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高校的特色课程受到广泛关注,如河南师范大学开设的“爱心课”、西北师范大学开设的“编织课”等。 有的人通过课程找到了爱情,有的男生通过探索用羊毛编织了一条“龙”。
爱情课不是PUA而是价值观的引导????
河南师范大学的一间教室里挤满了人,甚至还有学生站着或坐在过道里听课,因为这里正在上一堂独特的“爱情课”。
据刘英老师介绍,这节课其实是学校选修课《社交与礼仪》。 除了社交礼仪知识外,还有一些与亲密关系相关的内容。 命名为恋爱课,并不是为了分享恋爱技巧。 更多的是让大家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恋爱与否,与幸福与否无关。有时候,即使不恋爱,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实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社交礼仪课程,河南师范大学也开设了很多年。 起初,大部分课程内容遵循教学大纲,重点教授餐桌礼仪、着装礼仪等知识。
然而,六年前第一位老师离开后,接手课程一段时间的刘英发现,单纯的礼仪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和内容亟待改进。 “现在我每堂课都会准备教案,但大多数时候我并不会完全按照教案进行河南师范大学开设恋爱课,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改变教学内容。”
她认为,除了学业之外,学生也有很高的情感需求,因为学生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情感问题,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等。
考核方式没有硬性要求,也不需要那么严肃。 “很随意。你可以写课后反思,给我写信,甚至和我聊天。没有强迫性地写任何东西。” ”
刘颖还回应了网友提出的关于恋爱中PUA的问题,表示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恋爱课就会想到PUA。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我教给他们一个价值取向,如果我硬要把它和PUA联系起来,我的班级可以说是反PUA的。”
必修选修课的老师非常多才多艺,被称为“大宝贝”
刘英透露,五年前的一次课堂上,她让一个女生给一个男生打领带。 没想到,两人竟然一直在一起到现在。
刚刚踏入大学生活的郑欣(化名)认为,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经历情感。 她希望通过这样有趣的课程学到一些经验,了解正确的爱情观。
她说,刘英老师的课堂氛围很轻松,她不会把自己置于主导地位。 比如,她会在上课时聊天、播放音乐等,用互动的方式倾听学生的问题,灵活地讲解课程。 内容甚至会在教室大屏幕上开启弹幕模式。
郑鑫认为,刘老师就像一个情感咨询师,不仅解答他们对情感的疑惑,还传授一些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经历给出一些建议。 “老师告诉我们,恋爱关系是平等的,不要为了恋爱而恋爱。爱别人的时候,首先要爱自己。这不是自私,而是要学会尊重自己,学会尊重自己。”爱自己。”
以前看到身边人谈恋爱都会着急的郑欣,现在心态平静了很多,“我觉得没什么好着急的,两个相爱的人就应该互相陪伴,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一起。” 关系。”
大四毕业生王然(化名)说,“全能”老师刘英因在学校教授英语口语课程和营销课程,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大宝贝,正能量之光”。 这里会问一些四六级相关的问题,老师也会分享一些技巧和经验。 如果有人问起考研、择业的问题,老师总会给出有用的建议。
另外,由于师范学校女生多于男生,90%以上都是女生选修这门课程,所以刘英还教授着装和化妆技巧。
“上过这门课的人都会推荐大三的同学去上刘老师的课。我大三提前选课的时候,总是先选《社交礼仪》,因为开课几分钟后它就消失了。”这实际上与手速有关。” 王然说,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刷弹幕祈求老师保佑,只为听到“每次考试都要过”这句话。
72人的编织班里,只有3个男生曾编织过自己的“一条龙”
无独有偶,位于甘肃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最近也因为一次神奇的选课而引起广泛关注。 原因是班上三个男生。
李文鹏、王一涵等人是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学生。 在大多数人看来,毛衣编织等课程更侧重于女性,而正是在这个72人的针织班教室里,出现了这三位“男人”。 留着一些胡须的王仪涵因为长相而备受关注,这与几乎全是女生在场的“编织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班的女生都没有选择,所以只能逃课。” 王仪涵说,因为自己比较喜欢传统技艺,从小就对毛纱感兴趣,所以上大学时正好有这门课程,这改变了他的人生。 变得非常随意和充足。
据了解,针织课程于2016年9月首次出现在西北师范大学选修课中,在学生中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每年都会有好几个男生报名,所以大家都对我们的出现感到惊讶,而且男生们也很会编织,假期里就有人自己摸索,编织了一条龙。”
我对如此受欢迎感到惊讶,并计划帮助班上的男孩们编织杯垫。
王仪涵介绍,一个学期大约有6个班级作业。 有时老师会录制一个视频发布到网上供大家观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寒暑假也会有相应的作业,比如编织圈子。 杯垫、钥匙包、笔袋等编织完毕后上交,老师评分后归还。
另外,老师通常会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随着天气变冷,最新的课程内容是编织围巾。 王仪涵透露,他打算为班里的每个男同学编织一个杯垫。 因为53人的班里只有10多个男生,“女生太多河南师范大学开设恋爱课,一起织毛衣”。
他还承认,当他第一次进入教室,发现房间里只有他们三个男孩时,他有点尴尬。 他也对自己突然走红感到意外,“不知道为什么焦点都集中在我们身上,平时专业课已经很辛苦了,针织课我也没有想太多。如果我硬要这么说的话,这是一种传承。因为我是汉语言专业的,所以希望能开设更多的区域标志性课程。”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宋霞 实习生 杨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