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双涛撰
编辑| 杨伯成
专题图片|ICPhoto
爱途第10万辆汽车终于下线。
近日,AITO文杰第10万台下线仪式在昆明赛丽思智能鞋厂隆重举行。 此次下线的车型为闻捷M5高端智驾版。 下线仪式上,余承东再次谈及华为不造车的定义:准确的解释是,华为不是一个人造车,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造车。
其实我们还是要理性对待10万台销量的市场。
首先,卫小丽的三支造车新势力分别用了35个月、30个月、24个月的时间突破10万辆。 去年达到10万辆目标的极氪,用了18个月。 AITO文杰销量10万辆用了15个月。 与其他新势力相比,这个速度确实快了很多。
然而,激励措施也不容忽视。 2021年,在魏小利旗下三家公司销量突破10万辆的时候,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新能源汽车国外销量为352.1万辆,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为13.4% %。 但到2022年,国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直接飙升至620.8万辆,普及率为25.6%。 也就是说,突破10万辆的背后,是行业红利的激励。
其次,文杰10万销量的背后,本质上是建立在之前高销量的基础上。 其中,今年8-10月,文杰月销量均在1万台以上。 但进入2023年之后,文杰的销量却一路飙升。 以刚刚过去的2-4月为例,文杰销量分别为3521辆、3625辆、2437辆。
资料来源:中银期货
最后,文杰是华为和Celes联合订购的一款机型,虽然这款机型的热销推动了Celes产值股价的下滑。 其中,策莱斯2022年总产值341.05万元,环比下降104%。 整车业务收入329.67万元,环比下降107.03%。
二级市场上,“华为汽车概念股”赛力斯股价一度突破90.5元/股的历史低位。 但这些下降是以赛勒斯的巨大损失为代价的。 据赛力斯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原巨亏环比扩大110%至38.3万元,远超前三年巨亏总和。 近两年来,赛力斯累计巨亏高达73.85万元。
资料来源:雪球
事实上,赛勒斯背后隐藏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多重问题的存在,让市场担忧情绪不断,这也是目前赛力斯股价仍在下跌的原因。
1、为什么Celes的销量增加了?
从理论上讲,影响车辆销量的因素有很多。 如车辆配置、车主权益、经销商网络布局、市场需求、消费者收入水平、品牌美誉度等。
以蔚来汽车为例,正是蔚来推出的各项权益,才让蔚来车主体现了此前的“高端”身份。 然而,在收入压力下,蔚来给车主的权益不仅在缩水,而且还在变相降价——原本每月6次的换电权被缩减为4次,不再随附家用充电桩。 之前免费的NOP+增强型Pilot Assist Beta版现在直接改为包月380元。
来源:蔚来官网
此外,蔚来官网销售的23000元的凳子、500多元的遮阳伞、6000元左右的四件套、1000多元的包包、2000多元的啤酒也被蔚来车主诟病用于收获“韭菜”。 “怀疑。
受此影响,明年1-4月,蔚来汽车累计销量为37699辆。 虽然环比增速为22.2%,但这个增速对比奇瑞81.5%、广汽爱安110.3%的增速。 与理想的1118.1%相比,增速明显放缓。 即便是在卫小丽的三个公司之中,也明显落后了一些。
来源:中国汽车协会
但问题是,在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的销量都保持正下降的情况下,奇骏能有这么快的增长实属罕见。 甚至对此,余承东表示,文杰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期,展车将于6月中旬到店,完成销量下滑还需要时间。 但这种说法在消费者方面是不正确的。
在与华为合作之前,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积累和品牌知名度上,与其他车企相比处于劣势。 弱点之下,Celes与华为的智能合作模式,有华为在产品定义、整车设计、渠道销售等方面的深度参与。 比如之前,闻捷的线下销售渠道全部由华为门店提供,消费者购买闻捷本质上看重的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
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去年3月底发文称,华为不造车,严禁将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 受此影响,文杰的所有相关资料也被下架。 在让文杰退出华为的光环后,华为的这一举措也加剧了消费者的质疑。
并以文杰M5为例。 虽然其宣传依旧点明了小型SUV的新能源,但与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EV、蔚来ES6等其他车型相比,其优势并不明显。
从后续来看,文杰能享受到的华为带来的品牌红利会越来越少。 比如去年北京车展前,华为就发布了一系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HUAWEIADS2.0和智能座舱、智能车灯、智能汽车数字平台等。
以HUAWEIA DS2.0为例,据余承东介绍,作为一款全新的高端智能驾驶系统,与业内同类产品相比华为概念股暴跌,ADS2.0不依赖高清地图,安全、智能驾驶辅助、手动泊车等达到“行业首创”标准。 其中,ADS2.0实现了重大突破,即可以不依赖高精地图实现智能驾驶。
此外,余承东还表示,闻捷M5系列智能驾驶版将搭载HUAWEIADS2.0高端智能驾驶系统。 但值得注意的是,HUAWEIADS2.0不仅搭载在M5系列智驾版上,Avita 11和极虎Alpha S-HI版也将搭载该系统,未来还会有更多。 配备该系统的车型。
也就是说,HUAWEIA DS2.0系统将成为未来众多新能源汽车的标配。 失去了独占优势的行业朋友们将与什么竞争? 而与其他车企相比,赛勒斯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欠缺。 比如与北汽的极狐Alpha S-HI版相比,Celes在中高端车型的塑造体验上就明显逊色于北汽。 那么,Celes未来会用什么来刺激全球销量的回调呢?
