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附1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评比结果

日期:2020-04-14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附1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评比结果 本文关键词:校本,研修,评比,活动方案

附1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评比结果 本文简介:附1: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评比结果一等奖单位姓名题目1.蔡桥中心小学朱鹏飞《蔡桥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2.五汛实小朱林兵《五汛实小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3.县二实小李东来《构建研修平台促进教师成长》4.县实小洪立云《怎样让课前预习扎实有效》5.县实小胡静《有效研修共同成长》6.通榆中学奚培椋左

附1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评比结果 本文内容:

附1: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评比结果

一等奖

1.蔡桥中心小学

朱鹏飞

《蔡桥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2.五汛实小

朱林兵

《五汛实小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3.县二实小

李东来

《构建研修平台

促进教师成长》

4.县实小

洪立云

《怎样让课前预习扎实有效》

5.县实小

《有效研修

共同成长》

6.通榆中学

奚培椋

左其丽

叶永强

《通榆中学校本研修活动教材》

7.临淮中学

卢凤锦

《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8.县实小

许鸿宾

《滨海县实小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9.通榆中心小学

钱钦胜

《开展有效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0.大套中心小学

秦高峰

《扎实开展校本研修

切实提高教师素养》

11.滨淮中心小学

潘玉霞

《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二等奖

1.县二实小

刘志国

《追根溯源,夯实有效教学之基》

2.县二实小

朱春华

《夯实校本教研

促进师生发展》

3.县二实小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4.县二实小

林广兰

《修炼

提升

分享》

5.县二实小

李庆海

《网络背景下校本培训活动方案》

6.县二实小

刘海飞

《校本研修方案》

7.县一中

蒋国聘

《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8.玉龙初级中学

《夯实校本研修

聚焦有效课堂》

9.坎北初级中学

严中楷

《坎北中学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10.

