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方案 >> 应急预案 内容页

《防汛应急预案》

《防汛应急预案》word版 本文关键词:防汛,应急预案,word

《防汛应急预案》word版 本文简介:**镇**村防汛应急预案一、村基本情况*村位于**镇东部,地处**水库上游,距离**场镇23公里,全村共235户,1035人,辖6个村小组。本村与坪上村、努力村和坪坝大梁接邻,村级公路贯穿全村,使**村与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全村村行政区域共271.15公顷,拥有耕地48.17公顷,。2011年全村人

《防汛应急预案》word版 本文内容:

**镇**村防汛应急预案

一、村基本情况*村位于**镇东部,地处**水库上游,距离**场镇23公里,全村共235户,1035人,辖6个村小组。本村与坪上村、努力村和坪坝大梁接邻,村级公路贯穿全村,使**村与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

全村村行政区域共271.15公顷,拥有耕地48.17公顷,。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231元,村中以种养殖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常年种植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喂养山地鸡、山羊等家禽。

二、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由于我村所辖土壤成分复杂,部分辖区土质疏松极易发生地质灾害,近年来虽未发生较大地质灾害,部分区域由于水土流失、山洪等也发生了小规模自然灾害现象:一是部分地方由于河道曲折,遇到大水冲击造成河岸发生垮塌;二是部分农户周边种植区域由于河道堵塞,植被稀疏等也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现象。

三、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一)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鉴于我村防洪难度大等特点,今后将加强与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联系,向有关部门共享防洪等相关经验交流,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完善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制定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做好搬迁避让、防灾管理等工作,使我村防洪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于资金、技术等使我村防洪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山洪沟、泥石流沟治理存在一定难度,在滑坡治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方面困难进一步凸显。

(三)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现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以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本预案界定的山洪灾害危险区是指我村暴雨中心区域内,山坡度在30°—45°之间,地质条件差,遇强降雨极容易引发河沟洪水泛滥的洪泛区,或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地带,降雨强度在70mm/d以上的情况。

四、组织机构

(一)成**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

为有效防御因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山洪灾害,切实加强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成立**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长:施后毅

支部书记

副组长:罗

村主任

员:罗泽超、陈夕波、

坤、

张永超、

张永生、叶显忠、李昌权、罗世革

全村对辖区内的山洪灾害防灾减灾工作负总责,支部书记为全村山洪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山洪灾害防治具体责任人。

(二)职责

村山洪灾害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负责水情、雨情、险情、灾情的信息发布,进行宣传发动,落实防治措施,负责辖区范围内的防灾、减灾和自救工作。

五、监测通信及预警

(一)山洪灾害雨量临界值

根据的降雨强度及降雨范围,当在24小时内暴雨强度达到降雨量50-100mm为山洪灾害临界值。

(二)预警实施程序

为让群众及时躲灾、避灾、减少山洪灾害损失,在一般情况下,按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同时根据我村的设施现状,预警灾害信号发送是:村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村组长用电话发送,一旦发现险情时发送采用拉警报、鸣锣、喊话相结合,信号发送者均为单位责任人。在汛期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相互之间均用电话联系。村组明确1-2名责任心强的信号发送责任人,在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严重险情信息后,信号发送人必须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出报警信号。如遇紧急情况(大体积崩塌、滑坡、泥石流、重点河堤工程的洪水即将漫顶或坝体出现裂缝、管涌、滑坡、有溃坝可能时),村、组可直接通过电话报告县防汛指挥部。

六、安全转移方案

(一)人员转移

各居村民接到转移信号后,必须在转移责任人的组织指挥下,迅速按预定路线安全、有序地转移。转移工作采取村、组干部层层包片负责的办法。发布险情报告及指挥受灾人员的转移工作,由村支两委负责。

(二)转移安置的原则和责任人

转移安置的原则是: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人员,后威胁区人员。信号发送和转移责任人必须最后离开山洪灾害发生区,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三)安置办法、地点及人数

山洪灾害发生后,原则上向附近的高地撤退,具体撤离路线及地点如下:坎上院子向钥匙坪方向撤离至安全地段;梅家岭向钥匙坪方向撤离至安全地段;刘**和月亮坪向沙树垭口方向撤离至安全地段。人员安置的方法应本着就近、安全的原则,采取分散、集中、搭棚等安置方式。

七、抢险救灾

(一)抢险救灾准备

1.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设施等形式,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

2.做好抢险救灾物资的准备,包括应急抢险人员、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等准备。

(二)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村防御领导小组及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3.发生灾情后,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妥善处置人畜遗体。

5.

村支两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工作,由民政办为主,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由卫生院为主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6、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八、保障措施

(一)查险处险

汛前,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加强对防洪堤工程、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区、路坝、跨河建筑等有可能影响泄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进一步加快我区防洪工程建设,使其更快更好地发挥防洪保安作用。

(二)宣传发动

利用广播、远程教育设施、会议,即发资料、办宣传栏窗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御山洪灾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体防治措施,范围和地点,防山洪的组织机构和职责、联系方式,紧急避灾的程序、信号、临时转移的安置方案、转移的路线、地点、安置办法等,使区域内的群众掌握简单的察灾防灾知识。*镇**村村委会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