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的常见的材料根据来源分为天然、合成、混合三种
2、熟悉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的性质,并能够针对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材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协作探究,认识生活中的材料,学会怎样选择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材料的性质和选择
教学难点:材料的选择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地质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内容主要涉及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合理的选择材料。该部分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实现设计意图为后面选择工艺等一系列的基础。课标中对材料具体的要求是:能够根据设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材料遍布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又恰恰是我们适用生活的基本能力,是高考中基本能力测试的一个考点。其中合理的选择材料,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如何权衡选择,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协商”三大意识的主要手段之一。
材料的性能是为材料的选择服务,本节课的学生重点具备的能力就是要能够挑选出满足自己设计需求的材料。为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加深学生印象,采用任务驱动,设计一个情景,在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的完成对材料性能的认识,在体验中体会材料选择的原则,在最后的评价金镶玉中,强化对难点部分的应用。
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多媒体、小组探究、自主学习、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教学意图
复习
根据《体验计划》提出本节课的内容
1、你采用什么材料?
2、需要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你真的会用吗?
3、需要用到哪些工艺?
引入本章内容
一、材料的分类
向学生展示图片
观看并思考,这些建筑分别使用了哪些主要材料?
情景导入
学生回答材料时在黑板记录
回答
初步找出材料
提出材料可分为天然、合成、混合三类
学生自学课本后对上述材料分类
内容简单自学后应用
总结三种材料的情况
分别举例
针对生活中进一步应用
回放图片并总结上述材料,提出生活中常见材料为木材、金属、塑料
总结并为后面内容铺垫
二、材料的性质
创设情境:端午节刚刚过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很多方式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吃粽子、赛龙舟等,假设我们班要利用我们生活的中这些常见的材料做一个屈原的塑像。
提出问题一:在我下面给出的常见的材料中请问应该使用哪些,为什么?完成附表
带着问题马上自学课本p93-95常见材料的性质,完成塑像材料的选择。完成附表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完成对材料性质的认识和材料选择的初步体会
在展台填写,并做适当的点拨
学生回答,完成附表即塑像材料的选择
视频展台
提出问题二:若为开拓文化产业,推向市场,用屈原的雕像作为旅游工艺纪念品该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学生讨论过程中,指导学生着重考虑材料的加工制作以及材料所表现出的质感
小组讨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材料适合作为工艺品完成其市场产业化?
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有一定难度,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辅导中引导学生从而初步体会材料选择的依据
适当点拨
学生展示自己的材料方案,并阐述理由
三、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辅导学生在材料选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价值、现有的加工条件等
继续我校《体验计划》,小组讨论探究,并确定展示自己方案的人选以及选择使用材料的理由
继续完成设计的过程,进一步的应用所学,并开始尝试选择材料
记录学生所提到的选择材料的理由
学生展示
学生自主总结选择的依据
总结并与课本相呼应,确定最终选择材料的依据,重点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采用新的技术来研发木材的替代产品,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人类共同的“肺”。
材料的工艺性能方便实现制造并能够优化生产
材料的质感要考虑人文、历史、民族等要素
安全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选择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环保材料
注意市场调研,尽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注意材料的回收利用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标准件
着重提出,开拓学生的思路,不要局限在局部的环保上,要大处着眼顾全大局,同时体会技术革新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
照应前面奥运导入,综合应用知识评价奖牌
提出问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对08奥运会奖牌“金镶玉”做简要评述
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传承文化提升爱国热情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学生选择材料时,需根据条件权衡各原则间的关系,有所侧重。
学生回答
2、价值
3、深厚的文化内涵:
学生做本课小结
呈现材料根据来源分为天然和合成和混合。学习了常见的材料的性质
选择材料的一般原则
作业探究
该活动既包含课堂内容,又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从而提高学生适用生活和社会的基本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材料的性质,并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比较肤浅,课堂中设计的内容局限性比较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还有很多,学生对这些材料的性能认识并不是很好,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生活,积累经验,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的渗透。
附表:
雕像
底座
杉木
杉木
松木
松木
樟木
樟木
株木、梓木、铁木
株木、梓木、铁木
人造板材
人造板材
金属
金属
塑料
塑料
另附:我校学生体验计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