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xxxx-xxxx学年度下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
注意: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文字书写正确,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是()
A.某些以“承包”、“租赁”为幌(huǎng)子的所谓经济“改革”,其实是化公为私,挖社会主义的墙角。
B.栅(shān)栏外一片醉人的浓绿中,“一品红”开得像热情的火把。
C.“名人出书”,反映不一:有人认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人认为无伤大雅(yǎ),也有人认为不过是商业炒作。
D.对于“犯而不校”(jiào)的“恕道”,先生的态度很鲜明:“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2.下列各句中注点的虚词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死抠语法只能胶柱鼓瑟,是学不好文言的,因为语言的根本规律是“约定俗成”。
B.他不仅知道我喜欢涂涂抹抹,而且知道我涂抹得很糟,连皴檫点染是怎么回事也不明白。
C.有明一代的诗词颇有可观,其实明末遗民诗人大量悲歌慷慨之作绝不让于宋元。
D.愤激而不刻露,深切而不艰涩,出经入史而无“掉书袋”之嫌,张中行先生的晚年之文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杨二嫂)显出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②她从书本上结识新的朋友,了解新的生活,认识新的世界。
③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出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无私无畏的典型人物的性格。
④娇生惯养,溺爱放纵,孩子的就可能变坏。
A.鄙薄盼望描绘品质B.鄙夷渴望描画品性
C.鄙视期望描述品格D.鄙弃希望描写品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威风八面的华南虎、高视阔步的长颈鹿、活灵活现的金丝猴……这一带林莽中出没的动物数不胜数。
B.面对彗星撞上木星背面时的惨烈,生活在质量只有木星千分之一的地球上的我们还会觉得杞人忧天可笑吗?
C.三五岁的娃娃粉墨登场,表演他们稚嫩的童心远不能理解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总让人觉得不是个滋味儿。
D.艺术是情感的宣泄,不是政治理念的宣传或方针政策的图解。在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创作必须“随心所欲”。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午,她给我预备了一顿非常可口的家乡饭——煮红薯、玉茭饼子、杂面汤。
B.这是一个美丽幽静的小村庄,我在这个村庄里写了《钟》《藏》《碑》三篇小说。
C.这种怪模怪样的衣服,你穿着走在街上、去开会、去上班,就不怕别人笑话吗?
D.研究者指出:他所有的(在诗文及行为中表现的)民族主义思想,就以此为基础。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德国布菜希特创立的“叙事剧”与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中国梅兰芳的京剧“梅派”表演艺术并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B.想一想克隆技术的滥用可能造成的灾难,我们应该记起老子与庄子这两位伟大哲人早就表达过的理念:人类必须有所不为。
C.翻遍赫赫有名的《四库全书》,人们发现为什么大量脍炙人口的戏曲、小说竟然没有一席之地。
D.哲学来自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它涉及到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改造世界,如何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了解自身。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们常可以从一个欧洲当代诗人身上看到荷马或但丁或弥尔顿的影子,一如从一个当代印度诗人那里发现蚁垤的音容,从阿根廷的豪尔赫•博尔赫斯身上看见东方的《一千零一夜》,在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那儿遇见寂寞难耐的布拉格天才卡夫卡……一个写作者同时又是别的写作者,那些别的写作者可以古今,也可以中外。
在讨论不同根种的文学时,人们往往无视存在于“影响”这一词汇中的基本事实:首先,希望更多的人阅读自己的作品,并在某些方面施以影响,或得到肯定与赞赏,是绝大多数写作者深沉的心理内驱力之一。可以说,对“影响”的追求深嵌于文学的第一实践之中,它是作家们的光荣与梦想。另一方面,在广泛的文学阅读中,也同样存在着对“影响”的期待,而写作者的阅读尤其如此。人们期待着在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为己所用。此外,从客观上讲,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只有“被读”才有意义。他的所有价值只有通过“被读”才能体现出来,也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便什么也不是。而“被读”能否如期实现,其质量如何,决定因素便是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或曰“影响力”)。可见“影响”事实上早已沿着不同的需求,在不同的阅读和写作心理中奔涌着。
这个道理如此浅显,浅显到不少人对它视而不见。在当前中国,一个写作者如果申明自己喜爱某某外国作家,并在创作中受到某些影响,便要冒来自批评方面的形形色色的风险。固然,一个中国作家如何阅读外国文学,又在多高纯度上触及到它,如何受其影响,在何种层次上受到影响,其中必然充满种种显见的和微妙的差异,批评须要对此作出恰当、公正的评价,但这决非自顾痛快的讨伐。文学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建设。然而许多人虽然堪称批评的巨人,在建设方面却显得乏力乏术,像个矮汉。况且在这些批评者中,有些人所援用的理论资源本身也来自外国,诸如“话语权”、“文化霸权”、“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这些援用本身无可非议,但借此来棒击本国作家,则有失公允,好像一个中国作家喜欢一个外国作家就冒犯了民族自尊,就是怂恿霸权,甘受殖民。
在现当代世界文坛,读不通一句汉语而声称受到中国文学影响的优秀诗人和作家大有人在,如埃兹拉•庞德,如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但这种状况也并没有表明中国文学已经构成了什么文学霸权和殖民问题。人类优秀的文学作为整个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最终为全人类所共享,它早已破除了那种关于民族和国家的陋见。优秀的创作无国界,它既不会最终被囿禁,也不会完全遭到拒绝。早在十九世纪,歌德就已经开始酝酿一种更为宏大的“世界文学”的构想了,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预言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这种姿态是那么的大度和开放,以致当我们谈到那些还伏在国境线上进行文学勘测的人时,不得不竖一竖小拇指。更何况现在不由分说,已经是网络时代了。
7.“一个写作者同时又是别的写作者”的原因是什么?()
A.人们常可以从一个欧洲当代诗人身上看到荷马或但丁或弥尔顿的影子。
B.对“影响”的追求是作家们的光荣与梦想,是写作的心理内驱力之一。
C.写作者的阅读存在着对“影响”的期待,希望阅读中的收获为己所用。
D.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只有“被读”才有意义,否则便什么也不是。
8.文章认为文学创作必然受到古今中外的影响,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
A.人类优秀的文学历来最终为全人类所共享
B.优秀的创作既不会最终被囿禁,也不会完全遭到拒绝
C.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
D.现在不由分说,已经是网络时代了。
9.下列哪一种人不属于文末提到的“伏在国境线上进行文学勘测的人”?