果林初级中学

李本国

《观优课录像

促专业成长》

11.正红三中心

梁玉龙

《扎实推进校本研修

着力抓好有效教学》

12.正红二中心

朱凤玲

刘志国

《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13.县一中

姬绍久

《专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14.正红中心小学

成晓军

《正红镇中心小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15.五汛实小

《周六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16.五汛实小

王春芹

《滨海县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17.蔡桥中心小学

刘亚男

《音乐学科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18.县一中

张小英

《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19.蔡桥初级中学

《滨海县蔡桥初级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20.滨海县一中

蔡中祥

《初中物理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21.八巨初级中学

李燕春

《保护环境

建设家园

从我做起》

22.八巨初级中学

孙步霞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设问的有效性》

23.正红初级中学

徐荣许

《化学资料卡片的设计》

24.正红初级中学

闵爱荣

《问题探究

反思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

25.八巨初级中学

邱孔学

《八巨初级中学校本研修方案》

26.正红初级中学

陈为平

《正红初级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27.正红初级中学

《校本研修方案》

28.正红初级中学

《校本研修方案》

29.正红初级中学

孙庆国

《研教修业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0.八巨初级中学

《从校本教研入手

抓好课程改革》

31.八巨初级中学

王立超

《八巨初级中学校本研修方案》

32.正红初级中学

《正红中学英语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33.县实小

陆立海

《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34.滨海港二中心

刘德高

《滨海港二中心校本研修方案》

35.县实小

孟庆国

《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36.振东中心小学

《振东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37.县实小

赵建华

《让我们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做点事》

38.县实小

尹春艳

《滨海县实小校本研修方案》

39.韬奋希望小学

《韬奋希望小学校本研修方案》

40.振东中心小学

《振东中心小学低年级段校本研修方案》

41.县实小

周为玲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研讨活动方案》

42.陈涛中心小学

《陈涛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方案》

43.樊集中心小学

卢成雄

《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44.樊集中心小学

徐信才

《立足校本着眼长远

努力提升全乡教师研修水平》

45.樊集中心小学

刘秀平

《务本求实

促进学校发展》

46.樊集中心小学

《樊集中心小学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47.樊集中心小学

《分层研修

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48.樊集梁港小学

付鹏程

《梁港小学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49.樊集樊集小学

刘卫国

《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50.天场初级中学

张全新

《学校校本研修方案》

51.大套中学

辛道文

《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2.大套中学

李士书

《大套中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3.大套中学

孟其银

《齐谋校园为家园

共研校园变乐园》

54.县一中

马龙飞

《语文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5.陈涛中学

薄海军

《陈涛中学09~10学年度校本研修方案》

56.淤尖中学

薛正波

《淤尖中学校本研修方案》

57.五汛中学

崇庆宏

《五汛中学语文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8.五汛中学

唐莺娟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9.明达中学

韦兰艳

《校本研修,青年教师成长的高速路》

60.临淮初级中学

《临淮初级中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61.临淮初级中学

杨春艳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62.临淮初级中学

朱德松

《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63.淤尖中学

《淤尖中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64.振东中心小学

《振东乡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65.獐沟中学

张步钻

《重抓过程

寻求实效》

66.八滩中学

刘春华

《八滩中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三等奖

1.蔡桥中心小学

王海东

《语文学科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2.蔡桥中心小学

郁怀庆

《蔡桥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方案》

3.蔡桥中心小学

王远林

《“校本课程”研修活动方案》

4.五汛实验小学

陈红梅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五汛实验小学

《五汛镇实验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6.县二实小

沈光照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7.县二实小

《研修活动

成长活水》

8.正红中心小学

《正红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9.县二实小

《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10.县二实小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11.县二实小

潘海艳

《模块主题校本研修活动》

12.县二实小

戴国光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13.滨淮中心小学

沈丽娟

《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14.滨淮中心小学

倪昌松

《滨淮镇中心小学2009-2010学年校本研究》

15.滨淮中心小学

王玉亮

《小学校本研修工作》

16.蔡桥三层小学

《“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17.滨淮农场

葛文灿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18.县二中

陆体超

《滨海县第二中学物理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19.坎北中学

姜建中

《坎北中学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20.坎北中学

左其柏

《坎北中学

青年教师校本研修方案》

21.玉龙中学

王以军

《滨海县玉龙中学校本研修方案》

22.坎北中学

朱卫峰

《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23.獐沟中学

掌于祝

《周末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24.县二中

张荣红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25.县二中

费春城

《滨海县第二中学语文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26.滨淮农场学校

周良进

《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27.界牌中心小学

吉根华

《界牌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28.界牌中心小学

陆海水

《界牌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29.玉龙中学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30.界牌中心小学

顾彩平

《开展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31.正红二中心

刘立功

《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32.县一中

奚培楷

《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33.县一中

马龙飞

《语文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34.县一中

姚广标

《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35.蔡桥初级中学

《周六校本研修学习活动方案》

36.八滩第二中学

于海波

《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37.八巨初级中学

李新洋

《校本教研工作方案》

38.八巨初级中学

赵子成

《八巨初级中学校本研修方案》

39.正红初级中学

张广华

《新课程改革亟须教者研教修业》

40.正红初级中学

朱双俭

《正红初级中学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41.正红初级中学

刘育兰

《正红初级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46.正红初级中学

陈红舜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47.正红初级中学

刘进兰

《中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48.正红初级中学

徐印华

《为教者须研教修业》

41.八巨初级中学

《校本研修工作方案》

42.正红初级中学

王加飞

《正红初级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43.正红初级中学

王卫青

《校本研修工作方案》

44.八巨初级中学

《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45.八巨初级中学

张海云

《校本研修工作方案》

46.正红初级中学

陈杰玲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47.正红初级中学

《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48.正红初级中学

《正红初级中学新课程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49.正红初级中学

徐宜平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0.八巨初级中学

朱红霞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1.八巨初级中学

尚露艳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2.县实小

陈海洋

《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53.县实小

徐正武

《回归生活

让习作个性飞扬》

54.县实小

沈海燕

《滨海县实验小学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5.县实小

《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6.县实小

陶亚丽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7.县实小

《个人反思

同伴互助

有效研究》

58.县实小

郁翠菊

《滨海县实小英语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9.县实小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60.双语小学

蒋春雷

《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61.韬奋希望小学

左耀明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62.韬奋希望小学

刘素梅

张云彩

《为春风李托春天

因浪花劲蓄海洋》

63.韬奋希望小学

王兆伟

李冬梅

《基于“课题研究”框架的校本研修方案》

64.滨海港红光小学

成以冬

《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65.滨海港二中心

顾海波

刘海芹

《滨海港镇第二中心小学校本研修》

66.滨海港三港小学

李珍广

于利松

《滨海港三港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67.滨海港陈庄小学

徐国荣

《滨海港陈庄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68.滨海港陈庄小学

余正淼

《滨海港陈庄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69.振东中心小学

庄庆生

《振东中心小学英语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70.振东乡东玉小学

《振东乡东玉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71.振东乡陈港小学

朱永成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

狠抓有效校本研修》

72.陈涛中心小学

刘春艳

《语文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73.陈涛中心小学

孙厚录

《陈涛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74.陈涛中心小学

张丽丽

《陈涛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75.陈涛中心小学

徐菊香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76.陈涛中心小学

朱大洋

《陈涛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77.陈涛中心小学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78.陈涛中心小学

