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郑大学528人才工程建设规划的相关参考范文,州郑大学528人才工程建设规划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现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引进和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教学科研拔尖人才,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
州郑大学528人才工程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现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引进和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教学科研拔尖人才,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举,统筹校内外各类人才计划和支持政策,突出高端人才,注重中青年拔尖人才,构建一支高端引领、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分层次打造一支千人规模的人才队伍:
1.以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引进和培养50名以两院院士、“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为主体的“杰出人才”;
2.引进和培养200名以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上岗教授为主体,在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3.引进和培养800名左右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
三、支持措施
(一)整合资源,紧抓落实,建立健全各类人才支持计划或办法。统筹协调校内现有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和实施办法,积极落实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各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确保经费投入及时,保障措施到位。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团队建设办法”的实施,使人才政策更加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二)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力度。根据学校发展计划和学科发展特点,依托国家、省级各类高端人才计划,加强学校高端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加盟我校。同时,健全校内高端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落实《州郑大学高端人才特别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严格遴选程序,完善保障措施,强化管理与考核,力争若干培养对象实现相应层次培养目标。通过努力,争取到2020年新增30名左右“杰出人才”。
(三)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上岗教授的学科领军作用,有计划地引进和遴选一批学术研究居国内领先、在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专家、教授。同时利用省校两级特聘教授岗位的优厚待遇和优良环境,吸引海内外一流学者到我校工作。通过努力,力争到2020年形成一支业务精湛、能够带领本学科走在领域前沿的“学科领军人才”队伍。
(四)持续加强优秀博士毕业生的接收工作,严格进人条件,严把进人质量关,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学历和学缘结构。同时以《州郑大学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全面实施为契机,通过有计划性的培养和资助,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潜能,提升青年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学术骨干”。
(五)做好创新团队培育工作,合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品牌。落实《州郑大学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打破学院、学科壁垒,组建一批以“杰出人才”为首席专家,以“学科领军人才”为重要支撑,以“青年学术骨干”为基础,具有创新与攻关能力、结构合理、人员齐整、长期稳定的学术团队和教学团队。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并带动一批优秀后备人才成长。
四、政策保障
(一)确保经费投入,整合资源,保障人才计划顺利实施
建立多元化支持机制,统筹协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
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确保每年投入1500万元保障人才引进计划的顺利实施,确保每年投入1500万元保障高端人才支持计划的顺利实施,确保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创新团队建设。同时,各用人单位应积极筹措经费,通过项目配套资助、成果奖励等形式加强本单位各层次人才培养。教师个人应积极通过申报科研项目、人才计划、创新团队等形式争取经费,按学校相应规定统筹使用。
(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用人单位引才、用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1.设立人才工作奖。对人才引进、培养成效突出的学科、院(系)以及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学校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
2.实现学校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学校负责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决策与调控,各用人单位可依据自身学科特点进行人才资源规划和配置。学校将人才计划任务分解到各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并制订相应奖惩办法。
3.鼓励各用人单位探索新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鼓励各用人单位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和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和高端人才。
(三)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坚持公开遴选、平等竞争、择优支持、合同管理的原则,严格把关人才遴选质量,在各类人才遴选过程中,既注重考核候选人已有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又注重考察候选人的思想道德、学风、发展潜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进一步完善各层次人才考核制度,坚持分类发展原则,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和各层次人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以合同为依据,以绩效为导向,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水平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
五、组织领导
本计划的实施要在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建立领导责任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工作力量,层层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计划顺利推进。人事处具体负责本计划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各用人单位要发挥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和主体性作用,负责落实本单位的各项具体任务,做好人才招聘、遴选、推荐、管理和服务工作。
六、其他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学校人事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