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高处坠落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处坠落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本文关键词:高处,处置,安全生产,坠落,事故现场

高处坠落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本文简介: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市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桥梁工程二标段(海韵桥)项目部2013年10月目录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1事故类型11.2危害程度分析11.3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12组织机构与职责

高处坠落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本文内容:

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珠海市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桥梁工程二标段(海韵桥)项目部

2013年10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

1.1事故类型1

1.2危害程度分析1

1.3

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1

2

组织机构与职责1

3应急处置2

3.1应急处置次序2

3.2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措施2

3.3.事故报警方式、报告内容及要求3

3.3.1报警系统及程序3

3.3.2现场报警方式4

3.3.3事故报告内容4

3.3.4报告时限5

4注意事项5

4.1

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5

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5

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5

4.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5

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6

4.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6

4.7

其他注意事项6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高处坠落是建筑施工中五类最常见的伤害之一,在桥梁、隧道、地铁站台、高架轨道交通,深基坑作业中最多见。

高处坠落事故是指人由站立的工作面失去平衡,在重力作用下坠下引起的伤害,主要类型有:踏空下跌、滑跌、失稳下跌等。

1.2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及高坠这五类事故是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5%以上,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占35%左右。可见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频率很高,其事故发生的频率是这五类事故中最严重的,。

高处坠落是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高处作业工一般存在作业人员多、立体交叉多、面积大、时间周期长、材料设备投入大等特点,如果发生深基坑高坠事故,往往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为:

1、人员伤亡惨重。高处坠落对人体会造出手足骨折,颅脑损伤,颈椎腰椎骨折错位,胸部骨折、出血、休克、死亡等危害。

2、经济损失大。高处坠落事故会造成停工停产,拖延工期,财产损失。并会引起抢救医疗费用,事故现场维护、清理、恢复、事故经济赔偿等经济损失。

1.3

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

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为高处作业平台发出松动、异响,材料磨耗、磨损超标,或施工作业防护装置缺失或失效,且有人员、设备处于非安全区域或状态。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预案是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市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桥梁工程二标段(海韵桥)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的子预案,本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与职责详见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市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桥梁工程二标段(海韵桥)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的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次序

人员营救

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控制发生危险源

保护、封锁现场(铁路、公路有影响的还要及时封闭),扩大应急通知项目部有关人员,报告当地政府协调

及时抢险、救援,开通现场正常道路交通秩序

清理现场善后处理

恢复施工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必要时扩大应急

图04

应急处置次序图

3.2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当事故发生后或发现事故预兆时,最早发现者立即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可立即采取正确的方法施救,向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2)按照应急程序处置,指挥部门迅速成立。

(3)有关人员与距离最近医院联系,或联系120急救中心。

(4)迅速判断事故发展状态和现场情况,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判断清楚被坠落伤害人员位置后,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抢救。

(5)应急响应指挥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专业队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事故现场,并迅速开展救护工作。

(6)事故现场在通知有关部门的同时要保证事故现场道路畅通,保证救援能够顺利到达救援现场。

(7)指挥抢救人员应立即、尽快的了解高坠事故的现场,摸清现场是否还存在产生高坠的可能,如存在应立即进行加固,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以避免造成新的高坠事故;同时还应尽快了解高坠现场的情况(伤亡人数、人员坠落伤害情况),避免指挥上的失误。

(8)各抢险组在进行救援时应作到相互的沟通与协调,在行动上要保持高度一致,在搜救伤亡人员时各抢险组要密切注意事故现场动态。高坠伴随人员被掩埋情况的,尽量使用软质工具或人工挖掘,如用机械设备时,要准确的确定被救人员的方位,在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下进行挖掘,严格避免被救人员的负伤。当人员被构件卡死无法摆脱时,抢救人员要用切割设备,小心切割掉卡死构件,然后搬离伤员。对较重、较大的建筑构件可用吊车吊移,在没有被埋压人员之处,且不会对被埋压人员造成危险的地方可使用工程机械,以加快搜救进程。

(9)工程事故救援组有关人员进行清理设施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抢救重点是集中现场的人力、物力、设备尽快把压在人上面的设施、构件搬离,受伤者抬出来并立即抢救。

(10)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现场安全负责人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