《2009年陈涛乡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方案》

79.陈涛中心小学

高成亮

《小学校本研修学习活动方案》

80.陈涛中心小学

潘亚东

《语文校本研修学习活动方案》

81.陈涛中心小学

《陈涛中心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82.樊集乡中心小学

《梅花香自苦寒来》

83.樊集乡中心小学

於红梅

《研在集体

修在个人》

84.樊集乡中心小学

刘海雷

《乘着研修东风

更新教师理念》

85.樊集乡中心小学

《提升教育智慧

打造教学文化》

86.樊集乡中心小学

尤善财

《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87.樊集乡中心小学

王海红

《樊集乡小学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88.樊集乡中心小学

吕成相

《樊集乡中心小学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89.樊集乡中心小学

彭秀美

《樊集乡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90.樊集乡梁港小学

刘春彬

《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91.樊集乡梁港小学

叶仁文

《周六校本研修方案》

92.大套中学

辛达松

《构建校本研修有效策略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93.明达中学

《滨海县明达中学校本研修方案》

94.陈涛中学

吴进礼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方案》

95.五汛中学

徐华俊

《五汛中学校本研修方案》

96.五汛中学

邓正权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97.五汛中学

唐古楼

《关于开展校本研修的活动方案》

98.五汛中学

蔡金伟

《五汛中学外语教研组校本研修方案》

99.正红参加中学

徐少波

《校本研修个人方案》

100.淤尖中学

宋海丰

《淤尖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101.淤尖中学

吴正洋

《体育学科校本活动方案》

102.淤尖中学

《教师校本研修方案》

103.淤尖中学

刘培培

《校本研修方案》

104.淤尖中学

孙美玲

《淤尖中学校本研修方案》

105.天场中心小学

徐建华

张迎春

《天场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方案》

106.通榆中心小学

李建国

《分段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注重实效》

107.通榆中心小学

《通榆镇中心小学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108.八滩中学

刘以华

《滨海县八滩中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附2: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设计评比优秀组织奖

五汛镇小教

樊集乡小教

滨海港镇小教

县实小

县二实小

陈涛乡小教

正红初中

陈涛中学

八巨初中

淤尖中学

篇2:谈校本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的设计

谈校本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的设计 本文关键词:校本,上机,实验,计算机,报告

谈校本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的设计 本文简介:谈校本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的设计摘要:实验报告是物理,化学,电子技术等传统课程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计算机上机实验实训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常常忽略了实验报告作用,有的只口头布置了任务,认为不需要专门.关键词:计算机,报告类别:论文报告来源:牛档搜索(Niudown.COM)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

谈校本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的设计 本文内容:

谈校本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的设计

摘要:实验报告是物理,化学,电子技术等传统课程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计算机上机实验实训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常常忽略了实验报告作用,有的只口头布置了任务,认为不需要专门.

关键词:计算机,报告

类别:论文报告

来源:牛档搜索(Niudown.COM)

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Niudown.COM)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谈校本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的设计

屠一楠

要:根据专业要求、学校条件和教学对象精心设计上机实验教学,编写实验报告是教师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基本功。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择学生实用、感兴趣的范例;设计多种训练情境,巩固知识技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总结,促进能力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上机实验

实验报告

计算机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上机实验训练是学生掌握和巩固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应用技能的必须途径。在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中,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的课时比例一般都安排为1:1,甚至上机时间更多。如何设计、组织好学生上机实验课,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也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基本功。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上机实验训练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报告的编写。

一、上机实验报告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验报告是物理、化学、电子技术等传统课程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计算机上机实验实训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常常忽略了实验报告作用,有的只口头布置了任务,认为不需要专门的实验报告;有的给学生准备了只列出上机练习任务的简要任务单。笔者认为:“放羊式”的计算机上机训练法固然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优点,但主要适合于的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或目标要求不高的学习群体,如大学生、普通中小学生,而不适合于技工学校专业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上机实验训练,编写好学生人手一份的上机实验报告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但课程的发展性特点经常要求我们根据计算机发展形势设计适时的上机实验。其次,上机实验的安排要考虑学校机房软硬件的实际环境。第三,更重要的是学生薄弱的学习基础与较高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突出矛盾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组织好教学,尤其是上机实验实训课这一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虽然现在已有多种上机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出版,给教师提供了参考样本,但上机实验实训是一个更需要因地、因校、因人而宜的教学环节。相对于基础教育,职业学校更需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注意发挥校本对课程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功能,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所以,计算机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和过程。而组织好上机实验课的前提是首先设计好学生实验报告,尤其在新课后的实验实训中。

上机实验报告的具体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1、明确本次上机训练任务和要求;

2、提示学生做好课前知识和心理准备;

3、指导学生学会基本操作,解决操作难题,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任务;

4、指导学生及时总结操作要点,巩固知识,达到技能目标,形成能力。

二、上机实验报告的内容

1、实验课题;