2、理性看待Cyrus与华为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Celes与华为的合作帮助Celes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完成了公司的转型升级。 但如果常年过度依赖华为,也会对Cyrus的后续发展产生反作用。
首先,如果华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完成产品交付,势必会对Cyrus造成不利影响。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华为的HI模式(鸿蒙座舱+MDC智能驾驶)。 月内量产的极虎阿尔法S-HI版,推迟到2022年7月才完成交付。 这也严重影响了极虎阿尔法S-HI版产品的进度,引发北汽对华为的不满。
虽然极狐阿尔法S-HI版和AITO文杰与华为有不同形式的合作,但相对于北汽这种相对老牌的车企还有时间等待华为解决问题,赛力斯的现状是很难支持华为解决问题。
来源:民商期货
过去两个季度,赛勒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一直为负。 其中,截至去年一季度末,赛力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8.81万元,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4.47万元。 如果未来没有其他现金流入,按照目前的利率,公司现有账面现金或许还能支撑一年以上。
此外,由于Cyrus股价连续下跌,今年7月投资Cyrus的17家机构不仅无法在二级市场完成套现,而且该类机构的巨额亏损超过4家。这也意味着,未来其他投资机构将无法“输血”赛勒斯。
其次,尽管赛力斯监事会主席张星海评价与华为的合作:双方的合作关系已经深深绑定,不分你我,但余承东表示,他相信我们的合作模式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但无论任何行业、任何时期,双方的合作本质上都是利益驱动的。
至于华为与Celes的合作,双方各自承担的费用以及佣金比例等细节都很少对外披露。
但今年,任正非在《冷空气》一文中强调,华为汽车BU部门不能展开一个完整的战线。 必须压缩科研预算,加强业务闭环,聚焦少数关键零部件研发,才能有竞争力。 其余的可以与他人分享。 连接。
任正非的话也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 华为将减少对华为汽车BU部门的投入。 参照其他大厂要求各业务线自负盈亏的做法,不排除华为汽车BU部门也将自负盈亏。
那么在华为汽车BU部门面临的业绩压力下,是否会减少对Celes的投入,修改目前的提成比例? 为了保证与华为的合作延续下去,Celes只能付出更多的成本,但这势必会加剧Celes目前的巨额亏损。
最后,虽然目前华为在整车业务上确实保持着优势。 以无人驾驶为例,华为在MDC智能驾驶领域实力接近英伟达,位居全球前三。 但随着后续市场的变化,尤其是目前,各家小型车企纷纷自主研发无人驾驶技术,以防止技术服务商“塞舌头”。 那么,华为未来能否越做越大?
来源:民商期货
3、赛力斯蓝电,新能源下乡红利你能享受吗?
事实上,它意识到未来与华为合作可能存在的风险。 目前华为概念股暴跌,Cyrus也在加强自主车型的研发。 去年 3 月,Cyrus 推出了蓝色电子产品。 但赛利斯想要依靠蓝电扭转目前的困境,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在产品方面,蓝电并没有使用新能源车的隐藏式门把手,也没有使用车内的多屏联动。 反观蓝电,依旧沿用了传统汽油车的中控屏设计,看起来更像是一辆传统的运油车。
来源:蓝点官微
从整车搭载的技术来看,蓝电E5搭载了华为和奇瑞的技术。 虽然可以作为品牌宣传的噱头,但可能会影响销量。 比如蓝电,就采用了奇瑞的电混技术,奇瑞旗下多款车型均有覆盖。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蓝电E5两款车型的售价区间为139.9万元至15.19亿元,与奇瑞秦、秦PLUS的售价区间几乎重合。 但考虑到品牌知名度和保值率等问题,恐怕很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奇瑞相关车型。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国外新能源车的价格战还在继续,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还在选择涨价来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蓝电E5将面临更多的竞争者将来。
此外,随着后续高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日趋饱和,国外下沉市场因充电桩短缺仍以汽油车为主。 但2020年7月起,在多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将继续举办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下沉。
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销量环比分别下降80%、169%和87%,保持较快下滑。 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高层再次出台新能源下乡政策。
在新政策的引导下,除了在国外很多下沉城市建设充电桩外,相关新能源车企也提供家用充电桩。 为此,业内普遍认为,下沉市场将是后续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洼地。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但尽管如此,蓝电E5能否在下沉市场享受“新能源下乡”的新政策红利,还有待观察。
广东省新乡市消费者陈强(化名)告诉DoNews,去年3月看了蓝电E5发布会后,就想入手一台蓝电E5。 但笔者发现,新乡全市及辖区三区五县,蓝电的线下门店都没有。 离我最近的店竟然在1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淮安市。
陈强无奈地说,我不能跑这么远去试驾蓝电E5,但万一以后车子坏了,需要到店里修,这么长的路拖车费未必付得起。 种种疑惑之下,我也打消了订购蓝电E5的念头。
正如陈强所说,蓝色电器在下沉市场缺乏经销商网络,很容易让其销量陷入死循环。 与高线城市不同,低线市场的消费者在买车时会更多地听取亲友的建议,品牌属性会被淡化。
而当Blue Electric未能在一个区域开放销售,也意味着当地消费者很难真正感知Blue Electric的真实情况,自然不会考虑订购Blue Electric。 如此循环往复,蓝电很难与其他新能源车企抢下下沉市场的份额。
但是,如果要在下沉市场继续打造自己的布局,从线下门店的成本、单店对应的人员成本、门店日常运营成本等等,这对Cyrus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正如前文所述,Cyrus的现金流已经告罄,自然无法继续布局线下门店。 那么,蓝色电器的销售靠什么渠道呢?
结论:
如何逐步摆脱对华为的依赖,如何推动文杰和蓝电销量双降? 如何重拾资本市场对Cyrus的信心,如何降本增效求生存? 摆在赛勒斯脸上的问题没有一个让他感到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