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教育人
本学期以来,教育局下发了师德师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多个通知文件,几乎每次校长会议上都有加强师德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安全管理之类的话题。为了更好地落实文件精神,今天我们特挤占宝贵的教学时间,召开全体中小学教师会议,用师德师风演讲的形式,重温我们教育人的誓词,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规范管理的目的。在演讲比赛之前,我讲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为什么对老师的要求如此苛刻?
与我们相近似的职业是医生,老师教书育人,医生治病救人,老师讲师德,医生讲医德。两个行业都是社会的热点,都往往被舆论所抨击。医院是市场化,学校是地域化,医生对一个病种负责,学校承担了学生若干年的一切。医生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收费高,二是病人没治好,而我们教育有收费问题,招生问题,升学问题,负担问题,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等。
我们来看一个熟悉的事例:汶川大地震中,白衣天使是新闻媒体广为赞扬的对象,而我们的范美忠老师被网络称为“范跑跑”,是“最无耻的老师”,全国人民的唾液都快把他淹死了。其实,范美忠平常非常受学生欢迎,在光亚学校一项用于学生给老师进行评价的“笑脸”和“哭脸”的评比中,范美忠得到的“笑脸”最多,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个人功底扎实,教学质量优异。地震中,范美忠所在的光亚学校教室完好无损,学校8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但在地震发生那一刻,范美忠只是喊了一句“地震了”,然后从教室里第一个冲到了操场上。事情应该到此为止了,可糟糕的是,这个书呆子又在论坛里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四川一个“范跑跑”已经让我们做老师的蒙羞够了,去年安徽又冒出个“杨不管”。事情是这样的,6月12日,吴店中学七年级二班地理课上两个学生打架,在打得激烈时杨经贵老师只说了一句:“别打啦”,接着继续讲课。下课后,打架中的一学生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最后的结局是,杨经贵向家长赔偿10万元,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调离另外一所学校任教。
“范跑跑”和“杨不管”只是个案,但在社会上却把师德问题直接指向教师群体。这种将师德问题的放大解读,对广大教师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教师工作本身具有环境的复杂性,时间的长久性,评价的不科学性。但几千年来,人们脑海中对教师形成的崇高和神圣的职业印象,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超乎其他的职业。因为医生只是医治人的肉体,而教师是塑造灵魂,其职业道德自然要比医生的要求高得多。这恐怕就是对师德苛刻的基本原因。
二、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范跑跑”和“杨不管”并不表明整个教师队伍都已病入膏肓,绝大多数老师是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有非常优秀事迹。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极个别的老师的一些行为是有悖师德行为的,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教师的利益驱动问题。如家教家养、假日补课、收资料费、吃饭购物等都直接损害教师形象。无论是集体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只要存在利益问题,操作不当就会使师德大打折扣。面对部门的禁令、家长的怨言、媒体的曝光,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从思想根源上不踩红线,从行动上服务学生,从内心上关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这样,一切因为利益影响师德形象的行为才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2、教学中的偷工减料问题。如上班迟到、空堂回家、论文下载、笔记抄袭、上班玩游戏、学生批改作业,甚至期末评语也由学生誊写等,这都是偷工减料的不良行为。教师的工作量大,尤其是编制紧张的学校,老师一整天没有休闲的时间,是挺辛苦的。但我们也有个别的老师钻学校管理的空子,打着人仁关怀的旗号,千方百计脱岗或敷衍,这是一种师德缺失的表现。大家都知道,教育最大的缺陷是工作和效果的量化困难,冰冷的制度很难约束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依赖于教师的自觉性和对事业的热爱程度。
3、教师学识与时俱进的问题。中国有句俗话,叫“人老先老腿”,
而我们教师队伍中的衰老却是先体现在脑子上:没有进取心,没有工作的激情,将几十年前的一桶水不停地倒腾。无论是对事业的要求还是个人身心的需要,这都是一种悲哀。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每天守着一本教了几十年的教材,一群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我有什么可学?我们来看看两个熟悉的错误:课本上说在月球上能看到长城。事实上,在月球上看长城如同人从50米外的距离看一根头发丝。瓦特看见水壶烧开产生灵感发明蒸汽机。其实,蒸汽机在瓦特出生前就有了,他只不过改良了而已。既然教材都有错误,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对复杂的学生问题就一定有很大的拓展、研究和探索的空间。
4、学生行为的教育管理问题。教师希望学生德才兼备的欲望是相同的,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却有着千差万别。有的老师付出百倍的努力,即算失败了也会另辟蹊径,百折不挠。有的老师却是就易避难,遇到问题往往会把原因归总到学生、家庭和社会上,久而久之,一批不循规蹈矩的学生拉大了与教师的距离,成为成绩、品行的“双差生”。从客观上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复杂的问题是我们教育的障碍,但我们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评定的标准是不是也存在问题呢?在玉树地震中有一个叫才仁旦舟的十岁孩子,据说这个孩子成绩不好,在学校里是个调皮鬼,用我一位同事的话说是个“搅屎棍”。但在抗震抢险中,他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