2、实验目标: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组有梯度的明细的技能目标,还应包括品质情感培养目标。

3、实验环境,主要是使用软件及版本的要求;

4、实验课时;

5、知识要点;

6、实验内容及步骤;

7、实验小结(思考和练习);

8、样张(视实验内容);

三、上机实验报告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3.1实验训练范例设计的主要原则

1、针对性:一是要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上机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要针对学生实际,教师要努力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建构,根据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生活体验设计范例,才易被学生接受,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实用性和兴趣性:根据建构主义教学原则,教师应在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或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它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心理学知识也告诉我们,兴趣是认知发展的“营养剂”和“动力源”,它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份。训练范例要注意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实用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将要传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蕴含于训练范例中,并注意实训范例的难度和工作量。学生感到掌握制作这些范例的技能,在今后工作、生活中能直接应用,而且是自己通过训练能够完成的,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投入到操作训练中。

结合教学内容,笔者精心设计如下训练范例:如在办公Office软件实验中,设计班级活动简报、校“十佳学生”选票、地方旅游宣传海报、班级成绩统计,地区经济指标分析;在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实验中,制作抽奖系统,设计题库训练系统并应用于自己的课程复习等。学生在这些有意义的实验任务中,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通过感兴趣的实用范例的训练,在快乐中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并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信心。另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热爱家乡等思想品质。

3、层次性:职业学校以专业志愿分班的特点,普遍形成了学生学习二极分化的情况。教师要在实验实训设计中,注意分层次实验安排,解决学生“吃不了”和“不够吃”的问题。

3.2

设计多种训练情境,巩固知识技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采用反复练习的方法,能使短时记忆的信息得到强化和巩固,使它转变为持久性的记忆贮存。巩固不仅是知识技能积累的需要,而且是进一步领会新知识技能,掌握新知识技能的基础。

在上机实训报告的设计中,教师要通过多种细节的按排,努力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技能的良好效果。一是将操作步骤分解,设计为留有一些填空或选择的操作步骤框架。它也是学生的上机书面作业,督促学生作好课前知识准备,并在实训中集中精力,及时记录。二是尽量设计有复习巩固前次练习的内容,尤其是学习的重点、难点部分。使学生在科学有机的安排下,通过合理的重复,操作技能达到熟练程度。

在实训设计中要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注重问题分解,注重细节设计,使问题由繁变简、由难变易,学生从模糊到清晰。如在Excel图表制作实训中,数据源选取是学生学习难点。笔者在实训报告中,有意强调:选定制作图表数据源应包括:生成系列图块的数据源,如本例中区域___________;生成图例的数据源,如本例中区域___________;分类轴说明需用的数据源、如本例中区域____________。

3.3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总结,促进能力培养

计算机课程的发展性特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指导思想,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能力总是通过对掌握的知识技能加以总结、概括,然后广泛地迁移,并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

计算机有多种操作方法,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一至二种常用方法的基础上,体会其它操作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场合、优劣,在以后的操作中能熟练选用。如在进行Windows资源管理器文件(夹)的实验后,进行关于菜单、工具按钮、快捷菜单、快捷键、鼠标拖放等操作方法优点和局限的比较总结。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的异同处,要引导学生及时比较总结,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如在VFP的实验中,进行了数据库表间建立关系的操作后,马上组织一对一、一对多两种关系的比较总结。通过点拨,学生很好地巩固了表索引与表间关系的概念。

在实验报告的“思考”环节,要注意合理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通过操作

->

观察

->

思考

->

结论的过程,印象深刻,并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电子表格Excel实验中,在完成表格数据统计,制作相应图表后,提出如修改表中若干数据,统计数据和图表是否会自动更新,是否需要重新统计、重新制作图表的问题。然后通过记录、修改、观察、分析等细节的设计,使学生自己验证结论:

以上数据说明:修改表中数据后,各公式(自动/不能自动)_______________

计算出新的结果,即

Excel表中统计结果是(静态/动态)___________的,而且图表显示也是(静态/动态)___________的。

笔者还经常设计一些举一反三的问题,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一份设计科学合理的上机实验报告对于提高上机训练课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实验报告和实训课题,教师要及时检查,多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及时讲评纠正,并适时安排综合课题,通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综合能力的形成。

注:发表于《科教导刊》2006年第5期

篇3:冷家乡中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冷家乡中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本文关键词:校本课程,家乡,方案,学校,开发

冷家乡中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本文简介:冷家乡中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开发背景1.学校简介海安县海安镇通学桥小学创建于1917年,地处海安镇最南端,与如皋市接壤,校园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学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教风优良、敬业爱岗、团结奉献的教师队伍;严格学生常规管理,形成了锐意进取、遵章守纪、勤奋学习的一流学风。传统美德教育是

