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评价方案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中医,评价,医院,方案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评价方案 本文简介:福建省2014年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评价方案项目分值评价要点检查方法扣分理由扣分得分一、加强队伍建设(40分)102055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低于60%的,临床科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基础理论扎实,熟练掌握常用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评价方案 本文内容:
福建省2014年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评价方案
项
目
分值
评
价
要
点
检
查
方
法
扣分理由
扣分
得分
一、加强队伍建设(40分)
10
20
5
5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低于60%的,临床科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基础理论扎实,熟练掌握常用方剂。
病房护理人员与病区实际床位数比例达到0.4:1
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70%。
查阅材料,<60%的,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60%的,若2013年临床科室仍招聘非中医类别医师,加扣3分。
三级医院抽查20人,二级医院抽查10人,具体考察内容及评分标准另外制定(二级医院由设区市卫生局自行制定)。评价得分以被抽查人员的平均得分折算。
查阅人事档案并实地考查1个病区近3个月护理人员排班表,比例不达标的不得分。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0.5分。
二、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50分)
15
10
20
5
1.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至少3个以上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注:1.二级医院病种数为2个以上;2.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2.医师掌握本专科诊疗方案。
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4.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
以下抽查2个临床科室,其中1个为重点专科,另一个为非重点专科。
1.
抽查2个临床科室,无中医诊疗方案,不得分;每少一个病种诊疗方案,扣3分;诊疗方案基本要素(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不全,每少1个要素,每个病种扣0.5分。
2.
未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每个病种扣2分;未体现本科临床实际和特色,每个病种扣1分;诊疗方案不完善的,酌情扣分,每个病种最多扣2分。
现场访谈2个科室各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初、中、高级职称各1名,且含科室负责人1名),每人访谈1个优势病种。科室负责人未掌握本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扣5分,其他医师未掌握,每人扣3分,掌握不全面,酌情扣分。
抽查2个科室各10份病历(至少有3个病种)。未执行本科诊疗方案,每份病历扣2分,部分执行,酌情扣分。
查阅上年度资料,未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与特色进行定期分析、总结和评估,每个病种扣2分,总结、分析、评估不到位,酌情扣分;未对诊疗方案进行优化,每个病种扣1分,优化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三、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提高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率和中药使用率(40分)
10
10
10
5
5
1.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中医医院三级≥60种,二级≥45种;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40种,二级≥30种。
2.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中医医院≥10%,中西医结合医院≥7%。
3.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数比例,三级中医医院不低于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总数的60%,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二级中医医院不低于50%。门诊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中医综合治疗室(区)建设符合相关要求。
4.
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中医医院≥60%,中西医结合医院≥40%。
5.
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中医医院≥30%,中西医结合医院≥20%。
降低采用钢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病人的比例,提高应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病人的比例。
查阅近1年相关资料,每少1种扣2分。
查阅上年度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等以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为主的科室资料,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2分。
查阅相关资料和年度统计报表,并实地考查40%的科室。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比例不达标,或门诊未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不得分。有中医综合治疗室,但未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工作,或无工作记录,每科扣2分;中医综合治疗区未开展医疗工作,扣4分;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不符合要求,每科扣2分;中医综合治疗区建设不符合要求,扣5分。
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0.5分。
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
以下内容只记录,不评分:
查阅今年1~9月统计资料,
四肢骨折病人总数:
其中钢板固定治疗人数:
小夹板固定治疗人数:
小夹板固定治疗率为:
四、落实处方点评制度,中医病历和中药处方书写规范,中成药和抗菌药物应用合理(90分)
5
45
10
10
5
15
1.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有制度、有执行记录,定期点评,并公布结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
2.
