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中国学科吧(jsfw8.com)准备了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紫竹调说课稿,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首民乐合奏欣赏曲。
整个单元以“笛子”作为主线,引领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音乐。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为江苏民歌《紫竹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民乐合奏曲《紫竹调》是抒情、悠扬、委婉的民间小调,极富江南乡土气息。乐曲结构为单乐段,在一遍合奏之后,分别由笛子、琵琶、二胡三种乐器加花演奏,使乐曲有不同音色变化,作品表现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学情分析】
我校共有学生759人,其中外来务工者子女共计756人,占全校总数的99.6%,而且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自身音乐素质较差且程度参差不齐,除了课本上的音乐知识以外,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或者主动学习音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自信心相对较弱,不能自如的表现自己。基于我校学生现状,我针对五年级的四个班级做了一个关于学生籍贯以及对家乡戏曲了解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籍贯大多在安徽、浙江、福建、东北等地,并且有一半学生的出生地就在上海,关于家乡戏曲知识几乎是一知半解或一概不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重组与拓展,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二期课改中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
1、听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感受沪剧曲牌的韵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与同伴分享体验和表现的快乐。
2、知道《紫竹调》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能够根据演奏乐器音色的不同来划分乐曲段落;初步了解沪剧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
3.在听、动、演、赏、创的过程中,运用比较、模仿、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
【教学难点】
在深入学习、感受乐曲音调特点的基础上,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相关乐器模型、扇子、丝带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创设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场景,这种场景能将学生带入与乐曲内容相应的氛围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采用的是情境创设法,播放歌曲《箫》的FLASH,利用多媒体切入教学,直观、生动的再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带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表演宝宝学会吹箫以后摇头晃脑的可爱神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模仿起吹箫的动作,从而有效的组织教学,营造出一个和谐、欢愉的课堂氛围。
歌曲《箫》是四年级第二学期学过的一首歌曲,它采用了“紫竹调”的曲调,表现出浓厚的江南小调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此处,我运用了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承上启下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由此过渡到新课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就显得十分自然,进而揭示课题,并运用讲解法简介民乐合奏的《紫竹调》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在课件中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为确保所讲解知识的准确性,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这本书中,我了解到:“紫竹调”原是一首30、40年代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歌词多因情而发,没有固定版本,其曲调被沪剧吸收,成为上海沪剧曲牌,之后才被改编为复调形式的民乐合奏曲。
以上环节大约用时4分钟
二、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目
的之一。良好的听觉思维能力,包括对音乐要素以及曲式、题材等方面的把握与理解的能力。音乐基本要素的思维能力越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就会越深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我结合教材分析,决定从音乐基本要素中的音色入手。1、初听整首乐曲,感知乐曲的情绪,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要素为乐曲划分段落。
此处我采用了对比法来引导学生。这首乐曲和以往学过的乐曲有些不同,以往是根据乐曲的情绪、速度、旋律、力度等来为乐曲划分段落的,今天,我们来认真听听这首《紫竹调》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即使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演奏乐器,也能听辩出是根据演奏乐器的不同而划分的,也就是音色的不同。
2、欣赏第一次合奏部分,并说出有哪些乐器演奏?
在这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几种民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因为已经是四年级学过的内容,此处不会过多讲解。
了解民族乐器的“四大件”:琵琶、二胡、笛子、扬琴。
结合《活动与创造》中的习题,完成下列填空:
二胡属于(拉)弦乐器,琵琶属于(弹拨)弦乐器,而扬琴属于(敲击)弦乐器。
此时我采用示范法,准备好乐器模型,一边哼唱乐曲旋律,一边演示“拉”、“弹拨”、“敲击”的动作,使得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情境,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的感受也就愈发深刻,为下一个环节做了铺垫。
3、欣赏由不同乐器演奏的三个乐段,听辩主奏乐器,伴随乐曲的音调,模仿该乐器的演奏动作。我采用了律动法,引导全体学生尽情的感受乐曲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
以上环节,我分别运用了对比法、示范法、律动法,以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方式来解决教学重点。
以上环节大约用时14分钟。
三、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素材并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音乐创作必备的基本语汇和方法后,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音乐创作。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在深入学习、感受乐曲音调特点的基础上,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欣赏最后一次合奏部分,采用表现法,播放江南水乡的一组画面,并提供乐器模型、扇子、丝带等道具,供学生模仿演奏动作,或表演江南水乡撑船、采菱、唱戏等等,表现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情景。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自主选择擅长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教师分别加入到各小组,进行即时地、动态地评价,也可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评。意在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敢于创造、学会创造。
这一环节大约用时7分钟。
四、音乐学科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机整合
在教材中挖掘内容,无痕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更多的了解、学习优秀的地方戏曲,传承民族文化,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是我们音乐学科所应承担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1、欣赏了民乐合奏的《紫竹调》之后,拓展观看MTV版沪剧《罗汉钱》的选段《燕燕做媒》,感受沪剧的无穷魅力,同时用讲解法简单介绍沪剧。
沪剧是上海地区的代表剧种,流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它源于民间,语言生动,音乐柔和,委婉动听。沪剧唱腔音乐来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广采博取,逐渐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曲调以及独特的风格。
2、戏曲大舞台,演唱自己家乡的戏曲
总结:以上就是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紫竹调说课稿的全部内容,方便同学们学习音乐,希望同学们喜欢!
