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总结 本文关键词:法律基础,课程建设,重点,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总结 本文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从确定为院级重点课程以来,在全体任课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了明显提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的拓展等等方面,严格按照院级重点课程建设的评估验收指标来操作,使课程建设进入一个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总结 本文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从确定为院级重点课程以来,在全体任课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了明显提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的拓展等等方面,严格按照院级重点课程建设的评估验收指标来操作,使课程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对课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做一总结。
一、教学基本规范方面
1、教学大纲。大纲是教学的根本和依据。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多次召开教研室工作会议,全体任课老师反复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模板,制定了形式规范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内容科学合理,各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均能够严格执行。2008年3月,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教材,我们马上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学习、研究,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大纲。
2、教学过程资料。本课程整个教学流程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学院教务处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来操作,教学过程资料存档完整。课程主要教学环节制订有详细规定或质量标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本课程的教学,我们首先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大纲,并结合我院学生的特殊性,制定适合高职高专大学生实际的教学大纲。其次,在深入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任课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学术素养,各任课老师收集教学资料、撰写讲义,完成对教学的初步规划。再次,在完善讲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撰写教案。最后,对大纲、讲义、课件、教案、教学操作具体方案、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等资料整理归档。
3、成绩考核。在教学中,我们召开教研室会议,制定了课程的考核办法,明确规定了总评成绩的构成。期末考试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命题指南、评分标准、标准答案,以保证试卷(题)的质量。总评成绩中占相当大份量的平时成绩每一项均有详细记载,做到教师自己一目了然,学生心中有数。每学期末,都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学年改进教学质量的相应措施。
二、教学队伍建设
1、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本课程的教学拥有一支师风师德好、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主讲教师队伍。
2、课程负责人具有教授职称,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十多年,先后讲授《思想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较好,得到学生、同事的认同。并且带领本课程的几位任课老师承担院内外的教学与科研课题数项,如“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等。近五年来,发表学术及教学研究论文达
20篇。
3、全体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均注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在教研室会议记录中,有详细的有关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教研活动计划和记录。课程改革与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位任课老师获得了院级以上(含院级)教学成果奖励或受到教学表彰。
三、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
1、课程内容设计。首先,本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为指导,以邓小平道德教育理论为中心内容,重点突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人生目的与人生价值、素质与成才、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实践等。在具体教学环节上,重点解决大学生在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第一,紧扣“为什么上大学”这一主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信念;第二,紧扣“为谁学习”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他们振奋精神,发愤读书;第三,紧扣“在校期间学什么”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自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胜任未来工作的需要;第四,紧扣“做什么样的人”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做诚实的人、正直的人和高尚的人;第五,紧扣“成长之路在何方”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
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青年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本课程在内容建设上,注重教学
内容的时代性、前沿性,信息量大,学生对教学内容非常有兴趣。最后,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较好地处理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在教学中能恰当地处理好知识、能力、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学组织与安排方面。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体系,密切关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发展动态,并且针对我院高职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总结既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又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教育规律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针对我院学生特点和要求的课堂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所有任课老师有一个共识:本课程不是理论教学,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的问题与困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将如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以提升教书育人的效果,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3、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两个途径实现:
校内实践教学:
(1)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资料片;爱国主义电影;反映大学生活、友情与爱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的视频资料。
(2)给学生提供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经典书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进行阅读,并撰写1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任课教师批改后记入学生平时成绩。(3)分组讨论、小型辩论会或者演讲比赛。每一专题给学生2-4个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开展小型辩论会或者演讲比赛。分组讨论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及结论。
(4)结合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认识实际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表达、交流个人观点,并且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修正提高自己的认识。让学生把自己学习、思考、交流的认识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这些实践学习活动,不仅实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文字表达和活动组织等实际能力。