冷家乡中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本文内容:

冷家乡中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1.学校简介

海安县海安镇通学桥小学创建于1917年,地处海安镇最南端,与如皋市接壤,校园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学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教风优良、敬业爱岗、团结奉献的教师队伍;严格学生常规管理,形成了锐意进取、遵章守纪、勤奋学习的一流学风。

传统美德教育是我校的特色教育,也是我校的校本课程,多年来我校总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乘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改革的浪潮,在学生中广范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从中感知、体验和接受中华民族的美德,内化成为在社会中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校学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

我校一直秉承“通南北儿童,学中西文化”之良训,整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等资源,结合特色创建、校本课程建设、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途径,与时俱进,以传统美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校有特色、生有特长、争创一流、全面发展。

管理模式:规范管理、人文管理、民主管理的三维管理模式。

特色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

领导班子建设:五多一意识。(五多:多观察、多思考、多努力、多合作、多沟通。一意识:增强服务意识。)

教师队伍建设:学习型、进取型、科研型、和谐型。

3.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是前辈留下的一种文化,作为教育的基层单位——学校对于传承美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云:“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新课程呼唤课程文化本体地位的还原,将课程自身视为一种文化,即课程文化。以学校自身为基地自主进行校本课程,突出了学校自身的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从而为教育文化的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根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南北儿童,学中西文化”是我们通学桥小学的办学思想,传统美德教育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我校选择“传统美德教育”作为校本开发课程,就是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新时代的跨越与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再上新台阶。

4.需求分析与评估

我校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村小,学校始终认为: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德育为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了更好地体现我校的办学宗旨,开展好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我们做了以下需求评估分析:

学生需求分析:中国式文明古国,传承文明精髓是必须的。小学生的生活领域广泛,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如何正确的为人处事等,都是学生迫切希望的。我校选择传统美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求。传统美德包括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质、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和“魂”,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绵延数千年不衰,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

学校资源分析:我校利用原有的设施和环境,先后创设了多个与传统美德教育相关的校园主题景点:树人楼、小博士池、读书蘑菇亭、芳菲园等。校园四季常青,每个景点都有它深刻的寓意,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熏陶;为了使学生更直接地领悟“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我们通过学校的宣传橱窗定期举办“传统美德长廊”,其中包含伟人图像、孝敬亲人、尊敬师长、文明有礼等内容,进一步达到洗涤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情操的教育效果;在第一排教室墙外显眼位置标有我校创始人的题词“通南北儿童,学中西文化”……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成功地创设了具有传统美德教育特色的硬环境。

教师资源分析:为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和校本课程老师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相关工作计划、目标和制度等。学校一是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方向、原则、内容和途径;二是要求每一位老师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带头学习、弘扬传统美德精神,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楷模;三是把教师的师德作为“一评三考”的内容,同时与绩效考核挂钩。在长期的坚持中,师生逐渐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良好风气,人人参与传统美德教育的软环境,使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教育了学生,还激励了教师,让传统美德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家长的愿望和建议: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品行习惯的养成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和技能没有养成。基于以上原因,家长希望学校除了帮助学生学好各科基础知识外,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磨练学生的意志,树立学生的信心,健康学生的身心,继而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社会的大环境:教育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变革和发展着,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既要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紧跟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同时秉承良训,注重继承和发展我校的优良传统,营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学校距教学工作始终,先教做人,再教学问,树立质量意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作出贡献。

因此,通过各方面需求评估,我校立足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发展和家长的愿望出发,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确定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向为:传统美德教育。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性原则:所谓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注重“三特”,即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点和学生、家长的特殊要求。

(1)教学组织中的系统性原则:课程形式与内容、目标的一致性与内容的层次性的有机统一。

(2)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原则:调动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入内而外化”,引其求知,怡其性情,导之以行。

(3)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原则:照顾学生的心理与认知发展水平,化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条为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教学效果中的现实性原则:通过“古为今用”的渠道,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独立思考、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

(5)教学意义上的创造性原则:继承是为了发展,为了创新,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从内容到方法、从过程到结果、从现实到未来的新理念、新作为的探索。整个“传统美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挖掘、共同提高的过程。

(6)教学方法上的长善救失原则:要以正面引导教育为主,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六年的传统道德与现代做人教育,在以为他人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多个道德领域中,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乐于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中,让我校学生和老师都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命力,学校不仅是造就合格学生的育人场所,更是培养教师的育师之地,也是发展地方道德教育的圣地。

2.学生发展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发生与演变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学生能够用中华传统美德去影响乃至指导自己的基本行为,由“他律到自律,外教到内化”,最终促进养成

