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由小编为您提供的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祝您学习愉快!

1.D(A.xiùsùxiǔsù;B.ěwùèè;C.均念bó;D.分别念liáo、

liào、miù、móu)

2.C(C窥:偷偷地看。形容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埋头苦读。A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手段本事。B足:充足,足够。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D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3.A(B.病因: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应为: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C.语序不当,应改为“选料上乘,配方独特,工艺精湛,疗效显著”D项犯了“两面对一面不照应”的错误,应改为“关系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与否”。)

4.D(注意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和词语之间的相互照应。如先左后右.从上到下;“又是一片松林”的“又”与“在松林中行”照应;“半人高的茅草”与“还有很美丽的骨牌草”照应;“一条小溪”与“溪中的几块垫脚石”照应等。)

5.A(谢:推辞)

6.C(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以便”。A项第一句中的“何”为副词,多么;第二句中的“何”为疑问代词,什么。B项第一句中的“因”为副词,于是,就;第二句中的“因”为介词,通过,经由。D项第一句中的“乃”为副词,于是;第二句中的“乃”为副词,却,竟然)

7.D(①⑥是从侧面间接说明王翦的“为将才干”③说的是王翦为消除秦王的疑心的做法,都与“为将才干”无关;)

8.D(“今空国中之甲干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这充分说明了王翦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的真正目的是消除秦王的疑心)

9.(1)①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3分)(“虽”、“独……乎”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1分。)

②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的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3分)(“益”、“坚壁”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1分。)

(2)陈万年乃朝中重臣/尝病/召其子陈咸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敢复言。(共11处,每多断、错断、漏断三处扣1分,扣完为止,“召其子陈咸”后可断可不断。)

【文言文参考译文】

(始皇帝二十一年)秦王向将军李信询问说:“我准备占领楚国,请估计一下要用多少兵力才够?”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秦王同样拿这个问题问王翦,王翦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啊!”于是派遣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进攻楚国;王翦也就以有病为理由辞职返回家乡频阳。

(二十二年)李信攻打平舆,蒙恬进攻寝城,大败楚军。李信又进攻鄢、郢,拿下了它们。于是带领军队向西推进,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便紧紧跟在秦军的后边,三天三夜不停留休息,使李信的军队被拖得疲惫不堪,遭到惨败,两座军营被攻下,七名都尉被杀死;李信逃回。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亲自去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采用将军的计谋,使得李信玷辱了秦军的声威。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王翦推托说:“我有病,不能带兵。”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我,非得六十万人不行!”秦王说:“但凭将军安排考虑罢了。”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

秦王送到霸上,王翦要求赏赐给他很多良田大宅。秦王说:“将军出发吧,难道还忧虑贫穷吗?”王翦说:“担任大王的将领,即使立了功,终究也是不会得到封侯之赏的,所以趁着大王信用我的时候,只好讨些田宅来作为留给子孙的产业。”秦王大笑。王翦出发后,到了武关,先后派五批使者回去讨封良田。有人说:“将军讨封赏也太过分了!”王翦说:“这个看法不对。大王粗心大意而又不信任人,现在倾尽国内兵力委托我独自指挥,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大王因此猜疑我了。”

(二十三年)王翦占领了陈以南直到平舆一带。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楚人多次挑战,王翦始终不肯出兵。王翦每天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并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过了一段日子,王翦派人探问:“军中在玩什么?”回答说:“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王翦说:“可以出兵了!”这时楚军见找不到战机,便向东转移。王翦趁机出兵追赶,命令壮士攻击,将楚军打得大败,一直追到蕲南地区,杀死了楚军将军项燕,楚军于是全线溃败。王翦便乘胜占领了各地城邑。

【断句参考译文】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做人的道理,讲到半夜,陈咸打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陈万年于是就不敢再说话。

10.(1)【参考答案】整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解题思路】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一定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作者、注释。

(2)【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解题思路】命题人已经将解题角度明确告知考生,考生只需将虚实部分找到即可。

11.(1)衡阳雁去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

(3)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2.(5分)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为C。

【答案】CE(C原文第五段里“这一命题”指的是“变化即是常态”

,而不是太极图。E、这一判断与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思考方式不相符合。)

13.(3分)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

【答案】C(C项是西汉董仲舒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按今天的哲学观点来看,这一观点显然带有机械主义的色彩,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典型的思维特征。)

14.(4分)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

①强调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皆有价值。(或“处处是活泼的生命,生命本身是值得尊重的价值”也行)

②世界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事物相互统一和相互联系在一起。(有代表性的命题是“天人合一”)[两方面都要强调,各2分。]

15.(4分)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

①中国人思维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

②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

③中国人的有机世界观。

④中国人强调对于“动态”的注意。[共4点,每点1分。]

16.①伞为线索,贯穿全文;从“借伞”到“议伞”到“还伞”,情节始终围绕伞展开。

②以小见大。文章通过父亲借伞不还和儿子还伞的生活小事反映了两人的不同品行,从“伞”见出了市民道德素质的高低。

[“线索”1分,情节概括写全3点得1分;“以小见大”1分,分析到位2分]

17.①老李对儿子的严格要求与对自己的宽松要求作对比,突出了老李虚伪的性格。

②老李借伞不还与儿子还伞的行为作对比,突出了老李贪小便宜还拼命为自己开脱的特点。

[每点2分,若从老李心理变化的对比角度作答亦可]

18.①言传还要身教。老李严格要求儿子学雷锋,而自己却贪小便宜,借伞不还,没有给儿子树立好榜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雨伞虽小,但它的借与还反映了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注意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③做人应表里如一。老李平日板着面孔教训儿子,但行为上却贪小便宜,说一套做一套,比较虚伪。

[启示1分,结合文本2分,答出两个道理即可得6分。若从“知错能改”角度作答亦可]

19.【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④理由:因为本句是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强调相似性。“黑葡萄”是圆圆的黑黑的晶莹剔透,符合大眼睛的特征。

(2)②理由:“黑钻石”符合语境“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20.【答案】示例一:

画面一:衣衫自己洗小件不劳你

画面四:急事你出马平日你休假

示例二:1、洗衣不用电,手洗身体健。2、拒绝小汽车,绿色自行车

【解析】属于图文转换类仿写。注意要求共三项:其中字数和押韵的要求属于形式上的要求。题干已经指明了这是《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漫画,因此要结合画面突出“三低”特征。

【考点】考查修辞和仿写。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中国学科吧(jsfw8.com)编辑了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以备借鉴。

    以上《2019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