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本文关键词:乡土,挖掘,幼儿,自主,优化
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本文简介: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使幼儿教育过程建立在多方面的主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
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本文内容:
挖掘乡土资源
优化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使幼儿教育过程建立在多方面的主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在开展玉门乡土资源主题活动中,我们积极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主题环境和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一、
乡土特色区域活动创设的依据
1.结合乡土资源主题内容,创设动态区域环境
区域活动有着集体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功能,是“玉门乡土资源主题活动”课题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乡土特色主题开展中我们结合主题对活动区进行创设,提供宽松自由的动态区域环境,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能力和个性,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
2.依托乡土资源主题进程,生成特色区域活动
第一,充分利用好主题墙面,让墙饰成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以往,墙饰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饰很少产生互动。随着乡土资源主题活动的深入探索,教师在布置墙饰时,更多的考虑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例如:在“我的家乡——玉门”主题活动中,老师们与孩子们一起协商创设主题墙板块,然后鼓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家乡的物产、人文景观、美食等图片、画册、文字资料等,按板块分布在主题墙上,孩子们每天都借助墙饰乐此不彼地向同伴介绍有关家乡的知识,“老一井”、“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孙健初”、赤金峡水库、新城广场等名词一次次出自孩子们口中。在“家乡的春天”主题活动中,我们的主墙面也是老师和幼儿一起完成的。老师带小朋友到果园观光、春游、寻找春天、放风筝等活动。回园后,在老师提供的简单的背景图上,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表现方式表达对春天的认识,并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及时地丰富和补充墙饰的内容。在“小麦的一生”主题中,老师和孩子、家长共同搜集或制作各种有关麦子、麦子生长、各种精美面食的图片、影像,制作各种面食,用搜集到的麦秆、麦粒制作美丽的画面,并把作品张贴在主题墙面,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幼儿知识经验。
第二,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为孩子创设具有玉门乡土特点的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家乡的春天”主题活动中,老师带领幼儿创设了自然角,那嫩绿的蒜苗、胡萝卜苗、豆苗、麦子、玉米,饲养角里可爱的乌龟、小鱼儿,再加上奇形怪状的小石子,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在开展主题活动“泥沙乐”时,老师在区角里准备了几大盆细沙,投放了不同大小的饮料瓶、纸盒、瓶盖、漏斗、小筛子等工具,供幼儿探索沙子的特性,同时还提供饮料瓶让幼儿自制玩沙的铲子、小桶等。每天一到自主活动时间,孩子们便投入其中,流连忘返。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在“有趣的蚂蚁”主题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放大镜、瓶子等,让幼儿捕捉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动态、食性,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观察、讨论的机会;在美工区,提供了各种颜料、小工具,让幼儿自主探索画蚂蚁的不同方法。那一幅幅稚嫩的作品,闪现着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在“亮眼看家乡”主题中,幼儿搜集到很多麦粒、麦秆、麦秸,投放在美工区,亲自动手尝试染色,拼贴各种美丽的图案。这些自然资源在区角中的有效利用,使幼儿的话活动富有生机。
(2)关注材料,有效发挥材料的作用。
在材料投放方面,我们根据本地的资源状况,以我们当地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为切入点创设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如自然资源:石头、泥沙、田边的花草;生活用品:蔬菜、种子、各种豆类、瓜果类;农作物:玉米棒、玉米叶、爆米花、麦秸秆、马莲、树叶、木桩、旧轮胎等等。这些安全、卫生、适宜、低成本、无污染的材料,在老师和幼儿的眼里都成了游戏和操作的最佳工具,孩子们会利用各种豆类、瓜果壳等进行装饰画、粘贴画;用牙签、小铁钉在瓜果上刻画;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数、序、排列的巩固;利用麦秸拼帖;用马莲进行编织活动……幼儿既能体验合作的乐趣,又能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对身心发展也十分有益。
第一,根据主题投放材料。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然材料的作用,我们根据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投放游戏材料。如:以春天为主题,我们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种子、树叶、干草等。孩子们用种子粘贴出了母鸡的一家、漂亮的房子等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用泥巴做出了杯子、球、萝卜;用马莲做出了草人、辫子、草蚂蚱……孩子们在把材料变着花样满足不同的游戏需要时,不仅锻炼了手,更锻炼了脑和意志。
第二,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提供材料。材料与游戏紧密相连,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的内在生理体验,以及由这种经验引起的外在物理经验,其中既有同化,又产生顺应,以达到适应。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体验和经验,建构不同的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应根据游戏的发展不断补充材料,以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在“我们的家乡——玉门”主题活动中,老师预设了“家乡的面食”这一活动,孩子们在娃娃家扮起了“美食家”,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可以用那些材料来制作美食?”孩子们一下来了兴趣,纷纷主动搜集、提供各种材料,各种材料制作的小笼包、火腿肠、棒棒糖、蟹肉棒、百味饺、汉堡包,用彩面包饺子、点窝窝、搓搓鱼、拉拉条,各种面食、美食琳琅满目摆满了美食区。综上所述,游戏的发展产生了对材料的需要,而材料的提供又反过来促进了游戏的发展。
