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雅特朗》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以湘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九课《蓝色的雅特朗》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蓝色的雅特朗》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九课的演唱内容,这是一首前南斯拉夫民歌,由特维尔斯基作词,洛克捷夫编曲。
《蓝色的雅特朗》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二部合唱歌曲,表达了一位身在远方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虽然学生只是刚刚进入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很可能还不曾有过离开自己家乡的切身感受,但他们对家乡也会有一种自己的理解,有一份纯真的热爱。我们希望,在这种情真意切的歌声里和优美抒情的乐曲声中,能激起他们对家乡的亲人,家乡的美景更深的爱恋,同时,也从中了解和认同世界多元文化。
(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蓝色的雅特朗》,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表达思念故乡的美好感情。
2、能力目标:借助口风琴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突破难点。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歌曲的意境,激起他们对家乡亲人、美景的爱恋,从中了解和认同多元文化。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教学难点则是对歌曲的表现,对歌词的理解,以及咬字吐字,我将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唤起学生对家乡更深的爱恋。
二、教育理念。
五年级的儿童,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借助口风琴帮助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二声部歌曲的演唱,并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及6/8拍的节奏特点,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三、教学过程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激情导入、整体感受、突破难点、歌曲表现四个环节。
上课前,我将把音乐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演奏厅",让学生在一个浓郁的音乐氛围中开始学习。
(一)激发情感,导入课题。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用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歌曲《蓝色的雅特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为了创设出这样的一个情境,我分别选用了中外歌唱家乡的歌曲片段让学生聆听感受,从爱祖国-爱我们的家乡江西-爱亲人这条感情线导入课题,从而帮助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二)仔细聆听,整体感受。
让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在学生第二次完整感受歌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体态随着音乐去感受6/8拍的节奏特点,为歌曲表现奠定基础,并在这一环节中很自然的将6/8拍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三)自主探索,突破难点。
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的领域。"布鲁纳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口风琴进入音乐课堂,就是更直观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亲自参加到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美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歌曲二声部的教学对于音乐教学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