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笔记二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笔记二 本文关键词:实务,国际贸易,理论,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笔记二 本文简介:07年10月我事理的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笔记二第五章主要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种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这种产品去换取本国的劣势产品,从中获利。比较优势理.第五章主要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笔记二 本文内容:

07年10月我事理的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笔记二

第五章

主要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种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这种产品去换取本国的劣势产品,从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

.

第五章

主要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种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这种产品去换取本国的劣势产品,从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对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使贸易参加国获利。

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与内容:

1.假设:a.人类只有两个国家;b.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第一种商品高于另一国家同种商品价格,第二种商品价格低于另一个国家同种商品的价格。

2.内容:A.每个国家应当只生产它最擅长的商品;

B.绝对优势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比较优势的主要内容:

各国应该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即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可以增加世界产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参与交换的国家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比较优势也是以一系列的假定为前提的。这些假定包括: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两种产品;

2.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与非熟练之分;

3.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

4.没有运输费用;

5.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并在一国国内自由流动,而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

6.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间实行自由贸易;

7.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8.不存在技术进步。

赫-俄理论(即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要素;

2.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即生产函数相同;

3.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

4.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

5.没有运输成本、不存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

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7.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每个国家的总进口额与总出口额相等。

如何评价要素禀赋理论?

1.从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人力、土地、资本)出发,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客观实际情况;

2.将价格理论引入国际交换领域,以货币作单位,对商品的货币价格(成本)进行分析,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相比,更接近国际贸易实际;

3.赫-俄模型的某些假设前提是不符合实际的。如假设两国的生产技术是相同的,排除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2.商品价格在国内的相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资本拥有量相对丰富,按照赫-俄理论应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然而他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不同,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

1.劳动力不同质(劳动效率学说);

2.存在人力资本;

3.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4.自然资源稀缺;

5.要素密集度逆转。

要素密集度逆转:某一特定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验证说明的了什么?

1.要素禀赋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实际;

2.里昂惕夫之谜与要素禀赋理论不是理论上的对立,而是理论与实际的矛盾;

3.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实际上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理论前提(假设条件)的修正。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具有何种特点?

1.产品创新阶段,产品出口到与创新国家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

2.产品成熟阶段,最初创新国的企业通过出口来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后来则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来保持和扩大对国外市场的份额;

3.产品标准化阶段,企业通过对各国市场、资源、劳动力价格进行比较,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从事产品的生产活动。生产的最佳地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要素的密集程度会发生哪些变化?

1.在新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造新产品所投入的要素比例是变动的。

2.在产品创新阶段,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

3.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

4.产品标准化阶段,价格竞争成为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可以弥补资本的短缺。这时,产品由资本密集型转向劳动密集型。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较优势如何发生国与国之间的转移?

1.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较优势不同。

2.美国工业先进、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在开发产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

3.其他发达国家拥有较为丰富的科研力量和较强的科技实力,生产某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这些国家一方面可以把处于产品生命早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欠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处于后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比他们发达的国家;

4.发展中国家半熟练劳动资源丰富,在生产标准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是指通过大批量生产某种产品而实现单位成本的下降。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贸易理论认为,在那些较大规模经济存在意味着世界市场只能支持少数公司赢利的产业里,一个国家可能会因其有一个公司是该产业中的先行者而在某些产品的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

新贸易理论如何看待专业化生产的收益?

1.20世纪70年代,新贸易理论学家对专业化生产的收益递减的假设提出了疑问;

2.他们认为,在很多行业,由于存在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生产的收益是递增的。专业化生产促使产量增加,生产的单位成本下降,规模经济效益提高。

3.规模经济效益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固定成本被分摊到了大规模的产量上。

先发优势:是指能最终促使一个公司成为某一个产业先行者的经济和战略优势。

获得先发优势的企业为什么能够获取规模经济的收益?

1.新贸易理论学家认为由于存在较大的规模经济,在许多产业世界需求只能支持少数几家公司赢利;

2.而获得先发优势的企业首先进入市场,取得规模经济,并能封锁住世界市场,阻止后来者进入。即,先行者获得规模经济的能力对于后来者进入市场形成了一种障碍。

为什么说新贸易理论说明了比较优势确立的一个重要来源?

1.新贸易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比较优势是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而在不完全竞争的状态下,规模经济是独立于比较优势之外的又一引发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

2.从本质上讲,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并无分歧,因为规模经济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生产率,所以新贸易理论实际上说明了比较优势确立的一个重要来源。

哪些基本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

1.要素禀赋。一个国家在生产要素方面所处的地位,这些要素包括参与某一产业竞争所必须的熟练劳动力或基础设施等;

2.需求状况。国内市场对该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

3.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国内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

4.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有关公司的创立、组织和管理的规定与特点以及国内竞争状况。

政府在增强一国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

1.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政府的实际作用是下面或负面地影响每个基本变量。

2.政府在增强国家竞争优势中起着个别企业无法起到的作用,能为企业创造有利环境。

3.政府政策主要是间接影响宏观经济格局,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为增强国家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当:

1.关注特殊要素创造,加强教育、科研文化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2.避免干预要素和货币市场,由市场引导资源流动;

3.实施严格的产品、安全和环境标准,迫使企业改善质量、升级技术;

4.鼓励持续投资于人力技能、创新和物质资本的目标;

5.放松管制,限制垄断,鼓励竞争,实施把垄断法;

6.拒绝管理贸易政策和手段,开放市场,鼓励内外竞争,促进企业创新。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