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厦门市洪塘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试卷-高考模拟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厦门市洪塘中学xxxx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试卷(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6分,每小题3分)
“东突”——历史与现实
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
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8世纪中叶,东、西两个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西突厥的两个部落西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特曼伊斯兰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凯末尔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11世纪以后,有的史籍上提到的“突厥”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锡尔河边,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世纪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进而有的人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教国家,创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这是泛伊斯兰主义传播的开始。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于是泛突厥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了。受这两种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新疆开始出现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的分裂势力,并于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直承袭至今。
“东突”分子目前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中心在西方(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另一个是在中亚(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受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开始建立恐怖组织,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在境内外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血腥恐怖的暴力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至xxxx年,“东突”恐怖势力仅在新疆境内就制造了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尽管“东突”恐怖势力组织比较分散,并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但它已成为威胁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潜在力量。我们要借国际反恐的形势,不遗余力地铲除这些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
1、下列对“东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突”是“东突厥斯坦”或“东土耳其斯坦”民族分裂势力的简称。
B.“东突”分裂势力的目标是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从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C.“东突”分裂分子都是历史上东突厥汗国的突厥人分散到各地的后裔。
D.“东突”分裂分子目前主要的活动中心在国外: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中亚。
2、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鞑靼人和突厥人都是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突厥语族的民族。
B.在历史上突厥人曾建立过从博斯普鲁斯到阿尔泰山脉之间地域辽阔的“突厥帝国”。
C.30年代初新疆民族分裂势力在喀什建立的“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是属于政教合一的国家。
D.只要“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两种思潮和“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依然存在,新疆民族分裂势力是不会根除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6分,每小题3分)肥料的使用在20世纪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世纪90年代,这些肥料主要来源于动物粪便。1909年,弗里茨·博施发明了第一个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的工艺,使提供廉价肥料成为可能并最终推动了全球粮食产量的增加。但是这个成功的发明在正变成破坏环境的祸根。氮是一种相对惰性的气体。但是在某些细菌的作用下或是在石油燃烧、肥料制造过程中,氮能生成一系列活性分子,统称为活性氮。这个分子家庭的成员包括氨、硝酸根离子和氮氧化物。活性氮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结束它们的“旅程”。据科学家估计,撒在农田里的氮元素几乎一半没有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而被冲刷走了。大多数氮元素以硝酸根的形式经土壤渗入地下水,然后流入池塘或沿海水域,过剩的养分刺激海藻肆虐生长。随着海藻的死亡和腐烂,消耗掉了水中的大部分氧气,致使许多鱼类和基他海洋生物窒息而死。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农业径流区积聚了大量氮元素和其他滋养物,以至于现在墨西哥湾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约2平方公里的巨大污染带。数量庞大的活性氮最终在空气中转化成氨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许多氮氧化物溶解在水汽中形成硝酸,硝酸降回地面形成酸雨。活性氮还会使臭氧数量略微增加,臭氧促进雾气的形成并加速全球变暖进程。YCY大量的活性氮正在落回森林,本来富含氮元素的森林会枝繁叶茂,但是当氮元素“供过于需”,植被吸收的氮元素达到饱和时,多余的氮元素主要以硝酸根的形式在土壤中聚集起来。这些带负电荷的离子会吸引钙、镁等正电荷离子并将其携带进入地下水,从而剥夺了树木生长急需的基本营养物质。营养匮乏的树木越来越难于抵抗霜冻、干旱和寄生虫等自然灾害。与此同时,土壤的日益酸性化也使灌木丛失去了往昔的生物多样化。科学家称,氮污染对森林的影响较沿海环境要漫长且不易察觉,但是这可能意味着一旦效应变得明显,再恢复这些树木已经来不及了。为此,许多欧洲国家已经尝试向土壤中添加碳酸钙或碳酸镁等物质来中和积聚的活性氮。这会降低土壤的酸度并增加补给营养。但是大规模的应用显然太过昂贵并且过量施加此类物质可能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再次导致生态系统失衡。3.下列不能作为“破坏环境的祸根”的证据的一项是YCY()A.大量未消耗的肥料正从农田流入沿海水域,致使许多海洋生物窒息而死。B.数量庞大的活性氮会恶化大气环境,导致酸雨降落,雾气形成,全球变暖。C.土壤中高度饱和的氮元素正在导致森林缓慢的,也许是不可逆转的毁灭。D.大规模地添加碳酸钙或碳酸镁等物质会降低土壤酸度,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廉价氮肥的使用,使最终推动全球粮食产量的增加成为可能,同时也会破坏环境。B.人们本以为活性氮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全部吸收,而事实并非如此。C.活性氮在空气中转化成氨和氮氧化物,它们溶解在水汽中形成硝酸,降回地面变成酸雨。D.科学家认为氮污染对森林的影响短时间内不易察觉,但这些被污染的树木已无法恢复了。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1。