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走进蒙古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本节我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鉴赏几个主要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大致了解它们的音乐特点及风格并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第二课时是走进蒙古,带领学生来了一次神奇的蒙古音乐之旅。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二课时——走进蒙古。
(一)说教材
第一课时我选用了具有浓郁的中国边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藏族,唯吾尔族,朝鲜族,苗族),通过对本堂课的鉴赏与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发扬少数民族音乐的意识。
因此,第二课时我选择深入了解一个民族——蒙古族。带领学生来一次神奇的蒙古音乐之旅。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的环境(美丽的草原)和方式(游牧),来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释放压力。那么我为什么会选择蒙古族呢?原因有以下几点:1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民族,我们学过历史知道,就是这样的民族曾经统治过中国。去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音乐有着特别的意义。2蒙古族人民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性格勇敢,强悍,粗犷,豪迈,音乐特点以长调和短调为主。长调宽广,悠长,自由,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短调果敢,有力像他们的性格一样。欣赏和演唱这样的音乐对紧张学习的高中生而言,可以陶冶情操,释放压力。那么,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更能释放压力,这正是高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的目标啊。
(二)说目标
本节课有三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蒙古族人们的音乐特点并思考音乐与他们的性格和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能力目标:学会演唱歌曲《噶达梅林》,并且要求唱出蒙古短调歌曲
的韵味,掌握简单的声乐发声方法和技巧。
情感目标:在聆听和体验蒙古民歌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这个民族,
发扬少数民族音乐。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1、比较法:在导入环节里,让学生通过听辨比较四首来自不同民族的歌曲,完成一道连线题,并感受体验各自的风格。
2、探究法:在鉴赏与探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看书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蒙古民歌体裁的分类及分析蒙古民歌与其环境性格的联系。
3讲授法:这是比较传统的授课方法,但是对于音乐实践过程中有很多专业知识,这些必须通过讲授传达正确的教育信息,让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结合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学法模仿来完成音乐实践这一环节。
学法:
1、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比较。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风格,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这在导入环节和鉴赏与探讨环节都有体现。
3、模仿。通过鉴赏蒙古歌唱家的演唱,老师的讲解和带唱,培
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现音乐风格的能力。这在音乐实践环节充
分的体现。
重点:蒙古音乐的特点及音乐与其生活的环境,性格的联系。(课件6展示解决。)
难点:掌握蒙古人的音乐性格特点后,演唱蒙古民歌《噶达梅林》,展现其韵味以及掌握一些简单的演唱技巧。(教师采用示范,讲授的方法,学生采用体验模仿学唱的方法。)
四说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新课堂、新学法,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听辨导入2、欣赏与探讨3音乐实践4知识拓展才艺展示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
教学
播放音乐学生步入课堂
师生问候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二、听辨导入
播放四首少数民族作品片断的录音完成连线题
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听辨下列音乐?(连线)
学生讨论后回答:
承前启后,复习导入。
展示标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走进蒙古