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先说说背景。
6年前的北京高考,还是考前填报志愿,而且是顺序志愿。
考前填报意味着,你连估分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按照平时成绩及排名填报。填完志愿再去高考,若是超常发挥,也去不了比你填的一志愿更好的学校及专业(所以,出分超过清北分数线而去不了是常事,除非报了提前批且上线);若是失常发挥……这就引出了顺序志愿。
当时的顺序志愿高考报志愿可以选几个学校,虽有为特殊院校及专业和超常发挥者准备的提前批,但用到的人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本科一批一志愿只有一个,可以填一所学校五个专业。之后便是二志愿,可以填三所学校。然而,一二志愿之间有很大的院校级差(一般来说有几十分吧),还有很多院校原则上根本不接受二志愿考生。
假如说,有人考前报志愿时唯一的一志愿填了清华,考完出分688,结果清华分数线690,那ta也去不了分数线680的复旦。如无意外只可能去比自己的分数低几十分的学校,比如640的北理工——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比较差的情况,比如说你二志愿填报的院校一志愿已经录满不再收二志愿,或者有很多一志愿掉档的高分考生(比如,689)报了和你相同的二志愿,那二志愿的三所学校——如果没有一所分很低(比如,分数线580)的保底学校——也可能全都掉档,这意味着本科一批没能录取,只能继续录本科二批(俗称“二本”)志愿。
以上是大背景。
一般来说,一批一志愿掉档且不想浪费几十分去二志愿的话,可以复读。但由于特殊原因,我只有一次机会。
我平时成绩还不错,高考前四次模拟有两次年级(理科)第一。所在高中的水平也还可以,当时每年能有数十人考上清北。但文科水平比理科强一些,文科一个重点班、理科有两个,而文理科上清北的人数差不太多。
以上是小背景。
所以,我在考前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志愿要么清华要么北大。北大招生组给了一个非常诱人的政策,二志愿可以报北大医学部,如果一志愿北大掉档,承诺可以免级差(或很小的级差)录北医。这意味着即使北大(本部)掉档也不用浪费动辄几十分,而且仍然能上北大(医学部)。
我犹豫了,但还是选择了清华。原因之一是我有清华自主招生的加分(裸分未上线可降分提档,裸分上线则选专业加分),原因之二是我想报的金融类专业(之所以想报金融,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只是因为当时金融专业的分数最高吧),北大光华的工商管理没有清华经管的经济与金融听起来那么务实(笑)。当然现在回想起来,之所以自招和高考选择清华,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人们总说“清北”而非“北清”,清华在前面(认真脸)。
专业选择上,作为理科生有一些文科专业不能填报,而我又不想学工科或纯理科,这样剩下的选择就很少了,个位数吧。剔除掉几个不喜欢的(比如,作为手残党并不想去学建筑),剩下的按照往年分数线从高到低一排,就填好了。
如果没记错,我报的五个专业分别是:经济与金融(国际班),数学与应用数学(考虑的是,将来可以转金融),工商管理类(会计学方向)(也是经管学院的,且属于泛金融类),法学(家里有一定的法律传统,还比较感兴趣),环境工程(保底)。服从调剂。
虽然我们高中之前没有理科生录取过我报的这个第一志愿专业,上一个录这个专业的文科生还是上上届,并且清华的招生老师也极力劝阻我(如前所述,我们高中文科比较强,所以没怎么劝阻文科生报这个专业…),但我还是这么报了。
所以,现在可以回答问题“为什么选择了所填报的学校和专业”了:如上所述,虽然原因有很多很多,但如今回想起当年填报志愿的过程,从根本上可能只是因为——我想要选择(我认为的)中国最好的学校的分数最高的专业。今天看来,当时还是太年轻气盛呀…
一批二志愿填了北理工(若一志愿掉档,这是一个浪费的分相对比较少的选择)、北邮(当年有专门接收高分掉档生的比较好的专业)、民大(保底)。
二批忘了填了啥,反正每所院校的一专业基本都填的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三批我没填,但母上大人后来说,她帮我把三批都填满了(捂脸)。
报完志愿不久就是高考了,考试情况参见我的回答:还能回忆起你高考时的场景吗?(一如既往地高考报志愿可以选几个学校,四科都没答完卷…)
考前报志愿所以考完就可以浪了,出分及录取情况参见我的回答:高考查完分数的那个夜晚你做了什么?(一分都没有浪费地,录了一志愿一专业…)
关于今年高考选专业,参见:大学什么专业最好?
——————————
本文收录于 @王绎心 的学习、考试、学业类回答合集:学海无涯 回头无岸,欢迎关注。
——————————
我的公众号“雨心亭”:yxt2114
比知乎更有趣、更有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