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正式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守则》,在其中的第六条增添了“学会感恩”的内容,宁中学的感恩教育的方案总体构思逐步明朗乃至成熟并付诸实施,切实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
2、实施感恩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是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并请兄弟学校领导观摩,推荐优秀的“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在全校集中展示;二是感恩社会的关爱。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德育基地活动”、“劳技基地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厚情感。三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弘扬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四是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在全校开展申报“尊师重教”示范班的活动。要求“尊师重教”班级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职工、教师家属,还是校外来校办事人员)自觉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然后逐步推广到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同学;五是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六是感恩大自然的赐予。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开展以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为主题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七是切实组织开展看一场感恩淮剧,十部感恩影视片,吟二十首感恩诗歌,传唱三十首感恩歌曲,推介四十篇感恩美文,讲五十句感恩之言的活动。组织学生及家长观看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大型淮剧《无字碑》;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永远的丰碑》、《国庆阅兵式》、《一个也不能少》、《华罗庚》等十部影片;组织精选、加工吟诵二十首感恩诗歌;教会学生传唱三十首“感恩歌曲”,即《世上只有妈妈好》、《白发亲娘》、《感恩的心》、《母亲》、《说句心里话》、《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为了谁》、《丹顶鹤的故事》、《五星红旗》、《春天的故事》、《宁中学校歌》等三十首“感恩教育”歌曲,同时学校自编一首感恩歌曲,在此基础上举办大型“感恩教育”歌曲演唱比赛,推介学生撰写的四十篇感恩美文,经过精选加工推出五十句感恩之言,条件成熟时将“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的内容汇集成册,成为学校感恩教材;八是建立《食为天》原版陈列馆;九是采集左滌江先生、张新民先生等有恩于宁中学的知名人士的事迹,并编辑专书,彰显他们的大恩大德、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十是开展“老师颂”演讲比赛和“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的扫墓活动、“诵名句,承传统”读书活动、“学榜样,正气节”读讲故事活动、“定标准,辨是非”主题班会、“论世情,说美丑”知耻感恩辩论会、“知善恶,积善行”知耻感恩实践活动、“记进步,谈收获”知耻心与感恩心培养评价活动,进一步将“感恩”教育引向深入;十一是举行“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邀请兄弟学校、社会各界人士的代表参加。
同时,学校还成立并拟定申报国家级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研究课题,将每学年第一个月定为“感恩教育”重点月,以后每月开展一次“感恩”教育活动,每学年底评选“尊师重教”班10个,“博爱班”10个,构建感恩教育长效机制,促进此项教育的全面深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近年来,在省、市、县文明办的指导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三个文明”一齐抓,学校各项工作才能健康、有序、高效,同时我们也看到,创建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找差距,寻不足,从而确保创建工作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在良性发展的轨道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