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一下期终语文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请将相关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红色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混沌hún   一瞥piē  恰当dāng  锱铢必较jiào
  B.剔除tī   即兴jì  蕴藉jiè  戛然而止gá
  C.间断jiān  模糊mō  付梓zǐ   举目瞭望liào
  D.俯瞰kàn   冒昧mèi  搅扰jiǎo  宛如皓月hào
  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幅射 婉转 讫今 肺腹之言
  B.狭隘 斟酌 吝啬 变幻莫测
  C.分辨 调合 进贡 幅圆辽阔
  D.会聚 像貌 急巨 索然无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拉马克曾用一句话_____地概括了这一问题,他说:“观察的材料已经明显地证明了种的不变理论的荒谬。”
  ②宇宙的无穷奥秘,还要靠我们去______,因为至今尚无迹象表明,地球以外存在更高级的生命。
  ⑧剧中人物个个有血有泪,他们把在白人误解和歧视下的满腔愤怒,像山洪______一样,倾泻无遗。
  A.简洁 发掘 暴发 B.简捷 开掘 爆发
  C.简洁 开掘 爆发 D.简捷 发掘 暴发
  4、下列句子中红色的成浯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1821年济慈去世。1822年7月,雪莱溺海身亡。两年后拜伦死在希腊。英国浪漫诗人的第二代就此落幕,渐渐江郎才尽。
  B.自从事故发生,她就再也没有跨出家门一步。从早到晚她只是坐井观天,在院子中绣花、编织。
  C.学生来自七里八乡,程度参差不齐,志愿者们便因陋就简,在一个年级又把学生分成快慢层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D.为迎接全国运动会,这个体育场安装了大型声光电设备,屏幕可以全方位地展现赛场的比赛情况,令人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到了美国以后,住在距纽约不远的一个小镇上,纽约的“唐人街”便成了我每月朝圣的新“麦加”。
  B.空间上不仅是这样,而且时间上也是如此。每一个存在物在其自身中都积淀着它自己的历史
  C.“有钱可使鬼推磨”,这句话现在似乎应当反转来,说是一个大鬼在运用钱,使所有的人类都在他手下听使唤。
  D.在我看来,每个事物之所以神秘、之所以难以理解的原因,是由于事物的全息性和无限性。
  6、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②杜牧,号樊川,出身于名门望族,有“小杜”之称。诗歌清丽自然,他的作品《阿房宫赋》是借古讽今的名篇。
  ③“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三苏”、王安石等八位著名散文家。
  ④魏征是唐代名臣,他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等论点。
  ⑤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又曾任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⑥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种儒家经书。它也可指礼、乐、琴、棋、书、数等六种技能。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二、文言文(36分)
  7、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剽掠其人(piāo)
  B.人君当神器之重(dāng)
  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zhǎng)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xiǎng)
  8、下列红色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圣人无常师       固定
  ②虽董之以严刑      监督
  ③是故无贵无贱      没有
  ④简能而任之       选拔
  ⑤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为
  ⑥字而幼孩        养育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9、下列各组句中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惑而不从师
   鸣鼓而聚之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C.作《师说》以贻之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10、下列各句中红色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耻相师
  B.吾从而师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1、下列各句中红色字用法与例句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B.旦视而暮抚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1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早缫而丝
  B.振之以威怒
  C.或师焉,或不焉
  D.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13、下列句中红色词语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故乡人号之“驼”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吾又何能为哉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多于机上之工女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5、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天下之人,不敢怒而敢言。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长桥卧波,不霁何虹?复道行空,未云何龙?
  D.灭六国者秦也,非六国也;族秦者六国也,非秦也。
  16、默写(4分)
  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___,终不解矣。
  ③廊腰缦回,_____;各抱地势,_____。
  ④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问题。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嘻,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耶?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我岂异于人哉!”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有删节)
  [注]①圬(wū):抹墙工艺。
  18、下列句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色:神色。
  B.皆待人力而后完也        待:依靠。
  C.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   赖:信赖。
  D.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耶  怠:懈怠。
  19、下列句子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圬之为技
   弃之来归
  B.丧其土田
   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
  C.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D.我岂异于人哉
   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
  20、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之乱,(朝廷)发人为兵。
  B.有余,则以(钱)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C.又往过之,(城市)则为墟矣。
  D.(他)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
  2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作者“凭付出劳动而生存”的观点的一组是
  ①听其言,约而尽。
  ②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庸以偿之。
  ⑧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④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⑤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
  ⑥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2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建筑工人的王承福曾有官勋,但他凭辛勤劳作而生存,而且很自得。
  B.王承福认为吃饭活着就要尽能力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所以他一天也不敢停止劳作。
  C.王承福曾入富贵之家作工,后看到它们变成了废墟,认为这全都是因不辛勤劳作造成的。
  D.作者为王承福作传是为了警醒自己,同时也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三、现代文(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6分,每小题2分)
  英国科学家最近指出,根据目前已有的建筑技术,人们完全能够建造出高抗震性能的房屋,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问题的关键是,除地区和建筑物本身有所差异外,抗震建筑的成本一般来说都相当昂贵。
  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的布莱克伯勒认为,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大小,主要由4个因素决定:一是建筑物下的土质及地面的移动量有多少能转移到建筑物上来;二是支柱的数量;三是支柱的牢固性;四是采用何种方式减少横摆度。他解释说,如果建筑物下面是坚硬的石质结构,则十分有利于抗震,但目前大部分建筑物都建在泥土上,泥沙和填土在遇到地震压力时,常常会液化,从而使建筑物从根基部位倒塌。布莱克伯勒认为,在地基处堆放一些起排流作用的大石堆,就可有效防止泥土流失。另外,在建筑物下安放巨型弹簧,也可使建筑物与地面隔离,不受地面移动的影响。但是,他认为,如果地面移动太远,巨型弹簧就不再适用,而且有些附加设备,例如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坡道等,就会将建筑物与地面重新连接起来,削弱弹簧的功效。对于防止横摆,布莱克伯勒说,一些日本建筑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通常在屋顶放置大型重物,利用水压活塞使重物运动,且运动方向与地面横移方向相反,抵消了横移的影响,从而把建筑物的横摆度减到最小。英国科学家认为,将巨型弹簧、牢固的支柱、水压活塞及屋顶重物等方法相结合,肯定能抵抗地震灾害,只是因其成本高昂现在无人敢于问津。
  23、下列做法中属于通过改善建筑物下面的土质来进行抗震的一项是
  A.在地基处堆放一些起排流作用的大石堆,防止泥土流失
  B.在建筑物下安放巨型弹簧,使建筑物与地面隔离
  C.在屋顶放置大型重物,使重物运动,且运动方向与地面横移方向相反
  D.将巨型弹簧、牢固的支柱、水压活塞及屋顶重物等方法相结合
  24、对文中所给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现有建筑技术,人们可以彻底避免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
  B.在建筑物下安放巨型弹簧,可以非常有效地使建筑物与地面隔离,从而不受地面移动的影响。
  C.布莱克伯勒在文中介绍的几种抗震方法都还停留在理论上,一时还无法全部付诸实施。
  D.英国科学家对于抵抗地震灾害充满信心,只是由于抗震建筑的成本高昂,所以现在还不能采用。
  25、在建筑物下安放巨型弹簧这一做法,主要是由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大小的4个因素中哪一因素决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10分)

