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猪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下半年母猪产能适度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和行业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564万头,随后开始下降。 2022年3月,这一数字下降至4185万。 4月份,随着生猪价格止跌企稳,能繁母猪存栏结束了连续10个月下降的局面。 母猪存栏开始增加,但总体增速较为温和。 三季度增速扩大,但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并没有引发能繁母猪存栏量快速增长,9月份为4362万头。 1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仅小幅增长0.2%,至4390万头。
本轮生猪周期产能变化的特点是去产能时间短、速度快、复产提早。 从上行周期的驱动因素来看,本周期影响母猪产能的因素单一,主要受生猪价格变化和养殖利润成本上升影响。 历次“生猪周期”的驱动因素多为生猪价格下行周期结合疾病、监管等外部影响,导致母猪产能大幅下降,如2006年蓝耳病、2015年环保、非洲猪瘟等。 2018年发烧,这一轮不一样。 从市场机制来看,养殖端虽然损失较深,但时间短,没有外部干扰。 因此,母猪淘汰主要发生在2021年8月至10月期间,速度快、幅度大。 ; 从养殖主体来看,随着规模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养殖户更加理性,呈现出较早、适度恢复生产的特点。 因此,产能基本面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进入新的上升周期。 短的。 与此同时,以二次育肥为特征的养殖情绪成为影响中短期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2.2餐饮和加工消费需求低迷,导致猪肉进口大幅下降。
冷冻产品库存充裕、加工餐饮消费低迷、国内外猪肉价差大幅缩小甚至倒挂等因素,导致猪肉进口大幅下降。 2022年,猪肉及内脏进口总量286.3万吨,同比下降48.7%。 其中猪肉进口175.8万吨,同比下降52.6%。 从各月进口量来看,1月进口量为15万吨,随后开始下降,7月最低达到12.3万吨。 8月生猪价格反弹带动进口量增加,12月进口量20万吨,同比增长20.1%。 2022年首次同比增长。从各月CIF进口价格来看,前三季度普遍低于去年同期。 9月份,CIF进口价格同比开始上涨。 1月份进口价格为13.51元/公斤,5月份降至12.36元/公斤,6月份开始上涨。 9月份进口到岸价16.09元/公斤,同比上涨1.0%。 12月份为17.78元/公斤,同比涨幅扩大至30.4%。 从进口来源市场来看,进口猪肉来自18个国家,其中西班牙、巴西、丹麦、美国、荷兰、加拿大、智利、英国、法国和爱尔兰占比27.0%、23.7%、11.1% 、7.2%、7.0%。 6.5%、4.4%、4.2%、3.7%和2.1%,合计占比96.9%,对华出口均出现下降。 其中,来自巴西和英国的猪肉进口小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3.9%和27.3%。 猪内脏进口110.5万吨,同比下降14.6%。 总体来看,2022年1月至10月内脏进口量处于低位波动,11月开始回升。 进口猪杂碎主要来自美国、西班牙、丹麦、荷兰、法国、英国、加拿大、智利、爱尔兰和巴西,占比分别为26.7%、21.4%、14.4%、11.3%、7.1%、4.8% 、 4.7% 和 3.5% 。 、2.2%和2.0%,合计占比98.2%。
2.3 COVID-19疫情影响下猪肉消费供需矛盾
上半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导致消费需求低迷,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第三季度,疫情好转哈尔滨今日生猪价格,结合大中小学复课及中秋国庆节影响,消费需求短期内大幅增长,而第三季度供应量最低全年。 猪肉消费需求增加,供给减少,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四季度上半年是腌制启动期,生猪价格处于高位,抑制腌肉需求。 中后期,消费短期快速下滑,供给激增,共同导致生猪价格上涨。 超卖。
2.4 储备肉收购、储存和释放影响生猪价格走势