阅读本文的考生还阅读了:
2013小学五年级音乐说课稿:美丽的夏牧场
五年级美术: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音乐说课稿: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小学>说课稿>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摘要: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
赏重点,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中国学科吧(jsfw8.com)准备了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紫竹调说课稿,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首民乐合奏欣赏曲。
整个单元以“笛子”作为主线,引领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音乐。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为江苏民歌《紫竹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民乐合奏曲《紫竹调》是抒情、悠扬、委婉的民间小调,极富江南乡土气息。乐曲结构为单乐段,在一遍合奏之后,分别由笛子、琵琶、二胡三种乐器加花演奏,使乐曲有不同音色变化,作品表现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学情分析】
我校共有学生759人,其中外来务工者子女共计756人,占全校总数的99.6%,而且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自身音乐素质较差且程度参差不齐,除了课本上的音乐知识以外,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或者主动学习音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自信心相对较弱,不能自如的表现自己。基于我校学生现状,我针对五年级的四个班级做了一个关于学生籍贯以及对家乡戏曲了解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籍贯大多在安徽、浙江、福建、东北等地,并且有一半学生的出生地就在上海,关于家乡戏曲知识几乎是一知半解或一概不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重组与拓展,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二期课改中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
1、听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感受沪剧曲牌的韵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与同伴分享体验和表现的快乐。
2、知道《紫竹调》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能够根据演奏乐器音色的不同来划分乐曲段落;初步了解沪剧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
3.在听、动、演、赏、创的过程中,运用比较、模仿、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
【教学难点】
在深入学习、感受乐曲音调特点的基础上,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相关乐器模型、扇子、丝带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创设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场景,这种场景能将学生带入与乐曲内容相应的氛围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采用的是情境创设法,播放歌曲《箫》的FLASH,利用多媒体切入教学,直观、生动的再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带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表演宝宝学会吹箫以后摇头晃脑的可爱神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模仿起吹箫的动作,从而有效的组织教学,营造出一个和谐、欢愉的课堂氛围。
歌曲《箫》是四年级第二学期学过的一首歌曲,它采用了“紫竹调”的曲调,表现出浓厚的江南小调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此处,我运用了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承上启下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由此过渡到新课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就显得十分自然,进而揭示课题,并运用讲解法简介民乐合奏的《紫竹调》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在课件中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为确保所讲解知识的准确性,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这本书中,我了解到:“紫竹调”原是一首30、40年代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歌词多因情而发,没有固定版本,其曲调被沪剧吸收,成为上海沪剧曲牌,之后才被改编为复调形式的民乐合奏曲。
以上环节大约用时4分钟
二、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之一。良好的听觉思维能力,包括对音乐要素以及曲式、题材等方面的把握与理解的能力。音乐基本要素的思维能力越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就会越深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我结合教材分析,决定从音乐基本要素中的音色入手。
>1、初听整首乐曲,感知乐曲的情绪,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要素为乐曲划分段落。
此处我采用了对比法来引导学生。这首乐曲和以往学过的乐曲有些不同,以往是根据乐曲的情绪、速度、旋律、力度等来为乐曲划分段落的,今天,我们来认真听听这首《紫竹调》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即使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演奏乐器,也能听辩出是根据演奏乐器的不同而划分的,也就是音色的不同。
2、欣赏第一次合奏部分,并说出有哪些乐器演奏?
在这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几种民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因为已经是四年级学过的内容,此处不会过多讲解。
了解民族乐器的“四大件”:琵琶、二胡、笛子、扬琴。
结合《活动与创造》中的习题,完成下列填空:
二胡属于(拉)弦乐器,琵琶属于(弹拨)弦乐器,而扬琴属于(敲击)弦乐器。
此时我采用示范法,准备好乐器模型,一边哼唱乐曲旋律,一边演示“拉”、“弹拨”、“敲击”的动作,使得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情境,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的感受也就愈发深刻,为下一个环节做了铺垫。
3、欣赏由不同乐器演奏的三个乐段,听辩主奏乐器,伴随乐曲的音调,模仿该乐器的演奏动作。我采用了律动法,引导全体学生尽情的感受乐曲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
以上环节,我分别运用了对比法、示范法、律动法,以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方式来解决教学重点。
以上环节大约用时14分钟。
三、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素材并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音乐创作必备的基本语汇和方法后,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音乐创作。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在深入学习、感受乐曲音调特点的基础上,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欣赏最后一次合奏部分,采用表现法,播放江南水乡的一组画面,并提供乐器模型、扇子、丝带等道具,供学生模仿演奏动作,或表演江南水乡撑船、采菱、唱戏等等,表现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情景。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自主选择擅长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教师分别加入到各小组,进行即时地、动态地评价,也可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评。意在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敢于创造、学会创造。
这一环节大约用时7分钟。
四、音乐学科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机整合
在教材中挖掘内容,无痕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更多的了解、学习优秀的地方戏曲,传承民族文化,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是我们音乐学科所应承担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1、欣赏了民乐合奏的《紫竹调》之后,拓展观看MTV版沪剧《罗汉钱》的选段《燕燕做媒》,感受沪剧的无穷魅力,同时用讲解法简单介绍沪剧。
沪剧是上海地区的代表剧种,流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它源于民间,语言生动,音乐柔和,委婉动听。沪剧唱腔音乐来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广采博取,逐渐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曲调以及独特的风格。
2、戏曲大舞台,演唱自己家乡的戏曲
总结:以上就是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紫竹调说课稿的全部内容,方便同学们学习音乐,希望同学们喜欢!
阅读本文的考生还阅读了:
2013小学五年级音乐说课稿:美丽的夏牧场
五年级美术: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音乐说课稿: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小学>说课稿>五年级音乐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