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尚艺书院讲座摘要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徐勇,笔名徐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职务包括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同盟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秘书长。 等待。

主要从事国学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着有《元书院研究》、《中国小学读物通论》、《中国文化通史·贾范》、《近代史学意识与传统教育研究》、《 《传统小学与蒙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五讲》等,主编《历史》、《国学》、《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其他中小学教材。

尚艺书院讲座概要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徐子

一、确定“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不等于国学经典,也不等于儒家经典。 它比国学经典、儒家经典有着更博大、更丰富的内涵。

什么是传统? 说到传统,我们常常会产生误解。 我们经常将传统与古代和过去等同起来。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传统强调继承和延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指的是从过去流传至今的事物。 所以,如果一定要找到传统的对立面,那么传统的对立面不是远古,也不是过去,而是昙花一现的东西,或者是时尚。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写过《论传统》一书。 在他看来,任何传统的形成,都要经过三代、两次传承,才能成为传统。 也就是说,只有从祖父传到父亲,再从父亲传到儿子,才能成为传统,至少要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传承。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特定群体在面对外部挑战时基于自身资源的独特性和创造智慧的体现。 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湖北文化不同于其他省份的文化,甚至湖北省一个地区的文化也不同于另一个地方。 这其实就是文化的含义:文化表达了一个群体的自我,而特征则是指一个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不同之处。

结合传统和文化的定义,我对“传统文化”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即“由我们的祖先创造的,祖辈代代相传的,经过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筛选和过滤,从过去到现在。” 那些流传至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表达了我们民族的自我和特色,需要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根据这个定义,我们认为认为:传统文化包括国学经典,但它不等同于国学经典,但比国学经典内容更丰富。

2、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教什么?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教授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我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把传统文化分为经典、常识、娱乐三个方面。

所谓“经典”,就是指中国的经典。 经典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一点基本上没有异议。 很多人甚至将经典等同于传统文化。 但哪些是经典呢? 是“四书五经”,还是那些标题中带有“经典”的文献,还是所有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有影响的古典名著都应该被纳入经典的范畴呢?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只有“四书五经”或过去所说的“经典”,才能称为经典。 我觉得范围可以大一些,不一定要以旧时有没有“经”的神圣性,或者书名里有没有“经”来衡量。 学术和文化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天堪称经典。 例如,小学阶段的经典可以以唐诗、宋词和各种蒙古族书籍为主。 这些文本句子短小,形式工整。 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朗朗上口。 大家都喜欢读,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所谓“常识”,大到一个概念,大到一个体系,都属于文化常识的范畴。 例如,“中国”是一个文化概念。 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为什么称我们的领地为“九州”? 其他如六十年、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都是文化常识。

当我们打开中国地图时,我们可以在上面看到张家村、王家庄、李家堡等。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这是中国家庭制度和中国社会群居传统的体现。 此外,历代的军事制度、官制、土地制度、科举制度等也是文化常识。 了解了这些常识,我们就能了解古人的智力和精神世界,了解我们生活中许多现象的来龙去脉。

所谓的“技能”,比如象棋、书画、打毽子、放风筝、剪纸……可能很多人都参与其中,但熟练程度却相差很大。 比如下围棋,有的人是职业九段高手,有的人可能只知道围棋规则; 说到写书法,有的人是书法大师,有的人刚刚开始练习。 这些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练习才能获得的能力,称为技能。 其中,对于孩子来说,是娱乐、游戏,对于成人来说,是技能、技巧。

传统文化范围太广,内容太多,但我们都生得太晚,死得太早。 这就决定了我们要想做出一些成绩,就必须选择一个特定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长期坚持下去。 做到极致。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物尽其用”。

只有沉浸在传统文化中,才能感受经典中的世界,了解古人的思想,才能获得智慧和力量。 朱自清先生在《经》中直言:“经学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不能简单地用具体的“用来做什么”来解释。 除了具体的“大用”之外,我曾多次说过,传统文化教育是最高质量、最有价值的教育。 它是素质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

2、传统文化教育本质上是素质教育。

据刘家和先生考证,“素”意为白、空、原、本; “质”是形式、基础、质地的意思。 所谓“质”,是指一种矛盾统一体,既能为具体事物提供支撑和基础,又潜藏着发展的动力,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它与西方隐喻的“白板”理论具有相似的含义。 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具体内容,甚至一尘不染; 另一方面,它不执着于任何事物的现状则预示着一切可能性,这个意义更为根本。 当我们谈论质量或白板时,我们关注的不是它现在是什么,而是它未来应该是什么。 它实际的虚无无法吸引我们。 我们关注的是它未来可能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或白板并不意味着什么。 相反,它预示着一切可能性,蕴含着潜在的无限可能。 这是最有感情、最好的组织的可能性。 通俗地说,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合理调整和安排素质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素质结构的活动和过程。 也就是说,人的素质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一切功利性教育都是它的对立面。

我们可以按照叶圣陶先生“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的说法来打个比方:素质好比土壤,各种技能只是土壤上生长的农作物。 土壤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支撑和基础,使种子具有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潜力。 素质教育就像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工作。 下棋、弹琴、学画画、唱歌、跳舞,只是在优质土壤上种植一些花花草草,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 他们只是在质量模板上添加一些装饰,而不是改进它。 结构。 归根结底,都是“器”、“用”、“终”的问题,而不是“道”、“体”、“本”的问题。 他们都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关键。 我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

3、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人文教育。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是社会分化程度很高。 在这个高度分化、离心的现代社会,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精神信仰,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共同的基础。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希望特定群体的人们不仅拥有共同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精神信仰,以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航行。 。 ,在处理各种人事和事务时,有内在的基础和坚持。

任何专业知识的学习都很难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从哪里来? 你现在在哪里? 它会去哪里? “我们是谁”的身份无法解决。 换句话说,只有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让我们社会的成员认识到,正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过去,才有共同的现在。 因为转瞬即逝的当下只是历史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短暂的停留,也是历史的现实。 与其说我们生活在当下,不如说我们生活在持续的历史进程中。 如果没有共同的历史和过去,当前的共同体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并崩溃。 传统文化教育是连接我们和我们自己悠久历史的纽带。 没有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就找不到精神家园。

4。结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说过:“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时,剩下的就是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并不直接培养具体技能,但实际上在更深层次、更深层次上做了夯实基础、调整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 这是一种源于根源、着眼于根源、面向基础教育的工作。 只有沉浸在传统文化中,才能获得智慧和力量,这实际上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归根结底,只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掌握优雅、精湛的祖国语言,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 只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进入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亲近、认同这个家园,有能力参与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 只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才能把自己的生命扎根在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才能把自己从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变成一个文化意义上的自觉的中国人。

徐勇老师与学院师生合影

尚艺书院讲座概要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