校外实践教学:结合课堂理论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相应的参观、调查活动,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深化理论渗透的效果。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1)社会调查(生活观察):要求学生深入到工厂、街道、民居,观察社会、感悟人间冷暖,撰写心得体会或者调查报告。(2)不固定地组织一些专业的学生去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法制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实践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果仅采取理论教学的方式,难以达到比较有效的效果,所以在教改中我们必须适当地采用校外实践的教学方法,实现实地参观、讲解与交流。要求学生分组到一些实践基地去进行社会实践,撰写实践心得。
四、教学条件
1、教材使用与建设情况: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一直坚持规范性、科学性原则,选用优秀、统编、重点教材。2006级新生开始,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们选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高质量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
2、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们主要使用以下扩充性教学资料:
1、引导学生登录本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2、给学生开列了50多册本课程的选读书目,并要求部分学生读后撰写1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3、建立了本课程的案例库、习题库,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学习。
3、实践性教学环境:1、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均已具备。
2、校外实践教学环境正在建立完善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1、切实改进教学和考核的方式和方法
。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运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读书、讨论、调研、咨询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效果明显。
2、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正在逐步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这几年随
着资料、技术方面条件的逐步改善,各任课老师的教学课件已经比较成熟,技术效果明显,使课堂教学信息量更大、学生认识理解更容易深入,深受学生的喜爱。
3、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实践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进一步拓展教育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总之,本课程作为院级重点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有建设计划,并且建设中能按计划认真进行阶段性检查和小结,从而按期完成本课程建设的各项任务。课程改革与建设反映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符合国内外同类课程改革趋势和建设方向,并且已经形成了若干我们自己的特色。诚然,课程建设还有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
任课教师队伍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方面还不够合理。应该进一步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二是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还可进一步加强。应进一步大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促进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使二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有进一步加强。三是实践教学在内涵和外延上拓展还不够。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不够。这些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4
篇2:课程建设计划书
课程建设计划书 本文关键词:计划书,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计划书 本文简介:宜兴中等专业学《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课程建设计划书所在系:机电系课程名称: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课程负责人:周建廷联系电话:15312209373建设时间:2012年7月——2014年6月二○一二年五月一、课程组教师情况课程简况课程名称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课程类别专业课专业主干课√批准经费5000元建设起止年月
课程建设计划书 本文内容:
宜兴中等专业学
《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课程建设计划书
所在系:
机电系
课
程
名
称:
数控车削加工技术
课程负责
人:
周建廷
联
系
电
话:
15312209373
建
设
时
间:
2012年7月——2014年6月
二○一二年五月
一、课程组教师情况
课
程
简
况
课程名称
数控车削加工技术
课程类别
专业课
专业主干课
√
批准经费
5000
元
建
设
起止年月
2012.7—2014.6
课
程
组
负
责
人
姓
名
周建廷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9
职务、职称
中学高级
最终学历
本科
所在单位
机电系
电
话
15312209373
课
程
组
成
员
总人数
高
级
中级
初级
硕士
学士
3
1
1
1
主要成员∧不含申请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承担任务
签字
周建廷
男
1966.9
高级
教材建设
娄玉萍
女
1977.12
讲师
课件制作
盛俊飞
男
1989.10
助讲
网站建设及资料整理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及实施计划
(一)总体目标
把本课程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学校乃至市级示范性课程。
(二)实施计划
1.建设一流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要进一步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始终保持学科先进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2.建设一流教学方法与手段。致力于教学方法改革,力求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逻辑和形式把教材内容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用生动、丰富的教材,切合实际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心理测试实验课,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加强习题课和课堂讨论,因材施教,主讲教师的全面主讲授课与有关专家讲座相结合。同时要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积极使用网络技术,建立管理心理学学习网站,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还可进行网上心理咨询与答疑。
3.建设一流的教材。优先选用21世纪教材或国家或省推荐的近三年出版的教材,并以此教材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完成立体化教材体系,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一流立体化教材。
4.建设一流的教学管理。首先,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建立管理心理学教学网站,实现教学文件网上传送和发布。其次,按教学管理要求完备、完善各种教学文件。第三,形成课程教研活动制度化,做到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第四,积极参加考试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重点从获取知识量向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转移。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此页不够可加附页)
三、课程建设年度进展计划情况(起止时间、采取措施、具体内容、预计取得成果)
(该计划要按年度详细填写,以利于监督检查)
2012年7月——2014年6月:网站建设;教改实践;完善教学管理
12年7月——12年8月:网站建设。
1.浏览2011年度学校精品课程网站,汲取和借鉴相关课程网页设计的精华和经验;收集本课程以往教学资料并准备围绕精品课程建设所需要的其它资料。
2.收集与网站建设有关的网络素材,及所需要的光盘、磁盘、优盘等
3.找两位同学作助手进行网站策划与制作。
2012年9月——2012年10月:完成网站框架,充实内容,
1.
课件完善与升级。
2.
制作教学视频。
3.
建立网上答疑系统。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
1.
确定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方案。
2.
根据教学与考试改革方案,初步选定教学所需教材、辅助材料等。
3.
根据新选教材并结合教改和考改要求修订教学大纲。
2013年3月——2013年6月:实施教改并总结
1.
从数控专业技术应用的专业课着手进行教改实践。分别由周建廷和盛季飞进行。
2.
教改过程中,建立教改交流和听课制度,要求课程组老师相互听课并着重听《数控车削加工技术》的课,每单周的星期五下午进行交流和探讨。
3.
