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框架 本文关键词:中国,政治制度,框架,单元,古代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框架 本文简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单元知识结构1、王位世袭制2、分封制3、宗法制4、礼乐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选官、用官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开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中央地方:郡县制秦朝建立从汉至清的演变秦:丞相,百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框架 本文内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单元知识结构1、王位世袭制
2、分封制
3、宗法制
4、礼乐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选官、用官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自秦开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中央
地方:郡县制
秦朝建立
从汉至清的
演变
秦: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于一身,位高权重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宰相权力一分为二(中朝与外朝)
隋唐:三省六部制,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决策、审议、
执行)
宋:二府三司制,宰相权力一分为三(行政、军事、财)
元:一省代三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明:废宰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主要看门第出身)
科举制:隋炀帝时形成。1905年,清末新政中废除。
汉朝:察举制
(评价标准为人的品行,东汉中期以后,察举制为地方豪强控制)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秦:郡县制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制(郡国制)
封国导致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中期:设节度使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具体措施需要掌握,祥见课本P13)
元:行省制度(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省制的开端。
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皇权PK相权)
中央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中央PK地方)
地方
2、
重要概念与重要问题补充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集权制度: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央和地方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
2、
形成条件
(1)
经济条件: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加以保护。
(2)
政治条件:地主阶级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
(3)
思想条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3、
作用影响(先辩证,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来思考)
积极:
(1)
政治上,有利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2)
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如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3)
文化上,一方面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促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范围内传播。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1)
政治上,长期人治,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2)
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社会的落后。
(3)
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导致国民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2)
比较明清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的不同之处(从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思考;还记得比较两个历史事物的方法吗?从背景、内容、影响、性质、目的五方面考虑)
1、
背景
明清内阁:封建经济发展(经济),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政治)
近代西方内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完成(政治)
2、
内容(权力、地位)
明清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宰相的重设,其职权与地位的变化完全取决于皇帝。
近代西方内阁: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英国的内阁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内阁首相实际上控制行政权、立法权等大权;总统制下的内阁(如美国)由总统组建,不对议会负责,与议会相独立,相制约。
3、
影响
明清内阁: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标志,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近代西方内阁: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3)
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
1、推行于西周,春秋走向瓦解的分封制;
2、春秋战国至元建立前,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
3、确立于元朝的行省制,行省是中书省(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一省代三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相同点:
三者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性质),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目的),都
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影响)。
注:
1、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衰落的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正好反映了社会的衰落。对比同时期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中国的政治制度落伍了。1840年,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与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相遇,中国战败了,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的破产,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都想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中的君主立宪制,但没有成功;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想在中国建立如美国般的民主共和制,结果也没有成功。五四运动,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开始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
第二单元所学习的主要是西方政治制度的两个源头: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律(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即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注重法律,提倡法律至上),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律都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不同的土壤培育出不同的文明,世界文明有多样性,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