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2,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3,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已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4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1):用作通行的帛(2)传:凭证(3)制:帝王的命令(4)横草:使草倒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偃使行风俗行:推行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矫:假托C.干名采誉干:求取D.臣宜被坚执锐锐:锋利的兵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武帝异其文YCY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弃而去②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C.①以从民望,干名采誉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D.①且盐铁,郡有余臧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组是()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⑥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A.①④⑤B.②④⑥YCYC.①③⑤D.②③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6分)四、(26分)9.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黯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10.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故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1)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4分)译文:(2)故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4分)译文:1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2分)(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4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8分)(1)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2)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3),闻寡人之耳着,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4),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5)潦水尽而寒潭清,。(《腾王阁序》)(6)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谏太宗十思疏》)五、(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杨晓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的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故来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犹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偏僻遥远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年被流放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禁烟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仍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度,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走到西安时大病不起,休养两个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启程,再次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站在林则徐当年的流放地,我难以想象,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一个曾居高位的功臣,当年是怎样顶风冒雪,走过风沙滚滚的大漠戈壁,走过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脉的。我耳隐隐听到,从大漠深处传来车轮碾压乱石的隆隆声,和天山峡谷中传来马车失陷的惊叫声。在流放伊犁三年多的时间里,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修建的“林公渠”至今还起作用;他积极推广的“林公井”(坎儿井),现仍造福百姓。从展馆出来,默默走在陌生的塞外边城,独自漫步静静的伊犁河畔,我陷入沉思。从广东到西安,从西安到伊犁,以及伊犁三年多流放的日子,如果说林则徐的身体还能勉强支撑下来的话,那么,他的心呢?从高官到流放、从英雄到“罪臣”,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心如何承受?这是一条比踩在他脚下的流放之路,更为难走、更为坎坷的路!“苟利国家生死以,届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他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虎门销烟、广东禁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本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他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品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流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困难。林则徐经历的是真正的大起大落,这是一般流放者永远无法达到和经历的“人生落差”,这是由他原有的高位和功绩决定的。他似乎更有理由,或更容易选择怨恨、消沉、放弃和绝望。但是,没有。在极端的逆境中,林则徐选择了忍辱负重、舍身为国,他用自己的行动,跃过了新生命高度。流放伊犁,不仅未使林则徐倒下,反而给了他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反而给了他彰显英雄本色的机会,使他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精彩的内涵得以显现。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为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13.文章的标题是“流放出生命的精彩”,请你结合文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6分)(1)“流放”一词有哪两层含义?(3分)(2)“精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3分)14.依据文章内容,如何理解“人生如戏”这句话?(4分)15.简要回答。(6分)(1)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4分)(2)结合文义,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2分)六、(14分)16.根据下面的语境,用一句话回答问题。(4分)假设,你的朋友唱了一首很难听的歌。唱完后,他兴致勃勃地问你:“我唱得怎么样?”作为朋友,你不想直率地说出你的感受以免伤害他,可你又不想违心地恭维他,那你该如何说呢?答:17.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对世贸组织最不发达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的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经济合作发展规划表示欢迎。答:18.下面是“感动中国——xxxx年年度人物”评委会为巴金写的颁奖词(略有改动),情感色彩浓郁,思想内涵丰厚。请你从下面所给的三个人物或从你熟悉的人物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对象,仿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排比手法,语言风格一致,结构基本相同。(6分)巴金: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袒露的真诚,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在文字和生命中坚守的热情、忧患、良知,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所给人物:李白鲁迅莫泊桑七、(70分)19.