(11)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12)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救护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死亡应有医生来判断。

(13)抢救人员发现被救人员出现呼吸不畅休克时,现场救护人员立即清理呼吸道杂物,并进行紧急人工呼吸,待呼吸顺畅时立即就近送往医院救治,出现其他伤亡人员救护人员立即就近赶往医院救治。

3.3.事故报警方式、报告内容及要求

3.3.1报警系统及程序

(1)事故发生后或有可能发生事故时,目击者有责任和义务立即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

(2)施工现场负责人调查掌握情况后,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对可能发生人员伤害及以上级别的生产安全事故,立即启动本项目部现场应急预案实施自救,并通报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各成员部门以及应急工作组负责人。针对可能出现死亡或重伤1人及以上的事故,由项目负责人上报分公司、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

(3)报警网络

公司安全生产

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中心

分公司安全生产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项目部

主要负责人

当地政府

及相关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

业主代表

项目监理单位

项目总监

生产安全事故

现场发现人

箭头说明:

主报告

支报告

图02

高处坠落事故信息报告流程图

(4)对于项目部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人员死亡1-2人,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Ⅱ级及以上级别安全事故,或项目部的应急救援资源无法满足救援需要时,或事故有可能涉及到外单位的人员、设施的安全时,可在报告上级单位、相关单位的同时,直接向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报告请求救援。直接向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请求救援。

3.3.2现场报警方式

⑴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及周围群众采用口头、喇叭等报警方式。对上级单位和当地政府、供电部门、外部救援机构采用固定值班电话、手机、传真等报警方式。

⑵施工现场发生火灾事故时,同时拨打火警电话:119。

⑶事故现场如有人员伤亡时,同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

⑷施工现场以电话方式报告后,随后用书面材料以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报告分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体见《各级应急组织主要成员及通信联络表》)。

3.3.3事故报告内容

⑴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人员伤亡;

⑵事故发生单位名称,事故现场项目负责人姓名;

⑶工程项目和事故险情发展事态、控制情况,紧急抢险救援情况;

⑷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分析;

⑸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3.3.4报告时限

事故发生后,对发生人员死亡或重伤1人及以上级别的生产安全事故,半小时之内由项目负责人向分公司应急指挥救援中心报告。同时,根据事故中伤亡人员人数和可能造成的损失,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分别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等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别、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事故简要经过和采取控制措施情况做出报告。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4注意事项

4.1

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参加抢险救援前,应正确配戴好安全帽、防滑鞋。

(2)、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带要高挂低用,防止操作碰撞,并将绳子牢系在坚固的建筑结构上或金属结构架上。

(3)、涉及到现场可能有通电电线或电缆时,事故抢险人员要配戴好绝缘防护用品。

(4)、如果支架坍塌现场影响到周边车辆通行时,而交通疏导人员应穿反光衣。

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检查所使用的救援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随身携带的工器具必须用绳索等系挂在身上,防止掉落伤人。

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确保自身安全后,方可参与救援。在控制事态发展抢险时,要按操作规程和施工工艺作业;针对人员受伤部位、伤势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救援措施,严禁盲目搬运背扛以及不恰当的止血措施。

4.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受伤人员没有能力摆脱被困环境时,在救援人员没有到达之前,尽量保存自身体力等待救援,在救援人员到来时,尽最大能力进行呼救;

(2)当受伤人员伤势不严重,且有能力摆脱被困环境时,应尽快逃离危险境地,并查看周围有无被困人员,同时向救援人员呼救。

?

(3)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

(4)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

(5)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有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

(6)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

?

(7)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

(8)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为宜,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

1

小时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9)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

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正确判断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决不能因怕扩大事故影响,对不能组织抢险自救的,强行组织自救,而不向外部请求救援。对无关人员要迅速组织撤离现场或危险区域后,做好安全防护后,才能动用大型机械设备抢险救助。

4.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结束后,立即查看事故现场是否还有不安全因素,是否还有被困人员,并采取妥善防范措施。

(2)、抢险结束后,对应急预案的整个过程进行评审、分析和总结,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评审及修订,使以后的应急预案更加适用。

4.7

其他注意事项

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和对外信息发布时,必须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指定的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接受采访、发布信息,更不能夸大事实。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6

~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