A.无视存在于“影响”这一词汇中的基本事实的人
B.在文学的建设方面显得乏力乏术的人
C.援用外国的理论资源来棒击本国作家的人
D.读不通一句汉语而声称受到中国文学影响的人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存在对“影响”的期待
B.阅读过程中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力决定作品的价值
C.文学批评有责任对一个中国作家如何阅读外国文学作出恰当的评价。
D.歌德所构想的“世界文学”是一种消除了民族或国家意识的全人类的文学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①。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蘖②,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③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得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①永陵,文中代指明穆宗朱载垕。②麴蘖,酿酒之药,文中代指酒。③韩、曾,指唐代韩愈、宋代曾巩。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①介胄之士介:通“甲”,铠甲
②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一:整个,全
B.①韩、曾之流亚也流亚:同类的人
②羁人之寒起羁人:行旅在外之人
C.①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雅:儒雅
②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骚:《离骚》,代指诗文
D.①皆超逸有致致:境界、意境
②下狱论死论:判罪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议者方之杜少陵云B.公以是益奇之
走齐鲁、燕赵之地不以模拟损才
C.气沉而法严D.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或自持斧击破其头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侧面表现徐渭才华的一组是()
①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②然数奇,屡试辄蹶
③议者方之杜少陵云④表上,永陵喜
⑤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⑥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⑦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A.①③④B.①②⑦C.②④⑤D.③⑥⑦
14.下列对文章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是我国文学艺术上的一位杰出的人物,文章的第二段从诗歌、文章和绘画三个方面评述了徐渭的才华。
B.徐渭部分诗歌的体式与格调,颇为接近通俗文学,不避“下里巴人”,但文章作者对徐渭诗歌中的这一特点持否定态度。
C.“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自负才略”,说明徐渭不能一展自己的才华抱负,与其恃才傲物也有一定的关系。
D.徐渭才华横溢却未能施展怀抱,统治者仅仅因为其“狂”“病”“疑杀其继室”而使其“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第Ⅱ卷(各类题型108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文字,翻译画线句子(8分)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昔蛛罞(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15.非桀其孰为此?
16.汤之德及禽兽矣。
17.阅读唐代刘禹锡《蜀先主庙》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懔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五铢钱,汉币)
①试归纳表述本诗的旨意(4分)
②本诗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作内容简要说明。(2分)
18.任选两句填空(多选扣分)(4分)
①文章千古事,。(唐•杜甫《偶题》)
②绿杨烟外晓寒轻,。(宋•宋祁《玉楼春》)
③,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东林书院楹联)
④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在维也纳寻找贝多芬
那是一个时而晴朗,时而飘着雪花的三月,我在维也纳默默寻找着贝多芬。即使在维也纳,贝多芬也是很难找到的,虽然他1793年11月就到了“德意志音乐的首都”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35年,乔迁过30个寓所,而且,几乎他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1827年3月26日,“他在大风雨中,在大风雪中,在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罗曼•罗兰《贝多芬传》)。那所宅第就坐落在黑色西班牙街上,一百多年来,一直保留为贝多芬纪念馆。但我在黑色西班牙街听到的是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看到的是一个凝固了一百多年的悲剧终场,却没看到贝多芬,没有!
