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想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要重视学科课程,另一方面要认真开设活动课程。这两个课程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紧密配合,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学科课程,由来已久,无须赘述。今天,我们来谈谈在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是活动课程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活动,所以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使儿童获取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这与我国开设活动课的指导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活动课程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这个目标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狭义上主要指意志、情感、性格、兴趣等,是学习的动力系统。活动课内容编排不强调逻辑结构,只注意学生的心理结构,内容趣味性强,组织形式灵活,学生特别喜欢。如在低年级活动课《如何让船飘得稳》、《图形组织》、《一蛋孵百鸟》等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记录了学生的表现,结果显示活动积极与否取决于兴趣的强弱。活动课强调学生的“活”与“动”。教师不要居高临下,而应自觉担当“伴奏者”的角色,“以学立教”,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让步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意展示自己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分析案情》、《遇到灾害时怎么办》、《鸟与兽》的活动课上,学生以兴趣炽心,非智力因素培养落到实处。我想念活动课在这方面的探索会使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制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断加强,会使智力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电子专业的学生学习年毕业时,所学知识25%已被淘汰,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充电”然后一辈子在工作岗位“放电”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来临,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为此,在活动课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突出该课和的非学科性特点。活动课要严格区别于学科课程。活动课上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从而激发创新能力。在《设计手套》这节课里,教师不要多讲设计要求,尽量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大胆描绘,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少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风解。教师做为一个“观众”,“听众”,还主动性给学生,这种师生间,学生间自由,平等气氛的营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思维活跃,奇思妙想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即使是一些看来幼稚的,肤浅的想法,我们也应报以诚挚的鼓励;其次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核心。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独特性。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开展不同层次的训练。在六年级《‘没理讲理’》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学生发言争先恐后,互相启发,这样思考问题更加开阔、全面、不拘一格;最后,教师要更新观念,走出“智力高,创造力就强”的误区。学生创造力发挥,智力只是一个基础,情商因素影响不容忽视。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创造力培养开辟了新天地。
三.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活动课内容包括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学生爱上这门课,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点:1、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思和习为核心,创设了生动活泼、民主协商、探究的活动气氛,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三论”(讨论、争论、辩论)和“三动”(动脑、动口、动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2、教材新颖,淡化分数的评估手段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
活动课程在我市开设时间不长,做为一名活动课教师,我们应大胆探索,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地抓好活动课。让它在素质教育的园地里绽放出奇光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