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这部历史剧太不忠于历史了!”
就像《芈月传》一样,每一部历史剧出现的时候都必须戴上这顶帽子。 对于历史宫斗片来说尤其如此。 前朝与后宫,礼仪与谈吐,历史原型,事件年代。 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你就会被所有人剥去皮。 当然,这就是所有历史作品的宿命:不可能忠实于历史事实。 绝大多数历史题材的作品并不符合历史,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
这不仅仅是今天的电视剧。 在人类能够观看电视剧之前,他们主要依靠舞台剧和小说来娱乐。 奇妙的是,中国的舞台剧和小说从来都不太尊重历史。 不用说,《三国演义》中有七个与史实不符的事实和三个虚构的东西; 《西游记》完全是奇幻; 而《水浒传》,历史上,包括宋江在内的三十六贼,被强行加到了一百一十名。 八; 《红楼梦》巧妙,直接的地名、朝代都是假的,不显真实。 其他民间言情小说,比如《岳说全传》、《隋唐演义》、《杨家将演义》,编起来都非常霸气。
现在,大家都说,在某些历史剧中,总是把当时不存在的东西通过穿越带出来。 例如,某部电视剧以战国时期为背景,使用了宋朝的成语。 但其实,《金瓶梅》小说也是如此:据说是以宋朝为背景,但里面的日常生活细节却很接近明朝。 《三国演义》中,关羽以青龙偃月剑作战。 不过,这种武器只有唐朝才有,这点不能当真。
至于中国的剧本,特别是京剧,编撰的范围长达八百里。 《空城计》让诸葛亮扮成老将,《红鬃马》则凭空编造王允篡位、薛平贵称霸天下等情节,将载入史册老师生气了。 但这并不妨碍公众观赏它的乐趣。
黄仁宇先生曾评价中国的文学传统,认为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历史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众所周知,中国上层士大夫都是经史、引经、训诂考证的子集。 下层民众其实更愿意相信一些传说。
比如历史上,杨家老王爷杨业有一个长子,名叫杨延昭。 辽人害怕杨延照芈月传历史背景,所以称他为杨六郎——因为辽人称天狼星为六郎星,认为是将军星。 这就是历史。 然而,在民间传奇故事中,长子杨六郎和杨延昭被强行描述为杨业六子,随后杨五郎出家,即所谓五郎八卦棍; 杨四郎在辽国成为了太子妃,于是就有了“四郎探母”;并为杨六郎安排了一个无敌儿媳妇,名叫穆桂英……各种评书小说和民间艺术家们凭空编造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家史,至今还津津有味!
当然,现在我们不重视戏曲评书之类的事情了。 因为历史小说在观众眼里是有免疫力的:作为虚构的作品,过去很多老艺术家都没读过书,再加上它是传统的,所以大家都知道它是编出来的,那就好。
法国历史小说大师大仲马认为,历史只是小说上的一颗钉子。 确实如此。 对他来说,历史只是讲故事的背景。 金庸先生用成吉思汗、忽必烈为郭靖、杨过充当配角,用康熙王朝说事,让韦小宝往来于他们之间。 这就是他的意思。
有人肯定会问:为什么不能按照历史来拍呢? 难道一定要凭空编出来吗?
因为真实的历史可能很精彩,戏剧性不亚于小说和传说,但它太残酷,太复杂,太复杂让你记不住那么多名字和关系。
中国历代民间文本与历史文本的一个主要区别是,老百姓编撰传奇,总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编撰一切历史传说:
皇帝? 那是一家之主,或者是一个愚蠢的国王; 皇后与嫔妃在宫中打架? 嗯,他一定是在和他的妻子吵架; 总理? 那大概是一位白胡子老者; 著名的战略家和顾问? 嗯,他一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算命师,能通晓古今阴阳; 著名将军? 嗯,他一定是个粗犷而勇敢的人; 叛徒? 嗯,那一定是个聪明的小丑,而且和皇帝也有关系……
这是人们最容易理解的模型,反过来,人们也需要这样的模型。 人们很少仔细思考: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无论多么不起眼,能像一个表情一样简单吗? 不,重要的是戏好看!
大多数读者和观众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对熟悉的历史语境和“古代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概念。 既然大家都习惯了宋代以后的女权和贞操的低下观念,那么唐朝的公主们如此豪放、大胆也是理所当然的; 既然大家都熟悉了汉代以后的儒家忠孝观念,就一定不认同春秋战国时期。 事情的套路。 简单来说,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已经提前在观众和读者心目中建立了声誉。
一个古老的模型。 他们习惯了皇帝高坐、群臣听从、县令七品的环境。 如果他们不得不接受汉朝三公九大臣和唐朝三省六省的复杂变化,他们也不会高兴。
大家想看的历史小说作品更多的是:用常人思维理解和叙述的(对话都改成文言或者古代口语,谁受得了),有历史背景的(肯定有是悲欢离合,不然就太无趣了)),然后芈月传历史背景,就别太违背常人心目中的古代了。 换句话说:不要做秀,不要让我们觉得这不是一部历史剧。
所以,一部有历史背景的虚构作品很难贴近历史——服饰、礼仪、方言、思维方式、言谈方式都贴近过去。 如果古人用古口音说话,那戏就真的不行了。 法律结束了——这种情况下,对待历史题材作品一个相对正确的态度是:反正知道是假的,看看意义就可以了! (张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