在贝多芬的忌日那天,我走进维也纳森林的海伦娜山谷,过了一座湍急溪流上的小桥,就是人们说的“贝多芬小路”了。路两旁堆积着去年的黄叶……树枝上刚刚有些绿意。小路旁边竖有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写了一段贝多芬1815年的日记:“恍惚大地上的每一棵绿树都在向我述说。神圣啊,神圣!森林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谁能把这一切用语言来表述?森林里的甜密和静谧……”罗曼•罗兰证实:他的“耳朵完全聋了,从1815年秋天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往还”。可他竟然还能听见大自然和自己的对话,多么神奇啊!我相信,他一定能听见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大自然的语言是神明的语言。否则,人类的损失就太大、太大了!在离开地面约两米的粗糙的峭壁上,雕刻着青年贝多芬的半身像。路旁有一块贝多芬经常歇息的岩石。这时,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听到和看到了他!我悄悄地坐在贝多芬的身边。他的右手轻轻地敲击了一下岩石,神秘的LA—MI和声从天而降,在他整个灵魂的领域里,轰然出现了一个D小调的动机。这个动机带着他回顾了自己的痛苦的一生。我看见,阳光落在他那饱满的前额上,很快就移去了,留下的是淡淡的愁云;雪花落在他的眼窝里,很快就融化了,留下了是浅浅的泪痕。接着,林中一只对春天最敏感的小鸟啭鸣起来,引出一段春天的牧歌。之后,热切的和平祈求与无奈的人生惆怅交替出现,号角声像是渐近,又像是渐远。最后,美妙的合唱在大提琴的带领下升起。唱的是什么?他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是席勒的《欢乐颂》!对,是的!“拥抱吧,万千生民,把吻送给全球。”欢乐和爱是一体的,是分裂着人类的永恒的渴望,在器乐和声中,不是理想的体现了人类的融合么?——贝多芬一跃而起,一路看着,听着,欣赏着,携带着他所创造的美丽欢乐的新世界,回到自己的住所。当晚他在谱纸上绘出了海伦娜山谷里的一个辉煌的白日梦——伟大的《第九交响乐》。
19.作者在黑色西班牙街听到的“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的含义是:
(不超过10个字)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不超过5个字)
20.作者说在黑色西班牙街“没看到贝多芬”,又说在海伦娜山谷“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其实质意思各是什么?(4分)
答:“没看到贝多芬”的含义是
(不超过30个字);“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的含义是
(不超过30个字)
21.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海伦娜山谷的“贝多芬小路”旁产生的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乐》的幻觉,展开了《第九交响乐》旋律的四层含义。请你摘引文中相关的词或短语表述这四层含义(总共不得超过40个字)(4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22.从文章可以看出造就贝多芬音乐成就的三个原因,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总共不得超过30个字)(6分)



六、(12分)
23.阅读下面小诗,仔细揣摩,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
______,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
24.用不超过25个字的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标点不计)
绘画讲究虚实,留白处自有遐想的空间;戏曲强调象征,“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音乐舒徐抑扬荡气回肠,间或却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歌激情似火幽思如缕,有的却也深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的讲课,也应该言简意赅,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不超俎代庖,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教得形象生动而学得兴味盎然,那么教学不也就成了一门艺术?
25.用三个连续的短句表达下面这个长句的内容
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否决了该州州务卿哈里斯提出的要求阻止在民主党选民占多数的棕榈滩等三个县重新进行人工计票的讼诉请求。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在园林中遇到了一位老人。两个人边走边谈。青年人说“青春,就像鲜花一样鲜艳”。他又看了一下落叶说:“衰老就像这落叶一样可悲”。老人说“见过核桃吗?所有的核桃都曾有过鲜花,但并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结果。”
理解老人话中的人生哲理,以“鲜花与果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xxxx-xxxx学年度下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参考答案
一、1.D(A墙角→墙脚Bshān→zhàC反映→反应)2.C(句子不含转折的意思)3.B4.A5.C6.B二、7.C8.C9.D10.D
三、11.C12.B13.A14.B四、15.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
16.商汤的恩惠推及到禽兽了。17.①赞颂先主刘备的功业,慨叹后主刘禅的误国,抒发深沉的历史感叹②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刘备的气概和刘禅的无能,蜀汉的鼎盛和后主的亡国均形成鲜明的对比。18.①得失寸心知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④达则兼善天下
五、19.贝多芬寂寞的辞别人世忧伤和不平20.没有感受贝多芬由于辉煌的音乐成就而理应在身后享有的荣耀体验到了贝多芬音乐的魅力和他人格精神的伟大
21.①回顾自己痛苦的一生②一段春天的牧歌③热切的和平祈求与无奈的人生惆怅
④欢乐和爱(答“人类的融合”也可以)22.①坎坷而痛苦的人生体验②大自然的启示③对欢乐和爱(答“人生的融合”)的挚着追求
六、23.例: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如果你是果树
24.教学应该和绘画、戏曲、音乐和诗歌一样成为一门艺术
25.①佛罗里达州州务卿哈里斯向州最高法院提出了一项诉讼请求。
②该诉讼请求要求阻止在民主党选民占多数的棕榈滩等三个县重新进行人工计票。
③法院否决了这一诉讼请求。
七、26.(略)

    以上《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