第三,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材料。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活动区兴趣浓厚的幼儿,能力都在中上水平,兴趣差的幼儿,能力发展相应较差。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能力应从提高幼儿的兴趣入手,在积极肯定、鼓励其大胆表现的同时,一定要加以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兴趣与能力的相辅相成,把活动区潜在的教育价值转化为素质提高的现实价植。在开展主题活动“美丽的玉门我的家”中的“风力发电”这一活动时,幼儿对风能、玉门风电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园组织大班所有幼儿和家长亲临玉门龙源风力发电场去参观,去了解更多有关风电的知识;回来后,老师根据幼儿兴趣在探索区投放了各种让幼儿感受风能、制作风车的材料,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幼儿喜欢把积木铺成路在上面比赛谁走的快,结果积木常常被踩破,发现这一情况后,老师提供各种各种高矮不同的木桩,幼儿用木桩进行造桥、铺路、垒高、滚接等游戏。音乐区的幼儿常常喜欢争抢种种打击乐器,于是我们鼓励幼儿收集葫芦壳等材料自己制作打击乐器。自制的材料因为凝聚了孩子们的力量、技巧和智慧,并与孩子游戏的成功体验相联系,往往使孩子更加爱不释手。
第四,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提供层次性材料。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同样美工角,同一折线内容,有意投入两类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立体范例,一类是平面范例,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材料不再是一筐装,而是不同水平幼儿有适合自己的一小盘材料,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到成功的体验。又如在语言区中,因同一班级的幼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供录音机、磁带,让幼儿学习仔细认真地听故事,能力中等的可提供图书,让幼儿自己会看图讲故事,能力强的可提供故事的部分情节,让幼儿自己想象故事的发展并进行讲述。
农村自然资源看似普通,但只要善于加以利用,它就会发挥无穷的力量。在区域活动中,它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了幼儿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品质,和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我园的主题环境和区域活动更具时效性,也更具地方特色。
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角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发展的活动,材料的提供为幼儿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农村幼儿园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幼儿教育创造了条件。挖掘、利用乡土资源,为幼儿创设探索、实践、创造的自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能够满足农村幼儿区域活动的需要。
[关键词]乡土资源;区域活动;农村幼儿园
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不少农村幼儿园存在教育经费紧缺、教玩具和操作材料缺乏的问题,为此农村幼儿园应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一、乡土材料的收集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1]材料对活动区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的各种农作物、野花、野草、野果,根据季节变换各不相同,它们均是农村孩子的天然玩具。[2]它们既是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刺激物,也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如何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共同研究,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了收集活动:
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收集品,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扩展活动思路,明确收集范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既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本土材料,又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我们根据当地农村特色,把乡土材料分成:植物类、沙石类、民间劳动工具类、昆虫动物类和其他废旧日用品类,为开展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二是拓展收集途径,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材料对孩子进行区域活动的重要价值,让他们真正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与作用。同时,让家长欣赏一些利用收集的材料制成的成品、半成品教玩具,以激发家长的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利用自己和孩子一起收集的物品,开展各类创作活动,也能大大激发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兴趣。
二、乡土材料的利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3]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4]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一是植物资源的利用。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玩一玩“我的时装秀”: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斗笠、竹篮、竹筐等竹编工艺品;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爬竹梯、抬轿子、竹棒接力等。
二是动物资源的利用。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
三是自然物质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更多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于是我们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和色彩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在“木材区”放置不同大小的木材,让幼儿进行多种探索活动。高低不同的小树墩成为幼儿百玩不厌的“平衡木”;长长的木条放在一个木墩上可以玩翘翘板;幼儿还可以用木材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大班幼儿还可以利用木材边角、料钉做喜欢的小板凳、桌椅、小汽车、小飞机等。山区山涧、小溪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卵石比比皆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去溪涧拣了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卵石,然后让孩子们利用卵石画画、拼搭和建构游戏,利用卵石玩走石墩、小桥、小火车、跳房子、比比谁的小石头多等游戏,很好地促进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及数数能力的发展。