“尚德尚恕、文质彬彬、自律守纪、积极向上”的人格修养风范,做“有作为的通小学子”。从小的修身养性,到为人处事,再到治国齐家,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3.教师发展目标

对教师而言,要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精神,加强师德修养,做学习、实践中华传统美德的带头人,促进专业化发展,构建一支既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农村教师队伍。

4.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凸现学校的特色教育,实现以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提升学校的形象,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第二,培养和提高校长与教师的课程意识;第三,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五、校本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全面发展的原则,我校的校本课程结构如下:(略)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

组长:张国庆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通学桥小学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陈金稳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等工作。

成员:陈小燕

张建霞

周晓梅

陈薇

陈小燕负责校本课程教研组具体工作,组织老师、学生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整理与充实;张建霞负责实施低年级的校本课程;周晓梅负责实施中年级的校本课程;陈薇负责实施高年级的校本课程。全体分工负责的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传统美德通过各类活动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七、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步骤

1.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

(1)选题立项

在学生需求评估、学校课程设置和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传统美德教育。学校做好校本课程的编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慎重对待好每一个环节。

(2)培训学习

要求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必须学习有关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文件;学习和讨论有关课程、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课程开发模式济补偿入了解中小学课程设置状况及课程标准;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指导开发;加强校际交流,借鉴他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3)制定校本课程纲要

确定完善好校本课程的教材,制定好纲要,纲要主要包括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教材则要体现发展性和系统性,避免随意性和重复设置。

(4)制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等。

2.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阶段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严格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和要求进行。

(1)各学段的负责人根据课程纲要和课程开发计划,结合实验阶段,层层推进课程开发目标。

(2)及时反馈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

(3)做好资源的开发工作,充分利用所能寻求到的一切资源。课程展开所需条件要提前预计:时间、空间、所需材料、设施、经费等。

(4)每一阶段研究结果都必须以书面材料呈现,并汇报学校领导小组领导。研究成果如教材、教学论文、教学辅助材料等。

3.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对教师、学生等做好科学的评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做好记录,各个学段的教师做好资料的整理。

八、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评价

1.课程管理办法。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传统美德教育这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2.保障性措施。

(1)构建校本课程校内三级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建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课程”在学校中主体地位的确定和完善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校本课程的管理网络即:校级领导主管,教导处主管,教研组分管。

校级领导总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总设计师。

教导处主管:学校教导处负责指导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估等工作。策划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并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研组分管:校本课程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它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

(2)校园文化的营造。

在校园里创设阳光氛围有助于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通过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竞赛等措施营造传统美德教育的氛围,浓浓氛围的创设,将使我们的校本课程更显阳光!

(3)经费保障。

①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培训、设备配置、对外交流等。

②学校进一步加强硬件的建设,添置教师用书,合理配置教学设备。

③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必需使用的费用有权在办公费中申报(写书面使用申请)。得到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的审核批准后,专项资金必须专项使用。

3.课程评价。

(1)根据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

本课程相关的传统美德的教材从修身养性篇、为人处事篇和治国齐家篇三个方面阐述了传统美德的精髓,再从低中高三个年级段逐步的深入,经纬相织,层层深入,有传统的典故,有经典的名人故事、有身边震撼人心的事迹……还有不断补充的发扬传统美德的新鲜材料,这样安排教材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让家长、社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因此,我们要以学生发展状况作为对于本课程的评价的重要依据。

(2)依托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进行评价。

教师本身也是最重要的课程。在“传统美德”教育中,教师担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重角色,教师的身教就是最好的教材。在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时,教师通过对自我的挑战,实现了自我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提高程度也折射出课程的价值。

(3)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评价。

传统教育和开放式教育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特色发展方向,“传统美德教育”课程的开展,巩固了学校的特色,助力了学校的优势,体现了学校办学风格,进而促进了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我们要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传统美德教育”课程的的意义和价值。

(4)采取综合评价模式。

根据传统美德教育能否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摄取,能力的有效形成,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程度评价课程的价值和发展程度。

(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本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用新的观念来评判传统美德教育,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使本课程具有生命的意义,具有发展的空间。必须把能否按照时代要求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作为评价本课程的一个方面。

(6)运用全方位评价方法,判断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从空间上,采取学校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从时间上,既重视现实效果,更注重长久效应,让时间和历史来评判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4.学生评价。

(1)评价原则: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②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④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口头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2)评价方法:

①联系日常生活,进行观察性评价。

②记录修习的课程,通过成长记录袋评价。

③结合传统节日庆典,进行展示性评价。

④全面考查学习、认知水平,进行终结性评价。

5.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办法。

(1)学校组织相关教师组成考核小组,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在期末时分别为各班进行打分,并将结果作为相关教师教学实绩考核的依据。

