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胡同文化及心得体会

胡同文化及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及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教《胡同文化》的心得体会语文组李健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能够有这样一次在全校老师面前上汇报课的机会,我感到十分幸运。在许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我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公开课,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树立了信心;但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许多缺点和不足。以下便是我对本次汇报课的一些浅

胡同文化及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教《胡同文化》的心得体会

语文组

李健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能够有这样一次在全校老师面前上汇报课的机会,我感到十分幸运。在许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我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公开课,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树立了信心;但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许多缺点和不足。以下便是我对本次汇报课的一些浅显的心得体会。

教学目标的确定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讲的是序言,因此,要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但与此同时,这篇文章又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序言。从题目来看,“胡同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甚至可以写成一本书。但作为一部摄影集的序言,作者仅用了几千字,足见作者对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通过阅读,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学习在既定主题下对材料进行适度收放的散文技巧。

此外,从作者的经历来看,汪曾祺先生祖籍虽为江苏高邮,但久居北京,也算是个老北京了。因此,作者对老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都有着深厚的情感。而对这种情感,作者并不是直接地表达出来,而是通过老北京人特有的慢条斯理、不火不愠的劲头和老北京人特有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二确定为:品位文章清新又不失风趣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份怀旧与超脱的情感。

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语文组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大体设计为:"胡同——文化——情感"三个阶段,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全文的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为后面划分文章段落层次设置良好的铺垫。在每个阶段中,我首先提出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去分析问题,最后在我的引导之下由学生通过总结、概括来解决问题。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我适时地注意了横向的联系,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与此同时,我还注意了每个不同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从纵向的角度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脉络。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流畅性。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不但在课前设计了以“记忆中的建筑”为核心的导语,还在第一阶段中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北京胡同的FLASH动画,让学生对北京胡同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受和了解。在本节课的最后,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份对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没落的怀旧与超脱的情感,我为学生们播放了一首反映新旧北京风貌、人民生活变化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并根据歌词内容配上了相关图片,让学生们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去感受北京的变化,进而更深层次地领会作者对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没落的情感。整节课也在大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共同达到高潮时结束,这样利于学生在课后对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仍有深深的思考和回味。

教学后的反思和领悟

(一)打好基础,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语文学科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工具性。在《胡同文化》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这篇课文虽是一篇序言,但它同时也是一篇结构严谨且颇具韵味的散文。因此,我觉得在本课的教学中应以本篇为例培养学生阅读散文和写作散文的基本技能。本文结构严谨,作者分“胡同——文化——情感”三部分,层次非常清晰;每一个自然段的首句多为此段的中心句,交代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其他各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的;全文第5自然段为过渡段,作者由建筑学意义上的胡同联想到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进而联想到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最终非常自然地过渡到北京的胡同文化。以上这些特点对于学生阅读、写作散文都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学生在阅读散文时,要通过寻找过渡段和过渡句来理清文章结构层次,而通过抓住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来快速地掌握各段的段意。学生在进行散文写作时,散文的结构要先从全篇入手做好整体性的构思,而后安排好各个自然段的中心,最后用过渡句或过渡段将各个自然段自然、流畅地衔接起来。通过《胡同文化》这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阅读和写作散文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从根本上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二)扩展视野,强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在《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学科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的特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胡同文化》是一篇具有人文底蕴的文章,它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及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没落的态度都是很好的人文教材。因此,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本篇课文的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没落让我们对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等都存有几许叹惋之情,进而使学生树立保护具有民族古典特色事物的观念。从作者对老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留恋之情中,我们学到了要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所谓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没落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商品几经济大潮之下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也只有用这样辨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我们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事物内涵和外延,进而为下一步顺利地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理念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堂应“以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语文课堂的主角,而只是一位引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在《胡同文化》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力图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问题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相互讨论来共同分析问题,最终,通过老师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自己完成总结和概括,并找到答案。关于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没落的情感的问题,我尝试给学生比较自由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胡同和胡同文化没落的看法。对学生们不同的看法,不要武断地给以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与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引导,来使学生学会如何全面地、辨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我努力克服自己语言不够简练的老毛病,力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北京胡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很多的学生都从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对北京胡同有所了解;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去过北京、看过北京的胡同,所以对北京胡同的印象多是比较模糊的。在进行《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北京胡同有一种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尝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赏图片和影像资料,来形成对北京胡同的感性认识。在本学期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到了其突出的优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密度和效能。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往往会出现影响自己思路的现象。甚至有时课件做的华而不实,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因此,我在制作《胡同文化》课件时,坚持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本着“简洁、实用又不失观赏性”的原则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自己为本,把课件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去运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我在走上讲台的这四个月中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直观、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在许多老师的帮助之下,我也在逐渐地进入角色,逐渐地成长。尤其是这次汇报课,不但使我得到了难得的锻炼机会,而且使我在一定程度增强了信心,更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但与此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平淡,缺少激情;声音比较缓和,缺少抑扬顿挫的变化;肢体语言比较僵硬,表现力不强;教学语言不够严谨,表达不够简洁;知识体系不够完备,有些知识不够准确等。这些缺点和不足需要我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每天每节课上踏踏实实的努力来不断改正、完善。真诚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锻炼机会,感谢众多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将成为我永远勉励自己的话语。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