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日喀则》说课
一、说教材。
《我的家在日喀则》选自新人音社小学第三册第四课。本单元主题是"跳起舞",包括聆听藏族民歌《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藏族的文化,感受藏族歌舞的特点。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藏族民歌,抒发了藏族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喜悦心情。全曲热烈欢快,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唱起这首歌,眼前仿佛出现了藏族同胞歌唱家乡、载歌载舞的情景,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要与姊妹艺术及不同领域之间融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同时课标还指出,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提出了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目标。这不仅适应了学生不同的审美需要,也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艺术享受。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孩子,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在本学段里,激发、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开发音乐感知力,培养他们歌唱、表现、创造力都十分重要。
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孩子们已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能准确拍读短小的节奏片段,分辨音乐的节拍。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歌唱习惯,演唱时会不由自主地随音乐动起来,自然融入音乐之中。但对于唱名字母谱才刚刚接触,要将节奏和字母谱结合在一起视唱旋律片段,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说目标
藏族是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而西藏的音乐舞蹈与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学生了解音乐的同时,也要适当了解一些西藏的人文风情,这样,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西藏的音乐。但是西藏本身的文化过于厚重,因此选择了一些有特色、有代表性的简单易懂的知识,让学生能有所感受、了解,就象是一次旅行。我在课中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元素,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藏族,了解藏族,并爱上这个古老神秘的民族。
基于对新课程新理念的认识,根据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我对本课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表现出对日喀则的赞美之情。2、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并从中感受藏族踢踏舞的欢快节奏。3、初步了解西藏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民族服饰,风土人情,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喜爱藏族文化和藏族歌舞艺术的兴趣。4、能根据旋律创编歌词,培养合作能力。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1、能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表现出对日喀则的赞美之情。2、初步了解西藏的相关文化,感受藏族的音乐舞蹈风格。教学难点:1、能辨别字母谱,并进行节奏、视唱的技能训练。2、能根据旋律创编歌词,培养合作能力。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说教学方法
音乐是一种文化,它植根于文化的土壤之中,与其他相关的文化艺术如舞蹈、绘画、文学、社会学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要认同一种音乐,必然要认同相应的文化。
对于儿童来讲,除了音乐的情感与形式之外,音乐所处的文化背景也可以诱发他们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综合多种艺术文化,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模仿、谈话、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出浓厚的藏族风情,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语言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在本课中,除了声情并茂的介绍外,我还运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了西藏及日喀则风土人情,让学生体验藏族激情高亢的音乐、雄伟壮丽的风景和悠久灿烂的文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科知识,同时也提起学生对于藏族文化的兴趣,最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心灵的感悟与净化。
2、自主加引导,培养音乐的耳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线之一。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都不同,他们也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来享受音乐的乐趣,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