建立和完善教学案例库和试题库。收集更具针对性的案例,完善案例教学法和案例设计,使与教材内容结合更紧密。在原有试题库的基础上增加创新性和实践提高性试题,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5.
写出总结报告。并争取发表教学论文2篇。
2013年7月——2014年6月:校本教材建设。
1.
围绕教材编写,结合教学实际,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2.
继续完善课程网站建设。
3.
发表教研论文1篇,校本教材1部,
2013年7月——2014年6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料、教学网站,
1.
围绕新教材,完善课件。
2.
编写教学辅助资料。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此页不够可加附页)
四、经费预算
2013年7月——2014年6月:0.5万元
五、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院(部)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六、主管部门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篇3:都成医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都成医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精神,深化我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规范课程管理,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学校按照“保证质量、重点建设、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公共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以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四条 新开必修课范围
1.新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开设我院尚未开设的必修课程。
2.原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后新设置我院尚未开设的必修课程。
3.原专业新设专业方向后,新设置的我院尚未开设的必修课程。
4.根据需要从某一学科中分离出来,建立了新体系,内容已大部分更新的课程。
5. 因课程名称发生变化而教学内容大部分未改变的课程和新开设的选修课程不属于本范围。
第五条 新开必修课课程管理
1.各院(系、部)要拟定新开必选课建设方案,并经相关教研室在广泛调研、借鉴其它高校经验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充分论证后提出。
2.课程建设主要内容: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验项目、理论和实验教材(讲义)、授课师资(包括实验员)培训、考核及成绩记载等,各项内容建设标准按照《成都医学院课程评估管理办法》执行。
3.新开课程需在开课前完成建设并准备实施教学,课程原则上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4.新开课程实施一轮教学后,课程建设和实施部门要写出新建课程实施总结报告,对课程的进一步改进提出意见。
5.教务处将在课程教学实施2轮后组织课程评估。
6.工作量计算。新开必修课第一次开课教学学时加权系数为2.0,此后按一般课程对待。
7.新开必选课给予一定的课程建设经费资助。
第六条 合格课程应达到以下条件:
1.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2.开课教师符合岗位教师资格。
3.教学文件齐备(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提纲、教案或讲义、习题或思考题、参考资料等)。
4.选用公开出版的高质量的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5.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较合理,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比较满意。
第七条 校级优秀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连续开设3年以上。
2.具有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教学经验较丰富,团结、协作能力强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课程负责人,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3.教材、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实验条件较好、教学文件完备,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4.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可行,有明确的近、中、远期建设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计划,管理制度较健全。
5.注重教学研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因材施教、素质培养、教书育人等方面有措施、有成果。
6.教学效果好。
第八条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校级优秀课程。
2.课程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主讲,并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准确定位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
4.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与管理,注重教学研究,在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的改革与研究上措施有力,成果显著。
5.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具有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系列化教材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6.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主讲教师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开设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
7.教学效果好。
第九条 申报与评审程序
1.校级优秀课程由学校组织专家按照《成都医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审并公示拟建设名单,公示期满后报教务处审批,确定为校级优秀课程。
2.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由教务处组织申报评审,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校级优秀课程中遴选,课程负责人填写《成都医学院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表》,经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公示拟建设名单,公示期满后报学校教学管理委员会审批,确定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遴选推荐。
第十条 课程建设内容
1.每门课程必须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计划,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还需将建设任务分解成若干建设项目。
2.课程建设应突出重点,凝练特色,强化优势,尤其应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规范等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3.课程建设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协调、统一管理,注重提高建设实效。
第十一条 课程建设的管理
2.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应主持制定(或修订)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材选用、课程试题库建设、课程教学环节规范(教案、作业批改、考试、评卷等)建设等,并根据建设目标和计划,负责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3.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优秀课程实行“项目”管理,分段检查,按期验收。二级院(系、部)负责组织课程申报、评审和检查,教务处负责组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优秀课程的申报、评审、检查和全校所有课程的评估和验收,负责全校课程建设的规划、审核、协调和监督。
第十二条 经费管理
1.学校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对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根据级别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资助。
2.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分阶段划拨各课程组,中期检查前划拨50%,中期检查后再划拨余款的40%,剩余部分作为通过验收后的奖励。课程负责人根据建设计划负责经费预算、经费支出的审核。
3.课程建设专项基金的使用范围:编印教学文件(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购买课程建设必备的图书资料、教学简易设备或材料;课程试题库建设;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维护;编写教材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必要开支。
第十三条 检查与评估
学校优秀课程或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每3年接受一次检查与评估。检查不合格者,取消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格,同时取消课程组成员下一年申报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格。
第十四条 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逐步实施已开设课程的达标评估,并加强对学院所承担的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管理,充分发挥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把教学改革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