四是地方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的利用。独特的本土文化和产业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被誉为“中国枇杷第一乡”的常太乡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特色产业、旅游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鉴于此,我们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区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活动,满足了他们参与成人劳作、市场交易活动的欲望,也挖掘了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表现力,[5]同时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
我们还将本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区域活动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人们以前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陈列在区域中,创设“勤劳农家”认知区,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农家生活。为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元宵节时我们请有经验的家长来幼儿园助教,教幼儿做红团、摆供品、制作花灯;端午节时我们请家长教幼儿尝试包粽子,开展多种民俗活动来丰富劳作区的内容。又如我们结合家乡传统节日在表演区中增设了《游花灯》《抬棕轿》《莆仙戏表演》等内容,鼓励幼儿模仿成人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了协商谦让,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了互助、合作和分享。又如在体育区开展“民间游戏亲子乐”的活动,我们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民间游戏玩具,大大提高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体质,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三、乡土材料的投放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它对孩子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又是孩子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更是诱发孩子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媒介。[6]我们注重材料投放的多用性、层次性、探究性,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乐于创造。
(一)材料投放的多用性
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7]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它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顿悟。山区的竹资源丰富,在利用竹子制作区域活动材料中,教师根据本地特色和幼儿的兴趣创设了“竹之家”,并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种材料在各个区角活动中创造出丰富的玩法。如在巧手区中有幼儿用竹子钉成框架进行彩带编织;数学区中有毛竹数数器、毛竹游戏棒以及利用竹子进行高矮粗细排列;音乐区中有竹制打击乐器;益智区中有竹筒套圈、竹棒拼画;体育区中有竹筒高跷、独轮车、小竹马、竹梯;科学区中有竹风车及竹电话;美术角中有竹片画画、装饰竹叶、用水彩笔在竹筒花瓶上画画;自然角中有一些野花插在竹筒花瓶里等。在果壳果核的利用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大量的果壳果核,让幼儿进行拼贴画。这些材料也可在计算区让幼儿进行分类、排序、数数等,又可在操作区中进行穿果核项链,夹果核比赛等活动。在区角中,我们还避免了只有同类材料的单一组合,让不同材料之间相互自由组合,这使得各种材料在小朋友的一次次尝试、探索、操作中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
(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合适的活动材料为孩子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孩子们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也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我们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首先挖掘同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充分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获得发展。如在“趣味编织角”中小班幼儿利用棕榈叶打结、编手镯;中班幼儿利用棕榈叶编制糖果、小鱼等;大班幼儿则利用棕榈叶编制长颈鹿、麻雀、带鱼等。其次是多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如:小班投放种子、叶子、竹等让幼儿进行比较分类、排列数数、粘贴等;中班投放稻草、木块、蔬菜、瓜果等进行装饰拼图、折叠粘贴等;大班投放稻草、贝壳、竹、木片等进行编织、搓、锯等。
(三)材料投放的探究性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才会吸引幼儿。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验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喜悦,也只有在新材料的不断刺激下,才能使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中班探索区投放麦管、木屑、木棒、老布、竹枝、塑料笔管、化纤布、剪刀等,让幼儿探索摩擦起电的原理。小朋友饶有兴趣地尝试用木棒、竹枝、塑料管、铁棒等与老布、化纤布摩擦后去吸木屑、麦管,在试验、比较、操作中判断使用物体,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事物的物理逻辑经验。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8]教师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时,还应注意让孩子真正体现各自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4,(5)
[2]杨静.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幼儿教育,2003,(7)
[3]吴荔红.论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学前教育,2007,(6)
[4]张晓琳等.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学前教育研究,2007,(1)