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敬畏”的意思是“有敬重有畏惧”。敬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生存或生活的底线。无法想象,人若是没有了敬畏,这世界将会怎样?请以“敬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厦门市洪塘中学xxxx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试卷(一)语文试题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题号12345678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6分)四、(26分)9.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黯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10.(1)译文:(2)译文:11.(1)(2)12.(1)。(2),。(3)(4)(5)(6)。五、(16分)13.(1)(2)14.15.(1)(2)六、(14分)16.17.18.参考答案1、C2、B3.D(添加碳酸钙和碳酸镁不属于活性氮破坏环境的影响之列,且降低土壤酸度不应视为破坏环境。)4.B(“最终推动全球粮食产量的增加”已实现,而非“成为可能”,故A项错;“溶解在水汽中形成硝酸”的只是氮氧化物,不包括氨,故C项错,被污染的树木无法恢复的前提是“效应变得明显”,故D项错。)三、(每小题3分)5.A(行:巡视、巡察)6.C(A项中“其”都是代词,但意思不同“他的(终军的)”,“自己”。B项中“而”都是连词,但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C项中“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D项中“且”都是连词,前者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后者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反而”。)7.D(①表达其求取官职的信心,不当。②表达冲锋陷阵的心愿。③表达要求出使的心愿。④说明自己不熟悉军事,不当。⑤“请缨”是投军报国的决心。⑥是行动,不是心愿,不当。故凡有①④⑥任何一项者,均不选。)8.B(徐偃被派遣在国内巡视风俗民情,非“出使外国”。)四、(22分)9.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黯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共5分,对一处给1分)10.(1)由此可知,做父辈或兄长的人教育儿子兄弟,一定要先使自己行为端正来做他们的表率,不能只是说空话。(“正”、“率”、“徒事”各1分,共3分)(2)所以,君子和小人相处,一定要平心静气地来对待他,不能够显露出任何急躁的举动。(“处”、“平”、“激切”各1分,共3分)11.(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分)(2)全诗一是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二是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是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4分)12.(1)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共4分)五、(共14分)13.(1)①林则徐被贬官,发配到伊犁。②林则徐被流放的经历显现了他的意志品质和人格精神。(2分)(2)①林则徐在流放期间兴修水利,开荒屯田。②林则徐在遭受流放的极端逆境中,仍旧保持着伟大而宝贵的英雄本色与人格魅力。(2分)14.林则徐的一生犹如一出戏。他在人生精彩的舞台上,演绎着低谷高潮(悲喜剧),虎门销烟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亮点,而被流放伊犁的经历,则是这出戏的高潮。(4分)15.(1)①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与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的对比。②“我”参观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与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的感受的对比。③林则徐虎门销烟与被流放伊犁的对比。④林则徐流放伊犁时的“选择”的对比:没有选择怨恨、消极、放弃和绝望,而是忍辱负重,舍身为国。⑤林则徐和“一般流放者”的对比。(4分,答对一点给1分)(2)通过这些对比,使“精彩”的内容更丰富,鲜明地突出了林则徐遭流放后所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人格魅力,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分)六、(共13分)16.参考答案:这首歌可真难唱啊。(3分)17.世贸组织最不发达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了一项经济合作发展规划。这一规划是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目的是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对该计划的通过表示欢迎。(4分)18.略(6分)七、略附译文:终军,字子云,是济南人。他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认为他是奇才,就与他结交,终军给太守行了拱手礼节后就离开了。到长安上书谈论国家大事,汉武帝认为他的文章与众不同,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当初,终军从济南步行进函谷关,守关官吏给他一块布帛。终军说:“拿这东西有什么用?”那个官吏说:“这是返回的凭证,回来时应该拿它合符。”终军说:“大丈夫到国都游历,决不返回。”丢下布帛就走了。徐偃被派出巡视风俗民情,他假托皇帝的命令,命令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极大,依法应判死罪。徐偃认为大夫出京都公干,有关国家安定、万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独断专行。皇帝下诏终军审问,终军责问徐偃:“古时候诸侯各国,国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间就不通消息,时常有访问会事情,国家的安危,瞬息万变,所以可以不受君命而独断行事;现在天下统一,到处都一样。你在国家疆域之内巡视,(反而对人)说是出国(指到诸侯国),这是为什么?况且,盐铁,那些郡都有积蓄,(熬盐炼铁)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你却拿使国家安定、万生存为借口,这是为什么?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来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个人的名誉,对这样的作为,皇帝一定加以惩罚的。”徐偃理屈词穷。当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主动请示说:“我没有驰骋疆场的功劳,却能担任宫中侍卫,白吃了五年俸禄。边境时常有警报,我应该穿坚甲拿得器,冒流箭、飞石,冲锋在前。我不熟悉军事,今天听说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辅佐使者,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我年轻低能,不熟悉位臣之积,不足以胜任使者之职,自己心中有难以承受的郁闷怨恨(对自己)。”皇帝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升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来。”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话并且答应举国附属汉朝。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便发兵攻击南越王以及使南越的汉朝使者,南越王和汉朝使者都被杀了。终年死时年仅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

    以上《厦门市洪塘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试卷-高考模拟》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厦门市洪塘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试卷-高考模拟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厦门市洪塘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试卷-高考模拟》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