听 泉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

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那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流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伴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快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代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付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灵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从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天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数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诚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注]华彦钧(1893—1950)现代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出身贫寒,做过道士和吹鼓手,后沦为流浪艺人。传谱有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琵琶曲《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
  2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文章用“演奏”而不用“欣赏”,是因为去演奏它,会更深刻地理解乐曲。
  B.“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这里的“泉水”指的是旋律。“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这里的“泉水”指的是《二泉映月》。
  C.文章用寻访、谈心、谈艺、谈琴、录音、取题等来详细地描述杨荫浏抢救并传播各种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过程。
  D.“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跑向山外的世界……”这一段描绘是实写,写出了月映二泉的动人景象。
  E.《二泉映月》表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伤”,是他对自己身世的诉说。
  27、(4分,每题2分)
  (1)阿炳为什么能够创作出《二泉映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小泽征尔为什么说“《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6分)
  29、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以“微软”开头,不超过30字。(3分)
  (本报科技讯)6月5日,美国司法部(DOJ)反垄断部门发表报告称,为避免垄断嫌疑,微软近日已同意对WindowsXP操作系统的表面特征作出少许修正。
  报告指出,此前Windows用户在删除微软应用软件后,相应快捷方式却仍然保留在桌面上。换句话说,当用户删除IE浏览器、Windows媒体播放器及OutlookExpress等应用软件后,这些软件的快捷方式却没有得到删除。美国司法部认为,这些应用软件皆属于“中间件(middleware)”范围。
  报告指出,快捷方式还涉及到Windows系统默认浏览器的问题,即用户使用非IE浏览器打开网站或文件时,指向URL或HTML文件的快捷方式仍以IE标志性“e”图标的形式出现。美国司法部称,微软已同意对WindowsXP系统作出少许调整,使用户在删除系统中的“中间件”时,原来多处的快捷方式都将被删除。
  美国司法部的这份报告可在该部门网站上查询到。
  30、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续写横线上的句子,不少于70字。(3分)
  哪一个母亲不是仙女变的?
  像故事中的小织女,每一个女孩都曾住在星河之畔,她们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
  而有一天,仙女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布,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有人说她的羽衣被锁在箱子里,箱子可能再也找不到了;有人还说是她丈夫锁上的,钥匙藏在极秘密的地方。可是,所有的母亲都明白那仙女根本就知道箱子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
  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五、作文(30分)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庄子,他好像整天在山野里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庄子文章里所写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来唐、宋画家画罗汉时心中的范本。这很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天才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下来的“戏画”,现在竟成为“画院的奇葩”。
  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回家后带给

