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000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冼星海》,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本课通过聆听《黄河大合唱》各乐章《二月里来》等歌曲,进一步了解冼星海的歌曲创作特征及表达的情感内涵。进一步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些作品与社会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感受鉴赏《黄河大合唱》的各个乐章,体会黄河两岸人民为了战争胜利的英勇斗争,那种气势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强烈的反映时代精神。通过欣赏《生产大合唱》选曲《二月里来》体会抗战时期广大人民为战争胜利做出的积极努力。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鉴赏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很容易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全曲的八个乐章与片段和《二月里来》录音,体会各歌曲中所要表达与思想情感和内涵。
难点:选择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其中一个乐章欣赏,聆听后与大合唱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说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异同。
那么,究竟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1)结合范例,创设情景,通过谈话、讨论方法与方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教师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得知识的喜悦感。
教学相长,我采用的学法有两个:
1)主动学习法:举例子提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教师层出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
,满足不同”。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全体学生齐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几乎所有的同学在初中时已经接触到这首歌曲,向学生提问这首歌曲出自及作者的简介和称号,同时提问学生对《黄河大合唱》了解多少,是否听过《黄河大合唱》全曲,最熟悉哪一乐章,并谈谈在此之前对此歌曲的感受理解。
初听音乐自由感悟。
引导学生聆听课本上<黄河大合唱>中乐章的片段,体会感受各乐章表达了怎样的内心情感以及要用怎样的情绪、力量来演唱。
在聆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加深对各乐曲的感受理解与体验。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器乐曲,共四乐章,选择其中一个乐章欣赏,并与大合唱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
复听音乐,指导欣赏,解决难点。
在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黄河大合唱》中个乐章所表达的情感,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歌曲的内涵,凭自己的直觉感受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的某一乐章与大合唱中歌曲对比,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不同。
欣赏冼星海的另一作品《生产大合唱》选曲《二月里来》并跟着学唱,引导学生通过歌词大意,分工合作,相互讨论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新颖的表现形式。然后教师予以补充,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
交流合作,总结升华,拓展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向教师反馈各类学习结果,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通过冼星海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冼星海音乐代表作品的认识与理解,能清楚的了解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战的胜利所做的的努力与贡献,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提高了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
最后播放《二月里来》,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教材要求,认真贯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开阔高中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一课以音乐与历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