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首次病程记录、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
3.辨证使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门诊中成药配伍合理,符合联合用药原则,使用剂量、用法正确。
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
5.处方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6.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4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30%。
查阅资料,内容有缺项、工作不理想的,酌情扣分。
抽查近1年20份病历,四诊资料不完整,每份病历扣1.5分;理法方药不一致,每份病历扣1.5分;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及书写不符合要求,每份病历扣1.5分。
抽查近1年10份病历,使用中成药无记录、未辨证或辨证不正确,每份病历扣0.5分。
抽查近1年20张中成药处方,无病名诊断、证候诊断,用药不合理,剂量、用法错误的,每张处方扣0.2分。
抽查近1年门诊饮片处方,处方格式及书写不符合要求,每张处方扣0.5分。
抽查20张抗菌药物处方,不符合要求的,每张处方扣0.5分。
查阅前1年相关资料,并随机抽取前1年的Ⅰ类切口病历10份。每超过5个百分点,每项指标扣3分。
2
五、加强医院感染
管理(10分)
2
4
2
2
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
2.开展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重点部门(手术室、ICU、产房等)分区、布局符合院感要求。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
3.医院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符合相关要求。
4.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始记录与报告。
查阅相关资料。专职人员或监测设施配备不符合规定,扣1分;医院感染监测不符合要求,扣0.5分;无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扣0.5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随机抽查1个重点部门和1个重点部位。未实施监测,不得分;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未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扣1分;未制定主要部位院感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每处扣0.5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设备、设施、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与消毒剂不符合消毒规范,每项扣0.5分。
查阅近1年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无操作规范与标准,不得分;无监测原始记录与监测报告,每项扣0.5分。
六、加强行风建设,改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70分)
10
5
5
10
2
2
2
2
2
5
3
2
5
5
5
30
(一)加强医院行风建设
1.落实医疗行风“九不准”,未发生经有关部门查实的违规、违纪案件。
2.加强医院投诉管理,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台帐清楚,有处理结果及整改措施。
(二)改善服务流程
1.门诊布局流程合理,简化服务流程,完善自助服务模式,缩短等候时间,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2.落实首诊负责制,急、危重患者优先处置,实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3.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除向患者提供纸质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外,还可以提供现场、电话、短信、网络查询中至少1项查询方式。
4.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持有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患者,门诊每项诊疗服务不单独缴费,所有诊疗过程结束后再统一结算,患者出院费用做到即时结报。
5.落实延长慢性病患者门诊处方用量及择日住院前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新农合住院费用2项政策。
(二)改善服务环境
1.医院环境整洁、舒适,有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开展创建无烟医院活动,应有的各类标识规范、醒目。
2.完善保护患者隐私、安全等设施。查体、超声、心电、影像等检查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施,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时,有护士或家属在场。医学影像检查等有放射危害的区域应有对医护人员和患者防护措施并落实。
(三)改善服务质量
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以护理内涵建设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四)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五)推行节假日门诊
医院保证开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和药剂等主要科室,并逐步扩大节假日门诊的临床科室开放数量,鼓励开展延时门诊、夜间门诊等医疗服务形式。
(六)开展社会评议医院活动
社会评议满意度应达到85%以上。
查阅有关资料,相关制度及落实记录不全的,酌扣0.5-2分;发生违规违纪案件的,扣3分。
查阅相关资料,管理不到位的,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发现一项不符合要求的扣0.5分。
现场考核医务人员,发现不熟悉首诊负责制、“三先三后”制度的,每人扣0.5分。现场查看或询问急诊患者,发现未落实首诊负责制、“三先三后”的,每例扣0.5分。
现场查看或询问患者,未能达到要求的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或询问患者,持有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患者,未能实现所有诊疗过程结束后再统一结算,出院费用即时结报的,扣2分。
抽查有关资料或询问患者,政策未落实的,每项扣1分。落实不到位的,酌情扣分。
现场查看,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的,扣0.5分。
现场查看或询问患者,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每发现一处扣0.5分。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酌情扣分。
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例,三级医院未达100%,二级医院未达50%,每低5%,扣1分。
1.
未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扣5分,三级医院开展预约形式达不到3种的,每少一种扣1分。
2.
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号源未全部开放预约的扣1.5分。门诊月平均预约率低于50%,月平均复诊预约率低于60%,口腔、产前检查月平均复诊预约率低于80%的,每低5%分别扣1分。
通过暗访、现场检查,未开展节假日门诊的不得分,主要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节假日未开放的每少1个科室扣1分。不能满足患者就诊需求的扣3分。
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委托开展的第三方调查结果进行评分。满意率<85%,但≥75%的,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75%的不得分。
总
分
300
最后得分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