(2)问卷或反馈,通过家长或学生问卷调查进行评议。

(3)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六、校本教材开发的时间安排

1、2009年5月,成立来宾市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和来宾市校本教材开发专家小组。

2、2009年6月,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工作组,制定校本教材编写工作计划。

3、2009年7月,开始对各个专业参加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员进行教材编写的研讨和培训。各教材编写组制定本课程的教材编写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方案,上交并开始编写。

4、2009年8月至12月,各教材编写组编写校本教材,其间市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检查各学科校本教材编写进展情况,并给予指导。了解编写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2010年1月至3月,检查校本教材编写的进度,召开教材编写座谈会。

6、2010年4月至5月,对编写的校本教材进行初审和论证。对有问题的教材进行修改,教材最终定稿,下学期投入使用。

7、2010年6月至8月,印刷出版校本教材。

8、2010年9月,新教材投入使用,在使用中根据教学实践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

一、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职业教育现用的教材是学科性教材,内容存在偏重于学问化的弊病,学术性、理论性过强,而实用性、技能性不足,导致学校所教和职场所需严重脱节,不能充分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鉴于此,我市中职学校拟围绕“校企合作,技能领先,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材建设主题,加强我市校本教材的开发。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

通过两年(2009年至2010年)左右的实验,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贴近企业、突出技能、实践性强、符合职业实际应用、带有来宾中职学校特点的校本职业课程,开发出一套能促进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总结提炼出校本教材开发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和改进机制。

2、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

根据市场和我市中职教育的实际,校本教材开发以专业实训课和专业技能课为主,以文化基础课为辅,原则上我市各中职学校所开设的专业都应开发两至三门校本教材,文化基础课各学科开发一本校本教材。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特色

1、教材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一体化。把企业岗位技能融入到教材中,要紧紧围绕企业职业岗位的需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按照够用、适用、适时的原则,编写灵活性强的模块化教材。实现学生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

2、教材内容与考证技能一体化。将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技能融入到教材内容中,使考证与常规教学结合,实现了双证融通。

3、教材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一体化。改变现行教材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依据的学科式教材的特点,把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整合融于一体,专业教育完全在理论实践一体的场所完成,同时尽可能减少学科的理论性,增强实用性的技能和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知识。实现学生边学边做的职教学习目标。

4、教材学历内容与培训内容一体化。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中,形成职前教育和职后职业培训融合的模块组合,有利于进行培养目标界定并提高教育效率。

5、教材建设校企合作一体化。学校和企业紧密联合,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教材的编写,也可以参与教材内容的审议;把学校和企业的各自教学资源融合到教材中,实现教材建设校企化。

四、校本教材开发的模式

1、采用“实践——审议——开发”模式,凸显行业企业的特色

本次校本教材开发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研究——开发——推广”的教材开发模式,采用“实践——审议——开发”的教材开发模式,这一模式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出发,第一步,由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岗位必备技能,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步,明确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依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应知和应会内容,然后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实务教学——知道怎么做(应知)?实践教学——掌握怎么做(应会)?第三步,依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材内容组织形式。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开发了具有行业和校本“双特色”的校本教材。

2、打破传统“三段式”,以工作实践为核心重组校本教材体系

传统“三段式”

教材是由学科专家主导开发出来的,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而“实践导向”

教材的开发了打破传统“三段式”,摆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以工作实践为核心确定教材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教材结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教材目标,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技能融入到教材内容中,使考证与常规教学结合,实现了双证融通。“实践导向”

教材体系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体验,从而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顺利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

四、校本教材开发的组织形式

1、成立来宾市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钟宝昌

副组长:黄福耀、韦茂强

成员:市各中职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各学科成立学科校本教材编写小组,由一名骨干教师任组长。学科校本教材编写小组制定相关教材的编写方案,经论证后由领导小组批准即可实施编写。

2、成立来宾市校本教材开发专家小组

具体由航空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和南宁市秋春图书有限公司的专家担任。主要负责校本教材的学术指导和校本教材的出版。

五、校本教材开发的成果使用、经费预算及激励机制

开发出的校本专业教材,以我市的教研成果而存在,同时也是教材编写者个人的科研成果,可以以公开出版物的形式出版。各学校从教学经费中拿出一些经费对教材进行印刷出版,并对教材编写者进行奖励。各学校修订、颁布促进校本教材开发的激励性管理办法。鼓励广大教师参加校本教材开发,大力表彰和奖励在校本教材开发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

冷家乡中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日益成为学校教育中备受瞩目的焦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校本教材,为基础教育提供丰富的、适应的课程资源,是构成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一环。

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校本教材的设计、内容、评价、师资、实施和管理等诸多方面。本学期我校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小组,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组织开发我校的校本教材。为规范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工作,确保编写质量,学校制订了《校本教材研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学校的教材改革实验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任务和要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以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本,以激励教师、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核心,充分发掘整合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形成体系和特色,为学校的教学环节做出重要补充,以求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受益。

二、目的目标

依据国家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办学特色,立足我校教学实际,以我校学生学力水平为出发点,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制定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教材及配套练习,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教学的实效性,积累和展示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更好地为我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

三、开发依据

1.