[5]肖莎.谈乡土资源的利用.早期教育,2004,(12)
[6]焦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究能力.学前教育研究,2006,(3)
[7]李健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
[8]师云凤.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2006,(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柳白幼儿园是我园的一所分园,地处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农村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在实践中,根据我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把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区角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的环境设置,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我园活动面积小,幼儿人数多的情况下,我们巧妙的利用每一寸空间。比如:在开设美工区、操作区、图书区时,把集体教学用的桌椅,分组摆放,便可就地利用;窗台上挂上蒲草、毛线练习编辫子;在门子后面挂上自制的图书袋,幼儿拿到图书到自己座位看,不利用空间而且不占地盘。
二、多途径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区域活动。
虽然我们幼儿园室内、室外的操作材料少,但是我们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选择了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自然材料用于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和游戏。
1、通过幼儿收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在春天的时候带幼儿去收集树叶、花朵、麦穗、麦管;夏天引导幼儿收集田螺壳、芦苇叶;秋天时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带回来进行活动。同时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稻穗、玉米皮、棉花、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活动区的材料,让孩子亲身感受丰富的农村资源,在增进幼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同时,也引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收集充实、丰富区角活动材料。我们向家长开放区角活动,孩子们绚丽多姿的作品、教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家长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原来是培养幼儿多项能力的好帮手。于是向家长们提出的收集要求也得到了响应。通过家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们还发动家长收集了布条、农田里的蔬果、毛线等等一系列材料。家长们的职业、专长各不相同,这就为充实、丰富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提供了条件。
3、综合利用教育资源,让区角活动走向社会。我们通过建立多功能社区活动网,使幼儿把已有的经验运用到社区服务中,获取新经验。如:九九重阳节,我们组织表演区的幼儿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表演唱歌,舞蹈,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一片喝彩声。手工区的幼儿做小制作送给爷爷奶奶,幼儿在表演中能力提高了,兴趣变浓了,尊老敬老的情感得到了体验。同时,将幼儿在区角中动手制作的小制作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了优良成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三、研究材料,使其与教育目标结合。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材料提供的的层次性和开放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幼儿发展涉及各个方面,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育目标投放不同的材料,组织各种区角活动以锻炼和培养孩子们的各种技能。主要包括:1)动手技能类活动,如串珠、编辫子、玩泥巴等,以孩子的小肌肉锻炼为主,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增强肌肉的协调性。2)探索发现类活动,如沙中淘宝、沉与浮、取水果汁等,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中观察、思考、比较、记录分析,发现新问题,掌握新知识。3)表达表现区,以满足孩子们表达表现的愿望,如时装表演、歌舞表演等,让孩子们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4)在运动区投放锻炼幼儿基本动作的自制简单器械,幼儿在活动时不仅能开心尽兴地玩,还锻炼了大肌肉动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四、把区角开设到大自然中去。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同时也是天然的活动区。农村中多的是土,把土做成泥,用泥做糖葫芦,做窝窝头,做汽车,还可以捡树叶,做标本,贴画,拼画……在大自然中,幼儿的想象力尽情放飞,创造力尽情地发挥,同时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是在幼儿园那狭小的空间中所不能代替的。
五、将活动区扩展到家庭之中。
自从开展了区角活动,我们不仅把活动区开设到大自然中去,还扩展到幼儿家中。首先请家长为孩子开拓一片属于孩子自己的天地,并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自由画、捏、剪、折。还可请家长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比如帮家长摘拣蔬菜,帮家长做饺子或饺子皮。只要家长肯放手,孩子就会很乐意而为。同时还增强了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丰富的乡土材料为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的区角活动仅仅是开始,但也看出区角活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深受幼儿的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我们坚信: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周遍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将越来越丰富,只要我们在贴近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区角活动内容,并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与材料积极互动,我们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会获得最大的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的教师也一定会在挖掘本土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化成长!