别人眼前一亮;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的回念。
  请以“散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选  2、题目自拟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不少于800字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一、基础知识(12分)
  1、D(A混沌hùn恰当dàng B即兴jí戛然而止jiá C间断jiàn模糊mó)。
  2、B(A辐射 迄今 肺腑之言;C调和 幅员辽阔;D相貌 急剧)。
  3、A(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开掘:挖。文艺上指对题材、人物思想、现实生活等深入探索并充分表达出来。发掘: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突然发作。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②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③(力量、情绪等)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4、D(江郎:指江淹。南朝文学家,少有文名,晚年才思渐衰。“江郎才尽”比喻才思衰退。“坐井观天”比喻眼界不开阔,见识不广。本句是言“她”活动范围指在院子,不能使用此词。“因陋就简”因:依靠。就,凑合。原指沿袭简陋的状况而不求改进。后多指凭借原来的简陋条件办事。本句强调因学生程度不齐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而非是凭借简陋条件办事。“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停止,不再看别的了,称赞所看的事物尽善尽美。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A(B应为“不仅空间上……而且时间上”当主语不同一时,主语应在关联词之后。“积淀”着“历史”也不搭配,应为“浓缩”着“历史”。C“人类”是人的总称,不可用“所有”限制,“所有”可限制“人”。D“……的原因,是由于……”是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6、A((3)中“唐宋八大家”不包括范仲淹,应该是曾巩;(6)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能)
  二、文言文(36分)
  7、D(sūn)
  8、B(③无,无论。⑤作,建造,兴建。)
  9、C目的连词,来。(A却,转折关系;修饰关系。B却,转折;那么,事理承接。D结构助词;取独。)
  10、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圣人”,其他均为意动用法。)
  11、C(例句的“蕃”,使动用法。A意动用法,以……为师。B名词作状语。D下,名词活用为动词,低于。)
  12、D(“而”通“尔”,“振”通“震”,“不”通“否”。)
  13、B(其他均是古今异义)
  14、C状语后置(A宾语后置;B一般句式;D判断句。)
  15、B(A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6、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7、
  ①老师是用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②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18、C 19、C 20、C 21、B 22、C
  三、现代文(16分)
  23、A(B所采用的抗震方法是不让地面的移动量转移到建筑物上来;C所采用的方法是减少横摆度;D所采用的的是综合性的抗震方法;只有A是正确的)
  24、D(A“可以彻底避免”的说法错误,应改为“可以减少”B依据文中信息,安放巨型弹簧,还要受到两方面情况的影响,所以并非是非常有效。C在屋顶放置大型重物在日本已经实施,所以并非是“一时还无法全部付诸实施”。)
  25、在建筑物下安放巨型弹簧这一做法主要是由“地面的移动量有多少能转移到建筑物上来”这一抗震因素决定的。
  26、C、D(C项文章写的是杨荫浏抢救和传播《二泉映月》的过程,“各种文化遗产”包含范围很广,《二泉映月》仅是其中之一。D项这一段描述不是实写,这是作者听了《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以后的想象之辞。)
  27、
  (1)因为阿炳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和生命感悟。
  (2)因为我们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
  28、这样才可以对创造美和发现美的人聊表心中的虔诚和感激。
  四、语言运用(6分)
  29、微软为避免垄断嫌疑,近日向美司法部妥协,同意对WinXP作少许修正。
  30、可是,所有的母亲都明白那仙女根本就知道箱子在哪里,她也知道钥匙的所在;在某个无人的时候,她甚至会惆怅地开启箱子,用忧伤的目光抚摸那柔软的羽衣,她知道,只要羽衣一着身,她就会重新回到云端。可是她把柔软白亮的羽衣拍了又拍,仍然无声无息地关上箱子,藏好钥匙。(答案要点1、对前文中的“钥匙”应该有所提及2、对下文“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的原因应该有所阐述)
  31、作文(略)

 

 

    以上《高一下期终语文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一下期终语文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一下期终语文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