2022年3月至6月底,连续13轮冷冻猪肉收储。4月初生猪价格止跌企稳后,多轮收储持续至6月底。 收储市场的提振效应加上养殖情绪和供应量的下降,导致6月份以来生猪价格三次快速上涨。 二次育肥情绪成为9月以来影响生猪价格的最重要因素。 一轮冷冻猪肉备货,到11月初已连续七次备货,带动生猪价格从高位逐步回落。
2023年猪肉市场展望
3.1 2023年猪肉供给平稳增长,生猪价格涨幅较上年明显下降。
2022年能繁母猪总体数量较2021年略有下降。但繁殖效率的提高带动仔猪供应量增加,生猪出栏量略有增加。 生猪屠宰量预计保持稳定,小幅增长0.5%,达到7.05亿头,猪肉产量5570万头。 t。 预计猪肉进口量200万吨,比上年增加25万吨,供应量比上年小幅增长1.0%。 从消费角度看,猪肉消费需求预计二季度开始逐步恢复,下半年猪肉供应和消费同步增长。 因此,全年生猪价格将窄幅波动,预计全年生猪价格在14~22元/公斤之间波动。
3.2 2023年生猪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
首先,二次育肥可能会持续影响市场供应结构,导致生猪价格大幅波动。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部分资本通过短期二次育肥牟取暴利,市场投机行为加剧了供给波动。 2023年二次育肥的情绪、二次育肥的时间、育肥量仍会影响当地的供应量和生猪价格走势。 其次,龙头养殖企业影响当地供应和生猪价格。 预计2022年龙头养殖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将接近25%,其屠宰节奏和屠宰价格成为当地的风向标。 龙头养殖企业的正确引导,有利于稳定生猪市场。 第三,猪肉消费提振的时间和幅度将影响生猪价格的稳定。 2023年猪肉消费需求将逐步恢复,但恢复时间和恢复速度不确定,猪肉供给变化弹性较小。 因此,如果年内某些地区消费恢复较快、恢复幅度较大,可能会引发2023年下半年的经济衰退。上半年部分地区生猪价格上涨过快。
政策建议
4.1提前做好冻猪肉收储准备工作,科学设定发货时间和频次
在生猪价格下行和上行阶段,提前做好收、放、储准备,引导加工企业在一季度猪价低位时增加猪肉库存。 建议2月以后开始收储冷冻猪肉,少量多量,重点收储2-4月,避免5月猪肉价格反弹后继续收储。 国庆前集中备货,稳定供应。 一般情况下,销售高峰期在春节前,元旦、春节前猪肉供应较为有保障。
4.2加强信息监测预警,合理引导市场,避免市场炒作扰乱生猪价格。
当养殖主体处于非理性状态时,政府需要积极引导养殖主体回归理性。 一方面,不断完善政府网上发布的生猪产品信息,增加信息发布频率,让养殖主体心中有“数”; 并定期对当前产能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哈尔滨今日生猪价格,并通过多媒体官方渠道和官方解读专家向养殖主体进行公示; 联合清理限制一些炒作、扰乱市场的大V平台账户,防止其恶意炒作市场。
4.3 引导龙头企业,监管二次育肥,减少市场投机行为
要引导农户(户)理性看待市场,在防止摊位压力过大、惜售生猪的同时,严格控制因二次育肥而争夺生猪出栏。 做好二次育肥监管,打通从企业到屠宰的监管通道,防止供应结构大幅波动对生猪价格的影响再次发生。
概括
2022年,我国生猪产业供需将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生猪价格小幅下跌,但幅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但低于上年。 生猪供应充足,但存在周期性失衡。 生猪养殖连续第四年保持盈利。 但养殖成本高企、生猪价格下跌导致利润下降。 受国内外价差缩小、餐饮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猪肉进口量较上年大幅下降。 预计2023年生猪供应量将持续增长,猪肉进口量小幅增加,生猪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餐饮复苏将带动二季度猪肉消费大幅复苏半年。 总体来看,2023年我国生猪市场发展形势向好,但仍需警惕供需不协调导致的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 因此,要充分发挥行业和市场信息的预警和引导作用,及时稳定生猪生产,减少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 风险促进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