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报告 >> 汇报材料 内容页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伤害身体健康,却能挽救一位陌生人生命

11月30日,市文明办公布了2020年11月文明市民评选结果,孟祥珍、王本松等10名市民获得称号。

捐赠干细胞拯救陌生人的生命

2020年10月10日,青岛仁和铭源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的90后小伙孟祥真踏上了开往济南的动车。青岛市第96例、城阳区第13例造血干细胞供者。在红十字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前往济南,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10月16日早上8点,孟祥珍在爱人的陪同下,前往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由于捐献持续了五个小时,为了防止针刺破血管,捐献过程中他不得不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等集合完毕,他四肢麻木,难以站立。为了防止献血过程中血液凝固,需要全程给予抗凝剂,而抗凝剂可以中和人体内的钙质,导致身体有刺痛感。医生说这是由于缺钙引起的麻木,身体在捐献过程中流失。捐完钱后,孟祥珍说自己其实很害怕打针。他从小就无法想象滴水的经历。不过,为了完成捐献,他将内心的不适抛在脑后,积极配合医生的募捐工作。

孟祥珍用大爱为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茫茫人海中它能挽救你的生命,为素不相识的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是值得的。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损害身体健康,但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陌生人。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

疫情以来,他累计献血7200毫升

疫情发生后,临床用血需求量急剧上升它能挽救你的生命,而献血量却明显下降。2月22日,接到青岛中心血站电话的王本松赶到中心血站,捐献了治疗量的血小板,相当于献血800毫升。王本松说,虽然我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奔赴抗疫一线,但我可以通过无偿献血做出贡献!这位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奖”的普通市民,半年多来几乎每个月都定期献血。疫情发生以来,他先后6次捐献血小板,共计9个治疗量,相当于献血7200毫升。

谈到无偿献血,他总是谦虚地说:“我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只是尽力为社会做贡献。” 现在献血已经成为王本松生活的一部分。注意锻炼身体,爬山、骑自行车、散步……他说:“坚持献血,一定要有好的体质,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坚持到60岁。”为我献一次血,白白救一个人,生命,多救一个人,比什么都重要。

观海讯/青岛晨报记者 刘文超

链接>>

2020年11月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

【帮助别人】

青岛仁和铭源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员工 孟相真 青岛海特热能有限公司员工 王本松

【见义勇为】

西海岸新区藏马镇刘发强横河川

村民尤义 青岛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张平

医师(故事相同的两人)

【奉献】

季一坤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北渠后

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健 莱西市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李健 莱西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员卢元军城市

【孝敬长辈和亲人】

城阳区河套街道小建东社区刘彩秀

居民

崂山区中汉街道张家下庄社区孙妮妮

小区居民

TAG标签: 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