篇2:温州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方案
温州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方案 本文关键词:温州,乡土,编制,录像,教材
温州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方案 本文简介:附件:温州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方案(2009--2011年)一、编制背景和意义:温州是浙江省的教育大市,是浙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是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
温州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方案 本文内容:
附件:
温州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方案
(2009
--2011年)
一、
编制背景和意义:
温州是浙江省的教育大市,是浙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是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温州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雁荡山、楠溪江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温州鼓词、泰顺的药发木偶、永嘉昆曲5个项目已经文化部批准,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们创造了无数奇迹,闻名遐迩。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温州地方特色,也为了进一步挖掘温州乡土特色资源,拟组织编制温州乡土教材资源录像教材。顾名思义,乡土教材是和本乡本土关系密切的教材形式,内容涵盖当地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族风情习俗、民间工艺等。录像教材可以打破地域界限、还原事件真相,将主要内容系统、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二、编制指导思想
遵循“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的原则,充分反映温州的地方特色,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传承、风土人情,认识家乡社会发展的现状,感受奋发向上的“温州精神”,尤其是帮助学生形成公民道德、保护自身、遵纪守法、民族团结、善待环境、重视国防等基本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
紧密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让学生能通过录像资源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要体现科学性,
突出资源的教学性,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编制目标和任务
通过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挖掘温州乡土特色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和形象生动的教材资源,充分发挥录像教材功能优势,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让学生能更形象生动地了解温州地方风土人情,理解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
计划用三年时间,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县(市、区)教仪站、教育信息中心共同协作拍摄制作,即2009年--2011年完成20集专题片,每年10集。作品分为名胜古迹、民间工艺、风土人情等题材专辑。
四、编制要求:
(一)选题要求
1.体现鲜明的地域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以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特有动植物、环境保护、能源浙江、现代建设成果、著名人物、重大事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为题材。可以参考中小学各学科教材(包括地方课程教材)、课程标准的内容来选取不同的选题。
3.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二)设计思路
遵循时代性、地方性、实效性和简约性等原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作为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
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具体说明如下表。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
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简述,识别,列出,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知道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收集,阐明,比较,描绘,查找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提高
技能性
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进行,学会
情感性
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参观,观察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关注,认同,辩护,提高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增强
(三)制作标准
1.
清晰度:500线以上,磁带格式:betacom
sp。
2.
节目格式:片头:彩条1分钟
蓝底30秒,片名:10秒,字体大小适中,
片长:每个10-15分钟。
3.
拍摄、编辑提示:画面稳定、聚集清晰;构图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性、整洁性;切换准确、流畅、字幕、图表、动画等引用准确、合适。
4.
提交相关文档:乡土教材录像的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
五、编制程序
1.
各县(市、区)教仪站、教育信息中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上报选题(每个选题附主要内容)。经市电教馆审核,综合平衡地域分布,题材类型后,确定要编制的选题和内容;
2.
组织专家、专业人土撰写各个选题的录像教材文字稿本;
3.
编导根据已经通过审定的文字稿本,编写分镜头稿本;
4.
实地了解选题内容,收集材料,形成详细的拍摄方案、搭建
制作队伍框架;
5.
根据分镜头稿本,进行拍摄、编辑;
6.
提交温州市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审委员会审定;
7.
形成光盘专辑。及时转换成流媒体格式,并上传温州教育
影院,供全市师生使用;
8.
择优推荐上报温州市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审委员会并在全
省推广使用。
六、各县(市、区)乡土教材资源编制参考选题
鹿城:瓯塑、瓯绣、五马街文化、江心寺
瓯海:
彩石镶嵌、造纸术
龙湾:
永昌堡
瑞安:
温州鼓词、玉海楼、瑞安藤牌舞
乐清:
黄杨木雕、雁荡山、细纹刻纸
永嘉:
楠溪江、昆曲(南戏遗存)
平阳:
省委一大遗址、苏步青故居、谢侠逊碑林
苍南:
蒲城所(保护单位)、金乡卫、夹缬
文成:刘基文化研究、铜铃山
泰顺:廊桥、药发木偶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跨海半岛工程
七、保障措施
1.
加强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教仪站、教育信息中心要根据要求,制定本地区的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规划,建立资源评审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审核,严把质量关。
2.
加大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经费的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根据需要安排专项经费,包括拍摄设备和资源编制的相应费用,确保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3.
制定评估和奖励机制,根据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的完成质量,市电教馆组织专家按照A、B、C三个档次进行评估(标准另定),并给以相应的补助,每年对作品进行一次评比,给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4.
各县(市、区)教仪站负责本地区的乡土特色资源选题与报送,并组织人员进行编制。
5.
成立温州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编委会,负责对乡土教材录像资源进行审核,确保乡土教材录像资源的合法性、科学性、教育性、创新性、艺术性和适用性,并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