校本教材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角度来说,课本范围乃至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和升学的需求。此外,社会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校本教材是一线教师立足于当前学生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根据以往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紧密结合新课程情况所编写的,它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及实际需要,方便学生解决自己在现阶段学习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

2.

校本教材的开发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人。校本教材的研发可以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提供服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总结和探索教书育人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这方面才能的平台。

校本教材取之于师,用之于生。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能方便教师的教学工作,还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教材编写也能让教师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进行系统整理进而提炼出自己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模式和特色,为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奠定基础。

我校教师藏龙卧虎,名师云集。个人专利、学科资源也早已为社会所用。如:初中的总复习丛书《中考考什么》,高中的《河北师生网》等等,年年都有我校贡献的大量学科资源。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有条件,可以将多年积累提炼的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我所用了。这也是大家多年的愿望。

3.校本教材是联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育要发展,学校要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合理配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资源,不断探索优质的教育途径,势在必行。

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而校本教材的内容直接来源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以使素质教育的各种教育理念在我校的教学工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促进学校的教研工作的发展。

四、编写原则

1.

可行性原则:校本教材应具有可操作性,体现本年级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适合全年级师生共同使用,并便于下一年级借鉴参考,适于循环使用。

2.

前瞻性原则:教师总结上一轮教学经验,结合本届学生实际情况,对当前和下一阶段教学的重难点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不断补充、完善、优化,并体现在现行校本教材中。

3.

特色性原则:发挥学科集体优势,彰显学科实力,形成学科教学模式,体现我校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特色。

五、具体实施

(一)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学校成立校本教材丛书编写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和有关规章制度,审定各学科的教材建设规划,受理各学科申报的教材编写计划、编写大纲,对形成的校本教材初稿提出修改建议和审定教材最终稿。下达编写任务,检查编写、出版的落实情况。

具体组织机构如下:编写小组总主编由校长张传明担任,副主任由副校长蔡俊成

童武担任,成员由朱华

梅容

廖华卿

姜永才

张俊

谭毅组成,编写具体工作由蔡俊成负责担任。

丛书的具体编写以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全组教师参加,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二)编写及印刷流程

1.

由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填写《冷家乡中心学校校本教材丛书编写及使用审批表》。

2.

填好审批表上交校编写小组办公室,经由编小组批复后,开始编写工作。

3.

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全组教师,按照校本教材编写规范进行编写工作。

4.

学科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书稿上交编写办公室,经由编写委员会初步校对后,交付印刷厂进行初步排版设计。

5.

印刷厂将排版设计的初稿返回校编写办公室,校编写办公发还学科负责人进行再次校对。

6.

学科负责人将再次校对无误的终稿上交编写办公室,校编写办公室传至印刷厂进行印刷。

六、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1.

书稿组成:

有以下几部分:封面(书名)、编写人员姓名、目录(编到节)、正文(各章内容)。

2.

书稿编写版式:

①纸张大小:大16开。(印刷厂提供模板)

②字体及字号:宋体,不大于四号字,不小于五号字。

③需要有页眉、页脚和页码的设计。

④页数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少于80页。

3.

编写格式:以各学科的教科书为规范的行文格式,特别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以及英文字母对齐排列。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武术、乒乓、排球、篮球、足球、体操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名胜古迹游、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一种是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一种是休闲怡情,如摄影、垂钓、插花、集邮、拼盘、盆景花卉等课程。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休闲和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电子制作、网页制作、无线电维修、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校本教材开发的时间安排

1、2012年2月,成立冷家中心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和冷家中心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小组。

2、2012年3月,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工作组,制定校本教材编写工作计划。

3、2012年4月,开始对各个专业参加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员进行教材编写的研讨和培训。各教材编写组制定本课程的教材编写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方案,上交并开始编写。

4、2012年5月至10月,各教材编写组编写校本教材,其间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检查各学科校本教材编写进展情况,并给予指导。了解编写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2012年11月至12月,检查校本教材编写的进度,召开教材编写座谈会。

6、2012年12月,对编写的校本教材进行初审和论证。对有问题的教材进行修改,教材最终定稿,下学期投入使用。

7、2013年1月,印刷出版校本教材。

8、2012年2月,新教材投入使用,在使用中根据教学实践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

    以上《附1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评比结果》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附1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评比结果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附1周六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评比结果》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